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张孝祥其人
写作背景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上阙:
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下阙: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词人笔下的洞庭之景有何特点?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春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过洞庭》;“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环境氛围。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平静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 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玉鉴:玉镜
琼田:玉田
比喻
形容湖水明净光洁
三万顷
一叶扁舟
对比
夸张
突出湖水广阔浩淼
广阔
“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
“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皎洁的明月把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明河是天上星汉的倒影,星月同辉,水天一色,一片明亮澄澈。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使用了双关的手法,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明亮,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中的我也如秋月秋水,是一个光明磊落, 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
表里俱澄澈
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映。这般超凡物外的绝色之境是不能用言语完全形容出来的。
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空明如洞庭一般,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体验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③作者沉浮经历与此情此景所创生的微妙孤独之感也是难以言说的。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我陶醉于溶溶月华,体会着万物的空明,悠然自乐,实在是妙不可言,而不知如何与君分享。
词人:孤独?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指月亮在天宇中孤独地照耀着;二指自己不被人所理解,只能与孤月相照作伴。
短发萧骚襟袖冷,
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孤独冷落之感。
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无酒可饮,无樽可举,无客可请,无人相伴与分享的孤独。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张孝祥复官静江府,政绩显赫。可是才任职了一年,却又遭到诽谤而被罢官。“ 四月,王伯庠论其‘专事游宴’,罢”、”六月上旬,离任东归”。本词就是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时所作。
相关背景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内心却像冰雪一样洁净。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沧浪之中。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让我捧尽清澈的西江水,从容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物来做我的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放声高歌,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词人:悠然
词人:悠然
内心纯净,问心无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王昌龄《关蓉楼送辛渐)
“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实际是说,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问心无愧。
词人:悠然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选取“西江”“ 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其次,运用奇特的想象,将自已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请万象作宾客,纵情豪饮,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内心释然,豪放超然!
词人:悠然
内心淡然,物我两忘!
作者置身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自已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
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
洞庭湖湖水广阔浩淼,风平浪静,明净光洁。
词人的内心豪放坦荡,平静淡然,光明磊落。
从《念奴娇.过洞庭》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旷达与潇洒。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其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与澄澈的景色融为一体,获得了最大的快慰与欢愉。这种妙处,外人不可得知,而时跨几百年之后的我们却在含英咀华之中读懂了词人的内心,成为了词人的知巴!我们再一起齐读知已的《念奴娇.过洞庭》,同做胸怀坦荡、表里如一的君子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