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检测卷(时间:40分钟)小小的提醒: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题 型 判断题 选择题 探究题 等 级 卷面书写对题数一、判断题: (4,7改编,其余均为原创)1.要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进行对比实验。( )2.几百只蚂蚁生活在一个洞穴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它们就会死亡。( )4.在研究“蚯蚓对光照的选择”时,必须要所有蚯蚓全部爬到遮光的一侧,才能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5.在水中沉的物体也可以做成船,所以钢铁造的大轮船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6.“蛟龙号”深海潜水器是一艘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制成的载人潜水器。( )7.在测试小船能承载的垫圈数时,放到第10枚垫圈小船进水沉没,就记录9枚。( )8.防疫期间,我们可以将用过的口罩洗后晾干重复使用。( )9.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等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1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将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1.杭州市地处江南水乡,雨量充沛、河网密布,不需要节约用水。( )12.热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无法在气体中传播。( )13.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必定好。( )14.冬天往玻璃杯中倒开水时会遇到玻璃杯碎裂的情况,是由于受热不均引起的。( )15.炎热的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会有“出汗”现象,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水。( )二、选择题:(2,8,10改编自《《孟建平单元测试》》,其余均为原创)1.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充足的阳光 B.适量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适宜的温度2.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正确的食物链是________。A.螳螂 → 蝉 → 黄雀 B.树叶 ← 螳螂 ← 蝉 ← 黄雀C.黄雀 → 蝉 → 螳螂 D.树叶 → 螳螂 → 蝉 → 黄雀3.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一定数量的羊和狼,如果狼被大量捕杀,羊的数量会_______。A. 基本不变 B. 先上升后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不断上升4.一个不透明的纸盒的右侧开了一个口子(如图),将一株绿豆苗用这个纸盒罩起来,过了几天后发现这个绿豆苗_______。A. 向上生长 B. 向左侧生长 C. 向右侧生长 D.向下生长5. 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放入水中后_______。A. 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 一定会沉下去 C. 可能会浮在水面 D.无法确定6.“蛟龙号”潜水器(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下沉时“腹下”有四块压载铁,完成任务后丢弃这四块压载铁就会上浮,主要是为______。A.浮力增大了 B.浮力减小了 C.重量增大了 D.重量减小了7.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缓缓放入装了水的水槽中,可以看到橡皮筋 ______;橡皮泥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 。A. 越来越短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长 越来越小C. 越来越短 越来越小 D. 越来越长 越来越大8.下列关于水资源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______ 。A.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许多国家缺水严重B.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C.当前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是深层地下水D.江河湖海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水资源的比例很低9.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下列情形中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______。A.工厂大量排放废气 B.城市中大量汽车排放尾气C.枯枝烂叶腐烂产生臭气 D.森林被大面积砍伐10.人类面临很多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B.禁止围海造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C.将原始森林改造成风景区,增加地区收入D.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消耗11.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______。A.石油 B.太阳能 C.水能 D.太阳能12.冬天,人们用暖宝宝(如图)来取暖,这种传热方式是______。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感应13.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是______。A.不断上升 B.开始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升后降14.科学课上,在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快之前,甲同学发表了观点:金属勺子的传热速度一定比塑勺子料和木头勺子快。他的观点属于探究过程中的______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15.在进行实验时,当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A.少数服从多数 B.把答案改过来就好了C.认真思考后再做一次实验 D.老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三、探究题: (均为原创)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有趣内容后,小科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生态瓶,他把买来的五条小鱼都放进了生态瓶中,没过两天,小科发现有两条小鱼就莫名其妙地死亡了,水也变浑浊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1.造成此生态瓶中的小鱼出现死亡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小科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太少了 B.小科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太多了C.小科生态瓶中放的植物太少了 D.小科用的容器太小了2.小科想要生态瓶中的生物良好地生长,最好选择用的水是______ 。A.消毒水 B. 自来水 C. 凉开水 D.池塘水种类、数量生物 动物 金鱼(5条)植物 金鱼藻(2条)非生物 沙子、石头、水3.右侧是小科的生态瓶设计方案,你认为在他的方案中再加入 ______ ,可以有效减缓水变浑浊的情况。A.泥土 B.假山 C.螺蛳 D.青蛙4.在此生态瓶中,金鱼藻主要可以为金鱼的生活提供______ 。A.养料和食物 B.氧气和食物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食物5.为了让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活下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放植物,不放动物 B. 金鱼藻放的越多越好C.注意控制好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D.总是放在阴暗处6.此生态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做______ 。A. 群落 B. 生态平衡 C. 生态环境 D.生态系统7.根据此生态瓶的整体情况分析,请帮小科写出两点改进建议:① ,② 。小科和他的团队参加了校园项目化学习大赛——未来造船师项目任务:在60秒内将200克的“货物”运送到100厘米外的目的地1.根据项目任务,小科团队选择了部分材料设计并制作了他的小船(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艘船的动力是______。A.太阳能 B. 重力 C. 风的反冲力 D.浮力2.小船做好后,小科团队对船进行调试后发现:在小船上放上200克“货物”后航行,小船容易侧翻,他们思考后决定改变“货物”的放置位置,以下放置位置,你认为最不容易侧翻的是 。A. B.C. D.3.放上200克重物后,小船受到的浮力和没放重物前相比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4.小科团队将小船改进后能平稳航行了,但是发现航行的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是 。A.小船装的“货物”太多 B.小船航行时的阻力太大 C.电池电量不足 D.以上都有可能5.测试小船时发现小船航行时总是会向左偏,可能的原因是 。A.船身太重 B.重物放偏了 C.船只太小 D.无法确定6.项目在进行评比过程中,小科团队的小船得分如下:项目 要求 得分(满分5分)设计图纸 图文结合,标注清楚,设计合理,有动力系统 4成本控制 列出所需材料及价格,控制在预算以内 3方案调整 采纳合理建议,及时调整方案 5组内合作 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5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船存在的优点有 ;存在的不足有 ;你的改进建议是: 。7.在项目开始之初,老师就将评分表呈现给大家看,这样做的好处有 。A.明确考核制度,更好地指引项目的开展 B.激励各组组员完成项目C.当项目出现问题时,有纠正的作用 D.以上各项都是1.“垃圾围城”一直是杭州近几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杭州市垃圾集中处理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是 。A.填埋和堆肥 B.焚烧和堆肥 C.填埋和焚烧 D.无害化处理2.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我们可以在上面 。A.建造高楼 B.修建公园 C.种植庄稼 D.挖池塘养鱼3.关于环境保护,下列说法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A.购物时自己带上购物袋 B.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C.不穿的旧衣服放进回收箱 D.不同垃圾应放进不同的垃圾桶4.下列垃圾中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旧轮胎 B.塑料袋 C.玻璃瓶 D.旧铁门5.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带来方便的同时,“白色污染”却对人类的环境及生存造成影响,因为这些塑料制品 。A.很容易腐烂 B.很容易破碎 C.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 D.是白色的6.关于垃圾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价值 B.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的回收利用C.垃圾分类是环卫工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 D.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7.下列做法中,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利的是 。A.回收塑料能熔化再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回收纸张重新制作,可以保护树木C.回收旧电线焚烧,可以回收里面的金属 D.回收旧金属,可以节约资源8.家庭生活垃圾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易腐垃圾,这些垃圾可以自然分解,用堆肥箱把易腐垃圾分解为有机肥料有很多好处,下列属于易腐垃圾堆肥的优点的是 。(多选)A. 用堆肥箱把厨余垃圾分解为有机肥料,养花种草B. 减少垃圾腐烂产生的臭气,改善环境C. 有机肥用在瓜果种植上,使瓜果更好生长学习了“热”单元,小科和组员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了一个保温杯,想要得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他们对不同状况的杯子进行了保温效果测试,下面是自制保温杯保温效果的实验记录,请完成下列各题。1.保温实验记录表中可以看出,以上情况中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A.加盖的杯子 B.外包毛巾的杯子 C.加盖、外包毛巾的杯子 D.嵌入塑料泡沫中的杯子2.如果要研究杯子不同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可以选择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3.保温杯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保温杯 。A.能产生热量 B.能加快杯子内外热量的传递C.能减缓杯子内外热量的传递 D.不让杯子内外产生热传递4.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直接制作即可,不需要设计也可以 B.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应注意安全C.设计制作过程中要考虑成品的外观 D.制作过程中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需完善5.关于项目组内合作的问题,下列做法值得推荐的做法是 。A.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应全员参与 B.设计和制作过程全权交给组长负责C.设计和制作过程由能干的组员完成 D.遇到意见不同时应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妥协6.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当遇到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你们的作品指出不足之处时,你认为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既然存在不足,立即拆掉自己的保温杯 B.不管其他人怎么说,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C.马上针对对方小组,指出他们的缺点 D.组内展开讨论,如确存在不足,完善作品7.冬天,妈妈想让炒好的菜凉得慢一点,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A. 不锈钢 B.铜 C. 毛巾 D.泡沫塑料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7.5题)1 2 3 4 5 6 7 8√ × × × √ √ √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二、选择题:(共7.5题)1 2 3 4 5 6D D B C C D7 8 9 10 11 12A C C C A A13 14 15C B C三、探究题:(共35题)项目一(共8题 1+1+1+1+1+1+2)1.A 2. D 3. C4.B 5. C 6. D7. ① 换空间更大一些的瓶子 ② 减少鱼的数量 (言之有理即可)项目二(共9题 1+1+1+1+1+3+1)1.C 2. A 3. A4.D 5. B6. 优点:能采纳合理建议,及时调整方案;组员间分工明确,合作愉快等。(写出一点即得分)缺点:图文标注不够清楚,设计不够合理,没有控制好成本等。(写出一点即得分)改进措施:改进设计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 (写出一点即得分)7.D项目三(共9题 1+1+1+1+1+1+1+2)1. C 2. B 3. B4.B 5.C 6.C7. C 8.A、B、C项目四(共8题 1+2+1+1+1+1+1)1. D 2. 3和5;2和4或1和5 3.C4.A 5.A 6.D7. D评分标准※ 整张试卷共折算成50题,对42题以上者为优秀,对30到42题者为合格,对29题及下者为待合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检测卷设计意图一、基本情况:本试卷为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围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依据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编写。以检测小学阶段学业水平和能力为目标,努力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试卷旨在对学生知识应用,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养成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地检测,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通过检测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二、命题特点:1.知识覆盖广全卷中突出知识点的应用,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托于教材,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知识面覆盖极广,四个单元的分值分布合理,难度分布基本均匀。2.显思维能力科学是一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科,我们在试卷命题时也力求凸显思维性。答题的规范化、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解题思路的清晰性、知识结构的网络化,无一不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选择题7.“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缓缓放入装了水的水槽中,可以看到橡皮筋 ______;橡皮泥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 。 ”学生实验时是用泡沫塑料和小船来体验水的浮力的,皮筋绑着橡皮泥,在放入水中的过程中,橡皮泥的变化是拓展的情景,考察学生是否对浮力有真实的思维上的理解。当知识储存和实际应用有冲突,学生就需要在原有感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试卷中“项目二”中分析小船的优缺点和改进建议等命题,既考察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察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重实践应用全卷命题的最大板块是探究题,以单元设立项目,置试题于情境中,需要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会学”到“会用”,对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例如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既要考虑设计制作的方法,又要考虑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何及时修正,需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命题意图判断题 项目 命题意图 难易程度1 考查学生种子发芽实验的理解,尤其是对比实验 适中2 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是非真正理解 易3 考查生物在环境变化时,会努力适应变化 适中4 考查动植物都有基本的生存需求 易5 考查学生对沉的材料可以造船的理解 易6 渗透科技前沿信息,考查船的技术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理解 适中7 考查测试小船载重量时的测试问题 适中8 考查生活中对垃圾处理的掌握 适中9 考查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造成的 适中10 考查课外与环境相关的热点知识 难11 了解实际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态度 易12 考查热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递的了解 易13 考查物体的传热本领与保温本领的关系 适中14 考查实际生活中对热传递的理解 适中15 考查实际生活中对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理解 适中选 择 题 1 考查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 易2 考查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 较难3 考查栖息地内生物间的相互影响 适中4 考查由于人为引起环境的改变,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适中5 考查学生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的了解 适中6 渗透科技前沿信息,考查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适中7 考查排开的水量与受到的浮力之间的关系 适难8 考查学生对地球上水资源是否有全面的认识 易9 意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易10 实际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我们应努力改善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适中11 意识到资源宝贵,要节约资源 易12 考查对热传递的理解 难13 考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适中14 考查在具体情境中对探究活动过程的掌握 适中15 考查在具体情境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适中探 究 题 项目一 考查通过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知识,充分考虑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并能基于真实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探究,完善自己的认识 适中项目二 将情境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技术,根据具体要求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要求的小船,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等工程与技术过程 适中项目三 考查对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了解垃圾分类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适中项目四 考查根据热传递的原理制作保温杯,经历“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的过程,热传递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适中通过检测,希望能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激发兴趣,尤其是促进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全面发展的动力。由于命题者个人因素所限,个别原创改编型题目的语句还有待于加强,有些文字的表意还需要细细斟酌,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包涵指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检测卷(含答案).docx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检测卷(设计说明)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