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质量检测政治答题卡考号:姓名:学校:班级:座号:注意事项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贴条形码区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口,选择题(48分)1[A][B][C][D]6[][B][c][]11[][B][c][D]16[A][B][C][o]2[A][B][C][D]7[A][][c][]12[A][][c][D]3[A][B][C][D]8[A][B][c][D]13[A][B][C][D]4[A][B][c][D]9[A][B][c][D]14[A][B][C][D]5[A][B][C][D]I0[A][][c][]I5[A][B][c][D]解答题17(8分)18(8分)19(12分)20(12分)21(12分)第1页共1贡■■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1.在北大红楼里,一件件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追寻先驱者足迹,感悟初心与梦想。参观北大红楼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④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看到总书记讲话,回想起2020年上半年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某医院院长感触很深。“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在践行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一个生命。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重视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C. 人民群众具有政治自由 D. 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4.“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这句话,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主具有广泛性,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③只有保证人民各种利益,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④发扬民主,才能正确集中意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并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②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④有助于保障我国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绝对自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国国家政权建立以后,一方面,对内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及其残余的反抗,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镇压反革命;另一方面,对外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抗美援朝并取得胜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没有专政,就实现不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人民战胜了敌人,改变了中国面貌③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级就消亡了 ④人民民主,意味着全体公民共享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关于“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的问题,四位同学进行了探讨:①甲说:“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②乙说:“专政的对象是被统治阶级”③丙说:“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④丁说:“民主是专政的保障,专政是民主的基础”其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8.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实现每百万人口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20个左右:新增30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300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从国家职能角度看,2022年北京市实施这些民生实事项目,主要是在( )A.维护国家稳定 B.促进社会发展 C.保卫国家安全 D.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 )A. 立法权 B. 质询权 C. 任免权 D. 监督权10.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 )①密切联系群众 ②审议各项议案 ③提案权 ④表决各项决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的全部法律和法规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④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受它监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建立了历史的功勋。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团结统一 ③民主监督 ④参政议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3年3月5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纪念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广西的成就( )①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更好地行使高度自治权③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④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的首要内容是( )A.坚持良法之治 B.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C.宪法法律至上 D.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15.面对威胁数据安全的一系列风险隐患,国务院公布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网络数据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依法防范和打击危害网络数据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安机关应坚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依法司法水平②政府应切实履行职能,坚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③国务院坚持依法决策,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④政府推进严格执法,保障相关法规的有效实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树立法治观念,要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此公民应该(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③树立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的原则 ④厉行法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第II卷二、非选择题: 共 5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年“3·15”晚会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晚会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品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屡禁不止的真相;还展示金融消费中的隐藏的新型骗局。针对晚会曝光的问题,各省市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指挥中心进行两轮调度,连线了9个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问题曝光后,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食品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采取行动,派出专项工作组赶赴各地市督促指导打假工作;广西南宁市监管局要求相关公司提供电线电缆合格证……各部门正依据《民法典》等法律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通过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行为让居民安心消费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人大代表承担着人民、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围绕“教育”、“双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安徽省人大代表产生了热议。省人大代表张红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本质上改变了学校内教育教学的供给结构,为此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也应想方设法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省人大代表孙云认为,“双减”政策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建议中小学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省人大代表张大艳建议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教师队伍。人大代表要“代”百姓之言,“表”万民之声。结合材料,就“人大代表如何践行神圣使命”,谈谈你的看法。(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近年来,马鞍山市在党建引领下对基层治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构建群众自治圈——激发基层活力,共筑和谐家园。当涂县石桥镇光华村独具匠心地推行“你说我听”的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四合一”的解纷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智慧服务圈——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治理效能。面对基层工作“系统门户多、登录账号多”等问题,马鞍山市持续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大力推进基层信息系统整合升级,基层工作人员只需一个平台、一个账号,即可轻松管理所有系统,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构建多元共治圈——凝聚社会力量,共筑平安乡村。郑蒲港新区全面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联防网络,聘请联防队员,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治安联防、禁赌等工作。同时,实现新区、派出所、村委会三级视频监控信息互通互联,共同守护乡村安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马鞍山市如何打造基层治理样本。(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家庭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也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回应社会关切,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新法的施行,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意味着家庭教育由原来私领域的责任变成了公领域的国家大事,开启了有法可依开展家庭教育的新阶段,更是家庭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重要基础性战略的里程碑。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能源安全新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以下是《能源法》制定的主要过程。2023年3月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制定《能源法》的战略决策2024年4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能源法(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2024年5月 国家能源局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2024年11月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能源法》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能源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12分)1【答案】A【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①③正确。②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④不选。故本题选A。2【答案】A【详解】①②: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①②正确。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党的领导,未涉及勇于自我革命与全面从严治党,④排除。 故本题选A。 3【答案】A【详解】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讲重视人民生命与健康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A符合题意。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C: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也不是根本原因,C应排除。D: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属于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不是重视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根本原因,D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应选A。4.【答案】D【详解】①: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不是全民民主,①说法错误。②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调了民主的重要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发扬民主,才能正确集中意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④符合题意。③:保证人民的合理利益,而不是各种利益,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答案】A【详解】②:新中国成立就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不是由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的,②说法错误。 ④: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④说法错误。①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局面,①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6【答案】A【详解】①②:国家政权建立后,我国通过对内镇压反革命和对外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稳定了国家政权,开成了新面貌,体现了没有专政,就实现不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战胜了敌人,改变了中国面貌,①②入选。③: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将会消亡,③不选。④:民主具有阶级性。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享民主,④不选。故本题选A。7【答案】D【详解】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甲的观点正确,不合题意。B:专政是国家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专政的对象是被统治阶级,乙的观点正确,不合题意。C:现代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丙的观点正确,不合题意。 D: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丁的观点错误,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D适合题意。 故本题选D。8【答案】B【详解】A:从国家对内职能角度看,维护国家稳定是指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 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材料未涉及维护国家稳定,A排除。B:北京市在2022年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包括新增中小学学位、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保障性租赁住房、连锁便利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B符合题意。C: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材料未涉及保卫国家安全,C排除。D: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侧重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而材料强调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D排除。 故本题选B。9【答案】D【详解】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D符合题意。AC: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没有涉及立法权和任免权,AC不符合题意。B: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职权,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答案】D【详解】①: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人大代表的义务,而不是权利,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④: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审议各项议案(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11【答案】B【详解】①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①③正确。②:国家的根本大法、基本法律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而不是全部法律和法规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②错误。④: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受它监督,地方国家机关由相应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监督,④错误。故本题选B。12【答案】C【详解】①②③④: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排除。故本题选C。13【答案】B【详解】①④: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成就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民族自治地方行使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②错误③:民族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未消除,③错误。故本题选B。14【答案】C【详解】ABCD:依据教材可知,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15【答案】C【详解】①:公安机关属于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坚持公正司法,①错误。②④:国务院公布的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网络数据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依法防范和打击危害网络数据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这表明政府应切实履行职能,坚定履行法定职责必须为, 政府推进严格执法,保障相关法规的有效实施,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政府要严格执法,不体现国务院坚持依法决策,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③排除。16 【答案】A【详解】①②: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要求公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①②符合题意。③: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公民,④排除。二、非选择题: 共 5小题,共52分。17.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通过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行为让居民安心消费的原因。(8分第1、2小点每点3分第3小点2分)17【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利益。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依法严厉打击消费领域不法行为,是国家实施专政职能的体现,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③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国家的对内职能。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提振消费信心,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主体是我国,要求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知识,从原因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可运用“国家性质”知识,从“人民当家作主”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利益。有效信息②: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食品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知识,从“专政职能”角度分析说明:依法严厉打击消费领域不法行为,是国家实施专政职能的体现,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有效信息③:针对晚会曝光的问题,各省市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指挥中心进行两轮调度,连线了9个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运用“国家职能”知识,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说明:打击消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提振消费信心,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人大代表要“代”百姓之言,“表”万民之声。结合材料,就“人大代表如何践行神圣使命”,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1、2小点每点2分第3、4、5小点每小点各2分,3、4、5小点答出2点即可)【答案】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地位)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积极行使提案权。(权利)③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义务)④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义务)⑤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履职的能力与水平。(义务)【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人大代表要“代”百姓之言,“表”万民之声。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就“人大代表如何践行神圣使命”,谈谈你的看法。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人大代表承担着人民、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可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效信息②:福建省人大代表就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议案建议→可说明人大代表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行使提案权。有效信息③:省人大代表傅天龙表示,“当前,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相应地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机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质量如何检验和评价 需要加强跟踪和了解,确保与整体进度及中考、高考衔接。”→可说明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有效信息④:人大代表要“代”百姓之言,“表”万民之声→可说明人大代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有效信息⑤: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刘建华当选省人大代表后,对如何履职感觉压力山大→可说明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履职的能力与水平。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人大代表如何履职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马鞍山市如何打造基层治理样本。(12分,每小点各3分)【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托“你说我听”议事协商机制,推进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热情;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③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基层治理,构建智慧服务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④构建多元共治的联防网络,多方同向发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知识点】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党的地位和作用【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从坚持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马鞍山市在党建引领下对基层治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信息②:光华村独具匠心地推行“你说我听”的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四合一”的解纷模式→可联系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信息③:马鞍山市持续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建立联防网络,聘请联防队员,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治安联防、禁赌等工作→可联系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效信息④:实现新区、派出所、村委会三级视频监控信息互通互联,共同守护乡村安宁→可联系构建多元共治的联防网络,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0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2分,每小点各3分)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人大出台新法。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家庭教育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党和国家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法治理论创新。【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为了回应社会关切,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可联系依法治国原则之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词②:家庭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也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所以要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可联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键词③:这部新法的施行,有利于发扬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可联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键词④: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可联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能源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12分,每小点各3分)答案: 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②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③做到了依法立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④坚持民主立法,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使立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从党领导立法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制定《能源法》的战略→从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角度分析。关键词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能源法(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从以法立法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④:国家能源局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从民主立法的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政治答题卡.pdf 高一第二次考试试题修改定稿.docx 高一第二次考试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