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单元要素】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初读诗。(一)读一读这首诗,诗人在哪?课题《宿建德江》得知,在建德江。(二)为什么在江上呢?读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得知人在船上。(三)可见诗人此时正漂泊他乡,如果此时一个人在他乡,在江边的船上寄宿,连一个旅店都没有,你的心情怎么样?孤独。(四)如果此时又来一些烟雾,你会觉得怎样?孤单寂寞。(五)诗人漂泊他乡,来到江边,停下来休息、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烟,日暮,野旷,天,树,江,月。雾气笼罩;夕阳西下;原野空旷;树木孤立;江水清澈;明月相伴。(六)此时此景,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愁。哪个字体现愁的情感?来自日暮客愁新中的愁。(七)愁从何来?一,人在旅途的思念;二,人在异乡的孤寂;三,日暮之时的新愁;四,空无一人,增加愁绪;五,江月相伴,清冷之愁。(八)诗人的愁有这么多,在夜晚,一个人漂泊在江边,诗人说的新愁是什么?查找资料,公元730年,孟浩然离家去洛阳,想求得一官半职,但又一次未成功,只能回家,途中经过建德江,他对前途感到迷茫。这首诗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他的新愁: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新愁加上思乡,按理说诗人的愁已经非常浓郁了。二、再读诗。(一)愁本来已经很浓郁了,请再读诗,读完诗,愁还有那么浓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中有"野旷""天""江"等开阔景象,读起来愁也变淡了。(二)是什么让愁化解了?近人之月,清澈之江,空旷原野,孤傲之树慰藉了他,给了他心情的调整,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将自己的愁怨化解了。(三)联系诗人和人文主题。他在山水中释怀了,放置自己的心,他归田原居,写下了许多五言,简单的,纯粹,干净的田园诗。这些诗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可见诗人在入世时一展抱负,在出世时也可以寄情山水。来吧,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让山水荡涤我们的灵魂,给我们"回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