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追寻历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思维能力: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任务一:齐读诗歌题目,明确探究问题
1.(出示PPT)生读课题,师提问,生质疑课题:读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把你的问题写在纸上。
(1)学生写自己的问题。
(2)请先写好问题的学生大声读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问题依此贴在黑板一侧。
预设1:延安是一个地方么?在哪里?
预设2: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预设3:“你”指的是“延安”么?
(3)将学生的提问分类依此贴在黑板。
2.小结:大家的提问大多围绕“延安”、“追寻”,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的“你、我”。
任务二:初读整首诗歌,知道延安精神
1.教师提问:标题中带有*号,所以这是一篇?
预设:略读课文。
教师再问: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要先关注哪里?
预设: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学习提示。
教师提问:学习提示中藏着哪几个学习任务?
预设:学习提示里有3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第二个任务是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第三个任务是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可以查资料。
教师补充,第一个任务提示我们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我们从标题就感受到了诗意。
生再次齐读课题。
3.教师补充:第二个任务要我们弄明白诗中多次出现的“追寻”是在追寻什么。(1)接下来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预设:我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从第5小节知道了,诗中所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我来读给大家听“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学生齐读句子“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任务三:聚焦第二小节,感受延安精神
教师提问:那到底什么是“延安精神”呢?
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解答。
预设: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
(2)原来延安精神包含这么多内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这些精神呢?
预设:我从第二小节的“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乐观情怀。因为三五九旅的战士不顾野兽出没的危险,耗时三年,把南泥湾改造成了陕北的好江南。(黑板张贴板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
小结: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解答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查找资料弄明白延安精神是什么,他查找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然后,他通过资料知道了南泥湾开荒的故事,明白了延安精神让荒地变成了富饶的好江南。
(3)教师提问:谁还有补充?
预设1:“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随文识字,正音“炕”为后鼻音)让我感受到了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
预设2:我从第二小节“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我来读给大家听。我查找资料知道了当年人们在延河边讨论革命的道理,感受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延安精神(黑板张贴板书:为人民服务)
预设3:我从第六小节“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感受到了他们的坚定。(板书:……)
预设4:我从第四小节“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延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预设5:我从第二小节“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感受到了。我从资料里知道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枣园的窑洞展开了很多革命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教师小结:老师发现好几位同学都从第2小节找到了延安精神(PPT展示第2小节)。其中有同学提到了南泥湾开荒体现了战士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这里“镢头”这个词我们要会认。
学生随文识字“镢头”,齐读镢头,知道镢头就是锄头,是一种劳动工具。
教师继续小结:也有同学从延河、枣园感受到了延安精神。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理解齐读第二小节。(教师依此展示四个延安地标的图片)
任务四:回读第一小节,感受诗歌画面
教师提问:既然我们从第2小节就能感受到延安精神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第1小节呢?它是多余的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预设:不多余,作者把自己描写成“翩翩归来的燕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来追寻延安精神。
3.教师补充:从你的描述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幅很美的图画,你们又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呢?
预设1:我想象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圈一圈地荡漾飞去,就好像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又想到了,茁壮成长的小树吸收着雨露的滋养,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教师点评:你的画面很美,充满了诗意。)
预设2:我想象到的画面是一群群燕子划破江面,似乎在追寻太阳的的温暖,一株株小树苗吸收着雨珠,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4.教师小结:老师发现,这一小节的语言充满了诗意,而且很有画面感,它的思维也很跳跃,一会儿在说燕子、春光,一会又说小树、雨露和太阳。这就是我们学习提示中提到的“诗歌”,它有着丰富语言、诗意的描述、跳跃的思维。
5.学生带着头脑中想象出的画面再读第一小节。
任务五:学习三至六节,体会延安精神
教师提问:学完第一、二小节,老师觉得我们已经弄懂这首诗歌标题产生的疑问了,那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第三、四小节呢?(PPT展示第三、四小节。)
预设:从破旧的茅屋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家用电器的普及,从老牛破车到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觉得作者想告诉我们延安精神让我们的祖国强大,生活变好。
教师小结:是啊,正是因为延安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苦为乐、团结一心……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才会越来越好。所以诗人才会这样感叹——(PPT展示第五、六小节。))
3.生齐读五、六小节。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诗人要把“琳琅满目”改为“满目琳琅”?
预设:押韵,让我们读得更顺口。
5.这就是诗歌的又一个特点,押韵让现代诗歌更有节奏感和韵味。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延安精神了呢?
预设1:不是的,延安精神它不能丢。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这种期望。比如“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预设2:现在的发展成果是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现在还坐着老牛破车,睡着土炕。
教师小结:延安精神生于过去,也必将延续到未来。它不能丢,它帮助我们战胜了过去的苦难,也必将更好地指引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教师提问:我们如何继承这些延安精神呢?我们好像要干不了什么大事儿啊?
预设1: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们遇到了困难、挫折不低头不退缩,这就是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
预设2:学习上我们要更加刻苦,我也要更加团结。我们去年跳绳比赛能拿第一名,是因为我们团结一心。
预设3: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也是延安精神的一种,为人民服务。
预设4:在家里多帮爸爸妈妈做点事情,洗菜做饭,这是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
预设5:光盘行动我们每次都把饭吃完,这是团结一心和艰苦奋斗。
教师小结: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把诗歌读一遍,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追寻延安精神。
任务六:感情再读全诗,拓展红色阅读
老师发现这一次同学们的诗歌读得更有感情了。
今天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灿烂和辉煌,知道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你还对延安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兴趣,课后请阅读《保卫延安》和《延安的故事》这两本书。
板书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延安精神 南泥湾
枣园 杨家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