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在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①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法律,重点在于立法行为,而不是保障人大代表的提案权,②排除。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呼吁通过修法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些社会发展的需求修订法律,这体现了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③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而不是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④排除。
2.【答案】B
【解析】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法治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水平,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①排除。完善法治体系的主体是立法机关,不是政府,④排除。
3.【答案】D
【解析】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明执法,②不符合题意。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的“五项行动”,对发现的漠视群众利益、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绝不护短、绝不遮丑,坚决采取有力有效纠治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维护人民利益,③④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政府部门提供的移动政务服务,逐步从单一领域向一站式综合服务转变。可见,移动政务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②④正确。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但是不能根除权力腐败,①错误。公民权利的法定的,选项中“扩大”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5.【答案】D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法院行使审判权,也未体现其推进机构改革,①②不选。该区人民法院依托三项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这说明该区法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以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完善法律服务促进法治社会建设,③④正确。
6.【答案】C
【解析】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彰显了人民至上、司法为民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④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也不涉及对司法活动的干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检察机关的职权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拓展,且材料没有体现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③错误。
7.【答案】B
【解析】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体现了创新机制体制开创了司法服务新局面,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援助制度,②不符合题意。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侨胞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近,体现了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了侨胞司法服务效能,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填补了海内外侨胞权益保护的法律空白,④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旨在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①④正确。“宪法宣传周”是为了进行普法宣传,而不是加强宪法监督,②排除。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不是一种制度,所以不能完善宪法制度,③排除。
9.【答案】A
【解析】哲学不能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③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④说法错误。
10.【答案】D
【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非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故①错误;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但并非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毫无益处,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故②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植物具备类似于听觉的能力。科学家发现,月见草能通过花瓣感知蜜蜂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并在几分钟内使花蜜中的糖浓度增加20%。由此可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没有刷新,B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月见草属于植物,不具有意识,D错误。
12.【答案】D
【解析】“天遂人愿”“心想事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不符合题意。“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材料蕴含的哲理对立,②入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材料蕴含的哲理对立,故④入选。
13.【答案】C
【解析】应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真理本土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未涉及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④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关于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也不是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的理论,②④排除。
15.【答案】B
【解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志与目的。这句话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故②排第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这句话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排第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句话强调了“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④排第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这句话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③排第四。对应正确的是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①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首违不罚”入法为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②“首违不罚”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可以避免为罚而罚,提升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优化执法效果,体现了文明执法,彰显执法温度。③“首违不罚”需要通过制定清单和相应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体现了公正执法,彰显执法尺度。④“首违不罚”与严格执法并不相悖,不罚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或再违加大惩罚力度等,加强对执法环节的监督,推进严格执法,彰显执法力度。
17.【答案】①人民司法为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就业纠纷,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②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进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打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守护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18.【答案】坚持科学立法,从立法层面兼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实施良法之治。坚持公正司法,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结果公正。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责任必须为,完善教育与监护制度,构建各方联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并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推进全民守法,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引导青少年敬畏法律、依靠法律。
19.【答案】①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等。
20.【答案】(1)①王守仁强调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朱熹把“理”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①王夫之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王守仁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1.【答案】①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进步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②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具体学科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让科学家少走弯路,促进中国科技进步。
22.【答案】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材料中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出现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得益于牧民充分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6.【答案】C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
【解析】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级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彰显了人民至上、司法为民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④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民法院独
一、选择题 立行使审判权,也不涉及对司法活动的干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检察机关的职权是法定的,不
1.【答案】B 得随意拓展,且材料没有体现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③错误。
【解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 7. 【答案】B
权益保障法》,这是在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①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解 析】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体现了创新机制体制开创了司法服务新局面,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法律,重点在于立法行为,而不是保障人大代表的提案权, ①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援助制度,②不符合题意。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侨胞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
②排除。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呼吁通过修法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些 公平 正义就在身近,体现了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了侨胞司法服务效能,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填补了海内外侨
社会发展的需求修订法律,这体现了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③正确。全国人大 胞权 益保护的法律空白,④不符合题意。
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而不是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④排除。 8. 【答案】B
2.【答案】B 【解 析】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旨在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解析】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法治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水 ①④ 正确。“宪法宣传周”是为了进行普法宣传,而不是加强宪法监督,②排除。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不是一种
平,②③ 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①排除。完善法治体系的主体是 制 度,所以不能完善宪法制度,③排除。
立法机关,不是政府, 9. 【答案】A
④排除。 【解 析】哲学不能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③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
3.【答案】D 华, ④说法错误。
【解析】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明执法,②不符合题 10. 【答案】D
意。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的“五项行动”,对发现的漠视群众利益、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检查流于 【解 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非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形式等问题,绝不护短、绝不遮丑,坚决采取有力有效纠治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公正执法,不断 观, 故①错误;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但并非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毫无益处,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
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维护人民利益,③④符合题意。 展有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故②错误。故选 D。
4.【答案】C 11. 【答案】A
【解析】政府部门提供的移动政务服务,逐步从单一领域向一站式综合服务转变。可见,移动政务 【解 析】植物具备类似于听觉的能力。科学家发现,月见草能通过花瓣感知蜜蜂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并在
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②④正确。有利于 几分 钟内使花蜜中的糖浓度增加 20%。由此可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 正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没有刷
加强廉政建设,但是不能根除权力腐败,①错误。公民权利的法定的,选项中“扩大”的说法错误, 新, B 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
③排除。 能, 月见草属于植物,不具有意识,D 错误。
5.【答案】D 12. 【答案】D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法院行使审判权,也未体现其推进机构改革,①②不选。该区人民法院依托 【解 析】“天遂人愿”“心想事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属于客观唯心主
三项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这说明该区法院建立常态化联 义, ①不符合题意。“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材料
系机制以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完善法律服务促进法治社会建设,③④正确。
蕴含的哲理对立,②入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 活动进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打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守护好维护
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材料蕴含的哲理对立,故④入选。 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
13.【答案】C 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第 1 页共 4 页 ◎ 第 2 页共 4 页
{#{QQABYYCEggCgAgAAABhCAQEYCgGQkBECASoOwAAUIAABgBNABAA=}#}
【解析】应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发 18.【答案】坚持科学立法,从立法层面兼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实施良法之治。坚持公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真理本土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未涉及学 正司法,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结果公正。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责任
习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④不符合题意。 必须为,完善教育与监护制度,构建各方联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并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宣
14.【答案】B 传,推进全民守法,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引导青少年敬畏法律、依靠法律。
【解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关于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
第 3 页共 4 页
论,也不是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的理论,②④排除。
15.【答案】B
{#{QQABYYCEggCgAgAAABhCAQEYCgGQkBECASoOwAAUIAABgBNABAA=}#}
【解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
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志与目的。这句话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故②排第一。“流水不
腐,户枢不蠹”意思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这句话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故
①排第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
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句话强调了“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④排第三。“天行有常,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
而改变。这句话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③排第四。对应正确的是
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①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首违不罚”入法为行政执
法提供了法律依据。②“首违不罚”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可以避免为罚而罚,提升市场主体
的法治获得感,优化执法效果,体现了文明执法,彰显执法温度。③“首违不罚”需要通过制定清单和
相应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体现了公正执法,彰显执法尺度。④“首违不罚”与
严格执法并不相悖,不罚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或再违加大惩罚力度等,加强对执法环节的监督,推进
严格执法,彰显执法力度。
17.【答案】①人民司法为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就业纠纷,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②司法机关在司法
19.【答案】①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 推进
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
动。③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
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等。
20.【答案】(1)①王守仁强调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朱熹把“理”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
义。
(2)①王夫之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王守仁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1.【答案】①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进步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使哲学富有生机和
活力。
②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具体学科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能让科学家少走弯路,促进中国科技进步。
22.【答案】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
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材料中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出现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得益于
牧民充分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第 4 页共 4 页髎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答题卡
考号: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号: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o][o][o][o][o][o][o][o][]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1]
[1们[1][们[1][][1们[1][1们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2][2][2][2][2][2]
[2]
18(8分).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3][3][3][3][3][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4][4][4][4][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5][5]
[5][5]
[5]
[6]
[6]
[6]
[6]
[6]
[6]
[6]
[6]
[6]
[]
[7
[7]
[7]
[7]
[
[e]
8]
[8]
[8]
[8
[]
正确填涂■缺考标记
[9]
[9]
、选择题(45分)
1 [A]DB][C]DD]6 [A][B][C]DD]
11[A][B][CJD]
2 CA]CB][C][D]
7 [A][B][c][D]
12[AJ[B][c]D]
3 CA][B][c][D]
8 [A][B][c][D]
13 CA]CB][C]DD]
4 CA]CB]CC][D]
9 CA]CB]CC]DD]
14[A][B][C[D
5 CA]DB]CC]DD]10 CA][B][C]DD]15 CA]CB][C]DD]
二、解答题(55分)
199分).
16(8分)
17(8分).
20.(1)4分
口厦面簪题卡,请保持宰迹清晰口
(2)6分
21(6分).
22(6分).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分
第I卷(45分)
一、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社会各界也呼吁通过修法,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为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②作为权力机关,保障人大代表的提案权
③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④坚持民主立法,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 ②提升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
③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水平 ④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等“五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发现的漠视群众利益、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绝不护短、绝不遮丑,坚决采取有力有效纠治措施。开展“五项行动”体现我国政府( )
①依法执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②文明执法,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③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④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维护人民利益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4.随着互联网、人脸识别、AI等新技术的运用,政务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正在逐步成为历史。中山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提供的移动政务服务,逐步从单一领域向一站式综合服务转变。移动政务服务的发展( )
①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根除权力腐败
②有利于政府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扩大公民权利
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某区人民法院出台《精准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直接联系制度》,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创建“直联点”“联络员”“互联卡”三个载体,依托“日常联络”“定期沟通”“院长直通车”三项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区内14家重点企业授牌,设立直联点。该区人民法院( )
①通过行使审判权以推进公正司法
②通过推进机构改革以优化职能配置
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以提升治理效能
④通过完善法律服务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规模稳健增长,自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至2024年10月,全国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9.3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98.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1.1万件;办案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4个法定领域逐步拓展到“4+11+N”的履职格局。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 )
①有利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非法干预
②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③拓展了检察机关的职权,助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④彰显了人民至上、司法为民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2024年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汕头市推进司法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针对相隔万里的侨胞,市中级人民法院规划建设“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中心”,“作”涉侨司法“云服务”,让侨胞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近,可见,汕头此举( )
①创新机制体制开创了司法服务新局面
②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对侨胞的司法服务
③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了侨胞司法服务效能
④填补了海内外侨胞权益保护的法律空白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2024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等。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旨在( )
①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公民宪法意识 ②加强宪法监督,确保国家法制统一
③完善宪法制度,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④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康德认为哲学是关注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反思性思维;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世界的自我意识,是对事物的绝对概念的认识。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陷入唯心主义,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结果走入误区。由此可见( )
①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②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毫无益处
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的影响结果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植物具备类似于听觉的能力。科学家发现,月见草能通过花瓣感知蜜蜂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并在几分钟内使花蜜中的糖浓度增加20%。这些植物甚至能排除风声等不相关的背景噪音,仅对蜜蜂的“嗡嗡”声做出反应。由此可见(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科学探索活动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
C.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月见草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12. “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作为美好的祝愿,历久弥新,一直为人们所沿用。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面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对立的是( )
①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②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③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推进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②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着眼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紧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体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③源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
④回答了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②→①→③→④
②→①→④→③
④→①→③→②
D. ④→③→②→①
第II卷(55分)
二、主观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8日,A市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中发现,某建筑公司在沿街施工中未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
经查,某建筑公司违反《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据此执法人员下达了《责令停止行政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处以8万元罚款。
该建筑公司对城管执法不服,其理由是:公司是初犯,应当依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免除罚款;行政执法部门出具8万元罚款,明显过重。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新增了“首违不罚”规定。“初次违法”主要是指当事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同一领域、同一空间内第一次有某种违法行为。部门和地方在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时,应根据一定时间、空间和领域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首违”。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上述案件对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启示。(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强调,要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等案件,推动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研究出台涉新业态民事纠纷司法解释,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积极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严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欠薪案件审执力度,推动完善劳动争议解决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的知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为何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8日,根据2021年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河北邯郸初中生被杀案”中三名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核准追诉决定。这一决定向社会传达一种立场:低龄不是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表示,“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因一些极端个案及公众的高涨情绪而改变这一基本立场,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从严打击的重点。”从立法层面看,刑法通过设置专门矫治教育等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度设计,都兼顾了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考量。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维俭看来,在依法惩治的同时,也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包括教育矫治、建设专门学校、完善监护制度,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各方联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谈谈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是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9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王守仁同朋友观花,一友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观点。
(1)王守仁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一种什么观点?朱熹的观点是一种什么观点?(4分)
(2)王夫之和王守仁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什么?(6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学森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时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真理”。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如若丢弃这件宝贝不用,实在是太傻瓜了!而如果能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无疑义的。”
他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家要力求主动,不断吸取新科学、新技术的成就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材。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6分)
2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6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思想政治
5.某区人民法院出台《精准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直接联系制度》,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
试题 扰”原则,创建“直联点”“联络员”“互联卡”三个载体,依托“日常联络”“定期沟通” “院长直通车”三项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区内 14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分第 I 卷(45 分)一、 家重点企业授牌,设立直联点。该区人民法院( )
①通过行使审判权以推进公正司法
客观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②通过推进机构改革以优化职能配置
1.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社会各界也呼吁通过修法,为 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以提升治理效能
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④通过完善法律服务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自 2023年 1月 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日起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为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6.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规模稳健增长,自 2017年 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
②作为权力机关,保障人大代表的提案权
度全面实施至 2024年 10月,全国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109.3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 98.2万
③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件,民事公益诉讼 11.1万件;办案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 4个法定领域逐步拓展到
④坚持民主立法,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 “4+11+N” 的履职格局。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有利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非法干预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 ②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策、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③拓展了检察机关的职权,助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史性变革。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④彰显了人民至上、司法为民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 ②提升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③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水平 ④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国 7. 2024 年 6 月 13 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汕头市推进司法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普法教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针对相隔万里的侨胞,市中级人民法院规
3.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 划建设“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中心”,“作”涉侨司法“云服务”,让侨胞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
项整治行动等“五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发现的漠视群众利益、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检 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近,可见,汕头此举( )
查流于形式等问题,绝不护短、绝不遮丑,坚决采取有力有效纠治措施。开展“五项行动” 体
①创新机制体制开创了司法服务新局面
现我国政府( )
②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对侨胞的司法服务
①依法执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③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了侨胞司法服务效能
②文明执法,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④填补了海内外侨胞权益保护的法律空白
③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④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维护人民利益
8. 2024 年 12 月 4 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2024 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
4.随着互联网、人脸识别、AI等新技术的运用,政务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正在逐步
成为历史。中山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提供的移动政务服务,逐步从单一领域向一站式 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等。开展
综合服务转变。移动政务服务的发展( ) “宪法宣传周”活动,旨在( )
①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根除权力腐败 ①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公民宪法意识 ②加强宪法监督,确保国家法制统一 ③完善宪法制度,推
②有利于政府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动法治社会建设 ④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1页(共 8页)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2页(共 8页)
③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扩大公民权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9.康德认为哲学是关注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反思性思维;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世界的自我意识, 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是对事物的绝对概念的认识。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4.着眼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紧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①体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10.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 ③源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
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陷入唯心主义,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 ④回答了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结果走入误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由此可见( ) 1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
①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②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毫无益处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的影响结果不同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11. 植物具备类似于听觉的能力。科学家发现,月见草能通过花瓣感知蜜蜂扇动翅膀发出的 A. ②→①→③→④
“嗡嗡”声,并在几分钟内使花蜜中的糖浓度增加 20%。这些植物甚至能排除风声等不相关的背 B. ②→①→④→③
景噪音,仅对蜜蜂的“嗡嗡”声做出反应。由此可见( ) C. ④→①→③→②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④→③→②→①
B. 科学探索活动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 第 II 卷(55 分)二、主观题(共 55分)
C.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D. 月见草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2022年 7月 8日,A市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中发现,某建筑公司在沿街施工中未设置符合相关技
12. “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作为美好的祝愿,历久弥新,一直为人们所沿用。从哲学的基本
术规范的围蔽设施。
派别来看,下面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对立的是( )
经查,某建筑公司违反《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据此执法人员下达了《责令停
①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止行政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处以 8万元罚款。
②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该建筑公司对城管执法不服,其理由是:公司是初犯,应当依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
③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法》免除罚款;行政执法部门出具 8万元罚款,明显过重。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新增了“首违不罚”规定。“初次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法”主要是指当事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同一领域、同一空间内第一次有某种违法行为。部门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 和地方在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时,应根据一定时间、空间和领域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这启示我们( ) “首违”。
①必须推进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上述案件对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启示。(8分)
②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3页(共 8页)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4页(共 8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强调,要依法保护 分)
劳动者权益;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等案件,推动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
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研究出台涉新业态民事纠纷司法解释,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
劳动权益保障;积极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严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欠
薪案件审执力度,推动完善劳动争议解决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的知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为何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 4月 8日,根据 2021年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河北
邯郸初中生被杀案”中三名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核准追诉决定。这一决定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向社会传达一种立场:低龄不是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王守仁同朋友观花,一友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表示,“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辅’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因一些极端个案及公众的高涨情绪而改变这一基本立场,使低龄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从严打击的重点。”从立法层面看,刑法通过设置专门矫治教育等规定,以及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度设计,都兼 先,气在后。
顾了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考量。 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维俭看来,在依法惩治的同时,也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观点。
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包括教育矫治、建设专门学校、完善监护制度,构建 (1)王守仁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一种什么观点?朱熹的观点是一种什么观点?
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各方联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4分)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谈谈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8分) (2)王夫之和王守仁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什么?(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也 钱学森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时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是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 真理”。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
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 时,如若丢弃这件宝贝不用,实在是太傻瓜了!而如果能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
或职责。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 学,那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无疑义的。” 他强调,“哲学作为
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5页(共 8页)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6页(共 8页)
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家要力求主动,不断吸取新 2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
科学、新技术的成就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材。 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6分) 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
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
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6分)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7页(共 8页)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