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考试时间:80分钟)
卷面书写等级
等级
积累与运用
一.认真书写《 四时田园杂兴 》,注意书写要求。(3分)
宋 范 成 大 (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能自我检视。
)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5分)【改编】
面对突如其来的fàng sì( )的疫情,许多人挺身而出:或bēn fù( )一线、或捐款捐物、或“宅家充电”……共同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各地很快huī fù( )了常态。在这场tè shū( )的战争中,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的工作,这些逆行的英雄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
三、选择题。(14分)
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有错误的,请打“√”。【原创】
(1)A.监生(jiàn) B. 露馅儿(xiàn) C. 徘徊(huí) D.一针见血(xiě )
(2)A.妒忌(jí) B. 豁喇喇(huō) C. 秉性(bǐng) D.情不自禁(jìn)
(3)A.家禽(qíng) B. 威吓(hè) C. 弓弩(nǔ) D.养尊处优(chǔ)
2.下列选项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圈出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原创】
(1)A.阻挡 B.船仓 C.荣幸 D.神机妙算 ( )
(2)A.拟定 B.纽扣 C.熟练 D.摩拳察掌 ( )
(3)A.慈详 B.赏识 C.赞许 D.心惊胆战 (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原创】
A.众人听到消息,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B.张老师表扬学生总能一针见血。
C.我们应该记住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4.下面句子是动态描写的一组是( )【原创】
①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才好。②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③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④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遨游汉字王国,感受中华文化”,下面关于“汉字”表述不正确的是( )【原创】
A.关于车的汉字演变顺序是。 。
B.有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声符创造出来的,比如“星”。
C.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懿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
D.这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教给我方法,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6.根据本学期所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是有名的“吝啬鬼”。
B.《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都描写了乡村悠闲的生活画面。
C.读《景阳冈》时,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和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D.《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和国家领袖的真挚情感和复杂内心。
四、按要求写句子。(4分)【原创】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五、下面语段有三处错误,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错误的地方。(3分)【原创】
通过举办2022年亚运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的杭州。此次亚运会
践行并提出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有没有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是此次亚运会能顺利举办的关键。
六、日积月累。(6分)【改编】
电影《长津湖》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军人的伟大和不朽!
(1)“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电影《长津湖》中的精神让人感动。同样是战争,有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黄金百战穿金甲, ”;有遗民百姓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失望“ ,南望王师又一年”;有听到捷报传来的喜极而泣“剑外忽传收蓟北, ”。
(2)电影《长津湖》中,毛岸英及无数抗美援朝战士的牺牲让人动容,毛主席写下的“ , ”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3)在战场上,发动不义战争的美军被志愿军打得抱头鼠窜,伤亡惨重,这真是“ ”!(填名言)
等级
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5分) 【原创】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吕氏春秋》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槌子或棒子。⑤况然——形容钟声。⑥遽——急速。
1.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对应着理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和括号中词语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范氏之亡(逃亡)B.钟况然有音(钟表)C.欲负而走(背负)D.恐人闻之而夺已(恐怕)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3.从得钟的百姓“恐人闻之而夺已,遽掩其耳”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练习。(14分)【原创】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本次冬奥会会徽美好的形象背后隐藏着文化属性。小小的冬奥会会徽体现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会徽的国际化发展。此外,冬奥会还要加入冰雪文化,在文化层面上区别于夏季奥运会会徽。冰雪文化不是一个雪花图形所能代表的,它是层次性和功能性的意识形态统一体,是知冰识雪的各族人民在特定的时空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些共有的文化属性。
【材料二】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22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冰上画痕成丝带,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022年。
②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为实现马鞍形双曲面屋顶设计,设计团队采用了难度极高的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承载“冰丝带”概念的“曲面幕墙”,集成了小半径弯、钢化、夹层、镀膜和印刷等复杂工艺,挑战“现有幕墙体系和玻璃的工艺极限”。
③为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目标,国家速滑馆严格控制平面轮廓和空间体积,并使用数字冰场技术。这种设计,节省了空调制冷、制冰、除湿费用。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并循环利用,每年能节省大约180万度电。
④超大跨度的索网计算分析和找形,曲面幕墙的几何优化和工艺设计,先进的制冰工艺……同一个场馆中集成这么多先进技术,使国家速滑馆成为当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
【材料三】
(
冰墩墩
) 没人可以拒绝冰墩墩!冰墩墩彻底火了,成为冬奥名副其实的顶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实力演绎“一墩难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为“冰糖葫芦”,出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之手。修改专家组建议这个吉祥物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并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和立体化的修改方向。之后广美设计团队对吉祥物进行了反复探索,又确定了“被冰壳包裹的熊猫”这一新创意。但是设计团队还是感觉“冰壳熊猫”与冬奥会的联系不够紧密,于是又经过无数次探讨,产生了融进“冰丝带”元素的创意。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瞬间变成了“宇航熊猫”,有了未来感、科技感。紧接着,设计团队又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瓶颈突破之后,团队朝着更精确的方向进行细节修改。例如在熊猫的掌心画了一个心形图案,表达爱心、和平的理念;在熊猫的背后,连接两个胳膊的黑色图案,形成了一个雪板的图形。
吉祥物的名字也经过了反复斟酌。曾用名“冰墩儿”,来自最初的创意“糖墩儿”(冰糖葫芦),但后来又发现,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读出“墩儿”,最后就改成了“冰墩墩”。
“数字冰场技术则可实现冰的温度、空气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
供实时数据,为观众提供导航服务等。”这句话加在【材料二】中,你觉得加在( )最合适。
A.第①自然段段末 B.第②自然段段首 C.第三自然段段末 D.第四自然段段首
2.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冬奥会会徽不仅要体现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加入冰雪文化,在文化层面上区别于夏季奥运会徽。 ( )
(2)承载“冰丝带”概念的“曲面幕墙”,集成了小半径弯曲、钢化、夹层、镀膜和印刷等复杂工艺,是对“幕墙体系和玻璃的工艺极限”的挑战。 ( )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融入了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
( )
3.【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4.“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

5.“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从“冬梦”“冰丝带”“冰墩墩”中任选一个,概括其是如何体现出创造力的。
我选择( ),我认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6分)【原创】
   燕子李三
①光绪末年,天津卫出了一位奇人,叫燕子李三。人叫李三,燕子是他的绰号。他是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表示东西是他大名鼎鼎的燕子李三偷的。偷的都是富贵人家,官府必然下力缉拿,但始终无果。因为李三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从这岸到那岸,这一手叫做“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这一手。
②不过这飞贼李三在人们嘴里口碑不坏。反正他不偷穷人的。不但偷富,还济贫。东门内一家穷人欠着房租还不上,被房主逼得无奈,晚上在屋里哭哭啼啼,忽然打后窗扔进一包东西,打开一瞧,竟是不少银子。令这家人更惊奇的是,包袱一角画着一只小燕。这家人急忙出去谢恩人,跑到门外一看,早没了人影。听说最有机会看到李三长相的是蹲在城门口讨饭的裴十一。李三把一纸包钱亲手撂在他手心里,可裴十一是个瞎子,只捏到李三的手,这手不大却挺硬;虽然脸对脸,什么也瞧不见。这一来,李三在人们口里就更神奇了。
③一天,燕子李三在天津卫把偷窃一事做到了头——他偷到天津最大的官直隶总督荣禄老爷的家。这天,荣禄的老婆早晨起来梳妆,发现梳妆匣子里的一串珍珠不见了。这是她顶喜欢的一件宝贝,珠子大小跟葡萄差不多,亮得照眼,这么大的珍珠在海蚌里得五百年才能养成,当年荣禄想拿它孝敬老佛爷,她都死活不肯。丢了这东西跟她丢条命差不多。最气人的是在放珍。珠那块衬绸上面画了一只燕子,这纯粹是和荣禄老爷叫板!气得荣禄一狠劲咬碎一颗后槽牙。
④荣禄也不是凡辈,他使个法儿:在大堂中间放一张八仙桌,桌面中央摆了总督的官印,上边罩一个玻璃罩子,然后放出话去,说当夜他要关上大堂门;堂内不设兵弁护卫,只他一人坐在堂上守候着官印。他要从天黑守到天亮,燕子李三有胆量有本事就来把官印取走!
⑤这话一出,算和李三较上劲了,而且总督大人保准能赢。想想看,虽然大堂内没有一兵一率,可是堂外必然布满兵力。大堂的门关着,官印在玻璃罩子里边扣着,总督又坐在堂上瞪圆眼守着,李三能耐再大,怎么取法?再说,门窗全都紧紧关着,怎么进去?钻老鼠洞?当夜总督大人就这么干了。桌子摆在大堂上,官印放在桌面中央,罩了玻璃罩子,然后叫衙役退出大堂,所有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总督大人自己坐在公案前,燃烛读书,静候飞贼。从天黑到天亮,总督大人只在近五更时,困倦难熬时略打一个盹儿,但眨眼间就醒了。整整一夜没听到一点儿动静。天亮后,打开门窗,阳光射入,仆役们也都进来了,只见那官印还好好摆在那里,纹丝没动。总督大人笑了,然后举起双手伸个懒腰,喝口茶漱漱嘴,喷在地上,准备回房休息。
⑥这时,收拾官印的仆人掀开玻璃罩子时,忽然发现官印朝南一面趴一个虫子似的东西,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用毛笔画的又小又黑的小燕子!燕子李三画的!
⑦总督大人登时目瞪口呆,猜想是不是自己五更时那个小盹儿,给了超人燕子李三可乘之机。但门窗是闭着的,他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衙门里上上下下没人能猜得出来。真人能人全在民间,很快民间就有了说法。说李三是在大堂还没有关门窗时飞身进来,躲在了大堂正中那块“清正光明”大匾的后边,待到总督大人困极打盹儿时,下来把事干了,然后重回匾后藏身,天亮门窗一开,趁人不备,飘然而去。这说法合情合理。可是总督大人纳闷,李三当时为什么不拿走官印,只在上边画个小燕?
⑧人们笑道:官印?李三爷能拿却不拿,就是告诉你,那破东西只有你当宝贝,谁要那个!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有删改)
1.短文主要围绕燕子李三记叙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梳理。(2分)
(
荣禄老婆的珍珠被燕子李三偷了
)
2.下列关于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李三“每偷走一物”必就近画只燕子以示自己所为,交待了绰号“燕子”的由来,且与结尾官印上留下燕子记号形成照应。
B.借众人的口碑,讲述李三帮助穷人的故事,表现李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C.小说巧借民间说法解开了李三如何进出总督大堂的悬念。
D.结尾人们的“笑”既是对荣禄的嘲讽,也是对李三的赞许,如此结尾,耐人寻味。
3.燕子李三是天津卫的一个奇人,他的“奇”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1)
(2) (3)

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通过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摘录荣禄老爷的动作,体会他的内心活动。(4分)
动作 他想
5.班上同学在阅读短文后展开了如下交流,结合你对短文的理解,进行填空。
(
同学A:文中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燕子李三的
描写,我从中读到了李三

的特点。
同学B:我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课文
很相似,它们都运
用了
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主要描写的对象。
同学C:小说结尾交代李三爷能拿却不拿官印,不把官印当回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
  
等级
习作表达
题目: 真了不起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燕子李三”“刷子李”这样的奇人呢?请选取一两件典型的“奇事”写一个人,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附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答案
积累运用(35点)
一、3点(符合书写要求1点,书写端正美观1点,错一个字包括标点符号,扣0.5,1点扣完为止)
二、5点 “放肆 奔赴 恢复 特殊 肃然起敬”(错别字扣0.5点)
三、1.(1)C (2)D (3)A 2.(1)B 船舱 (2)D摩拳擦掌 (3)A慈祥
3.B 4.D 5.D 6.B (第1、2各3点,第3-6题各2点)
四、1.2点(能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体现人物内心得1点,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1点)
2.2点(用对比的手法得1点,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1点)
五、
(1)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初闻涕泪满衣裳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多行不义必自毙(每空为1点,有1个错别字扣0.5分,扣完为止)
阅读理解(35点)
一、 1.B(2点)
2.百姓想背着钟,但钟太重背不动;他想把钟用锤子砸了,害怕弄出声响。(2点)
3.自欺欺人(1点)
二、 1. C(2点)
2.√×√(3点)
3. “大约”不能去掉。(1点)大约表示差不多、不确定的意思,这里指数字冰场技术每年节省差不多180万度电,去掉则表示确定的数字,与原文不符,(1点)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点)
4. 打比方(1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冰墩墩的外貌,更有画面感(1点) 举例子(1点) 说明团队朝更精确的方向进行细节修改。(1点)
5.2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冬梦”的设计体现了“汉字”等多种知识的积累、融合;在建造“冰丝带”时,设计者们探求了“曲面幕墙”等各种新思路,并运用了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冰墩墩”形象和名字,其设计灵感源于“冰糖葫芦”,并经过了设计者们锲而不舍的修改。 )
三、 1.荣禄老爷坐等李三偷官印 官印旁画了燕子标记(意思相近即可,每空1点,共2点)
2.C(2点)
3.(1)功夫 奇高(2)盗亦有道,劫富济贫(3)每次作案留下燕子标记(每空1点,共3点)
4.举 伸 喝 喷(每个0.5点)他想:燕子李三不过如此,我的官印完好无损,这下灭了他的威风,报我上次之仇。(与“名声受损”“报仇”意思相近即可,2点)
5.动作 身轻如燕,功夫高 《刷子李》 侧面描写 不畏权贵、藐视官府(每空1点,共5点)
积累与运用: 共 35 点, 29—35点为优秀, 2l-28.5点为合格, 21 点以下为待合格
阅读理解: 共 35 点, 28—35 点为优秀, 21—27.5 点为合格, 21 点以下为待合格
习作表达: 共 30 点, 26—30 点为优秀, 1 8-25.5点为合格, 18 点以下为待合格
作文(30点)
选材(5点) 组材(10点) 语言(15点)
A 5 点: 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特点鲜明,事例典型 10 点: 能 合理安排内容,叙述比较具 体,注意结构设计,重点突出 9 点:叙述比较具体,重点突出,但个别地方欠合理 15 点: 语言通顺连贯,对于反映人物特点的描写运用多种方法,具体生动。 13-14 点: 语言通顺连贯,对 于反映人物特点的描写运用多种方法,具体生动; 有 1-2 处语句不够通顺(包括错别字、标点、用词不当;相同的只算一处)
B 4 点: 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事例比较典型 3 点: 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前后一致合乎情理 8 点: 结构完整,安排欠合理;能看出重点部分 6-7 点:结构基本完整,只是简单介绍一个事例或多个事例 11-12 点:语言比较通顺连贯,能 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比较细致,虽有个 别语句不够通顺,但总体不影响 8-10 点: 语言基本通顺连贯, 有一些描写,个别语句不够通顺不影响阅读
C 2 点: 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过千简单 1 点: 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前后不一致 0 点: 跑题或没写 5 点: 结构不完整或只有一段,结构较为混乱 1-3 点: 只写了一两 句话,不能形成文段 0 点: 没写 5-7 点:有较多的句子不连贯、不通顺,影响了读者对千小部分内容的理解 2-4 点:有较多的句子不连贯、不通顺,影响了读者对大部分内容的理解 0-1 点:语言表达混乱,词不达意,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