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测试模拟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卷面书写等级等级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共35分)一、抄写下面这段话,要求:书写正确,匀称美观,布局合理。(3分)(原创)寄少年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钟南山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原创)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心中的不舍之情也yóu rán ér shēng( )。kāng kǎi( )爽朗的食堂阿姨总是热情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每当遇到挫折,只要有老师温柔的ān wèi( ),哪怕再jǔ sàng( )的心情,也会被chè dǐ( )驱散……教学楼的后面有一条pì jìng( )的小路,两边翠竹丛生,其间开着各色草花,yōu yǎ( )的花香沁人心脾。小路的尽头是一大片绿油油的cǎo píng( ),每当我有心事时,我都会在上面坐一会,坏的情绪就会慢慢的xiāo sàn( )开。我爱我的校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时光。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6分)(原创)1.下列每小题中,加点字读音都有一个是错误的,请把它选出来(填字母)。(1)A.剥削(bō) B.树冠(guān) C.伶俐(lín) D.栖息(qī) ( )(2)A.缥缈(miǎo) B.掺和(huo) C.刚劲(jìn) D.剔透(tī) ( )(3)A.头涔涔(cén) B.汤匙(chí) C.憧憬(chōnɡ) D.花圃(pú) ( )2.下列每小题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选出来(填字母)。(1)A.明媚 B.宽慰 C.截然 D.通霄达旦 ( )(2)A.顷覆 B.肿胀 C.抵御 D.忧伤过度 ( )(3)A.书藉 B.徘徊 C.清脆 D.念念有词 (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沮丧,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参观皮影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映入眼帘。C.那些违法乱纪分子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是死得其所的。D.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隐士,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 B.弗能应也(不) C.缴枪不杀(弓箭) D.身心俱疲(全,都)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秀丽柔美,稳健大方。B.《两小儿辩日》选自《论语》,讲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而不能决也。C.我国的传统习俗非常有意思,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着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D.快毕业了,我们在写毕业赠言的时候要做到“短小精悍,情真意切”,尽量根据老师同学的特点来写。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竹石”。B.“争奇斗艳的花儿,翠色欲流的草地,还有……”说着说着,诗人沉醉其中。C.“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么样了?”妈妈望着我,担心地问道。D.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7.六(2)班要组织一次以“保护地球”为目的宣传活动,以下可以作为活动主题的是( )A.《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四、根据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8分)(原创)1.我们要多与智者交谈,这样我们才会获得“听君一席话, ”的顿悟;我们要常听长者教导,提醒自己谨记“良药苦口利于病, ”的忠告。2.于谦的“ , ”表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现了他忠贞不屈的高贵品质。3.《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这篇课文和《腊八粥》都运用了 的 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5分)等级快乐读书吧(4分)(根据宁波市海曙区六年级期末模拟测试卷改编)阅读经典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照样子,将自己的感受浓缩成几句话做成书签,作为临别赠言送给你的同学。(一)宋濂苦学(9分)(原创)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①怠:懈怠,放松。②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解释文中加点字(3分)嗜: 致: 假:2.选出正确的选项(3分)(1)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意思同的一项是( )。(1分)A.通国之善弈者也 B.思援弓缴而射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 D.虽与之俱学(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1分)A.每次都假装去藏书的人家借书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B.我就经常去有书的人家借书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好的日子按期归还。C.我就借书给藏书的人家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好的日子按期归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1分)A.无/从致书/以观。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余/因得/遍观群书。3.你认为“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9分)(根据衢州市2020年期末学业测试卷改编)材料一 抗疫知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愈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出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抗疫人物:钟南山:八十四岁的抗疫逆行者1月18日,星期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时值春节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无机票,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①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上车无座,他被安排在餐车一角。②当天,钟南山在餐车小憩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刷屏:满脸倦容,眉头紧锁,闭目养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这一天,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提醒公众的同时,却选择了逆行。“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1月20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关键时刻发出的“预警”,为控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赢得先机。自挂帅出征以来,钟南山始终冲在前线,始终如铁人般拼命:4天内奔走武汉、北京、广州三地,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甚至在飞机上研究治疗方案……有人曾这样评价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他回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出自《科技日报》材料三 抗疫中的文化现象:捐赠“寄语”为何钟爱传统诗词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其中你来我往在捐赠物资上贴“寄语”,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展示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其发端,是今年2月初我国疫情暴发时日本捐赠物资上所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武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捐湖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捐大连)等诗词名句,当时暖哭了无数中国网友。在日韩等国暴发疫情后,中国向日本提供病毒试剂盒等抗疫物资,贴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向韩国大邱市紧急捐赠口罩,贴有“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国援助法国的医疗物资贴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些都在各国民众中引起广泛共鸣。那么,诗词或类似诗词的偶句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主要有三点:一是精炼雅致的语言,二是真挚深厚的情感,三是和谐优美的节奏。在疫情封城封区的压抑中,这些要素构成了很大的精神安慰,或者说精神能量。——出自《光明日报》1.读材料一、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1)1月2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 )(2)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部分”一词说明因新冠病出现“毒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比例非常之高,“部分”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 )(3)材料三中“在捐赠物资上贴‘寄语’,成为一些国家展示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举了两个例子。( )2.读材料二中划“ ”的句子,完成下列习题:(1)读句①,作者抓住钟南山的什么来描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2)读句②,作者着重描写了钟南山的神情,从他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 。(2分)3.材料二中划“ ”的两处句子相互呼应,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遇见(13分)(原创)①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妈妈!妈妈!快点来呀!”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已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神秘诡异的笑容。“什么事?”她不说话。“到底是什么事?”她用一只肥肥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寓的灰壁。“到底什么事?”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天!”②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时愣住了。③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她平常是一个聒噪的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澄净的蓝天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的五月清晨,她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从笔画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④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偶然风起所带来的。⑤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⑥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传播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一虽然是植物的。⑦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⑧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些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一尘不染: 2.作者写了哪两次“遇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3.第②段中,“我也一时愣住了”的原因是( )(2分)A.“我”看到女儿脸上浮起神秘诡异的笑容。B.“我”看到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C.“我”看到窗外另一座寓的灰壁。D.女儿在生字本上认识了蓝天。4.请你仔细阅读短文第④~⑧段,作者第二次“遇见”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请补充完整(2分)诧异和震撼5.第③段中,“我”觉得“她长大了”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理解简要回答。(3分) 6.作者以“遇见”作为短文的题目,你觉得怎么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原创)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们就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在这六个春秋冬夏中,或快乐,或悲伤,或迷茫,或感动.......一定有太多太多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了。现在就请拿起你的笔,选择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吧。要求:能抓住重点,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2025年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模拟试卷答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分)书写正确,匀称美观,布局合理2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字1分;出现一个错字扣0.5分,两个及两个以上扣1分。二、共8分,出现一个错字扣0.5分油然而生 慷慨 安慰 沮丧 彻底 僻静 幽雅 草坪 消散三、共16分1.(1)C(2)C(3)D (3分)2.(1)D(2)A(3)A (3分)3.C (2分) 4.C(2分) 5.B (2分) 6.A(2分) 7.C(2分)四、共8分,每空一分,错一个字扣0.5分。1. 胜读十年书 ,忠言逆耳利于行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留取丹心照汗青老舍 详略结合 使重点更加突出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5分)快乐读书吧共4分(符合“结合名著,用感受写”2分,内容准确1分,语句通顺表达清楚1分。)(一)宋濂苦学(9分)嗜好,爱好; 买,购置; 借 (3分)(1)A (2)B (3)C (3分)①他很刻苦,没钱买书也要借书来抄,即使天很冷都坚持抄书来读;②他诚实守信,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共3分:说明原因1分,结合内容1分,表述清楚1分;答对一点即可)(二)(9分)1.(1)×;(2)×;(3)√ (3分)2.(1)外貌(穿着),(1分)从穿着“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中,可以看出钟南山院士心系灾区,走得很匆忙。(1分)(2)钟南山院士作为医生不辞辛劳奔赴一线,他为疫情深感担忧,将人民健康放在首位。(2分)3.钟南山院士提醒民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选择逆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不惧生死,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三)遇见(13分)1.文中指天空明朗干净(1分)2. ①第一次遇见蓝天 ②第二次遇见生命(每点1分,共2分)3.B(2分)4.暗惊 折服和敬畏(每空1分,共2分)5.不再只是从笔画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2分)既认识了天空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1分)6.①选文写了女儿遇见蓝天和遇见生命两件事,都紧扣遇见来写的。(1.5分)②这两件和遇见有关的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1.5分)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一类文(优秀) 26—30分 题目合适;能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事来写,事情叙述清楚,情感真实;能抓住重点部分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字数在400字以上。二类文(合格) 18—25分 题目合适;能写印象深刻的事,叙事较清楚;重点较突出;语句较通顺;错别字较少;标点符号基本正确;字数基本达标。三类文(待合格) 18分以下 有题目;叙事不清楚,不能抓住重点;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和标点使用错误较多;字数不达标注:等级赋分评价办法:一、分成四个板块评价: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习作表达、卷面书写二、设置三个等级评价:优秀、合格、待合格三、具体转换方法:积累与运用:共35分,30-35分为优秀,21-29.5分为合格,21分以下为待合格阅读理解:共35分,28-35分为优秀,21-27.5分为合格,21分以下为待合格习作表达:共30分,26-30分为优秀,18-25.5分为合格,18分以下为待合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