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1原子的结构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1原子的结构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1原子的结构 同步作业(含解析)
一、单选题
1.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元电荷)( )
A. B. C. D.
2.氢原子是宇宙中最早、最丰富的原子,约占宇宙中可见物质的75%。氢原子核由一个质子构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率先发现了质子。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α粒子可通过核反应获得。已知的半衰期为4天,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个氡原子核()经8天后还剩25个
B.能量为13.1eV的单色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使氢原子发生跃迁
C.能量为13.1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使氢原子发生跃迁
D.一个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发出6种不同颜色的光
3.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4.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其中是基态能量,。若处于某能级的氢原子可辐射能量为的光子,辐射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比基态能量高,处于该能级(辐射光子前)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有( )
A.3种 B.4种 C.6种 D.10种
5.关于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6.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其中是基态能量,。若处于某能级的氢原子可辐射能量为的光子,辐射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比基态能量高,处于该能级(辐射光子前)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有( )
A.3种 B.4种 C.6种 D.10种
7.2024年10月15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品完成鉴定,样品中的含量十分丰富,是核聚变的理想材料。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分别为( )
A.2和3 B.3和2 C.1和2 D.2和1
8.如图甲为氢原子光谱,图乙为氢原子部分能级图。图甲中的属于巴尔末系,都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谱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应的光子能量比的大
B.对应的光子动量比的大
C.是氢原子从向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D.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谱线均在的左侧
二、多选题
9.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D.原子直径的数量级大约是,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
10.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均满足公式,式中R为里德伯常量。已知分别是氢原子从量子数为3、4、5、6的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玻尔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巴耳末公式。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里德伯常量为
B.里德伯常量R的单位为m
C.辐射时,氢原子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
D.若都能使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些
11.如图所示为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放射源发出射线打到金箔上,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转到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图中1、2、3为其中的三个位置,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或者依据实验结果做出的推理,正确的有( )
A.在位置2接收到的粒子最多
B.在位置1接收到粒子说明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在原子内
C.在位置1接收到的粒子一定比在位置2接收到的粒子所受金原子核斥力的冲量更大
D.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则三个位置接收到粒子的比例应相差不多
三、计算题
12.请说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如何由实验判定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13.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对人们了解微观世界有什么价值 请查阅资料,写一篇小论文,通过网络或者板报的方式交流。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铯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满足,的量级是,则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C正确.
2.答案:C
解析:A.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原子核衰变,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衰变,所以100个氡原子核()经8天后不一定还剩25个,故A错误;
B.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若吸收一个能量为13.1eV的光子后,具有的能量为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不存在该能级,所以能量为13.1eV的单色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不可以使氢原子发生跃迁,故B错误;
C.能量为13.1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部分电子动能被吸收,只要被吸收的能量等于某个能级与基态的能量差,就可以使氢原子发生跃迁,故C正确;
D.一个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跃迁路径可能为、、,可知最多可发出3种不同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该氢原子放出光子,且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之差,能量减少。
故选B。
4.答案:A
解析: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处于第k能级,发射后的能量为
解得

辐射光子的频率有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表述内容: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且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表述中没有提及,该部分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提出的核子模型。
故选B。
6.答案:A
解析: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处于第k能级,发射后的能量为
解得

辐射光子的频率有
故选A。
7.答案:D
解析:的质子数是2,质量数是3,则中子数为1。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B.对应的光子波长比的大,则频率低,动量小,,能量小,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四条谱线中谱线的波长最短,频率最大,而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产生的光子中,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小,其波长最长,频率最小,故C错误;
D.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能量均大于,则波长均小于,谱线均在的左侧,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D
解析:
10.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对玻尔理论的理解。
由,可得,A项正确;从巴耳末公式可以得出里德伯常量R的单位为,B项错误;是氢原子从量子数为4的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加,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所以氢原子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比的频率高,若、都能使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由知,用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些,D项正确。
11.答案:BC
解析:A.原子的内部是很空阔的,原子核非常小,所以绝大多数粒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发生偏转,则在位置3接收到的粒子最多,所以A错误;
B.在位置1接收到粒子说明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在原子内,所以B正确;
C.位置2接收到的粒子一定比位置1接收到的粒子所受金原子核斥力的冲量更小,因为在位置1,粒子速度反向运动,则动量的变化量更大,所以冲量更大,则C正确;
D.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则粒子与原子正面撞击,粒子最后反弹,则三个位置接收到粒子的比例应相差很多,所以D错误。故选BC。
12.答案:汤姆孙通过测定阴极射线的电性实验,测得阴极射线中含有带负电的粒子,然后用不同金属做阴极,通过测定产生的阴极射线中带负电粒子的比荷大小,从而推理得到阴极射线中的粒子是电子。后来,汤姆孙和他的学生直接测量了氢离子和阴极射线的电荷,证明了阴极射线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大小基本相同,计算出阴极射线的质量是氢离子质量的,这些事实不仅证实了阴极射线确实是带电粒子流,而且表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各种物质中共有的成分,比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还小得多,汤姆孙将这种带电粒子称为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也就是说原子是由电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解析:
13.答案:略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