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202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作答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写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文言文阅读(36分)(一)(13分)1. 默写与运用。(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小申同学在阅读时明白,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需要心怀家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目标,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阴阳割昏晓 ②. 飞鸟相与还 ③. 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 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割、稻”等字词容易写错。(二)(2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①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②,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③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注释】①本文选自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乙文是对甲文的点评。②如是:不如,比不上。③诵法:效仿。2. 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3. 为两文的加点字选择最合适的解释。(1)可以调素琴( )A.白色的 B.不加装饰的 C.质朴的 D.向来的(2)道尽陋室增光处( )A.主张 B.说 C.道路 D.学派4. 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乱”用法一致的是( )A. 山不在高 B. 斯是陋室 C. 往来无白丁 D. 无案牍之劳形5.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何陋之有?6. 下面最能概括甲文陋室主人品质的诗句是( )A. 舍生而取义者也。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 下面对乙文三句画波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甲文逻辑严密 B. 说明甲文描写生动C. 说明甲文浅白平实 D. 说明甲文比喻巧妙8. 结合乙文画直线的句子,分析乙文对陋室主人德行的评价。【答案】2. 刘禹锡 3. ①. B ②. B 4. D 5. 有什么简陋的呢? 6. D 7. A8. 乙文认为陋室主人德行能让陋室生辉,可与诸葛庐、子云亭媲美,还效仿孔子,德行境界高远、难以衡量,高度赞誉其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突出德行是陋室不陋的关键,彰显德行的珍贵厚重。【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刘禹锡《陋室铭》为核心,通过“甲文+乙文”的经典评点模式,展现了传统文论“以德化境”的审美理念。甲文以“德馨”为文眼,构建了物质简陋与精神高洁的二元对立;乙文则通过“生意”“应酬”“举动”三个维度,系统解构了德性对物理空间的升华作用。两文形成“创作-阐释”的互文关系,既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简朴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展示了清代评点家“以意逆志”的批评方法。【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作者是刘禹锡,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陋室铭》是其经典作品之一。【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字义。①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故选B。②句意:说尽了陋室增添光彩的地方。道:说。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无丝竹之乱耳”中“乱”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扰乱”A.“山不在高”中“在”是动词,意为“在于、取决于”,无词类活用,与题干“乱”用法不同;B.“斯是陋室”中“是”是判断动词,表判断,无词类活用,与题干“乱”用法不同;C.“往来无白丁”中“白”是形容词,意为“没有功名、平民”,无词类活用,与题干“乱”用法不同;D.“无案牍之劳形”中“劳”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劳累”,和题干中“乱”(使……扰乱)的使动用法一致;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翻译完整,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语序的变化,整体要流畅。重点词语如下:何:什么。陋:简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正常语序为“有何陋”。有:存在、有,表示对“陋”是否存在的疑问回应。【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理解与诗句匹配。A.“舍生而取义者也”体现的是舍生取义的精神,甲文未涉及生死抉择、道义取舍内容,与甲文陋室主人品质无关;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的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的君子胸怀,甲文重点在借陋室展现品德使陋室不陋,未突出“人不知”的情境,不契合;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侧重博学、志向、思考与仁德,甲文主要围绕陋室因德馨不陋,未体现博学等内容,不匹配;D.联系材料甲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陋室主人安于简陋环境,凭品德让陋室不陋,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颜回安贫乐道,与甲文主人品质契合,能概括;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A.联系材料乙文中“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可知甲文从“苔痕草色”的环境、“谈笑往来”的交往、“调琴阅经”的活动等方面,围绕“吾德能使陋室馨”层层展开论述,逻辑清晰、严密,该选项正确;B.乙文画波浪线句重点在阐述甲文论述逻辑,未体现对甲文“描写生动”的评价,甲文虽有环境等描写,但此句核心不是说描写,该选项错误;C.甲文语言简洁且富有韵味,并非“浅白平实”,乙文画波浪线句也未体现这一特点,该选项错误;D.画波浪线句中未涉及甲文比喻手法相关内容,主要是论述逻辑层面,该选项错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乙文“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可知,乙文先强调陋室主人的品德能让陋室增辉,可与诸葛亮草庐、扬雄玄亭媲美;接着聚焦“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何陋之有”源自孔子言论,陋室主人引用并效仿孔子,说明其德行追求与孔子一脉相承。孔子重视品德修养,以“德”为评判标准,陋室主人借孔子之语收束,既强化“陋室因德不陋”的核心,更彰显其德行契合儒家推崇的高尚境界。乙文通过关联孔子、类比古代贤人的居所,突出陋室主人德行不仅能超越物质简陋,还达到可与圣贤精神呼应的高度,故而评价其“德又何可量耶”,即品德难以估量,是对其德行的极高赞誉,肯定了主人品德的深厚与珍贵,以及对儒家道德理想的践行。【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得灵验。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文:开头四句,引出屋子因品德而显得重要的意思。“惟吾德馨”这一句话,说尽了陋室增添光彩的地方,最为简洁扼要。下面的内容都是说我的品德能够让陋室有光彩,所以苔痕、草色,无不是我的品德所呈现出的生机;(与友人)谈笑、交往,无不是我的品德(带来的)应酬往来;弹奏素琴没有世俗乐曲扰乱心境,阅读佛经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不用问也知道是我的品德(影响下的)行为举动。我的品德能够让陋室有光彩到这般地步,即使把这间屋子和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相比,也不差什么,末尾引用“何陋之有”作结,并且效仿孔子(的言论),(陋室主人)的品德又怎么能估量呢?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春暖花开鸭先知①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麻鸭是儿子陈玉禾带回来的,儿子在县农委上班,最近在搞农业项目试点申报,忙得好久没回家了。前几天突然回来,把两只鸭往院子里一扔,晚饭没吃又赶回城去。②福广老汉把这两只鸭和自家大白鹅一起养,可不敢放其下水,怕生鸭不认家,一下水就溜了。③但总关着也不是个事儿,鹅鸭得放养,在草里跑跑,在水里游游,啄啄螺蛳,吃点鱼虾,比什么都强。福广老汉这样想,把两只鸭放了脚,和鹅群一起赶往村外的河汊。④早春时节,水温正好,村头的福胜老汉也赶着一群麻鸭过来了。两个老汉同宗同辈,只是前些年因为琐事吵过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没了来往。⑤福胜老汉看到福广老汉鹅群里的两只鸭,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这不是前些日子走丢的那两只吗?难道被福广捡走了?也不晓得归还?不对,福广不是偷鸡摸狗的人,干不来这种事吧?福胜老汉有心想问,又有点犹豫。⑥福广老汉也在河边寻思,儿子拿回来的这两只鸭,看着和福胜家的差不多,难道是今年县里推出的新品种?这几年沾了儿子在农委的光,有什么新品种都可以先试养,想不到这次福胜也走到前面去了。⑦福胜老汉甩了甩随身带的竹鞭,想试一试。他将鸭群慢慢赶到鹅群附近,然后打了个响鞭,唿哨几声——这是往常赶鸭回家的信号。鸭群听到熟悉的指令后,开始慢慢游上岸。果然,福广家鹅群的两只鸭,也习惯性地跟着游过来。⑧“福胜,你这啥意思?”“还好意思问我,你这两只鸭哪来的,怎么一听我招呼,就和我家鸭合群了?”“这是我儿子让我养的新品种,难不成是偷你家的!”⑨远处走来两个人,有说有笑,是陈玉禾和福胜老汉的儿子陈玉江。见小辈来了,两个老汉气鼓鼓地停住嘴。⑩玉禾心里了然:“爸,那两只鸭是玉江家引进的新品种,肉质好,能生双黄蛋,已经通过县里的推广审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说:“爸,我拿了两只鸭当样品,想请玉江哥帮忙申请新品种推广,这样咱家以后就可以专门提供鸭苗了。只是怕您不让,所以才没告诉您” 一阵春风拂过,阳光拱开厚厚的云衣,河边福广老汉和福胜老汉的影子被拉得斜长,像是靠在了一起。两家的鹅鸭没听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温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钻东啄找起食来。9. 下图是对本文人物关系的梳理,下面填写正确的( )A. ①同事②父子 B. ①父子②远亲C. ①朋友②同学 D. ①同学②远亲10. 第①段中“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11. 分析第⑤段心理描写在情节上的作用。12. 本文第 段的描写富有画面感,请赏析其妙处。【答案】9. B 10. ①. 儿子陈玉禾好久没回家,突然带回鸭又匆忙回城,行为让福广费解。 ②. 麻鸭是“多出来”的,与福广原本养鹅的情况不同,显得突兀。11. 第⑤段福胜的心理描写,先怀疑“福广捡走鸭不归还”,又自我否定“福广不是偷摸的人”。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鸭的归属”的好奇,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试探鸭、两人起争执做铺垫;与后文揭示“鸭是新品种样品”呼应,让情节反转合理,使故事一波三折。12. “春风拂过,阳光拱开云衣”,用自然景象烘托和解的温馨氛围;“影子斜长,像是靠在一起”,借光影暗喻两位老汉关系破冰;“鹅鸭合群找食”,呼应前文鸭的误会,以和谐场景收束故事,让“和解”更具感染力,也暗含“春暖人和”的主题。【解析】【导语】这篇文章以两只麻鸭为线索,通过两个老汉的误会展现了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传统观念与现代农技推广、个人矛盾与家族合作形成张力。结尾春风拂面的场景描写,既化解了矛盾又寓意着农村发展的新气象,体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第①段中“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麻鸭是儿子陈玉禾带回来的”,第⑨段中“远处走来两个人,有说有笑,是陈玉禾和福胜老汉的儿子陈玉江”可知,福广与陈玉禾、福胜与陈玉江是父子关系,所以①处为“父子”。第二空:根据第④段中“两个老汉同宗同辈,只是前些年因为琐事吵过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没了来往”可知,能看出福广和福胜是同宗同辈,属于远亲关系,故②处为“远亲”;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①段中“儿子在县农委上班,最近在搞农业项目试点申报,忙得好久没回家了”可知,此句表明儿子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根据“前几天突然回来,把两只鸭往院子里一扔,晚饭没吃又赶回城去”可知,儿子这种突然回家又匆忙离开的行为,与平时的忙碌状态以及这次回家短暂停留且行为仓促的特点,让福广老汉感到费解,不明白儿子为何这样做,所以看着多出来的麻鸭觉得别扭。根据“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可知,明确指出麻鸭是“多出来”的。结合前文可知,福广老汉原本养的是大白鹅,突然多了两只麻鸭,这与他原本的养殖情况不同,显得很突兀,打破了原有的状态,让福广老汉在心理上有些不适应,所以会觉得别扭。【11题详解】本题考查心理描写。根据第⑤段“福胜老汉看到福广老汉鹅群里的两只鸭,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这不是前些日子走丢的那两只吗?难道被福广捡走了?也不晓得归还”可知,先让福胜怀疑福广捡鸭不还,制造“鸭归属”悬念,勾住读者好奇心;根据“不对,福广不是偷鸡摸狗的人,干不来这种事吧”可知,又自我否定,让悬念有了拉扯感,为第⑦段“甩鞭唿哨试探鸭”、第⑧段“两人起争执吵架”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根据第⑩段“玉禾心里了然:‘爸,那两只鸭是玉江家引进的新品种,肉质好,能生双黄蛋,已经通过县里的推广审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说:‘爸,我拿了两只鸭当样品,想请玉江哥帮忙申请新品种推广,这样咱家以后就可以专门提供鸭苗了。只是怕您不让,所以才没告诉您’”可知,揭示“鸭是新品种样品,是陈玉江让陈玉禾帮忙申请推广的”,与第⑤段福胜的心理形成呼应:福胜的怀疑是“误会”,自我否定反而让误会更曲折。这种“先怀疑→再否定→最终反转”的心理,让情节从“丢鸭误会”到“品种推广”自然过渡,使故事一波三折,让读者在“猜真相→验证真相” 中获得阅读乐趣。【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一阵春风拂过,阳光拱开厚厚的云衣”可知,描绘出一幅清新、明朗的自然画面。春风轻柔地吹拂,阳光穿透云层,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这样的自然景象与前文两位老汉因鸭子产生的矛盾冲突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温馨、和谐的氛围油然而生,烘托出两位老汉关系即将和解的美好情境,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这种温馨的氛围。根据“河边福广老汉和福胜老汉的影子被拉得斜长,像是靠在了一起”可知,作者巧妙地借助光影的变化来暗示人物关系的转变。原本两位老汉因琐事有矛盾,互不来往,而此时他们的影子“靠在了一起”,形象地暗喻着他们之间关系的破冰,不再有隔阂,开始走向和解,这种描写含蓄而富有深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根据“两家的鹅鸭没听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温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钻东啄找起食来”可知,这一场景与前文因鸭子产生的误会形成呼应。前文围绕鸭子是否属于福胜家而引发了两位老汉的冲突,而此时鹅鸭合群觅食,展现出一种和谐、融洽的画面。这种和谐的场景收束了整个故事,让读者看到两位老汉和解后带来的美好结果,使“和解”这一主题更具感染力。同时,结合前文的自然景象描写,也暗含了“春暖人和”的主题,即春天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与和谐。(二)(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美国博物馆向我归还流失近80年的楚帛书①新华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②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_____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④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5月17日刊,有删改)材料二:国宝战国帛书回家①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组人员身旁的4个文物包装箱中。②美国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经过查验封箱后,国家文物局工作组马不停蹄,带着它们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 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帛书归来,断章重续。⑤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 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⑥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披着东方的晨雾踏上归国之路。(选自《文汇报》2025年5月18日刊,有删改)13. 下面最适合填写在材料一横线处的一项是( )A. 只 B. 但 C. 也 D. 才14. 作为一则新闻,下面对材料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新闻事件后第一时间发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B. 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子弹库帛书流失、追索过程。C. 导语部分点明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事件。D. 新闻的重要性逐层递进,符合新闻的价值。15. 新闻的编写需要具有读者意识,材料二符合读者需求的一项是( )A. 了解不同人物对子弹库帛书回归的看法差异。B. 明确掌握子弹库帛书回归价值与背景信息。C. 了解子弹库帛书的机场运输过程与转运细节。D. 深入探究艺术博物馆的建馆历史与发展历程。16. 材料一、材料二均为报道子弹库帛书回归这一事件的新闻,但语言特点不同: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 C 14. D 15. C16. ①. 语言庄重严谨,具有官方权威性,多使用专业术语和概括性表述; ②.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现场感和叙事性,注重细节描写与场景还原。【解析】【导语】这篇新闻报道以流失文物回归为主题,通过两则材料展现了不同视角的报道风格。材料一以官方通报形式呈现,语言严谨规范,突出文物追索的国际合作意义和学术价值;材料二则采用特写报道方式,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再现,增强了新闻的故事性和感染力。两则材料互为补充,既体现了文物回归的历史意义,又通过具体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文物回家的仪式感,展现了新闻报道的多元表达方式。【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材料一横线所在句子为:“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_____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前半句“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介绍了子弹库帛书的唯一性,后半句“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则进一步强调其在历史和文化层面的重要地位。前后两句并非转折、条件或限定关系,而是在同一话题下,对帛书价值的递进式说明,属于并列补充关系。A.只: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强调唯一性,“只是”用在后一分句,表示轻微的转折,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不符合语境;B.但:表转折,而前后句均在肯定帛书的重要性,不存在语义转折,不符合语境;C.也:作为副词,用于并列复句中,表示补充说明,符合前后句“并列递进”的逻辑。此处用“也”,可理解为“不仅是唯一战国帛书,也是最早的帛书和典籍古书”,衔接自然,语义连贯;D.才:通常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才……”)或强调必然性,与句子语境无关,代入后逻辑不通;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新闻常识和内容分析。D.新闻是倒金字塔结构,重要性是逐渐递减的,而不是递进的,故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材料二第①段“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⑤段“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 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第⑥段“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等时间节点与动作细节,清晰还原了从航班降落到海关查验、文物转运的完整过程,满足读者对运输环节的具体认知需求。⑤段“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等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运输过程中对文物的保护措施,细节描写紧扣“转运细节”,而非宏观的背景或价值分析。材料二以细腻的笔触聚焦子弹库帛书回归的运输过程,多处细节直接指向“机场运输与转运细节”,与选项C的需求高度契合。选项A “不同人物看法”在材料二中未提及,全文未涉及任何人物的观点或评价;选项B“回归价值与背景”虽在材料一有所阐述,但材料二仅在第③段简要提及帛书价值,整体以运输过程为主,非重点;选项D“艺术博物馆建馆历史”在材料中无任何相关内容,属于无关信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赏析。材料一的语言特点:庄重严谨,具官方权威性。文中频繁使用文物领域专业术语,如“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博物馆伦理”“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证据链”等,符合国家文物局官方表述的专业性要求。涉及国际合作的表述严谨,如“《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体现政策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示范案例”等概括性语句,强调事件的历史价值与国际影响,而非具体过程的细节展开。导语部分(第①段)以简练的语言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符合新闻导语的概括性要求,后续段落围绕“追索工作”“文物价值”等宏观层面展开,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引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的致辞,以官方立场阐述事件意义,如“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语言风格正式、庄重,符合政府部门新闻发布的规范。材料二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具现场感与叙事性。细节描写与场景还原,增强画面感:以时间轴为线索,精准记录运输过程的时间节点:“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CA818航班降落”“5时06分抵达要客区”“5时27分整装待发”,配合“划过晨雾”“缓步离开机舱”“手捧文物包装箱”等动作描写,如镜头般还原现场,让读者身临其境。对文物保护细节的描写细腻,如“铺有软垫的桌子”“开启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通过具象化场景突出文物转运的严谨与庄重。叙事性语言增强故事性:以“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帛书归来,断章重续”等表述,用文学化的语言渲染情感,将文物回归的过程转化为富有情感张力的叙事,区别于材料一的客观概括。段落结构以时间推进,类似纪实报道,如“4时45分,准备妥当后……”“5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使行文更具节奏感和可读性。语言风格更贴近公众传播:较少使用专业术语,转而用“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披着东方的晨雾踏上归国之路”等通俗表述,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侧重通过场景描写传递情感,而非强调学术或政策层面的深度分析。材料一作为官方媒体报道,服务于政策传达与事件宏观意义的阐释,语言风格庄重、严谨,符合政府部门新闻发布的权威性需求;材料二则更倾向于纪实性报道,通过细节描写和叙事化语言,让公众直观感受文物回归的现场过程,兼具新闻性与感染力。两者因传播目的不同,形成了差异化的语言风格。三、综合运用(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美国博物馆向我归还流失近80年的楚帛书①新华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②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_____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④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5月17日刊,有删改)材料二:国宝战国帛书回家①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组人员身旁的4个文物包装箱中。②美国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经过查验封箱后,国家文物局工作组马不停蹄,带着它们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帛书归来,断章重续。⑤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⑥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披着东方的晨雾踏上归国之路。(选自《文汇报》2025年5月18日刊,有删改)读完两则新闻报道后,小申所在的语文小组对这一新闻事件展开深入探究,了解相关知识,追溯子弹库帛书自出土以来的历史流转脉络,剖析其流失海外的历史背景与回归意义,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任务。17. 为了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主题,下面最适合的资料是( )A. 文物修复的实用技巧 B. 古籍图本解析C. 文物见闻所记 D. 子弹库帛书研究者的生平18. 小申查阅了相关资料,下列对子弹库帛书流转和回归过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举美国人以照相为由,向蔡季襄强得楚帛书,后托人将它带到了美国。②子弹库的这件帛书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宝贝。很快,它成了蔡季襄的藏品。③在长沙城东南郊子弹库,四个盗墓者打开一座战国古墓,发现了楚帛书。④5月18日3时55分,子弹库伯书终于回归。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①④【答案】17. B 18. D【解析】【导语】这两则新闻报道以子弹库帛书回归为切入点,通过官方仪式与归国细节双重视角,展现了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的历史意义。材料一突出国际合作与政策成果,材料二则以细腻的时空叙事还原文物归途,二者互补形成完整叙事链,既彰显文物价值,又体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进程。【17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A.“文物修复的实用技巧”主要聚焦于文物修复的方法和技术,与“子弹库帛书”的主题,即帛书本身的内容、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并无直接关联,不能帮助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主题;B.“古籍图本解析”可以对古籍(子弹库帛书可视为珍贵的古籍)的图像、文字等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子弹库帛书的内容、形式、文化内涵等主题相关内容;C.“文物见闻所记”通常是一些关于文物的见闻、故事等较为零散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主题;D.“子弹库帛书研究者的生平”主要关注的是研究者个人的经历,而不是帛书本身的主题,与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主题关系不大;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③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可知,此为帛书的出土源头,是整个事件的起点。②出土后,帛书通常会流入私人收藏领域。根据历史背景,1942年帛书出土后被古董商蔡季襄获得并收藏,此为出土后的首次流转,承接事件起点。①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中“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可知,“以照相为由强取”是流失的具体过程,符合“非法流失”的表述,时间线在1942年出土、收藏之后。④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中“5月18日3时55分……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回归”可知,此为事件的最终结果,时间线最晚。子弹库帛书的完整流转脉络为:出土(1942年)→私人收藏→非法流失美国(1946年)→追索回归(2025年),对应序号③②①④,故选D。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归纳。小申为了了解“帛”与古代文体的关系,查阅了《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读到原文中写道:“‘帛,缯也。从巾白声。凡帛之屬皆从帛。’许慎认为‘帛’是形声字,从巾旁,表其与丝织品相关;白声,古音在五部。‘缯’在古代也是丝织品的意思,因而‘帛’本义指丝织品的总称,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古代,帛不仅作为一种贵重的织物,还常被用于书写,有了‘帛书’一说,像子弹库帛书便是书写在帛上的珍贵古籍。然而同时同小组的同学又了解到,其实在商周时期就有关于“帛”的记载:“帛,今之璧色缯也。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这似乎与《经典常谈》中的描述不符。后来大家了解到,《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38年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一位学者这样说:“我从未有过丝毫自满,在研究领域,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必须得到准确无误的结论。这一追求,驱使我不断前行,研究之路,永无止境。”原来,朱自清先生的描述也并非完全正确。请写出在小申的探究过程中你得到启发与感悟:(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探究需多方查证不同资料 ②. 知识认知会随研究发展更新 ③. 做学问应秉持严谨探索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小申最初查阅《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对“帛”的描述,了解到“帛”本义指丝织品的总称等信息。但同小组同学又了解到商周时期关于“帛”的记载“帛,今之璧色缯也。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这与《经典常谈》中的描述似乎不符。这说明在探究知识时,不能仅依据单一资料,需要多方查证不同资料,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事物。所以得到“探究需多方查证不同资料”的启发。《经典常谈》成书于1938年至1942年间,当时朱自清先生对“帛”的相关描述是基于当时的研究和认知。但随着时代发展,新的研究不断出现,人们发现朱自清先生的描述并非完全正确。这表明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更新,我们对知识的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得到“知识认知会随研究发展更新”的感悟。文中提到一位学者说“我从未有过丝毫自满,在研究领域,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必须得到准确无误的结论。这一追求,驱使我不断前行,研究之路,永无止境”。这体现了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即要秉持严谨的探索精神,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不断追求准确无误的答案,持续深入研究。小申在探究“帛”与古代文体关系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持这种严谨探索的精神。所以得出“做学问应秉持严谨探索精神”的感悟。20. 了解相关信息后,小申创作了诗歌表达对子弹库帛书回归这一事件的心情,请分析修改稿较原稿的精妙之处。归来(原稿) 归来(修改稿)曾经你在幽暗的山顶哭泣, 我于历史的幽径中找寻, 在泛黄岁月的黯淡光影里, 我在等风也等你。 如今你跨越重洋归来, 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我在浪潮中澎湃难平。 在曙光初照的温暖怀抱中, 我热泪盈眶终于等到你。 曾经,你在异国蒙尘, 在幽暗的山顶哭泣, 我于历史的幽径中找寻, 在泛黄岁月的黯淡光影里, 满心怅惘,盼你昭和。 等风也等你。 如今,你跨越重洋归来, 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我在浪潮中澎湃难平。 在曙光初照的温暖怀抱中, 热泪盈眶,迎你归根, 终于等到你。【答案】修改稿在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结构安排和主题深化上都比原稿更精妙。情感上,原稿较单一,修改稿增添帛书异国蒙尘的描述,让情感从遗憾、期盼过渡到重逢欣喜,层次更丰富;语言上,修改稿用词更精炼优美,如“盼你昭和”“迎你归根”等表述,增强了文学性与感染力;结构上,修改稿拆分原稿连续描写,插入帛书异国经历,叙事节奏更清晰合理;主题上,修改稿通过“迎你归根”等语句,着重强调帛书回归故土的意义,深化主题表达。【解析】【导语】这首诗歌以“归来”为主题,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流失文物回归的动人历程。原稿与修改稿均采用两段式结构:前段描写文物在异国蒙尘的怅惘,后段表现回归故土的激动。修改稿通过“异国蒙尘”“盼你昭和”“迎你归根”等更精准的表述,深化了文化寻根的主题,情感表达更为细腻饱满,凸显了中华儿女对文物回归的深切期盼与喜悦。【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情感表达更丰富有层次:原稿主要围绕等待帛书归来的期待和重逢的激动展开,情感线索较为单一。而修改稿加入“曾经,你在异国蒙尘”“满心怅惘,盼你昭和”等语句,先勾勒出子弹库帛书流落异国、蒙尘受辱的画面,营造出遗憾、痛心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对帛书的遭遇产生共情。这种情感铺垫为后续“如今,你跨越重洋归来”时的激动欣喜做了衬托,让情感从最初的惋惜期盼,逐步转变为重逢时的热烈,形成了清晰的情感层次,更能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语言运用更精炼优美:在词语选择和搭配上,修改稿展现出更高的水准。比如,将“我在等风也等你”前添加“满心怅惘,盼你昭和”,“盼你昭和”比单纯的“等你”更具文学底蕴,“昭和”一词既蕴含着重见光明的美好寓意,又带有典雅的韵味,使表达更加精致。结尾处“热泪盈眶,迎你归根,终于等到你”,用“迎你归根”替代原稿的“等到你”,精准地突出了帛书回归故土这一核心事件,简洁有力且意境深远,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构安排更清晰合理:修改稿对诗歌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它打破原稿连续描述等待过程的方式,在其中巧妙插入对帛书异国经历的叙述,使诗歌的叙事节奏变得错落有致。这种结构调整,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明显地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变化,如同跟随作者的笔触经历帛书的漂泊与回归,使诗歌的内容层次更加清晰,避免了原稿平铺直叙可能带来的单调感,提升了阅读体验。主题深化更突出明确:修改稿通过精心设计的语句,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迎你归根”这一表述,相较于原稿,不仅仅强调帛书的归来,更着重突出了“故土”这一关键概念,深刻表达了子弹库帛书回归对于文化传承、民族情感的重要意义。这种主题的深化,让读者在感受诗歌情感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文化瑰宝回归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使诗歌的内涵得到升华。四、写作(60分)21. 《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请以“相互成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答案】例文:相互成全午后的阳光斜斜地透过教室窗户,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握着笔,看着数学试卷上密密麻麻的题目,眉头越皱越紧。自从上了初二,数学成绩就像坐过山车,这次月考更是一落千丈。“怎么,又被数学题难住了?”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我回头,是同桌小雨。她是班里的数学学霸,平时总是热心地帮大家解答问题。我苦笑着点点头:“这些几何题,我看了半天也没思路。”小雨搬着椅子坐到我身边,拿起试卷仔细看了看,开始耐心地给我讲解。她一边画图,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题目,原本复杂的图形在她的讲解下渐渐清晰起来。在小雨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慢慢有了起色。而我发现,小雨虽然数学很好,但语文写作却总是不太理想。每当她写作文时,总是咬着笔杆,愁眉不展。想起她对我的帮助,我决定也尽自己所能帮帮她。我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写作技巧都分享给她,还陪她一起分析优秀范文,讨论写作思路。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课间,常常能看到我们凑在一起,时而为一道数学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为一篇作文的精彩构思拍手叫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数学成绩稳步提升,还学会了如何更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而小雨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着彼此的进步,我们相视而笑。小雨说:“多亏了你,我的语文终于不再拖后腿了!”我也笑着说:“要不是你,我的数学还不知道要差成什么样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就是“相互成全”的意义。它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索取,而是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互相扶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对方实现了目标,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彼此照亮,共同闪耀。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回报你笑容;你给予帮助,也会收获温暖。愿我们都能学会相互成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审题。“相互成全”是一个偏正短语,“相互”强调了行为的双向性,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帮助;“成全”则明确了核心行为,即帮助他人达成目的。整体题目要求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双向的、积极的互动关系。“相互”意味着双方都有主动的付出和收获,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成全”体现了这种互动带来的积极结果,即帮助对方实现目标。二、立意。立意方向:可以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社会互助等多个角度立意。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朋友之间相互鼓励、支持,帮助对方实现梦想;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项目;在社会层面,不同群体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立意深度:不仅要描述相互成全的现象,更要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如体现人性的美好、社会的温暖、合作的力量等,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三、选材构思。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成绩;也可以选择名人故事,如科学家之间相互合作,攻克科研难题;还可以从社会现象入手,如志愿者团队相互协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或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出“相互成全”的主题;中间部分详细叙述选定的具体事例,突出双方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过程;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相互成全的重要性,升华主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202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作答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写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文言文阅读(36分)(一)(13分)1. 默写与运用。(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小申同学在阅读时明白,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需要心怀家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目标,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①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②,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③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注释】①本文选自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乙文是对甲文的点评。②如是:不如,比不上。③诵法:效仿。2. 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3. 为两文的加点字选择最合适的解释。(1)可以调素琴( )A.白色的 B.不加装饰的 C.质朴的 D.向来的(2)道尽陋室增光处( )A.主张 B.说 C.道路 D.学派4. 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乱”用法一致的是( )A. 山不在高 B. 斯是陋室 C. 往来无白丁 D. 无案牍之劳形5.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何陋之有?6. 下面最能概括甲文陋室主人品质的诗句是( )A. 舍生而取义者也。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 下面对乙文三句画波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甲文逻辑严密 B. 说明甲文描写生动C 说明甲文浅白平实 D. 说明甲文比喻巧妙8. 结合乙文画直线的句子,分析乙文对陋室主人德行的评价。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春暖花开鸭先知①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麻鸭是儿子陈玉禾带回来的,儿子在县农委上班,最近在搞农业项目试点申报,忙得好久没回家了。前几天突然回来,把两只鸭往院子里一扔,晚饭没吃又赶回城去。②福广老汉把这两只鸭和自家大白鹅一起养,可不敢放其下水,怕生鸭不认家,一下水就溜了。③但总关着也不是个事儿,鹅鸭得放养,在草里跑跑,在水里游游,啄啄螺蛳,吃点鱼虾,比什么都强。福广老汉这样想,把两只鸭放了脚,和鹅群一起赶往村外的河汊。④早春时节,水温正好,村头的福胜老汉也赶着一群麻鸭过来了。两个老汉同宗同辈,只是前些年因为琐事吵过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没了来往。⑤福胜老汉看到福广老汉鹅群里的两只鸭,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这不是前些日子走丢的那两只吗?难道被福广捡走了?也不晓得归还?不对,福广不是偷鸡摸狗的人,干不来这种事吧?福胜老汉有心想问,又有点犹豫。⑥福广老汉也在河边寻思,儿子拿回来的这两只鸭,看着和福胜家的差不多,难道是今年县里推出的新品种?这几年沾了儿子在农委的光,有什么新品种都可以先试养,想不到这次福胜也走到前面去了。⑦福胜老汉甩了甩随身带的竹鞭,想试一试。他将鸭群慢慢赶到鹅群附近,然后打了个响鞭,唿哨几声——这是往常赶鸭回家的信号。鸭群听到熟悉的指令后,开始慢慢游上岸。果然,福广家鹅群的两只鸭,也习惯性地跟着游过来。⑧“福胜,你这啥意思?”“还好意思问我,你这两只鸭哪来的,怎么一听我招呼,就和我家鸭合群了?”“这是我儿子让我养的新品种,难不成是偷你家的!”⑨远处走来两个人,有说有笑,是陈玉禾和福胜老汉的儿子陈玉江。见小辈来了,两个老汉气鼓鼓地停住嘴。⑩玉禾心里了然:“爸,那两只鸭是玉江家引进的新品种,肉质好,能生双黄蛋,已经通过县里的推广审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说:“爸,我拿了两只鸭当样品,想请玉江哥帮忙申请新品种推广,这样咱家以后就可以专门提供鸭苗了。只是怕您不让,所以才没告诉您” 一阵春风拂过,阳光拱开厚厚的云衣,河边福广老汉和福胜老汉的影子被拉得斜长,像是靠在了一起。两家的鹅鸭没听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温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钻东啄找起食来。9. 下图是对本文人物关系的梳理,下面填写正确的( )A. ①同事②父子 B. ①父子②远亲C. ①朋友②同学 D. ①同学②远亲10. 第①段中“福广老汉看着那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别扭”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11. 分析第⑤段心理描写在情节上的作用。12. 本文第 段的描写富有画面感,请赏析其妙处。(二)(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美国博物馆向我归还流失近80年的楚帛书①新华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②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_____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④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5月17日刊,有删改)材料二:国宝战国帛书回家①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组人员身旁的4个文物包装箱中。②美国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经过查验封箱后,国家文物局工作组马不停蹄,带着它们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 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帛书归来,断章重续。⑤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 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⑥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披着东方的晨雾踏上归国之路。(选自《文汇报》2025年5月18日刊,有删改)13. 下面最适合填写在材料一横线处的一项是( )A. 只 B. 但 C. 也 D. 才14. 作为一则新闻,下面对材料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新闻事件后第一时间发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B. 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子弹库帛书流失、追索过程C. 导语部分点明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事件。D. 新闻的重要性逐层递进,符合新闻的价值。15. 新闻的编写需要具有读者意识,材料二符合读者需求的一项是( )A. 了解不同人物对子弹库帛书回归的看法差异。B. 明确掌握子弹库帛书回归的价值与背景信息。C. 了解子弹库帛书的机场运输过程与转运细节。D. 深入探究艺术博物馆的建馆历史与发展历程。16. 材料一、材料二均为报道子弹库帛书回归这一事件新闻,但语言特点不同: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美国博物馆向我归还流失近80年的楚帛书①新华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②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_____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④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5月17日刊,有删改)材料二:国宝战国帛书回家①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组人员身旁的4个文物包装箱中。②美国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经过查验封箱后,国家文物局工作组马不停蹄,带着它们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帛书归来,断章重续。⑤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芙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⑥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披着东方的晨雾踏上归国之路。(选自《文汇报》2025年5月18日刊,有删改)读完两则新闻报道后,小申所在的语文小组对这一新闻事件展开深入探究,了解相关知识,追溯子弹库帛书自出土以来的历史流转脉络,剖析其流失海外的历史背景与回归意义,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任务。17. 为了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主题,下面最适合的资料是( )A. 文物修复的实用技巧 B. 古籍图本解析C. 文物见闻所记 D. 子弹库帛书研究者的生平18. 小申查阅了相关资料,下列对子弹库帛书流转和回归过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举美国人以照相由,向蔡季襄强得楚帛书,后托人将它带到了美国。②子弹库的这件帛书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宝贝。很快,它成了蔡季襄的藏品。③在长沙城东南郊子弹库,四个盗墓者打开一座战国古墓,发现了楚帛书。④5月18日3时55分,子弹库伯书终于回归。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①④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归纳。小申为了了解“帛”与古代文体的关系,查阅了《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读到原文中写道:“‘帛,缯也。从巾白声。凡帛之屬皆从帛。’许慎认为‘帛’是形声字,从巾旁,表其与丝织品相关;白声,古音在五部。‘缯’在古代也是丝织品的意思,因而‘帛’本义指丝织品的总称,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古代,帛不仅作为一种贵重的织物,还常被用于书写,有了‘帛书’一说,像子弹库帛书便是书写在帛上的珍贵古籍。然而同时同小组的同学又了解到,其实在商周时期就有关于“帛”的记载:“帛,今之璧色缯也。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这似乎与《经典常谈》中的描述不符。后来大家了解到,《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38年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一位学者这样说:“我从未有过丝毫自满,在研究领域,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必须得到准确无误的结论。这一追求,驱使我不断前行,研究之路,永无止境。”原来,朱自清先生的描述也并非完全正确。请写出在小申的探究过程中你得到启发与感悟:(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20. 了解相关信息后,小申创作了诗歌表达对子弹库帛书回归这一事件的心情,请分析修改稿较原稿的精妙之处。归来(原稿) 归来(修改稿)曾经你在幽暗的山顶哭泣, 我于历史的幽径中找寻, 在泛黄岁月的黯淡光影里, 我在等风也等你。 如今你跨越重洋归来, 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我在浪潮中澎湃难平。 在曙光初照的温暖怀抱中, 我热泪盈眶终于等到你。 曾经,你在异国蒙尘, 在幽暗的山顶哭泣, 我于历史的幽径中找寻, 在泛黄岁月的黯淡光影里, 满心怅惘,盼你昭和。 等风也等你。 如今,你跨越重洋归来, 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我在浪潮中澎湃难平。 在曙光初照的温暖怀抱中, 热泪盈眶,迎你归根, 终于等到你。四、写作(60分)21. 《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请以“相互成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docx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