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单元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单元文本梳理单元考点讲解目录索引单元文本梳理细节描写:细微之处显神韵细节是指在整体事物或现象中,那些细微、具体且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组成部分。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或记叙类文本中,对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再现环境特征等有重要作用的细微环节进行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是指记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对新闻事件、人物、场景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绘,细节描写可以提升新闻的品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新闻更具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本单元三篇通讯和两首诗歌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下面是对文本中细节描写的简要举例和细节描写作用的简要分析。篇目 细节描写示例 作用分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 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袁隆平》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眯起”“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等动作描写,“出神地”的神态描写,展现了袁隆平扎根土地、实干、心系稻田的形象,突出他工作认真、敬业的精神《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 “拿出”“放回”“又拿出”“装好”“塞进”“包捆结实”等一系列动作,可见其热心、细心、周到篇目 细节描写示例 作用分析《“探界者”钟扬》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外貌细节描写显示了钟扬的朴实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体现他执着于事业和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芣苢》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动作不断重复,体现劳动的紧张欢快《插秧歌》 “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外貌描写可见雨势甚猛,劳动艰苦。语言、动作描写直接点出农夫起早出工,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单元考点讲解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一、细节描写的主要类型人物细节描写 外貌细节 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等细致描绘,能展现人物身份、性格和精神状态语言细节 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口头禅等细致描绘,能反映其性格、文化程度和心理动作细节 对人物的举手投足等细微动作细致描绘,可揭示其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心理细节 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情感波动等深入刻画,让读者能深入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环境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细节 对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细致描绘,可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细节 对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场所等进行描绘,能为故事发展提供背景,反映时代特征事件细节描写 过程细节 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步骤进行详细描写,使读者清晰了解事件全貌场面细节 对特定时间和地点内,众多人物活动或事物状态进行具体刻画,能增强故事的画面感二、赏析细节描写的步骤细节描写赏析题的答题思路可以分如下几步:第一步,明确细节描写的内容首先需要准确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是什么,即具体描述了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或者环境、事件的特征等。第二步,看清细节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看细节描写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看细节描写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象征、埋伏、照应等表现手法。第三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对作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凸显个性特征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增强人物可信度 真实而生动的细节可以让人物仿佛真实存在于读者眼前,使读者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人物的行为与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推动情节发展 构成情节关键环节 一些细节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或支撑点,能够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件,使故事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制造悬念与伏笔 巧妙安排的细节可以在故事前期埋下伏笔,为后续的情节反转或高潮作铺垫,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营造环境氛围 描绘自然环境 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可以为故事搭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氛围刻画社会环境 通过对社会环境中各种细节的描写,如风俗习惯、生活场景等,能够展现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命运深化作品主题 暗示主题思想 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可以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思想强化情感表达 细节描写能够更细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使作品的主题在情感的渲染下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第四步,结合作者情感作答作答时要考虑细节描写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赞美、批判、同情还是其他。按照“内容+手法+作用+情感”的思路组织答案,使答案条理清晰、全面准确。模拟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曾庆存:“我还没有登顶”邱晨辉即便是站在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上,85岁高龄的曾庆存,还是那个在科学高峰面前保持谦卑、依旧不愿停下探索脚步的“攀登者”。2020年1月10日,当这位满头银丝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他和黄旭华,以及此前的屠呦呦、袁隆平、于敏等科学家一起,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身荣誉行列。那一刻,第一次听说曾庆存的人,被这个名字背后一连串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以及传奇经历所惊叹——曾庆存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一些原创性成果还被国际学者评价为“气象学理论化极重要的篇章”“构筑气象力学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他本人也被国际气象学界公认为“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他的学术生涯也颇为传奇:1978年,43岁的曾庆存还是中国科学院一名助理研究员,但转眼就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两年后,45岁的他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曾庆存亲手书写长达80万字的《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30万字的《大气红外遥感原理》等大部头著作,让他“著作等身”;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五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一项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等奖项,则让他“荣誉等身”。如今,再到他这一次得到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有人说:“曾先生可算是登顶了吧!”曾庆存却不止一次地说:“还没有登顶,还没有登顶。”对于这样的说法,和曾庆存共事多年的同事、学生一点也不意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思雄说:“曾先生对于科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到现在,他那句‘饿着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鲜’都让身边的人记忆犹新。”曾庆存是广东农家穷孩子出身。按照他的描述: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带着他和哥哥曾庆丰——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力耕垅亩,每日往返于田间和学堂。小学三年级期末,老师给曾庆存写下了“天资聪颖,少年老成”的评语。小学没毕业,兄弟俩便参加了百里挑一的“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后来,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该系安排一部分学生主修气象学专业时,他当即服从安排。“那一年,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了,我挨过饿,深有体会。如果能提前预判天气,还会这样吗 ”从此,他走上大气科学的研究之路。说起天气预报,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比如古人看云识天——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明和应用了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气象学由此进入“科学时代”。后来,有科学家提出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这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中最难的,就是原始方程的算法。拿计算方面来说,原始方程包含需要计算的大气物理变量很多,例如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等,在当时的计算条件下,要想“追上天气变化的速度”将其计算出来,实现真正的“预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曾庆存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终于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一试成功。这正是著名的“半隐式差分法”。那时,这个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想到,他做出的这个成果,后来会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用于天气预报,至今仍在沿用。此后,曾庆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高峰的攀登之旅:踏足全新的气象卫星领域,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提出人工调控自然环境的理论方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调度实用研究……(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曾庆存人生经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庆存小学没毕业就“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服从安排主修气象学专业。B.曾庆存20多岁就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了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该成果至今仍被沿用。C.曾庆存43岁时还是中国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但两年后,他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学部委员。D.曾庆存先生在85岁高龄时,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身荣誉行列。C解析 C项,“他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学部委员”错误。原文是“两年后,45岁的他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曾庆存先生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传奇经历,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厚重。B.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来预报天气,进而依靠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后来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天气预报。C.曾庆存一开始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在几经失败后终于成功。D.曾庆存先生著作等身,荣誉等身,是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但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一直努力攀登。C解析 C项,“曾庆存一开始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错误。原文为“有科学家提出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是曾庆存先生提出的。3.曾庆存先生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 ①敬畏科学(在科学面前保持谦卑);②探索不止,奋斗不息;③热爱、痴迷科学;④天资聪颖,少年老成;⑤关心国计民生,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相结合;⑥不畏困难,勤勉善思。4.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以“饿着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鲜”为例,分析这一细节描写在塑造曾庆存形象方面的作用。答案 ①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曾庆存对科学研究的痴迷与热爱。②“饿着肚子”体现出他全身心投入科研,甚至顾不上生活基本需求,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突出了他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③“越推越新鲜”则表现出他在科研过程中从探索与钻研中获得极大乐趣,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使一个为科学事业全身心投入、满怀热忱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本 课 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