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活板考试题精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活板考试题精选(含答案)

资源简介

活板(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活板》,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布衣毕昇 平民 B.持就火炀之 烘烤
C.一板已自布字 另自,另外 D.则第二板已具 具体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手拂之 可以调素琴
B.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镕
C.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水陆草木之花
3.下面对《活板》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活板》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篇文言科技说明文,全文仅用300多字,就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的方法、基本情况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
B.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
C.文章在介绍活版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
D.“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火烧令坚 ( ) (2)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
(3)则字平如砥 ( ) (4)则第二板已具 ( )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为活板 愿为市鞍马
B.则以纸帖之 有龙则灵
C.以手拂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公亦以此自矜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7.使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总结。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
(2)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故:
(3)及鲁肃过寻阳 及:
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称谓语属于爱称的一项是( )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D.公亦以此自矜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阅读【甲】【乙】两文,补全下面的内容。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 ”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方便实用、造价低廉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节选自沈括《梵天寺木塔》,有改动)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⑤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持就火炀之 就:
(2)则第二板已具 具:
(3)则以纸帖之 帖:
(4)但逐层布板讫 讫: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7.使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总结。
8.请依据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A. ”,可以看出排版“活”;“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活”。乙文的木塔则求“B. ”,喻皓采用铺木板的方法帮助匠师解决了木塔晃动的问题。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都体现了C。 。(A处请用原文回答,B、C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乙】凡造竹纸,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歇火一日,揭桶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而竹麻益白。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揭起成帙。
(节选自《天工开物》)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则字平如砥( ) (2)瞬息可就( )
(3)是名杀青( ) (4)则水干而竹麻益白( )
10.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自以为大有所益
B.持就火炀之 竹料浮帘之顷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注水其中漂浸
D.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
11.翻译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
12.【甲】【乙】两文段分别介绍了活板印刷术和造纸术两种“中国制造”,彰显了 。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帛: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持/就火炀之。
C.若印数/十百千本,…… D.每一字/皆有/数印, ……
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1)满铁范为一板/ 不以木为之者 (2)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奇( )字素( )无备者
(2)更( )互用之,瞬息可就( )
16.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8.根据选文,分别概括“活板”和“蔡侯纸”最突出的优点。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答案】1.D 2.B 3.D
【导语】《活板》以简洁精炼的文字,系统介绍活字印刷术。先简述雕版印刷历史作铺垫,再详述活字印刷的制作流程、操作方法与优势,紧扣“活”字凸显技术革新。文中通过作比较等手法,将活字印刷的原理、特点清晰呈现,充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古代科技说明文的典范。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D.句意:那么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用/用来;
B.相同,都是“使,让”的意思;
C.靠近/完成;
D.代词,代指铁板/结构助词,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木活字和胶泥活字进行比较,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选D。
二、【答案】4. 使 覆盖 磨刀石 准备好 5.B 6.①用胶泥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
②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 7.使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
字模制作简便,用胶泥刻字即可。字模不易变形,因为胶泥质地均匀,不像木头纹理有疏密,沾水会高低不平。不沾药物,印完用火烤使药物熔化,字模能轻松脱落且不被弄脏。能够随时补充生僻字的字模,刻制迅速。
【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用火来烧使它坚硬。令:使。
②句意: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冒:覆盖。
③句意: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
④句意: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
5.本题考查 文言文一词多义。
A.动词,创造\介词,替;
B.连词,于是,就\连词,于是,就;
C.代词,它\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D.介词,用\介词,凭借。
故选B。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钱唇:铜钱的边缘;为:制成,刻成。
(2)若:如果;止:同“只”;未为:不能算。
7.本题考查概括提炼能力。
从“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使用“燔土”做字印质地均匀,不像木头那么有疏密,疏密度都一样,字模不易变形;沾水时了平整,比木头好,木头沾水就会有的高,有的低,高下不平;另外就是用了后也好取,只要用火烤一下药物就会熔化,不会被沾污,这点木头也比不上。
从“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如果遇到平时没有准备好的字模的生冷字,用燔土则能够随时补充生僻字的字模,刻制迅速。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三、
【答案】1. 覆盖 因此,所以 到,等到 2.C 3.(1)自古书籍文契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 活 缣贵而简重
【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精选了三则科技史与劝学典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传承。【甲】文以简练笔法勾勒活字印刷的工艺革新,【乙】文用史家笔触记录蔡伦造纸的创造性转化,【丙】文则通过对话体呈现知识迭代的人文价值。三则文本在技术史与教育观上形成互文:活字与造纸术突破物质载体限制,吕蒙就学故事则揭示认知载体的革新意义。全篇以“变革”为暗线,从器物改良到人才培育,完整呈现了文明演进的双重维度。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冒:覆盖。
(2)句意为: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故:因此,所以。
(3)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2.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A.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B.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C.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D.公: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书契,书籍文字;以,用。
(2)重点词语: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可概括为“活”。具体体现为:刻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随时排用),印刷是活的(统筹用板,提高效率),字印数目是活的,字模制作是活的,拆版是活的。
第二空。根据乙文“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弥补了“缣贵而简重”的缺陷。
四、【答案】5. 靠近 准备(好了) 用标签标记 完毕 6.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7.字模制作简便,用胶泥刻字即可;字模不易变形,因为胶泥质地均匀,不像木头纹理有密,沾水会高低不平;不沾药物,印完用火烤使药物熔化,字模能轻松脱落且不被弄脏;能够随时补充生僻字的字,刻制迅速。 8. 密布字印 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导语】这两则文言文均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展现了宋代科技智慧。甲文详述毕昇活字印刷术,通过“胶泥刻字”“更互用之”等细节,生动呈现了“活板”之妙;乙文以喻皓解决木塔晃动问题为例,以“六幕相联”的构造原理,体现了建筑工艺之精。两文共同特点:1.记录民间工匠智慧,突破传统书写视角;2.语言简练准确,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3.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科学观。沈括以学者视角记录技术细节,使这些发明创造得以传世。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1)句意是: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就:靠近;
(2)句意是: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了);
(3)句意是: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帖:用标签标记;
(4)句意是:只要逐层铺好木板。 讫:完毕。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钱唇:铜钱的边缘;为:成为,制成;火:名词用作状语,用火;令:使。
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可知,字模制作简便,即便临时有不常用的字,也可以用胶泥刻字,立刻就可以完成,能够随时补充生僻字,十分方便;
根据【甲】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用木料刻字,因为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点明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凸显胶泥做字模,遇水不膨胀,刻字质地均匀,不易变形的特点;
根据【甲】文“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胶泥用完后可以直接用火烤将字模取出,字模不受损伤而且易于清洁和保管,从而看出燔土刻字不易粘连,容易拆卸的特点;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结合题干“排版‘活’”可知对应【甲】文中“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可知,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可概括出:密布字印;
B.结合题干“采用铺木板的方法帮助匠师解决了木塔晃动的问题”可知对应【乙】文“问塔动之因……‘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可知,采用铺木板的方法是为了求“稳”。
C.根据【甲】文中的“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可知,毕昇只是一个平民,却发明活板,极大的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根据 【乙】文中的“人皆伏其精练”可知,喻皓的方法精练,有效的解决了塔不稳定的问题。所以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五、【答案】9. 磨刀石 完成 命名(叫做) 更 10.C 11.(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
(2)这样以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 12.华夏先民的智慧(或“中华文明之光”)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活板印刷术和造纸术。【甲】文以毕昇的活板印刷为例,展现了其高效、灵活的特点,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新精神。【乙】文则描述了竹纸的制作过程,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古代造纸工艺的复杂与精妙。两段文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成就,也彰显了中华文明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内容详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2)句意为: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
(3)句意为:这就叫做“杀青”。名:命名(叫做);
(4)句意为:水干了,竹料就更白。益:更。
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动词,做,这里是“发明”的意思/动词,认为;
B.代词,指字印/助词,的;
C.都是代词,它;
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奇字,生僻字;旋,立刻。
(2)重点字词:然后,这样以后;覆,翻转;于,到,在。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可知,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结“其法: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甲】文从活板印刷字印的制作方法、印刷的过程和贮存等方面介绍了活板的优越性,围绕“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和“贮存活”等方面体现活板印刷极大提高了制版和印刷的效率,可见活字印刷术是体现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体现;
根据【乙】文“截断五七尺长……注水其中漂浸……加功槌洗”,“入桶下煮……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竹麻倾入抄纸槽内”,“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两手持抄纸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然后覆帘……数满则上以板压……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可知,【乙】文从砍竹、漂浸、槌洗、煮竹、受舂、入药、抄纸帘、板压、焙干等步骤介绍了造纸的详细过程,并从原料的就地取材、制作过程的精细和工序的复杂、薄厚的随意取舍等角度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两篇文章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六、【答案】13.C 14.D 15. 生僻字 平时 交替 完成 16.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17.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18.“活板”最突出的优点:使用方便。“蔡侯纸”最突出的优点:造价低廉。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C.句意: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
因此断句为:若印/数十百千本。 “数十百千本”句意完整;
故选C 。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①为:动词,作为/动词,制作;
②以:都是介词,用;
故选D 。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奇:生僻字。素:平时。
(2)句意: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更:交替。就:完成。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
“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说明监督制作秘剑及各种器械这件事,句意完整;“莫不精工坚密”描述这些物品的品质特点;“为后世法”阐述其对后世的意义;
故断句: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为”:刻成。“印”:印模。“火”:名词用作状语,用火。“烧”:烧制、烧炼。“令”:使。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活板”最突出的优点:使用方便。结合“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两板,更互使用,瞬息可就”可知,“活板”印刷效率高。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字模灵活,有重复的字随时可用,遇到生僻字可迅速刻制。 据此可见,“活板”最突出的优点:使用方便。
“蔡侯纸”最突出的优点:成本低。结合“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而蔡侯纸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成本低,且克服了竹简和缣帛的缺点,更加便于人们使用。由此可见,“蔡侯纸”最突出的优点:造价低廉。
(
2
)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