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词牌名
题目
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 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写作背景
鉴赏步骤
怀古诗的结构
1
2
3
4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弄清史实
揣摩意图
体悟情感
分析技巧
抒己志
回顾怀古诗的常见手法和情感。
对比 烘托 用典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
感慨国运衰微 昔盛今衰 盛衰无常
抒发个人感慨 :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爱国情怀
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这三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开篇奠定怎样的情感基调?
点名地点
故国
点名时令
晚秋
点明天气
初肃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比喻。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
用典。“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了长江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
本句运用了何种手法?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
知识补充: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远眺之近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远近结合x动景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
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上片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选取了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意象(景象),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壮丽又略带萧瑟的场景(景象),表达了自身对金陵景象的喜爱之情。
思考: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以虚衬实,虚实结合。
“念”字,引发作者对于六朝竞相追逐繁华奢靡的感慨;
“叹”字,表达作者对于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判;
“悲恨相续”直接抒发各个王朝因奢靡和荒淫而接连覆灭的痛恨与无奈。
用典。引杜牧诗句,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借古讽今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思考: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匆,抒发悲叹之情。
用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商女:
至今、时时:
《后庭》:
用典,指《玉树后庭花》,被看作是亡国之音,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
历史教训:改变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奢靡、荒淫生活,让悲剧不再重演。
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
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文章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