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过程性诊断(2)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A悼慰窘迫C篾匠谐趣D天真无邪2.答案:D前三项都可以表示说话不流利,D项表示态度恭顺。3.答案:DA.水平普通:B.基本,大致;C.一样,等同,相仿:D.平常4.答案:D①判断句,②状语后置句,③被动句,④被动句,⑤以“也”结尾的判断句,⑥被动句,⑦定语后置句,⑧状语后置句,⑨定语后置句,⑩状语后置句,①状语后置句,②反问句,5,答案:CA不同。形容词,全:动词,攻占,占领。句意:全世界都污浊,只有我一人清白。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B不同。动词,制服;/动词,统领,统率。句意: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C相同。都为动词,认为。句意: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秦始皇)自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D.不同。动词,连接,连续:/名词,类,辈。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故选C。6.答案:BA古今异义。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句意: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以求和解。古今异义。古义,皇帝的亲近之臣:/今义,关系亲密。句意: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B古今异义。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以此来招揽天下的贤士。古今同义,慌慌张张。句意:匆忙慌张地向东逃出。C古今异义。古义,平常人、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句意:才能比不上普通人。古今异义。古义,脸色,气色:/今义,色彩。句意:脸色憔悴,身体瘦弱。D,古今异义。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句意:然而都是效法屈原的从容言辞和风度。古今异义。古义,泛指财物:今义,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句意:留下礼物送给单于。7.答案:CA①让”,责备:句意: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②句意:推究唐庄宗之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B.①句意:君子明白大义。②“穷”,困窘:句意: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C正确。句意:好比填平注地。以合纵之约击败桊的连横之策。D.①橹,盾牌②句意:追击败逃的军队。8.答案:DA.“然”为通假字,通“燃”,意为“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一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过程性诊断(2)高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3,每小题3分,4-8,每小题2分)这个区域居住的三十多万苗族人,除部分已习用汉文,本族还无文字。热情多表现于歌声中。任何一个山中地区,凡是有村落或开垦过的田土地方,有人居住或生产劳作的处所,不论早晚都可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当地按照季节敬祖祭神必唱各种神歌,婚丧大事必唱庆贺棹慰的歌,生产劳作更分门别类,随时随事唱着各种悦耳开心的歌曲。至于青年男女恋爱,更有唱不完听不尽的万万千千好听的山歌。即或是行路人,彼此漠不相识,有的问路攀谈,也是用唱歌方式进行的。许多山村农民和陌生人说话时,或由于羞涩,或由于囧迫,口中常( ),词难达意。如果换个方法,用歌词来叙述,就即物起兴,出口成章,简直是个天生诗人。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种天赋,一开口就押韵合腔。刺绣挑花艺术限于女人,唱歌却不拘男女,本领都高明在行。这种好歌手,通常必然还是个在本村本乡出力得用的人。不论是推磨打豆腐,或是箍桶、作箄子的木匠蔑匠,手艺也必然十分出色。他们的天才,在当地所起的作用,是使得彼此情感流注,生命丰富润泽,更加鼓舞人热爱生活和工作。即或有些歌近于偕趣和讽刺,本质依然是十分健康的。这还只是指一般会唱歌的人和所唱的歌而言。至于当地一村一乡特别著名的歌手和多少年来被公众承认的歌师傅,那唱歌的本领,自然就更加出色惊人!虽然很多歌中的神韵味道都难译,我们从反复解释出的和那些又温柔、又激情、又愉快的歌声中,享受已够多了。一个年过七十的歌师傅,用一种充满不可言说的深厚感情低沉的略带一点鼻音的腔调,唱着苗族举行刺牛典礼时迎神的歌词。一个年级较长的女歌手,打鼓跳舞极出色,初来时还有些害羞,老把一双手插在围腰裙的里边。不拘说话或唱歌,总是天真无斜地笑着,偶然押韵错了字,不合规矩,给老师傅或同伴纠正时,她自己就快乐得大笑。1.下列文中加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开垦 棹慰 囧迫B.押韵 箍桶 簟子C.蔑匠 偕趣 神韵D.天真无斜 规矩 师傅2.下列词语最不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 )A.吞吞吐吐 B.期期艾艾 C.疙疙瘩瘩 D.唯唯诺诺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10 页)3.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他的画画水平很一般,将来不适合当艺术家。B.他俩虽然住在同一栋楼里,但一般不来往。C.赵子龙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一般。D.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主动帮助弱者的。4.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秦,虎狼之国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③竟为秦所灭 ④兵挫地削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见犯乃死,重负国 ⑦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⑧效死于前⑨铸以为金人十二”⑩余威震于殊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岂非人事哉A. ①⑤ /②⑧⑩ /③④⑥/⑦⑨B. ①⑤/②⑧⑩ /③④/⑥⑦⑨/ C. ①⑤ /②⑧⑩ /③⑥/④⑦⑨D. ①⑤/②⑧⑩ /③④⑥/⑦⑨/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自以为关中之固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兄弟亲近,愿肝脑涂地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C.才能不及中人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置币遗单于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如惠语以让(谦让)单于 ②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①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 ②人穷(贫穷)则反本C.①譬如平地(填平洼地) ②约从(相约结成合纵)离衡D.①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船桨) ②追亡逐北(败逃的军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的文言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乡时之士也(《过秦论》)C.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小题3分)材料一:高二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10 页)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边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湘西边陲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之间纯真而忧伤的爱情故事,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土世界。然而,这个看似宁静祥和的边城世界,实则蕴含着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精心构筑的“人性的希腊小庙”。在这个空间里,最能向我们展示的是在湘西这个美好的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渡口,分文不取;商贩们诚信交易,童叟无欺;军人重义轻利,保持着古朴的道德观念。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正如他在《习作选集代序》中所言:“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人性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和世界所格格不入的,也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沈从文先生所构建的湘西世界又是一个“桃花源”,是一个乌托邦,并且是沈从文先生一种逃避社会只会写粉红故事的一种形式。所以,这种对纯真人性的讴歌,恰恰构成了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的隐性批判。《边城》以两个青年的爱情为主线,贯穿了沅水边小山城茶峒里的种种人事。在村庄里,有秀丽的山光水色、安静的白塔翠竹、淳朴的风俗人情、纯真无邪的爱情,这是一片不受世俗污染的净土。然而,这温暖唯美的作品背后,却“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处处弥漫着淡淡的忧愁和伤感,有着深刻的悲剧内蕴。这种悲剧意蕴不仅体现在爱情故事的未完成性上,更深刻地表现为传统价值体系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脆弱性。天保的意外溺亡、傩送的负气出走、老船夫的猝然离世,以及翠翠无望的等待,这一系列情节都暗示着这个封闭的乡土世界终将被现代性浪潮所吞噬的命运。沈从文以诗意的笔触描绘的这个“边城”,实际上是一个正在消逝的世界,它的美好恰恰反衬出现代文明的某种缺失。从叙事艺术来看, 《边城》采用了双重叙事视角:一方面是抒情化的客观叙述,另一方面是通过人物视角展开的主观感受。这种叙事策略使作品既保持了审美距离,又充满情感温度。沈从文运用湘西特有的自然意象————白塔、溪流、渡船、虎耳草等,构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世界。这些意象不仅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边城》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展现的现代性困境: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人类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这个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沈从文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探讨的是整个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文化选择。(摘编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改)材料二:沈从文的《边城》不仅是一部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乡土小说,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生态意识和生命伦理的哲理作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社会,重读《边城》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启示。《边城》中的自然环境不是简单的故事背景,而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伦理意义的生命主体。白塔、溪流、渡船、竹林等自然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物在这个系统中生活、思考、感受。翠翠与自然的关系尤为密切: “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这种描写表明,在沈从文看来,人的性格养成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整体观。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体现了朴素的可持续理念。老船夫的摆渡服务遵循着“有钱的捧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10 页)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原则;茶峒人的交易方式保持着“要买就买,不买就算”的随意态度;村民的劳作节奏顺应着自然规律。这种生活方式不追求物质积累,而注重精神满足和生活质量,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许多主张不谋而合。《边城》展现的生命伦理特别值得关注。沈从文不仅描写人物的命运,也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尊严。比如对那只黄狗的描述:“这畜生很懂事,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什么时候不该叫。”这种将动物人格化的写法,体现了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宽广同情心。在描写人物死亡时,沈从文也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在当代生态思想中具有重要价值。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 《边城》呈现的湘西世界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其中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 《边城》提醒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发展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摘编自王诺《欧美生态文学》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改)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中构建的湘西世界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追求,这种追求隐含着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的批判。B.小说通过天保死亡、傩送出走等情节设计,展现了传统乡土社会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脆弱性和必然消逝的命运。C.《边城》采用双重叙事视角和丰富的自然意象,使作品既保持审美距离又充满情感温度,具有深刻象征意义。D.沈从文认为,湘西世界这一保持动态平衡的文化生态系统,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里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既是道德乌托邦的体现,也是生态智慧的展现。B.沈从文在《边城》中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价值,主张人类应当回归原始自然状态。C.两则材料都认为《边城》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D.材料一侧重分析《边城》展现的现代性困境,材料二着重探讨其生态意识和生命伦理。11.下面选项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C.天地之性,人为贵。D.各适其性,各得其所。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小题3分)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高二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10 页)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斯曰: “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 “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 ”斯曰: “不及也。”高曰: “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 “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 “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 “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1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虽:即使B.使教胡亥决狱 狱:案件C.愿君审计而定之 审:仔细D.数以不能辟地立功 数:多次1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 既自以心为形役B.乃见丞相斯曰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以兵属裨将王离 早实以蕃D.安知其非诈 不抑耗其实而已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惩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D.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有提拔之意。秦朝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爵位制度,根据军功授予爵位。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高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10 页)C.裨将:裨,此处读pí,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D.趣:此处读qū,意为“奔跑”,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中的“趣”字意思一样。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有罪也交给蒙毅处置。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C.扶苏自杀后,蒙恬不肯就死,被囚禁起来。胡亥本想释放蒙恬,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入,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第II卷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2)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18.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 (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7分)可惜①丁开②日者今何及 天乎有不平!功高人共嫉,事定我当烹。父老俱呜咽,天王本圣明。不愁唯党祸,携泪向孤城。[注]①本诗是作者丁开为向士璧鸣不平而作。向士璧,南宋末年抗元名将,被奸相贾似道诬陷致死。②丁开,字复见。正直敢言,向士璧被诬,他诣阙上疏,激怒当局,被羁管扬州。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歌题目为“可惜”,作者态度极为明朗,可见其义愤填膺、正直敢言。E.首联直抒胸臆,发出愤怒且正义的呼声:天哪,你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呢。C.颔联对句工整,就“不平”二字展开,与“飞鸟尽,良弓藏”立意相似。D.颈联的“本”字把矛头直接指向奸相贾似道,笔意微婉,讽刺尖锐深刻。高二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10 页)20.尾联既言“不愁”又说“携泪”,是否矛盾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分)五、名句名篇默写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隐晦的两句是: , 。(2) 《屈原列传》中用“ ,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3)《过秦论》中交代陈胜起义时武器旗帜简陋的句子:“ , 。”(4)《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人们主动担着粮食追随陈胜起义大军的句子: “ , 。”(5)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虽然想为国效力,但是祖母病情日渐加重,让他进退两难的句子是: “ , 。 ”(6)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颂扬诸葛亮,而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则以“ , ”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不能喻之于怀。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8分)微雪的早晨郁达夫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而他的致死的原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去年年假,我因家贫无归,学校里举目萧瑟,在他执拗的劝说下,答应同他一道上他家里过年。那一天早晨很冷,中午的时候,太阳还躲在灰白的层云里,吃过中饭,正要雇车出去的时候,寒空里却下起鹅毛似的雪片来了。雇洋车坐到永定门外,从永定门我们再雇驴车到殷家集去。路上来往的行人很少,四野寥阔,只有几簇枯树林在那里点缀冬郊的寂寞。雪片尽是一阵一阵的大起来,四面的野景,渺渺茫茫,从车篷缺处看出去,好像是披着了一层薄纱似的。高二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10 页)在他家里住了九天,我所看出的事实,有两件很使我为他伤心:第一是婚姻的不如意,第二是他家里的贫穷。到此,我才看出了他在学校里所以要这样减省的原因。唯其如此,我和他同病相怜,更加觉得他的人格的高尚。到了正月初四,旧年的雪也溶化了,他在家里日日和那童养媳相对,也似乎十分的不快,所以我就劝他早日回学校里去。正月初五的早晨,天气很好,他父亲自前面一家姓陈的人家借了驴儿和车子,送我们进城来。想来这九日里,我们大半竟是在这陈家和他家大女儿惠英一起过去的。我就对他说:“可惜这陈家的惠英没有读书,她实在是聪明得很!”他起初听了我这一句话,脸上忽而红了一红,后来觉得我讲这话时并没有恶意含着,他就叹着气说:“唉!天下的恨事正多得很哩!”我看他的神气,似乎他不大愿意我说这些事情,所以我也就默默的不响了。一学期很快过去,暑假开学之后,平常本是沉默的他,入了阳历十月以后,更是闷声不响了。本来他用钱是很节省的,但是新学期开始之后,他老拖了我上酒店去喝酒。拼命的喝几杯之后,他就放声骂社会制度的不良,骂经济分配的不均,骂军阀,骂官僚,末了他尤其攻击北方农民阶级的愚昧。本来是勤勉的他,这一学期来更加用功了。晚上熄灯铃打了之后,他还是一个人在自修室里点着洋蜡,在看英文的爱伦凯、倍倍儿、须帝纳儿等人的书。我也曾劝过他好几次,教他及时休养休养,保重身体。他却昂然的对我说:“像这样的世界上,像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偷生着有什么用处 你先去睡吧!”有一天寒风吹得很冷,天空中遮满了灰暗的云,仿佛要下大雪。惠英上京来买货物。吃过晚饭,我和他一同去惠英父女住的旅店。他们父女二人正在吃晚饭,惠英着了一件黑布的长袍,我觉得她的相儿却比在殷家集的时候美得多了。我们一边喝,一边谈,我就把他近来太用功的事情说了一遍。陈老头听了我的话,对朱君说:“雅儒!你在大学里,成绩也不算不好,何必再这样呢 听说你考在第二名,也已经可以了……总之,是身体要紧。……你的家里,全都在盼望你毕业后赚钱去养家。万一身体不好,你就是学问再好一点,也没有用处。”朱君听了这些话,尽是闷声不语,一杯一杯的在俯着头喝酒。我也因为喝了一点酒,头早昏痛了,所以看不出他的表情来。一面回过头来看看惠英,似乎也俯着了头,在那里落眼泪。第二天,陈家的父女已经回家去了,朱君的用功,沉默,牢骚抑郁的态度,也仍旧和前头一样,并不因陈家老头儿的劝告而减轻些。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又是一年将尽。正将考试的前一天早晨,朱君忽而一早就起了床,袜子也不穿,蓬头垢面的跑了出去。我们都出去看,只见他正和校役打骂,他的眼睛被血胀得红红的,两道眉毛直竖在那里,脸上是一种没有光泽的青灰色,额上颈项上胀满了许多青筋:“混蛋,像你这样一个小小的军阀,也敢强取人家的闺女么 ”我们看了他这一种行动,大家都晓得他是精神错乱了。高二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10 页)我们只好差人上他家里去报信。朱君的病愈来愈凶,他的父亲以及同来的陈家老头因为想制止他的暴行,终于一晚没有睡觉,将他缚了起来。我在学校里考试考了三天,正到考完的那一日早晨一早就接到了一个急信,说朱君已经不行了,急待我上那儿去看看他。我到了那里去一看,只见黑漆漆的一间小屋里,他同鬼也似的还被缚在一张板床上。房里的空气秽臭不堪,只听见微微的喘气声。我踏进了那间小房,审视了他一回,看见他的手脚还是绑着,头软软的斜靠在枕头上面。我眼泪忽而涌了出来,走上他的枕头边上,伏下身去,轻轻的喊了他一句“朱君”,底下就说不下去了。他又转过头来对我看了一眼,脸上一点儿表情也没有,但由我的泪眼看过去,好像他的眼角上也在流出眼泪来的样子。我走近他父亲的身边,问陈老头哪里去了。他父亲说:“他们惠英要于今天出嫁给一位军官,所以他回去料理喜事了。”我正想说话的时候,看见他的头往上抽了几抽,喉咙头格落落响了几声,微微抽动了一刻钟的样子,一切的动静就停止了。他的媳妇儿放声哭了起来,他的父亲因急得痴了,倒只是不发声的呆站在那里。我却忍耐不住了,低下头去在他耳边“朱君!朱君!”的绝叫了两三声。第二天早晨,天又下起微雪来了。我和朱君的父亲和他的媳妇,一清早就送朱君的棺材出城去。长街上清冷的很,一辆大车,前面载着朱君的灵柩,后面坐着我们三人,慢慢的在雪里转走。大车走出永定门的时候,黄灰色的太阳出来了,雪片也似乎少了一点。我想起了去年冬假里和朱君一道上他家去的光景,就不知不觉的向前面的灵柩叫了两声,忽儿按捺不住“哗”的一声放声哭了起来。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有删改)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朱君之所以不大愿意“我”说关于惠英的事,是因为他更关注对社会制度、经济分配、军阀官僚等问题的思考和批判。B.朱君听了陈老头对自己的一番劝告后, “闷声不语”, “俯着头喝酒”,说明他对此虽不认同,但内心已经接受现实。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有关惠英的笔墨构成一条暗线,隐现在“我”和朱君交往片段的叙述中,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D.小说叙事时间跨度为一年,作者通过剪裁,将主要场景设置为冬天,几处关于雪的描写,更渲染了压抑、阴冷的氛围。23..关于小说中的“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从“我”的视角讲述朱君的悲剧命运。 “我”虽是朱君的好友,但对他的真实内心并不完全了解。B.“我”和朱君同病相怜,家境清贫且婚姻不如意,我们读书求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借此逃离这一令人不快的现实。C.结尾处对“我”不由自主“叫”“哭”的描写,表现出“我”内心巨大的悲痛,配合心理和环境描写,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高二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10 页)D.小说中的“我”相较于鲁迅《祝福》中的“我”而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够饱满,“在小说中的作用也较为单一。24.朱君精神状态的变化及其悲剧,与惠英有着若隐若现的关联,请简要梳理。 (6分)25.关于朱君的死因,小说中有明显的暗示,但开篇时为什么说“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请简要分析。 (6分)七、语言文字运用。26. 根据下面的文段,完成关于“杜甫七绝”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10个字。 (5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但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心情轻松甚至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是考察杜甫“别趣”的重要出发点。此外,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八、作文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锐气”常指勇往直前、锋芒外露的进取姿态,如少年意气、开拓精神; “钝感”则指对困境的缓冲力、对压力的适应力,如大智若愚、沉稳坚韧。有人崇尚锐气,认为:它是突破桎梏的关键;也有人推崇钝感,认为它是持久发展的基石。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答案.pdf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