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延安,我把你追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追寻历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思维能力: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结合资料,深入了解诗人追寻延安的内容。教学难点:查阅资料,领会“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事件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了解延安1.回顾“现代诗”,板书课题。2.了解延安:延安位于我国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革命指导中心,被誉为“革命圣地”。3.理解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思考作者在追寻什么1.正确朗读诗歌。2.指名读课文,学习字词。(1)反馈交流:①正音:脊,读第三声。②看图理解:镢头、土炕③理解“满目琳琅”,体会现代诗押韵的特点。3.自读课文,思考: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 信念 理想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温暖 春光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光明 太阳三、学习课文,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过渡: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诗歌第二小节中提到的这些事物。(一)借助资料,了解“延安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1.学生自读平板中的资料,了解“延安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些事物。2.小组交流。3.指名交流,并相机指导。预设1: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是延安的象征,它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道历史景观,是人们对延安岁月的深情怀念。(1)小结:延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母亲河。革命先辈们在延河边撒下理想的种子,孕育出革命的生命之脉。(2)指导朗读:延河叮咚的流水预设2:枣园梨花的清香:毛主席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1)补充:小礼堂北边有一条当年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及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共同修建的水渠,幸福渠。如今,幸福渠里仍涓涓流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小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鼓舞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温暖着中国人民的心。(3)指导朗读:枣园梨花的清香预设3: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挖窑洞、吃野菜、自制工具搞生产,艰苦奋斗了三年,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1)补充:观看“南泥湾开荒”视频,了解那段历史。(2)小结:这一把把镢头里是三五九旅战士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们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面对荆棘遍野的南泥湾没有退缩,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派江南好风光。板书: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3)指导朗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预设4: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我还知道在杨家岭的中央党校大门口挂着毛主席亲笔题词“实事求是”。(1)追问:你知道“实事求是”的意思吗?预设:我知道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2)小结:革命先辈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犹如火红的太阳,照亮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景。板书:实事求是(3)指导朗读: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二)联系第二、六小节,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1.思考:这四个事物仅仅代表这些具体的事物吗?它们还象征着什么呢?(1)指名交流。预设:这些事物象征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小结:这些普普通通的延安事物象征着伟大的延安精神。板书:延安精神(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4)结合板书,体会事物间的关系:延安事物是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它们代表着信念和理想,象征着温暖、春光、光明和太阳。2.小结:诗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在追寻实事求是的崇高理想信念,追寻着温暖人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寻着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迸发的光明。3.情感朗读第二、六小节。四、理解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渡: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呢?(一)学习第三、四小节,感受延安精神给中国带来的巨变1.学生自读第三、四小节,思考:延安精神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1)学生交流,相机指导:预设1:我们原本住的是破旧的茅屋,现在告别了这些,拥有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高楼大厦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①小结:繁华都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各样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我们从贫穷变得富有,这巨大的变化多么令人骄傲啊。②情感朗读。预设2:我们原本只能坐老牛破车,现在不但有了轿车,甚至还有了宇宙飞船和电子计算机这样更加高科技的产物。①小结:如今,神舟十四号宇宙飞船与我们隔空相望,曙光、天河与神威超级计算机凝聚起磅礴力量。我们从落后变得先进,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么令人自豪啊。②感情朗读。(2)点拨:观看视频,感受在延安精神引领下中国的巨变。(3)小结:延安精神,引领着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情感朗读第三、四小节。(二)理解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情感朗读诗歌1.引读第五小节,思考:我们能失去延安精神吗?斩钉截铁地告诉老师!(1)学生交流。预设:我们不能失去延安精神。(2)师生共读第三、四、五小节,体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2.指名读第一小节,体会作者热切地追寻延安精神。3.指导朗读第六小节。4.情感朗读整首诗。五、齐读诗歌,布置作业1.总结:延安精神就是我们不能忘却的理想,是我们的信念,它就像火红的太阳,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它犹如明媚的春光,始终温暖着我们。2.布置作业: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二、第三题。【板书设计】24*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精神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 实事求是 信念 理想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温暖 春光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光明 太阳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