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坪山期末)观察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B.从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相等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爱利用地球模型帮助大家复习地球自转现象,下列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短夜长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爱在查阅资料过程中看到,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把石头当做地球,下列三种情况,“地球”更容易被撬动的是( )。A.B.C.4.(2024六上·坪山期末)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地心说”所有观点都是错的。B.只有按“日心说”的观点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C.“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5.(2024六上·坪山期末)当北京迎来黎明时,下列城市中有可能还处于黑夜的是( )。A.深圳 B.上海 C.乌鲁木齐6.(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A.深圳红树林的候鸟飞回来了B.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C.植物到了秋冬会落叶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学习了本单元后,特别敬佩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因为他们研究的青蒿素对治疗( )非常有效,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A.疟原虫 B.线形虫 C.变形虫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将叶子图像放大,进行细致仔细观察,下列几组镜片组合中,能让物体放得最大的是( )。A. B. C.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A.杀菌 B.消毒 C.染色1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将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11.(2024六上·坪山期末)如图是小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中序号①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中的( )A.细胞壁 B.细胞核 C.液泡1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整理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帮助学习小组的同学复习,不小心打乱了复习卡,请你帮忙按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排序。(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较亮的视野。②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旁边看着,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④记录:边观察边记录目镜内的物像。⑤安放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安放好目镜和物镜。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⑤④②1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了解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B.保持湿润可以防霉C.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这种办法一定能预防所有传染病14.(2024六上·坪山期末)近日深圳气温逐渐下降,小智发现手冷时摩擦双手就暖和了,在反复摩擦双手的过程中,你告诉他,这实际上是把( )。A.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机械能转化为热能15.(2024六上·坪山期末)你们回顾课本,知道了1820年,丹麦科学家_________偶然发现了_________具有磁性。( )A.奥斯特;导线 B.奥斯特;通电导线 C.牛顿;通电导线16.(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在做指南针的指针偏转实验时,发现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增大的做法。这些做法中不包括( )。A.将指南针的位置靠近线圈的中心B.将导线远离指针C.将导线靠近指针1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发现如果使电路短路,电流就会( ),要及时断开。A.很强 B.很弱 C.无变化1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通过电磁铁实验,发现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A.磁极不能改变 B.不能指示方向 C.磁力大小可以改变1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尝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其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 )。A.增加电池节数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线圈缠绕匝数2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整理完学习资料后发现,原来小电动机的转子就是( )。A.磁铁 B.电磁铁 C.铁芯21.(2024六上·坪山期末)“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描述的是拓印。22.(2024六上·坪山期末)我们用筷子吃饭,是因为筷子能省力。23.(2024六上·坪山期末)组合两个凸透镜与一个凸透镜相比,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大。24.(2024六上·坪山期末)利用干草可以培养微生物。25.(2024六上·坪山期末)模拟活字印刷的流程是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 )26.(2024六上·坪山期末)羊角锤不属于杠杆,因为它的外形与撬棍不同。27.(2024六上·坪山期末)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我们要保持电池节数不变。28.(2024六上·坪山期末)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丹麦科学家简·施旺。29.(2024六上·坪山期末)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费力但方便。30.(2024六上·坪山期末)病毒离开活细胞也可以表现出生命活动迹象。31.(2024六上·坪山期末)微小世界材料一:每年江南梅子成熟的时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谐音的“霉雨”。材料二: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80%以上毒贩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据了解,毒品通过吸食、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后,首先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又会破坏心肌细胞组织,使其发生变性、坏死。最后使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导致感染病毒而发病。毒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上看,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并造成心肌纤维断裂或坏死,最终导致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到对神经系统造成破坏性损害,最终导致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同时毒品还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各种传染病和传染性疾病,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同时毒品也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中毒性肝炎、癌症、艾滋病等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秩序。(1)根据材料,物质发霉主要是 引起的。因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 ,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2)学习小组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使面包发霉的微生物,结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请你帮忙解决:(1)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2)探究小组在视野中看到如图中图A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 (填“上”或“下”)方向移动才能看到如图B所示的图像。若想看到如图C所示的图像,应该换用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3)根据材料二,医学专家观察研究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可以选用(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4)学习小组查阅更多毒品对人体危害的相关资料,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正常人脑与吸毒者人脑部底部外观图。资料介绍,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兴奋下,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许多长期吸食冰毒者,大脑上可谓千疮百孔。一旦达到承受极点,就会恶化为精神疾病。对于毒品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食冰毒,会让大脑受损B.毒品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C.毒品吸食会使人上瘾,但只吸食一次是没问题的32.(2024六上·坪山期末)地球的运动材料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材料四: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仅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中原地区已有使用。它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标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时,利用“圭”测量“表”的影长。正午时太阳运行到最高点,“圭”上就出现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时太阳高度会随四季周期性变化,所以圭表上的影子长度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通过观察圭表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以确定季节的变化。(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如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四大航天发射场中,最早迎来黎明的是( )。A.酒泉发射中心 B.西昌发射中心 C.太原发射中心(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从而节约燃料。向东倾斜飞行的原因是地球( )。A.自西向东自转 B.自东向西自转 C.自南向北自转(3)学习小组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4)结合材料四,学习小组利用模型进步探究地球的公转已及影长的四季变化,当地球公转到如图的B位置时,处于北半球的季节是,圭表影长。( )A.秋分最短 B.冬至最长 C.夏至最短(5)结合材料四,关于古代圭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观测影长的变化B.圭表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C.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33.(2024六上·坪山期末)材料:车轮的发明并非偶然一次的成果,而是人类长期生产劳动的结晶。在古代,人们逐渐发现在木板下放置滚木,以滚动代替滑动,进而得以搬运更重的货物。受滚木的启发,古人发明了最早的无辐条的车轮。其后的改进是把实心的无辐条车轮局部掏空,形成有辐条的车轮。从实心的无辐条到有轮辐条的车轮,再到有轮胎的充气轮胎,车轮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向着更加平稳、安全、舒适的方向不断前进。结合材料,在古代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搬运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直接拉动比用滚木拉动所需要的力( )。A.更小 B.更大 C.相同34.(2024六上·坪山期末)车轮是一种轮轴。下列工具中,可以看成是轮轴变形的是( )。A.B.C.35.(2024六上·坪山期末)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最主要目的是( )。A.辐条对称更美观 B.减轻重量更灵活 C.增大摩擦力36.(2024六上·坪山期末)学习小组整理汇总生活中的工具,发现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同时具有( )的结构特点。A.斜面和轮轴 B.斜面和杠杆 C.轮轴和杠杆37.(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图,工人利用一块木板作为斜面往车上搬运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运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 )。A.增加木板的长度B.减少木板的长度C.不用木板,直接提升38.(2024六上·坪山期末)学习小组发现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有三项工作,请你与小伙伴们一起为这三项工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吧!39.(2024六上·坪山期末)能量材料: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又称挡车器,由减速箱、电机、传动机构、平衡装置、机箱、闸杆支架、栏杆等部分组成。它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小区出入口、收费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1)小科仔细观察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如图),发现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电磁铁是由 和 组成的,这个装置能将 转换成磁能。(2)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结构,他的支点是( )。A.a点 B.b点 C.c点(3)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 (填“闭合”或“断开”)后,栏杆就会自动抬起。(4)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利用了( )的原理。A.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B.改变电流强度能够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C.增加线圈圈数可以使电磁铁磁力增强(5)下列方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A.改变电流方向 B.改变线圈圈数 C.改变线圈缠绕方向(6)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增加线圈圈数B.增加铁锤与电磁铁的距离C.减小电流强度(7)学习小组学习了更多与能量有关的知识,了解到人类通过进食获得食物中的( )。A.热能 B.化学能 C.动能(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升吗?学习小组内出现了争论,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A.小科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起B.小智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会往反方向抬起C.小爱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就无法抬起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的多,陆地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故A错误;B.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B正确;C.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不等,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地幔厚度月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故C错误。2.【答案】A【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而四季变化和昼短夜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3.【答案】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撬动物体越省力。观察可知,A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得多,选项A最省力。4.【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 错误:托勒密 “地心说” 虽核心观点(地球为宇宙中心)错误,但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学描述有一定贡献,并非所有观点全错。B 错误: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产生,即使不基于 “日心说”,只要模型中存在地球自转(如 “地心说” 中地球自转假设),也能模拟该现象。C 正确:“日心说” 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且静止,地球及行星绕其做圆周运动,这是其核心观点之一。5.【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北京位于东八区,深圳、上海均在东部(深圳位于东八区,上海同处东八区且位置更东),与北京时差小或无时差;乌鲁木齐位于东六区,比北京晚约 2 小时。当北京迎来黎明时,乌鲁木齐因位置偏西、时间更晚,可能仍处于黑夜。6.【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A 错误:深圳红树林候鸟迁徙主要受季节变化(如温度、食物资源)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引发,与昼夜交替无关。B 正确:郁金香白天开放、夜晚收拢花瓣,是对昼夜光照周期变化的适应,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的昼夜节律。C 错误:植物秋冬落叶主要受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季节变化)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和气候更替引发,并非直接由昼夜交替所致。7.【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显著疗效。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青蒿素能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幅降低疟疾死亡率。而线形虫(如蛔虫)、变形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引发的疾病,并非青蒿素的治疗对象。8.【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放大倍数与镜片焦距相关,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观察选项可知,A选项组合放大倍数最大。9.【答案】C【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用碘液处理装片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10.【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虚像。图中物体位于视野右下方,实际物体位置在装片的左上方。要使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应与视野中物体的位置相反,即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沿相反方向(左上方)移动至视野中央。11.【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呈规则的矩形边界,图中①并非细胞边界结构。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内,含深色核物质,图中①为细胞核。12.【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步骤遵循 “安放→对光→装片→观察→记录” 的逻辑:⑤先安放显微镜,固定位置并安装目镜、物镜;①对光使视野明亮;③放置玻片标本并对准通光孔;②通过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看清物像;④最后记录观察结果。A、C 选项顺序错误,正确流程为⑤①③②④。13.【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A 正确:霍乱由霍乱弧菌(细菌)引起,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引起,伤寒由伤寒沙门菌(细菌)引起,均属于微生物致病范畴。B 错误:霉菌适宜在湿润环境中生长,保持干燥才能防霉。C 错误:疫苗仅能预防特定传染病,并非 “所有”,且部分传染病(如新型变异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因抗原变异导致疫苗效果受限。14.【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当双手相互摩擦时,手部肌肉做功,使手具有机械能,由于双手表面微观上不平整,摩擦导致分子间相互碰撞加剧,机械能通过摩擦力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手部温度升高,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A、B 选项错误。15.【答案】B【知识点】奥斯特实验【解析】【分析】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证实了通电导线具有磁性,这一发现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16.【答案】B【知识点】指南针【解析】【分析】A 正确:线圈中心磁场最强,指南针靠近中心时受磁场影响更大,偏转角度增大。B 错误:导线远离指针会减弱磁场强度,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减小,符合 “不包括” 的要求。C 正确:导线靠近指针会增强局部磁场,导致偏转角度增大。17.【答案】A【知识点】安全用电【解析】【分析】电路短路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通过导线形成回路,由于导线电阻极小,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不变时电阻减小会导致电流急剧增大,形成很强的电流,可能引发导线过热甚至火灾,因此需及时断开电路。B、C 选项不符合短路时的电流变化规律。18.【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A 错误:电磁铁的磁极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而一般磁铁磁极固定。B 错误:电磁铁和一般磁铁均能指示方向(如指南针),该选项非本质区别。C 正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改变,而一般磁铁的磁力大小固定,这是两者的核心差异。19.【答案】B【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A 正确:增加电池节数会增大电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随之增大,电磁铁磁力增强。B 错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仅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不会影响电流大小或线圈匝数,因此无法改变磁力大小,符合题意。C 正确:增加线圈缠绕匝数会增强磁场叠加效果,直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20.【答案】B【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小电动机的转子主要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组成,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使转子成为电磁铁,与定子的磁场相互作用而转动。A 选项磁铁通常用于定子(如外壳内的永磁体);C 选项铁芯仅是转子的一部分,需配合线圈通电才能形成电磁铁,因此核心本质是电磁铁。21.【答案】正确【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拓印的基本操作包括将纸张覆盖在器物表面,拉平以确保贴合,再用拓印工具(如拓包、圆盘)均匀压印,使纸张吸附器物表面的纹路或文字。题干描述符合拓印的关键步骤,属于正确的操作流程,因此判断为正确。22.【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解答】筷子在正常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分析】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3.【答案】错误【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组合两个凸透镜(如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时,放大倍数是两者的乘积,确实比单个凸透镜更大。但放大倍数增大后,观察的视野范围会缩小,因为高倍放大只能看到更小区域的细节。题干中 “视野更大” 的表述错误,实际情况是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24.【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植物纤维、有机物等,加水浸泡后可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提供营养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干草浸泡液会成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促使其繁殖生长,因此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是科学可行的,该表述正确。25.【答案】错误【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题目说法错误。26.【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判断是否为杠杆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羊角锤在使用时,以锤头与钉子接触点为支点,手柄处施加动力,撬起钉子的力为阻力,符合杠杆原理。外形与撬棍不同不影响其杠杆本质,题干混淆了工具外形与力学原理,故表述错误。27.【答案】错误【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电池节数应作为变量,其他条件(如线圈匝数、铁芯大小)保持不变。若保持电池节数不变,则无法探究其与磁力大小的关联,题干将变量与无关变量混淆,故表述错误。28.【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 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他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细胞结构。而简 施旺(即西奥多 施旺)是 19 世纪德国科学家,主要贡献是提出细胞学说,指出动物体由细胞构成。题干混淆了发现者与后续理论提出者,故表述错误。29.【答案】错误【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盘山公路应用了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所以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省力、方便。题干错误。30.【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缺乏独立代谢所需的酶系统和细胞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利用宿主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繁殖等生命活动。离开活细胞后,病毒会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表现出任何生命迹象,题干表述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不符,故错误。31.【答案】(1)霉菌/微生物;气温高/温度高(2)物镜;上;高倍(3)B(4)C【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出梅雨季节因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导致物质发霉,而发霉是霉菌等真菌在适宜环境下繁殖的结果。高温高湿的条件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快速繁殖并分解物质,从而导致物品发霉。(2)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因为若只看目镜而不观察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可能因镜筒下降过度导致物镜直接压碎玻片标本,甚至损坏物镜镜头。注视物镜能及时控制下降幅度,确保实验安全,这是显微镜操作的基本规范。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图 A 中物像偏上,实际载玻片标本偏下,故需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图B 相比图C细胞体积更大、数量更少,这是换用高倍物镜的结果,因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视野中细胞体积增大但观察范围缩小。(3)材料二提及毒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细胞组织,观察脑细胞标本时,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可达 1000 倍左右)足以观察到细胞层面的变性、坏死等结构变化。放大镜放大倍数过低(一般 10-20 倍),无法看清细胞细节;电子显微镜虽能观察亚细胞结构,但对细胞整体病变观察并非必需,且操作复杂,故首选光学显微镜。(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错误。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使神经系统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错误。C.不管是吸食哪种毒品,都是一定会成瘾的,任何一种毒品都具有上瘾性,吸一次就会上瘾。正确。故选C。(1)根据材料“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可知,物质发霉主要是霉菌/微生物引起的,梅雨季节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2)(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图A细胞看着靠上,实际靠下,所以要想由图A变成图B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上移动。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要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由图B变成图C,就要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3)观察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选用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看不到吸毒者的脑细胞,而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更微小的细胞。故选B。(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错误。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使神经系统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错误。C.不管是吸食哪种毒品,都是一定会成瘾的,任何一种毒品都具有上瘾性,吸一次就会上瘾。正确。故选C。32.【答案】(1)C(2)A(3)B(4)C(5)C【知识点】四季成因;探索宇宙【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中,太原发射中心位置最靠东(经度最大),酒泉和西昌相对偏西。因此,太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地球自转率先转到面向太阳的位置,最早迎来黎明。(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火箭向东倾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可借助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获得初始加速度。这种 “顺向发射” 能利用惯性减少火箭燃料消耗,提升发射效率,是航天发射中常见的科学设计。(3)出现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位置发生了相对运动,A假设地球绕在太阳转,太阳光可以有规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从而实现昼夜交替;B太阳自转,地球不动,没有位置变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实现昼夜交替;C太阳绕着地球转,可以有规律的旋转照射地球,能实现昼夜交替。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4)地球公转到 B 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圭表的表杆与太阳光线夹角最大,影子最短。这与材料四 “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变化导致影长周期性变化” 一致,夏至日影长最短符合北半球季节特征。(5)圭表需置于正午太阳可照射处,A 错误;其主要通过影长变化确定季节,而非时辰,B 错误;材料四表明影长随四季周期性变化,古人据此确定节气,如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长,C 正确。(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发射中心会先比西边的发射中心迎来黎明。太原发射中心在最东边,最先迎来黎明。C选项符合题意。(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此时火箭的速度是地球自转速度加上火箭本身的速度,从而节约燃料。A选项符合题意。(3)出现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位置发生了相对运动,A假设地球绕在太阳转,太阳光可以有规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从而实现昼夜交替;B太阳自转,地球不动,没有位置变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实现昼夜交替;C太阳绕着地球转,可以有规律的旋转照射地球,能实现昼夜交替。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4)地球公转,地球赤道面和太阳直射夹角发生变化,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圭表影最短,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圭表影最长。B位置是夏至,C选项正确。(5)A.圭表是利用太阳光来得到时间的,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圭表没有阳光,没有样子,就不能看时间了,说法不正确。B.圭表不是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日晷是用来确定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时间的,圭表是利用正午日影,确定周年变化和二十四节气的仪器,说法不正确。C.不同节气圭表中午时分的影子长度不一样,圭表影子在有规律的变化,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说法正确。33.【答案】B【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 “在木板下放置滚木,以滚动代替滑动” 来搬运货物,这是因为滚动摩擦系数远小于滑动摩擦系数。直接拉动物体时是滑动摩擦,用滚木时是滚动摩擦,所以直接拉动所需力更大,体现了古人利用滚动减小摩擦的智慧。34.【答案】A【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可绕共同轴线旋转,水龙头的把手相当于 “轮”,转轴相当于 “轴”,转动把手时通过轮轴原理省力,属于轮轴变形。35.【答案】B【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解析】【分析】自行车轮胎表面有花纹,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确保行驶时不易打滑;辐条主要作用是连接轮毂和轮圈,维持车轮结构稳定,并非为了美观或减轻重量。二者配合中,轮胎增大摩擦力是保障骑行安全的核心设计目的。36.【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结构,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便于剪开物体;手柄与刀刃的连接构成杠杆,支点在中间轴处,动力作用在手柄,阻力作用在刀刃,利用杠杆原理省力或省距离。因此剪刀同时具备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37.【答案】A【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越省力。增加木板长度时,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会减小,重物沿斜面搬运时所需的拉力也会随之减小。而减少木板长度会增大坡度,直接提升则需克服全部重力,均更费力。38.【答案】【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撬动重物:选择 撬棍。撬棍属于杠杆工具,以支点为中心,通过较长的力臂施加动力,能以较小的力撬动重物,利用杠杆省力原理。拧螺丝钉:选择 螺丝刀。螺丝刀是典型的轮轴工具,刀柄(轮)带动刀头(轴)旋转,通过轮轴省力机制拧紧或松开螺丝钉。往高台上推行李箱:选择 厚木板。将厚木板搭成斜面,利用斜面省力原理,使行李箱沿斜面向上推行,相比直接抬升更轻松,减少所需外力。39.【答案】(1)铁芯;线圈;电能(2)B(3)闭合(4)A(5)B(6)A(7)B(8)A【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铁芯被磁化增强磁性,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磁能,实现对道闸的自动控制,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典型应用。(2)杠杆的支点是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在道闸的闸杆支架结构中,闸杆绕b点上下转动,b点固定不动,符合支点定义。(3)当车牌被识别后,电路需形成通路使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动作,进而通过传动机构抬起栏杆。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能转化为磁能驱动装置运行;若开关断开,电路断路,电磁铁无磁性,栏杆保持静止。因此开关应闭合。(4)道闸工作时,车牌识别后开关闭合使电磁铁通电生磁,吸引衔铁带动机械结构抬杆;车辆通过后开关断开,电磁铁失磁,栏杆落下。该过程利用了电磁铁通断电与磁性有无的对应关系,而 B、C 选项涉及磁力大小调节,并非道闸核心工作原理。(5)电磁铁的磁极由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决定:改变电流方向或线圈缠绕方向,磁场方向改变,磁极随之改变;而线圈圈数影响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磁极方向无关。因此改变线圈圈数不能改变磁极,选 B。(6)电磁铁磁力大小影响抬杆速度,增加线圈圈数可增强磁力,使传动机构动力更足,抬杆加快。B 选项增加铁锤与电磁铁距离会减弱吸引力,抬杆更慢;C 选项减小电流强度会削弱磁力,同样降低抬杆速度。故合理建议为 A。(7)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人类进食后,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化学能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均非食物中能量的本质形式,故正确答案为B。(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还是会对铁锤产生磁力,栏杆还会正常抬起。A选项正确。(1)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2)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支点是b点。B选项正确。(3)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接通与断开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电源、灯泡、开关连接好后,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路就断开了。所以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栏杆就会自动抬起。(4)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是利用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原理。A选项正确。(5)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和电流的流向和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改变线圈圈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B选项符合题意。(6)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是因为拉杆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比较小,增加线圈圈数,可以增加电磁铁磁力。A选项正确。(7)吃下食物后,食物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来维持人正常的体温,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来维持人的心跳或做跑跳等运动。B选项正确。(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还是会对铁锤产生磁力,栏杆还会正常抬起。A选项正确。1 / 1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坪山期末)观察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B.从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相等【答案】B【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的多,陆地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故A错误;B.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B正确;C.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不等,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地幔厚度月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故C错误。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爱利用地球模型帮助大家复习地球自转现象,下列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短夜长【答案】A【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而四季变化和昼短夜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爱在查阅资料过程中看到,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把石头当做地球,下列三种情况,“地球”更容易被撬动的是( )。A.B.C.【答案】A【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撬动物体越省力。观察可知,A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得多,选项A最省力。4.(2024六上·坪山期末)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地心说”所有观点都是错的。B.只有按“日心说”的观点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C.“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 错误:托勒密 “地心说” 虽核心观点(地球为宇宙中心)错误,但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学描述有一定贡献,并非所有观点全错。B 错误: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产生,即使不基于 “日心说”,只要模型中存在地球自转(如 “地心说” 中地球自转假设),也能模拟该现象。C 正确:“日心说” 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且静止,地球及行星绕其做圆周运动,这是其核心观点之一。5.(2024六上·坪山期末)当北京迎来黎明时,下列城市中有可能还处于黑夜的是( )。A.深圳 B.上海 C.乌鲁木齐【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北京位于东八区,深圳、上海均在东部(深圳位于东八区,上海同处东八区且位置更东),与北京时差小或无时差;乌鲁木齐位于东六区,比北京晚约 2 小时。当北京迎来黎明时,乌鲁木齐因位置偏西、时间更晚,可能仍处于黑夜。6.(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A.深圳红树林的候鸟飞回来了B.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C.植物到了秋冬会落叶【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A 错误:深圳红树林候鸟迁徙主要受季节变化(如温度、食物资源)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引发,与昼夜交替无关。B 正确:郁金香白天开放、夜晚收拢花瓣,是对昼夜光照周期变化的适应,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的昼夜节律。C 错误:植物秋冬落叶主要受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季节变化)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和气候更替引发,并非直接由昼夜交替所致。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学习了本单元后,特别敬佩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因为他们研究的青蒿素对治疗( )非常有效,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A.疟原虫 B.线形虫 C.变形虫【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显著疗效。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青蒿素能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幅降低疟疾死亡率。而线形虫(如蛔虫)、变形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引发的疾病,并非青蒿素的治疗对象。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将叶子图像放大,进行细致仔细观察,下列几组镜片组合中,能让物体放得最大的是( )。A. B. C.【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放大倍数与镜片焦距相关,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观察选项可知,A选项组合放大倍数最大。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A.杀菌 B.消毒 C.染色【答案】C【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用碘液处理装片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1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将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虚像。图中物体位于视野右下方,实际物体位置在装片的左上方。要使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应与视野中物体的位置相反,即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沿相反方向(左上方)移动至视野中央。11.(2024六上·坪山期末)如图是小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中序号①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中的( )A.细胞壁 B.细胞核 C.液泡【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呈规则的矩形边界,图中①并非细胞边界结构。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内,含深色核物质,图中①为细胞核。1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整理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帮助学习小组的同学复习,不小心打乱了复习卡,请你帮忙按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排序。(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较亮的视野。②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旁边看着,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④记录:边观察边记录目镜内的物像。⑤安放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安放好目镜和物镜。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⑤④②【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步骤遵循 “安放→对光→装片→观察→记录” 的逻辑:⑤先安放显微镜,固定位置并安装目镜、物镜;①对光使视野明亮;③放置玻片标本并对准通光孔;②通过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看清物像;④最后记录观察结果。A、C 选项顺序错误,正确流程为⑤①③②④。1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了解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B.保持湿润可以防霉C.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这种办法一定能预防所有传染病【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A 正确:霍乱由霍乱弧菌(细菌)引起,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引起,伤寒由伤寒沙门菌(细菌)引起,均属于微生物致病范畴。B 错误:霉菌适宜在湿润环境中生长,保持干燥才能防霉。C 错误:疫苗仅能预防特定传染病,并非 “所有”,且部分传染病(如新型变异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因抗原变异导致疫苗效果受限。14.(2024六上·坪山期末)近日深圳气温逐渐下降,小智发现手冷时摩擦双手就暖和了,在反复摩擦双手的过程中,你告诉他,这实际上是把( )。A.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当双手相互摩擦时,手部肌肉做功,使手具有机械能,由于双手表面微观上不平整,摩擦导致分子间相互碰撞加剧,机械能通过摩擦力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手部温度升高,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A、B 选项错误。15.(2024六上·坪山期末)你们回顾课本,知道了1820年,丹麦科学家_________偶然发现了_________具有磁性。( )A.奥斯特;导线 B.奥斯特;通电导线 C.牛顿;通电导线【答案】B【知识点】奥斯特实验【解析】【分析】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证实了通电导线具有磁性,这一发现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16.(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在做指南针的指针偏转实验时,发现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增大的做法。这些做法中不包括( )。A.将指南针的位置靠近线圈的中心B.将导线远离指针C.将导线靠近指针【答案】B【知识点】指南针【解析】【分析】A 正确:线圈中心磁场最强,指南针靠近中心时受磁场影响更大,偏转角度增大。B 错误:导线远离指针会减弱磁场强度,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减小,符合 “不包括” 的要求。C 正确:导线靠近指针会增强局部磁场,导致偏转角度增大。1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发现如果使电路短路,电流就会( ),要及时断开。A.很强 B.很弱 C.无变化【答案】A【知识点】安全用电【解析】【分析】电路短路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通过导线形成回路,由于导线电阻极小,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不变时电阻减小会导致电流急剧增大,形成很强的电流,可能引发导线过热甚至火灾,因此需及时断开电路。B、C 选项不符合短路时的电流变化规律。1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通过电磁铁实验,发现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A.磁极不能改变 B.不能指示方向 C.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A 错误:电磁铁的磁极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而一般磁铁磁极固定。B 错误:电磁铁和一般磁铁均能指示方向(如指南针),该选项非本质区别。C 正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改变,而一般磁铁的磁力大小固定,这是两者的核心差异。1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尝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其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 )。A.增加电池节数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线圈缠绕匝数【答案】B【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A 正确:增加电池节数会增大电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随之增大,电磁铁磁力增强。B 错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仅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不会影响电流大小或线圈匝数,因此无法改变磁力大小,符合题意。C 正确:增加线圈缠绕匝数会增强磁场叠加效果,直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2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整理完学习资料后发现,原来小电动机的转子就是( )。A.磁铁 B.电磁铁 C.铁芯【答案】B【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小电动机的转子主要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组成,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使转子成为电磁铁,与定子的磁场相互作用而转动。A 选项磁铁通常用于定子(如外壳内的永磁体);C 选项铁芯仅是转子的一部分,需配合线圈通电才能形成电磁铁,因此核心本质是电磁铁。21.(2024六上·坪山期末)“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描述的是拓印。【答案】正确【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拓印的基本操作包括将纸张覆盖在器物表面,拉平以确保贴合,再用拓印工具(如拓包、圆盘)均匀压印,使纸张吸附器物表面的纹路或文字。题干描述符合拓印的关键步骤,属于正确的操作流程,因此判断为正确。22.(2024六上·坪山期末)我们用筷子吃饭,是因为筷子能省力。【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解答】筷子在正常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分析】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3.(2024六上·坪山期末)组合两个凸透镜与一个凸透镜相比,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大。【答案】错误【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组合两个凸透镜(如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时,放大倍数是两者的乘积,确实比单个凸透镜更大。但放大倍数增大后,观察的视野范围会缩小,因为高倍放大只能看到更小区域的细节。题干中 “视野更大” 的表述错误,实际情况是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24.(2024六上·坪山期末)利用干草可以培养微生物。【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植物纤维、有机物等,加水浸泡后可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提供营养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干草浸泡液会成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促使其繁殖生长,因此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是科学可行的,该表述正确。25.(2024六上·坪山期末)模拟活字印刷的流程是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 )【答案】错误【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题目说法错误。26.(2024六上·坪山期末)羊角锤不属于杠杆,因为它的外形与撬棍不同。【答案】错误【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判断是否为杠杆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羊角锤在使用时,以锤头与钉子接触点为支点,手柄处施加动力,撬起钉子的力为阻力,符合杠杆原理。外形与撬棍不同不影响其杠杆本质,题干混淆了工具外形与力学原理,故表述错误。27.(2024六上·坪山期末)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我们要保持电池节数不变。【答案】错误【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电池节数应作为变量,其他条件(如线圈匝数、铁芯大小)保持不变。若保持电池节数不变,则无法探究其与磁力大小的关联,题干将变量与无关变量混淆,故表述错误。28.(2024六上·坪山期末)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丹麦科学家简·施旺。【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 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他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细胞结构。而简 施旺(即西奥多 施旺)是 19 世纪德国科学家,主要贡献是提出细胞学说,指出动物体由细胞构成。题干混淆了发现者与后续理论提出者,故表述错误。29.(2024六上·坪山期末)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费力但方便。【答案】错误【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盘山公路应用了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所以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省力、方便。题干错误。30.(2024六上·坪山期末)病毒离开活细胞也可以表现出生命活动迹象。【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缺乏独立代谢所需的酶系统和细胞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利用宿主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繁殖等生命活动。离开活细胞后,病毒会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表现出任何生命迹象,题干表述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不符,故错误。31.(2024六上·坪山期末)微小世界材料一:每年江南梅子成熟的时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谐音的“霉雨”。材料二: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80%以上毒贩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据了解,毒品通过吸食、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后,首先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又会破坏心肌细胞组织,使其发生变性、坏死。最后使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导致感染病毒而发病。毒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上看,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并造成心肌纤维断裂或坏死,最终导致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到对神经系统造成破坏性损害,最终导致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同时毒品还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各种传染病和传染性疾病,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同时毒品也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中毒性肝炎、癌症、艾滋病等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秩序。(1)根据材料,物质发霉主要是 引起的。因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 ,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2)学习小组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使面包发霉的微生物,结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请你帮忙解决:(1)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2)探究小组在视野中看到如图中图A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 (填“上”或“下”)方向移动才能看到如图B所示的图像。若想看到如图C所示的图像,应该换用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3)根据材料二,医学专家观察研究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可以选用(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4)学习小组查阅更多毒品对人体危害的相关资料,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正常人脑与吸毒者人脑部底部外观图。资料介绍,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兴奋下,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许多长期吸食冰毒者,大脑上可谓千疮百孔。一旦达到承受极点,就会恶化为精神疾病。对于毒品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食冰毒,会让大脑受损B.毒品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C.毒品吸食会使人上瘾,但只吸食一次是没问题的【答案】(1)霉菌/微生物;气温高/温度高(2)物镜;上;高倍(3)B(4)C【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出梅雨季节因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导致物质发霉,而发霉是霉菌等真菌在适宜环境下繁殖的结果。高温高湿的条件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快速繁殖并分解物质,从而导致物品发霉。(2)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因为若只看目镜而不观察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可能因镜筒下降过度导致物镜直接压碎玻片标本,甚至损坏物镜镜头。注视物镜能及时控制下降幅度,确保实验安全,这是显微镜操作的基本规范。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图 A 中物像偏上,实际载玻片标本偏下,故需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图B 相比图C细胞体积更大、数量更少,这是换用高倍物镜的结果,因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视野中细胞体积增大但观察范围缩小。(3)材料二提及毒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细胞组织,观察脑细胞标本时,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可达 1000 倍左右)足以观察到细胞层面的变性、坏死等结构变化。放大镜放大倍数过低(一般 10-20 倍),无法看清细胞细节;电子显微镜虽能观察亚细胞结构,但对细胞整体病变观察并非必需,且操作复杂,故首选光学显微镜。(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错误。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使神经系统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错误。C.不管是吸食哪种毒品,都是一定会成瘾的,任何一种毒品都具有上瘾性,吸一次就会上瘾。正确。故选C。(1)根据材料“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可知,物质发霉主要是霉菌/微生物引起的,梅雨季节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2)(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图A细胞看着靠上,实际靠下,所以要想由图A变成图B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上移动。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要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由图B变成图C,就要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3)观察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选用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看不到吸毒者的脑细胞,而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更微小的细胞。故选B。(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错误。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使神经系统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错误。C.不管是吸食哪种毒品,都是一定会成瘾的,任何一种毒品都具有上瘾性,吸一次就会上瘾。正确。故选C。32.(2024六上·坪山期末)地球的运动材料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材料四: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仅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中原地区已有使用。它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标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时,利用“圭”测量“表”的影长。正午时太阳运行到最高点,“圭”上就出现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时太阳高度会随四季周期性变化,所以圭表上的影子长度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通过观察圭表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以确定季节的变化。(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如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四大航天发射场中,最早迎来黎明的是( )。A.酒泉发射中心 B.西昌发射中心 C.太原发射中心(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从而节约燃料。向东倾斜飞行的原因是地球( )。A.自西向东自转 B.自东向西自转 C.自南向北自转(3)学习小组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4)结合材料四,学习小组利用模型进步探究地球的公转已及影长的四季变化,当地球公转到如图的B位置时,处于北半球的季节是,圭表影长。( )A.秋分最短 B.冬至最长 C.夏至最短(5)结合材料四,关于古代圭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观测影长的变化B.圭表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C.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答案】(1)C(2)A(3)B(4)C(5)C【知识点】四季成因;探索宇宙【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中,太原发射中心位置最靠东(经度最大),酒泉和西昌相对偏西。因此,太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地球自转率先转到面向太阳的位置,最早迎来黎明。(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火箭向东倾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可借助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获得初始加速度。这种 “顺向发射” 能利用惯性减少火箭燃料消耗,提升发射效率,是航天发射中常见的科学设计。(3)出现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位置发生了相对运动,A假设地球绕在太阳转,太阳光可以有规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从而实现昼夜交替;B太阳自转,地球不动,没有位置变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实现昼夜交替;C太阳绕着地球转,可以有规律的旋转照射地球,能实现昼夜交替。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4)地球公转到 B 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圭表的表杆与太阳光线夹角最大,影子最短。这与材料四 “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变化导致影长周期性变化” 一致,夏至日影长最短符合北半球季节特征。(5)圭表需置于正午太阳可照射处,A 错误;其主要通过影长变化确定季节,而非时辰,B 错误;材料四表明影长随四季周期性变化,古人据此确定节气,如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长,C 正确。(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发射中心会先比西边的发射中心迎来黎明。太原发射中心在最东边,最先迎来黎明。C选项符合题意。(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此时火箭的速度是地球自转速度加上火箭本身的速度,从而节约燃料。A选项符合题意。(3)出现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位置发生了相对运动,A假设地球绕在太阳转,太阳光可以有规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从而实现昼夜交替;B太阳自转,地球不动,没有位置变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实现昼夜交替;C太阳绕着地球转,可以有规律的旋转照射地球,能实现昼夜交替。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4)地球公转,地球赤道面和太阳直射夹角发生变化,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圭表影最短,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圭表影最长。B位置是夏至,C选项正确。(5)A.圭表是利用太阳光来得到时间的,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圭表没有阳光,没有样子,就不能看时间了,说法不正确。B.圭表不是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日晷是用来确定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时间的,圭表是利用正午日影,确定周年变化和二十四节气的仪器,说法不正确。C.不同节气圭表中午时分的影子长度不一样,圭表影子在有规律的变化,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说法正确。33.(2024六上·坪山期末)材料:车轮的发明并非偶然一次的成果,而是人类长期生产劳动的结晶。在古代,人们逐渐发现在木板下放置滚木,以滚动代替滑动,进而得以搬运更重的货物。受滚木的启发,古人发明了最早的无辐条的车轮。其后的改进是把实心的无辐条车轮局部掏空,形成有辐条的车轮。从实心的无辐条到有轮辐条的车轮,再到有轮胎的充气轮胎,车轮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向着更加平稳、安全、舒适的方向不断前进。结合材料,在古代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搬运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直接拉动比用滚木拉动所需要的力( )。A.更小 B.更大 C.相同【答案】B【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 “在木板下放置滚木,以滚动代替滑动” 来搬运货物,这是因为滚动摩擦系数远小于滑动摩擦系数。直接拉动物体时是滑动摩擦,用滚木时是滚动摩擦,所以直接拉动所需力更大,体现了古人利用滚动减小摩擦的智慧。34.(2024六上·坪山期末)车轮是一种轮轴。下列工具中,可以看成是轮轴变形的是( )。A.B.C.【答案】A【知识点】轮轴【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可绕共同轴线旋转,水龙头的把手相当于 “轮”,转轴相当于 “轴”,转动把手时通过轮轴原理省力,属于轮轴变形。35.(2024六上·坪山期末)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最主要目的是( )。A.辐条对称更美观 B.减轻重量更灵活 C.增大摩擦力【答案】B【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解析】【分析】自行车轮胎表面有花纹,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确保行驶时不易打滑;辐条主要作用是连接轮毂和轮圈,维持车轮结构稳定,并非为了美观或减轻重量。二者配合中,轮胎增大摩擦力是保障骑行安全的核心设计目的。36.(2024六上·坪山期末)学习小组整理汇总生活中的工具,发现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同时具有( )的结构特点。A.斜面和轮轴 B.斜面和杠杆 C.轮轴和杠杆【答案】B【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结构,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便于剪开物体;手柄与刀刃的连接构成杠杆,支点在中间轴处,动力作用在手柄,阻力作用在刀刃,利用杠杆原理省力或省距离。因此剪刀同时具备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37.(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图,工人利用一块木板作为斜面往车上搬运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运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 )。A.增加木板的长度B.减少木板的长度C.不用木板,直接提升【答案】A【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越省力。增加木板长度时,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会减小,重物沿斜面搬运时所需的拉力也会随之减小。而减少木板长度会增大坡度,直接提升则需克服全部重力,均更费力。38.(2024六上·坪山期末)学习小组发现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有三项工作,请你与小伙伴们一起为这三项工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吧!【答案】【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解析】【分析】撬动重物:选择 撬棍。撬棍属于杠杆工具,以支点为中心,通过较长的力臂施加动力,能以较小的力撬动重物,利用杠杆省力原理。拧螺丝钉:选择 螺丝刀。螺丝刀是典型的轮轴工具,刀柄(轮)带动刀头(轴)旋转,通过轮轴省力机制拧紧或松开螺丝钉。往高台上推行李箱:选择 厚木板。将厚木板搭成斜面,利用斜面省力原理,使行李箱沿斜面向上推行,相比直接抬升更轻松,减少所需外力。39.(2024六上·坪山期末)能量材料: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又称挡车器,由减速箱、电机、传动机构、平衡装置、机箱、闸杆支架、栏杆等部分组成。它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小区出入口、收费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1)小科仔细观察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如图),发现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电磁铁是由 和 组成的,这个装置能将 转换成磁能。(2)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结构,他的支点是( )。A.a点 B.b点 C.c点(3)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 (填“闭合”或“断开”)后,栏杆就会自动抬起。(4)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利用了( )的原理。A.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B.改变电流强度能够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C.增加线圈圈数可以使电磁铁磁力增强(5)下列方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A.改变电流方向 B.改变线圈圈数 C.改变线圈缠绕方向(6)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增加线圈圈数B.增加铁锤与电磁铁的距离C.减小电流强度(7)学习小组学习了更多与能量有关的知识,了解到人类通过进食获得食物中的( )。A.热能 B.化学能 C.动能(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升吗?学习小组内出现了争论,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A.小科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起B.小智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会往反方向抬起C.小爱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就无法抬起了【答案】(1)铁芯;线圈;电能(2)B(3)闭合(4)A(5)B(6)A(7)B(8)A【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铁芯被磁化增强磁性,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磁能,实现对道闸的自动控制,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典型应用。(2)杠杆的支点是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在道闸的闸杆支架结构中,闸杆绕b点上下转动,b点固定不动,符合支点定义。(3)当车牌被识别后,电路需形成通路使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动作,进而通过传动机构抬起栏杆。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能转化为磁能驱动装置运行;若开关断开,电路断路,电磁铁无磁性,栏杆保持静止。因此开关应闭合。(4)道闸工作时,车牌识别后开关闭合使电磁铁通电生磁,吸引衔铁带动机械结构抬杆;车辆通过后开关断开,电磁铁失磁,栏杆落下。该过程利用了电磁铁通断电与磁性有无的对应关系,而 B、C 选项涉及磁力大小调节,并非道闸核心工作原理。(5)电磁铁的磁极由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决定:改变电流方向或线圈缠绕方向,磁场方向改变,磁极随之改变;而线圈圈数影响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磁极方向无关。因此改变线圈圈数不能改变磁极,选 B。(6)电磁铁磁力大小影响抬杆速度,增加线圈圈数可增强磁力,使传动机构动力更足,抬杆加快。B 选项增加铁锤与电磁铁距离会减弱吸引力,抬杆更慢;C 选项减小电流强度会削弱磁力,同样降低抬杆速度。故合理建议为 A。(7)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人类进食后,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化学能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均非食物中能量的本质形式,故正确答案为B。(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还是会对铁锤产生磁力,栏杆还会正常抬起。A选项正确。(1)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2)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支点是b点。B选项正确。(3)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接通与断开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电源、灯泡、开关连接好后,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路就断开了。所以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栏杆就会自动抬起。(4)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是利用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原理。A选项正确。(5)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和电流的流向和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改变线圈圈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B选项符合题意。(6)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是因为拉杆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比较小,增加线圈圈数,可以增加电磁铁磁力。A选项正确。(7)吃下食物后,食物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来维持人正常的体温,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来维持人的心跳或做跑跳等运动。B选项正确。(8)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还是会对铁锤产生磁力,栏杆还会正常抬起。A选项正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