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促织》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1《促织》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促织》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4课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蒲松龄生平经历及《聊斋志异》的相关内容。
把握小说的情节,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
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明确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
蒲松龄的创作,除《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外,还有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
01
揭露官府黑暗,官贪吏虐
02
鞭挞豪绅为富不仁,凌辱小民
03
讥讽科场考官昏庸,黜佳士进庸劣
04
嘲谑炎凉世态、浇薄风俗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
聊斋:书斋名称
志:记述
异:奇异的故事
05
体现人生经验哲理,赞美爱情自由、
婚姻自主寄托理想追求。
中国文言
短篇小说
最高成就
写作背景
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学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
“促织”:
“蛐蛐”“斗鸡”“蟋蟀”
“蟋蟀鸣,懒妇惊”
文意梳理——第1段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xū)猾黠(xiá),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征虫→(  )→(  )→(  )→(  )→(  )→(  )→(  )→( )
文意梳理——第2段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yū nè),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lèi)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bì)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不到一年
意动
文意梳理——第2段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qì)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征虫→(  )→(  )→(  )→(  )→(  )→(  )→(  )→( )
觅虫
文意梳理——第3段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yì)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ruò)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xī)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兰若(rě);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má),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求卜的人祷告
人心中想的事,没有丝毫差错。
征虫→觅虫→(  )→(  )→(  )→(  )→(  )→(  )→( )
求虫
文意梳理——第4段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草木茂盛的样子
文意梳理——第4段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tiàn)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chì)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征虫→觅虫→求虫→(  )→(  )→(  )→(  )→(  )→( )
得虫
文意梳理——第5段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  )→(  )→(  )→(  )→( )
失虫
文意梳理——第6段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qiānɡ)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ɡǎo)葬。近抚之,气息惙(chuò)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文意梳理——第6段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chān)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chān)之。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  )→(  )→(  )→( )
又得虫
文意梳理——第7段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jué),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liè)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 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文意梳理——第7段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piē)来,径进以啄。成骇(hài)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zhǐ)。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duō)置笼中。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又得虫→(  )→(  )→( )
斗虫
文意梳理——第8段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hē)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bǐ)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lài)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qiào)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  )→( )
献虫
文意梳理——第9段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d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
议虫
情节梳理小结
开端
结局
发展
高潮
序幕
尾声
《促织》
征虫:故事的背景-朝廷征促织
觅虫:责令成名纳促织、觅促织
求虫、得虫:占卜得图,成名得虫
失虫、化虫、斗虫:成子毙,促织复现
献虫:成名因献虫得到恩惠
议虫:作者评价整个故事
线索:
围绕“促织”这个主线,情节上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4
1
2
3
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
神巫指点
成名得虫
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
成家陷入绝境;
成子起死回生,
魂化促织,
成家因祸得福。
妙处:
小说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的谋篇布局,避免了情节的一览无余,丰富了故事性,深化了思想主题。具体而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贪官污吏的暴虐。
人物描写---以成名为例
白描
成名见虫如重获生命,刚刚还“僵卧长愁”,一夜没有合眼,现在却有了精神,喜出望外,且捕虫行动迅捷异常。
讽刺
成名夫妇在儿子因不慎把促织弄死而投井自杀后的行为,即亦怒、亦悲、亦愁;同时巧妙借用景物,以“茅舍无烟”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天将以酬长厚者”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01
02
03
“异史氏”
议论
作者观点---小说主题


善恶有报
荒谬讽刺
愤懑不平
本课结束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4课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
《促织》(蒲松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