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答案1.B【解析】A项,牧纸(d)。C项,氓耒(meng):D锋镝(di)。2.C3.A4.D【解析】【2题详解】第一空: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双管齐下:本指画画儿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从两方而同时进行。语段强调苏轼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之与传统文学不分高下,应选用“并驾齐驱”。第二空,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文中借此说明慢词地位之高。故选用“平分秋色”。第三空: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而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段强调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是帝工将相赶不上的,应选用“望尘莫及”。故选C【3题详解】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据此排除C: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故选A。【4题详解】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是“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据此排除BC:二是“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她们”前加介词“为”,据此排除A:故选D。5.D【解析】田间南北方向的小路为“阡”,东西方向的小路为“陌”。6.A【解析】①从一纵,③没一殁,⑤畔一叛,⑧有一又。其他句子中都没有通假字。7.B【解析】命:性命、生命。8.C【解析】例句“赐钱二百万以葬”中“以”放在动词前面,是连词,表目的,来:C项,“以弱天下之民”中“以”也是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米”:A项,“尝以十倍之地”中“以”是介词,用:B项,“以为桂林、象郡”中“以”是介词,把:D项,“然秦以区区之地”中“以”是介词,凭借。9.D【解析】①⑦名词做状语,“云”意思是“像云彩那样”,“内”意思是“在国内”:②③⑥使动用法,“斗”意思是“使…争斗”,“却”意思是“使…退却”,“朝”意思是“使…朝拜”;④⑧名词做动词,“假”意思是“登上”,“帝王”意思是“做帝王”:⑤形容词做动词,“小弱”意思是“变小变弱”。正确分类是①⑦/②③ /④⑧/⑤。放选D.10.B【解析】B项,③为省略句,④为宾语前置句A项,(①②句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⑤⑥句均为被动句D项,⑦⑧句都是定语后置句,故选B。11.C12.D13.B14.D15.C16.(1)可是皇帝(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借(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解析】【11题详解】C舆: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载送,句意: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故选C。【12题详解】A.介问,用:/在。句意: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白己的行动来对众人宣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师。B代词,他:助词,的。句意:张弘范的近待命令文天祥下拜,文犬祥不拜。/百越的国君,低着头,脖子上系着绳子。班级: 姓名: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检测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煴(yūn)火 啮(niè)雪 旃(zhān)毛 牧羝(zhī)B.隳名城(huī) 瓮牖(yǒu) 锄櫌(yōu) 度长絜大(xié)C.墨翟(dí) 棘矜(qín) 氓隶(máng) 黔首(qián)D.锋镝(zhé) 仇雠(chóu) 逸豫(yì)(yù) 伶人(líng)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 ,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 ,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 )。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并驾齐驱 各有千秋 望其项背 B.双管齐下 各有千秋 望尘莫及C.并驾齐驱 平分秋色 望尘莫及 D.双管齐下 平分秋色 望其项背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B.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五代史伶官传序》 《过秦论》都是史论。 《过秦论》用赋体写史论,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 《五代史伶官传序》用散体写史论,简洁生动,感慨遥深。B.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C.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等。D.阡陌,是指田间小路。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为“阡”,南北方向的小路为“陌”。在《过秦论》中代指田野。6.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2分)①合从缔交 ②流血漂橹 ③畔主背亲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⑤非及乡时之士也⑥蹑足行伍之间 ⑦天下云集响应 ⑧百有余年矣 ⑨序八州而朝同列 ⑩崤函之固A. ①③⑤⑧ B. ①②⑤⑧ C. ①③④⑨ D. ⑥⑦⑧⑩7.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B.委命下吏 命:命令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赐钱二百万以葬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内立法度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 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10.从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①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③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④何以汝为见C.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D.⑦匈奴使留在汉者 ⑧蚓无爪牙之利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7分)(一)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 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 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费为军费。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 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 ”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 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二)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刎。卫律惊, 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单于募降者故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 当相坐。”武曰: “本无谋,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知武终不可胁, 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吾深恨于此 恨:遗憾 B.安事二姓 安:怎么C.惠等哭, 舆归营 舆:车 D.副有罪, 当相坐 坐:连坐(治罪)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左右命之拜,不拜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C.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放流,眷顾楚国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乃作《怀沙》之赋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B.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C.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D.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 由应试者对答,为取士考试的形式。B.德祐,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年号来纪年。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匈奴人的最高首领,非少数民族首领的专称。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为班固所著。1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文天祥不顾朋友劝阻,召集郡中豪杰上万人响应皇帝的诏令,并倾尽家财为军费。B.文天祥逃到南岭时,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他仓皇出逃,后来被王惟义逮捕。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试图胁迫苏武投降。D.文天祥求死殉国,苏武自杀保全气节,他们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外族首领。第Ⅱ卷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然犹不忍,遽麾之退。(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6分)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宋)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 《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B. 《蜀相》尾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C. 《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豪迈的爱国热情。D.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18.《蜀相》和《书愤》都运用了典故,请结合诗作内容对典故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4分)19.诗句默写(7分)(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屈原列传》)(2)) , 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过秦论》)(4)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过秦论》)(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弃先王的治国之道,在文化上采取焚书措施来使百姓愚昧的句子是: , , 。 ( 《过秦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4分)怀石投江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灵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 “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缨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 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 “早着呢, 尚可睡一大觉。 ”小缨低声催促道: “爹, 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巨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缨床前。其时小婴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庞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 屈原不觉一阵酸楚, 热泪涌出, 滚落。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 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 “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 快些拿来我穿。”小婆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载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 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 “大夫,近日身体可好 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 ”屈原点了点头。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 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正在这时, 曾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 “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 我们可往哪儿逃啊!……”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 那马腾起四蹄, 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 岿然崛耸,似巨峰, 若山崖, 类石雕。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攀首环顾,天是昏蒙蒙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 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 那么恬然自如。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 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 流向西北——它陨落了!(有删改)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A.开篇写白马反常的表现,突出白马很通人性,同时衬托了屈原内心的痛苦,使他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B.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C.文中用“接” “抖” “戴”等动词描绘屈原的装扮过程,写他有尊严地赴死, 旨在表明对现实束手无策。D.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都非常痛心,不断地和他打招呼,询长问短,就是怕屈原选择自杀。E.作者用极尽浪漫的笔法写“闪电蜿蜒长空” “山崩地裂” “峰峦坍塌”,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21.文中两次写到屈原“面向西北”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22. 《屈原列传》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父展开了一段对话,而本文“渔翁” “老渔父”以及屈原的表现却与《屈原列传》大不相同,你认为哪种处理效果更好 为什么 (4分)五、名著导读(8分)请对下列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说法,做出“正确” (T)或“错误” (F)的判断。 (4分)23.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 “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物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24.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例如:温顺世故的袭人,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 )25.《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 “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 )26.《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 )27.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A.大观园中,宝钗住蘅芜苑,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秋爽斋,探春住缀锦楼,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稻香村,宝玉住怡红院。B.袭人温柔和顺,处事周到,人人称赞;晴雯急躁直率,爱憎分明,受人怨谤。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嘘。C.小说借“护官符”一事,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形容的是薛家。D. “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为梁鸿举案齐眉奉上食物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六、 (5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陆游功业难成坚持抗金至老不移,苏武羁留匈奴持节牧羊终坚守无怨,令人动容;王维半生浮沉乃于水穷处坐看云起,苏轼屡遭贬谪而“身心河岳尽圆融”(不管被贬谪到何处,他都能做到乐观旷达、 自得其乐),亦使人叹服。“坚守”,抑或“圆融” 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 800字。注释:①“身心河岳尽圆融”:个人的身心与自然界的万物都达到了圆满融通的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②“圆融”:指的是破除固执,达到一种全面融通的境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