资源简介 (共37张PPT)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掌握本文议论文的特性,精确理解作者的立场。0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02领会本文写作技巧,包括善于展开叙述、使用比较和借助反讽,感受其表达的影响力。03曾经,这个古老的国家遭受了多少苦难,因为其贫穷和虚弱,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及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新课导入最让人感到羞耻和心痛的回忆,无疑是当时英法联军对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掠夺和破坏。现在,圆明园已经彻底改变了面貌,我们只能依靠图片、文字等手段来认识那段过去。圆明园今夕大家是否了解,这场灾难引起了广泛的惋惜和同情,不仅限于我们;对于这些暴行,人们同样感到愤慨和谴责,这也不仅限于我们。在法国,存在一位充满正义感、良心和人道主义的伟大作家雨果,他勇敢地站出来,通过一封公开信,谴责了那些声名狼藉的殖民侵略者。1自主学习预习检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558】19世纪初期,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巨匠,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的卓越作家。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作家身份26册诗集、20册小说集、12册剧本集、21册哲学著作,60年创作历程,作品丰富总共79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代表作《“诺曼底”号遇难记》长篇著作短篇著作一生及其影响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文艺评论和政论作品,在法国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亦称英法联军之役,指的是1856年至1860年间,由英国和法国共同发起的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的粗暴侵犯和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屈服投降,不仅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也使得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再次大量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链接背景链接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这一说法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实际上,火烧圆明园的含义并不仅限于此,它实际上指的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的火焚。被焚毁的区域远比圆明园广阔得多。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 山五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历史上,侵略者曾两次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首次遭火焚毁法英联军攻占北京,肆意焚烧、掠夺、残害,野蛮地洗劫了世界著名的圆明园,其中的寺庙建筑大多被火焚毁。清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再次纵火焚烧圆明园,导致剩余的13座皇家宫殿建筑再次遭受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第二次焚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背景链接惊骇( )瞥( )见箱箧( )赃( )物制裁( )给( )予恍( )若琉( )璃( )晨曦( )劫( )掠珐( )琅( )fàláng生字注音piēqièzāngcáijǐhuǎngxīliúlíjiéhài描述建筑极为豪华壮丽。通过贪污、受贿或盗窃所获取的财产。小盒子。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处罚,确保不发生任何不当行为。描述物品彻底消失,毫无残留。眼睛在目睹繁杂多变的景象时感到困惑。难以用言语表达。名,道出。丰功伟绩丰盛的成就,杰出的功绩。富丽堂皇赃 物制 裁荡然无存眼花缭乱不可名状箧惊 骇恐慌畏惧。生词释义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各位同学迅速翻阅课本,并思考下列问题:01信件中作者表达的核心论点是什么?01作者如何阐述自己的看法?020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划分一下结构层次。0303整体感知英法联军对中国发起的远征以及焚烧圆明园的行为,实属强盗般举动,是对人类文明缺乏尊重的非人道行为。1.信件中作者表达的核心论点是什么?清咸丰十年(1860年)首次整体感知2.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接着,通过使用比喻和讽刺的修辞手法,揭示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首先,用华丽的辞藻赞美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整体感知两者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引出批评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3.本篇文章应如何划分?请各位同学对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整体感知首段(第一部分)阐述创作动机。第二部分(二至九段)强烈谴责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侵略者犯下的无法宽恕的罪恶热烈赞扬圆明园的辉煌灿烂首层(第二、三段)第二层级(四、五段)严厉抨击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第三层级(六至九段)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愤怒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悯第三部分(第十段)回应起始,采用讽刺手法,明确无误地回复巴特勒的信件3解读探究深入学习想象景物之美罗马斗兽场埃及金字塔1.请诸位同学朗读第三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巴特农神庙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解答接下来的四个问题根据雨果的描述,圆明园内有哪些景观?在雨果看来,圆明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他对其整体评价的关键词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圆明园的美丽?雨果视圆明园为谁所造?其原因何在?想象景物之美(1)根据雨果的描述,圆明园内有哪些景观?小组展示风采想象景物之美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神殿,后宫,城楼;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2)作者如何描绘圆明园的美丽?恍若月宫,用雪松做屋架,屋子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神殿、后宫、城楼鳞次栉比,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珐琅、黄金,金碧辉煌。园子里还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的花园!想象景物之美(3)在雨果看来,圆明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他对圆明园的总体评价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是什么?圆明园在梦幻艺术界的地位,犹如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它是幻想艺术中宏伟的代表,一座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建筑,仿佛来自月宫的构造,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神秘洞府,一件令人震撼且不为人知的杰作,它映射出亚洲文明的轮廓。在雨果心中圆明园的地位想象景物之美世界奇迹总的评价:(4)雨果视圆明园为谁所建?其原因何在?为了各个国家的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想象景物之美我们能体会到圆明园的奇妙之美,这归功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接下来,让我们探讨其巧妙的技巧。1. 探讨第三段运用的文学技巧及其效果。2.第四段落传达了怎样的情绪?在结构上扮演了什么角色?3.第五和第六段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技巧?其效果如何?学习写法之巧1.分析第3段所用的写作手法,并说说其作用。在第3段,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地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多种修辞手法③① 铺陈手法(即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对比的一种)②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亚洲文明的代表”。如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之美;如夸张、设问,增强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学习写法之巧2.第四段落传达了怎样的情绪?在结构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内容上学习写法之巧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愤慨之意在结构上开启下面的内容3.第五和第六段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技巧?其效果如何?反语即故意采用与原意相反的词汇或语句来传达真实意图,常用于揭示、批评、讥讽等场合,这也是一种修辞技巧。如用“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文明” “野蛮”以讽刺的口吻,尖锐地嘲笑了英法联军的掠夺行径,充满了批评的意味。能够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与斗争性。作用学习写法之巧请诸位同学在文中寻觅那些表达生动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这几句话巧妙地使用了讽刺手法,强烈嘲笑了侵略者的可耻行为。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探究语言之妙这句话勾勒出两个盗贼放肆抢夺、忘乎所以的丑陋形象,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文明”与“野蛮”通过讽刺的手段,揭露了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混淆是非和无羞耻感的恶劣形象,彰显了作者的正直与宽广的胸怀。②“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③“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探究语言之妙尽管圆明园的宝物辉煌璀璨,然而侵略者的举动却令人憎恶。英法联军掠夺的珍品被他们用来展示,但在雨果看来,这些掠夺物不过是垃圾。这句话反映了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讥讽。④“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探究语言之妙小结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要明确作者的构思和看法,还要感受其表达方式。需掌握叙述、比喻、讽刺的特性,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在议论文中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4质疑问难体悟感情文章的后半部分以“两个强盗”的比喻为中心,这样的写作手法带来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质疑问难,体悟情感国家与政府的形象通常显得抽象,而将英国和法国政府比作“两个强盗”,则使得这两个国家的形象变得具体且带有贬义。这种比喻揭露了英法联军所谓的“远征中国”实际上是一场侵略与掠夺的行为,强调了作者对于英法侵略者罪行的强烈批判态度。2.请解释一下最后两句话的含义质疑问难,体悟情感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再次强调,英法联军所谓的远征中国的“功绩”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的无耻掠夺。通过尖锐的讽刺,作者揭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展现了其坚定的立场、明确的态度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同情。阅读完这篇文章,我们能感受到雨果是怎样的人物?雨果是否真的不热爱法国巴勒特上尉与雨果的较量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看法无惧权势公平无私浓厚的爱雨果,一位清醒、正直且立场公正的人道主义者。布置作业阅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心中涌现无数情感,既有对雨果的敬仰,也有对英法联军的憎恶,对清政府的不满,以及对战争的反感……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分享你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