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训练】题型易错精选:辨析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专项训练】题型易错精选:辨析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训练】题型易错精选:辨析题-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1.18岁,国家喊你来登记!2025年兵役登记工作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开始。我国《兵役法》明确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当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兵役登记义务,并鼓励符合条件者参军服役。这一政策引发了社会热议,小卓的哥哥刚满18岁,按照规定需要登记服兵役。但小卓哥哥不想进行兵役登记,更不想服兵役,认为服兵役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个人利益会受损,所以不想去。
请你对小卓哥哥的想法进行辨别与分析。
2.近日,有人爆料称某节目主持人涂某存在作风问题。当天下午,涂某向警方报案,并称“要跟对方对簿公堂,告到底”。此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对此,有人认为,公民有言论自由,涂某的做法有点小题大做。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3.【认识平等 践行平等】
黄某未满14周岁的女儿私自在某营业厅花800元购买了一部手机。黄某得知后,以自己不知情不同意购买为由找商家退货退款,但遭到拒绝。黄某请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解,双方达成退货协议,商家于当日全额退还购机款800元。
相关链接
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1)有人认为给黄某的女儿退款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怎样践行平等?
4.【法治与自由,公平与正义】
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主播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牟利、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恶俗PK、无底线挑战公众审美、传播虚假科普信息等问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中央网信办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开展,着力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有人认为:“播什么、如何播,是自媒体主播的自由,与他人和社会无关”。请从自由与法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但公平正义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你打算用怎样的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笑小林的跟帖。小林知晓此事后很生气,就在学校贴吧、学校微信群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谩骂侮辱“天龙”。有同学提醒小林这样做不合适,小林却认为:“天龙”私自发布我的照片、丑化我,我以牙还牙维护权益怎么了?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小林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谢某在小区地下室的公共区域放置了很多废弃的柜子,影响了居民们的出行。物业多次要求谢某清理,谢某非但不清理,还理直气壮地表示:“地下室是大家的,我有权放东西,也不碍事。”
资源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任何住户和个人不得私自占用消防公共通道,禁止将杂物等私人物品存放于楼层公共通道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建筑物的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你对谢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7.【维护宪法权威】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围绕本学期学习的宪法内容,某校八年级某班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东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我国宪法,宪法只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可以超越宪法。”
请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对小东的观点进行评析。
8.一直关注全国两会的小李,在班内和一直喜欢钻研法律知识的小刚就“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遵守宪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李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需要遵守宪法。小刚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两个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李和小刚所争论问题的看法。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生小闽参加社团活动,以社会观察员身份记录了以下新闻事件。
新闻一我市召开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对12名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小闽就此认为:遇到歹徒行凶,就应该不顾一切与歹徒搏斗。
(1)运用所学知识,对小闽的观点进行辨析。
新闻二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结合生活实际,从“依法履行义务”角度,就“青少年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两条倡议。
1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平台创作、发布和传播媒体内容,分享生活或以此为生。然而,一些人为了牟利,或结合热点话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蹭热点”,或故意煽动公众情绪让不明真相的人跟风“乱带节奏”。针对这些现象,公安机关表示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包括警示、禁言、封号等手段。对此,有网友认为: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在限制公民的自由。
请你运用法治和自由的相关知识,对上述网友的认识进行辨别与分析。
11.同学们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时,展开热烈讨论,小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可以不努力,因为学习太累了;老师夸奖班长是好孩子,班长享有荣誉权,真好!”
你赞成小吉同学的看法吗?运用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12.材料一 小峰同学浏览新闻时发现,有人为博流量编造谣言,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发表不当评述;还有“键盘侠”喜欢对别人妄加臆测,肆意批判,甚至发展为网络暴力……严重影响生活安定和社会治安。
材料二 实现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小峰同学就“如何实现平等的追求”在留言板上留言,分享生活中践行平等的事例和做法。
(1)小峰认为: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请结合“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评析小峰的说法。
(2)请你也在留言板上列举两个在生活中践行平等的例子,并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践行平等
13.体育场座无虚席的“村超”比赛现场,甲、乙两支球队正在鏖战。甲队球迷王某因对本队比分落后不满,迁怒乙队,并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随后投掷杂物,现场一片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将其带离现场,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他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请你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王某的行为。
14.近年来,论坛的开放,微信、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小凌同学作为一个“网络达人”,也经常在网上冲浪,和很多网民一样,他积极为国家、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热心参与公益活动,为弱者伸张正义。但不少网民的言论令他胆战心惊。有人为博流量编造谣言,侮辱英雄;有人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发表不当评述;还有“键盘侠”喜欢对别人妄加臆测,肆意批判,甚至发展为网络暴力……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安定和社会治安。
小凌认为: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请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辨别分析小凌的观点。
15.【一盔一带,守护安全】
湖南省交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部署“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等行为。对此,漫画中骑行者的一幕在现实中时有发生。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漫画中骑行者的言行进行评析。
16.【自由与法治】小凌同学在浏览新闻时发现,不少网民的言论令人胆战心惊。有人为博流量编造谣言,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发表不当评述;还有“键盘侠”喜欢对别人妄加臆测,肆意批判,甚至发展为网络暴力……严重影响生活安定和社会治安。小凌认为: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但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凌同学的观点加以辨别和分析。
《【期末专项训练】题型易错精选:辨析题-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小卓哥哥的想法是错误的。①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当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履行兵役登记义务。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③服兵役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个人的学业和发展,但从长远看,它能锻炼个人意志,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这些品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而且,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积极服兵役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国家安定了,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④所以,小卓哥哥应依法进行兵役登记,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服役。
【分析】考点考查:依法服兵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小卓哥哥:服兵役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个人利益会受损。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观点错误。
论据①: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论据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观点错误。
①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在行使时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爆料人称某节目主持人涂某存在作风问题超出了言论自由的界限。
②法不可违,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爆料人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处罚。
【分析】考点考查: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公民有言论自由,涂某的做法有点小题大做。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
论据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1)不同意。平等在法律意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黄某的女儿未满14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退款是对她的差别对待。
(2)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把平等原则落实到生活、学习、工作中。
【分析】考点考查:平等的含义、践行平等。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观点正误:错误。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说明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如何践行平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4.(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自媒体主播有言论自由,但是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①面对利益冲突,站在公平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③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等。
【分析】考点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如何守护公平正义。
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健全人格。
【详解】(1) 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播什么、如何播,是自媒体的自由,与他人和社会无关。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论据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论据③:自媒体有言论自由,但是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如何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5.(1)小林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不能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天龙”私自发布小林同学的照片、丑化小林的做法侵犯了小林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小林在学校贴吧、学校微信群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谩骂侮辱“天龙”,也违反了法律。这种以牙还牙的做法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侵犯了“天龙”的人格尊严,污染了网络环境。
(3)受到网络攻击时,我们要冷静面对,要敢于并善于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合理合法维权,不能以牙还牙。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分析】考点考查: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权、理性利用网络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天龙”私自发布我的照片、丑化我,我以牙还牙维护权益。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天龙”私自发布小林同学的照片、丑化小林的做法侵犯了小林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
论据②:小林在学校贴吧、学校微信群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谩骂侮辱“天龙”,侵犯了“天龙”的人格尊严,污染了网络环境;
论据③:受到网络攻击时,我们要冷静面对,要敢于并善于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合理合法维权,不能以牙还牙;
论据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6.谢某的行为是错误的。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谢某占用公共区域堆放柜子,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给公共利益带来了危害,没有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谢某违反了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没有做到依法履行义务的要求。谢某的行为也是不文明的表现,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主动提高文明素养。
【分析】考点考查: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依法履行义务。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地下室是大家的,我有权放东西,也不碍事。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7.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①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④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分析】考点考查:坚持依宪治国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小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我国宪法,宪法只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可以超越宪法。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观点错误。
论据①: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论据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论据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8.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党与宪法的关系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小李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需要遵守宪法。
观点②:小刚认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将宪法作为根本行为准则。
论据②: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正确。
论据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论据②:维护宪法权威的作用。
论据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9.(1)小闽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具有正义感。但是小闽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守护正义不仅需要勇气,还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①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爱国的法定义务;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不做爱国主义教育法禁止实施的某些行为。
【分析】考点考查:个人守护正义的要求、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识记辨析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遇到歹徒行凶,就应该不顾一切与歹徒搏斗;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观点错误;
论据:个人守护正义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知识,从做法类题目的角度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爱国的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0.(1)该网友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或这种认识割裂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网络虚假蹭热点等网络谣言会造成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网络风气,应该依法治理,保障网络秩序。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采取针对性措施的做法,就是依法维护网络秩序,是对法治的维护,也是对其他公民自由的维护。
(4)生活中,我们要认识到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在法治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分析】考点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在限制公民的自由。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观点错误。
论据①: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论据②:网络虚假蹭热点等网络谣言的危害;
论据④: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的作用;要在法治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1.小吉的看法是错误的。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任何公民不能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小吉既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老师夸奖班长,这不是荣誉权。荣誉权指必须有突出贡献,被有关组织授予某种称号以后才能产生的一项权利,材料中是老师夸奖的,不属于荣誉权。
总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分析】考点考查:受教育权、荣誉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受教育是我的权利,可以不认真努力地学习;
观点②:老师夸奖班长好孩子,班长是享有荣誉权;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论据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荣誉权的含义;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2.(1)小峰的观点是正确的。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②因此,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2)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企业不搞就业歧视。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④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分析】考点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践行平等的要求。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确。
论据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论据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论据③: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小问1
本题考查列举生活践行平等的例子,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
本题考查践行平等的要求,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3.王某的行为是错误的,违法的。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王某的行为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只想享受观看比赛的权利而没有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王某观看球赛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规则,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做一个遵纪守法好公民。
【分析】考点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甲队球迷王某因对本队比分落后不满,迁怒乙队,并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随后投掷杂物,现场一片混乱。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论据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论据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4.小凌的观点是正确的。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④因此,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分析】考点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确。
论据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论据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论据③: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5.骑行者的言行错误。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骑行者的自由必须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才能享有。
③骑行者的行为是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共秩序,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同时,骑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总之,骑行者们要珍爱生命,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分析】考点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戴不戴头盔是我的自由。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论据②:骑行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头盔的行为超越了法治的界限,会失去驾驶电动车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可能伤害自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6.(1)小凌的观点是正确的。(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守底线才享自由。(3)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4)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惜自由就要依法行使权利。
【分析】考点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小凌:人人都应敬畏“麦克风”,但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正确。
论据①: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论据②: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论据③: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就要依法行使权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