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1.(2025·宁波模拟)如图最能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  )
A.东方文化集大成者 B.古典文化的复兴者
C.外来文化的搬运工 D.东西方文化交流者
2.(2025·宁波模拟)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灿烂辉煌、各具特色。下表中大河流域简图和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楔形文字 C金字塔 D种姓制度
A.A B.B C.C D.D
3.(2025·宁波模拟)以下属于对图中重叠部分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性质相同:是列强的侵华行为
②原因相同:源于清政府的禁烟
③目的相同:为了侵占中国的市场
④结果相同:加深经济侵略的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5·宁波模拟)比较异同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这三个历史事件都(  )
A.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沉重打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彻底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5.(2025·宁波模拟)运用多元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历史。根据下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述,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全球视角——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文化、物种等交流 经济视角——拓宽了海上丝路的范围,开拓海外贸易 政治视角——以和平方式宣扬国威,拓展朝贡体系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6.(2025·宁波模拟)如图斜线部分是历史上先后形成的世界贸易中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是贸易中心转移的主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贸易中心转移
C.贸易中心转移导致了英国的衰弱
D.意大利崛起得益于贸易中心东移
7.(2025·宁波模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达成“九二共识”
②香港回归
③澳门回归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8.(2025·宁波模拟)希腊城邦时代与我国春秋战国大致同时期,它们都涌现了伟大的思想家。(  )(判断对错)
9.(2025·宁波模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判断对错)
10.(2025·宁波模拟)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判断对错)
11.(2025·宁波模拟)2025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握时空】
【探究原因】
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
【论述观点】
荷兰导演伊文思拍摄了中国抗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后来他回忆说:“……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东北各阶层和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
1932年2月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
1935年5月 《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发表
1935年8月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5年12月 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4月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1940年3月 南洋华侨慰劳视察团带着海外华侨的捐款回国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写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分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原因。
(3)伊文思从“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中看到了“勇敢”,你看到了什么?请以“在战火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 ”为题,自拟一个观点,选择大事年表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图片信息分析可知,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将这些文化与自身创造融会后向外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这说明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承担了东西方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角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者,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
材料强调阿拉伯人是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不是东方文化集大成者,排除A项;
古典文化的复兴者强调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排除B项;
外来文化的搬运工说明没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其文明成就主要有楔形文字等。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古代恒河、印度河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文明,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其文明成就主要有楔形文字等。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都是列强为了侵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性质相同,①表述正确。列强发动这两次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侵占中国市场,③表述正确。《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都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程度,④表述正确,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并非清政府禁烟,②表述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严重制约资本主义发展,改革通过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美国南方奴隶制阻碍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日本幕府封建统治限制资本主义萌芽,明治维新通过破除封建制度推动近代化;“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者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A项正确;
俄国保留沙皇专制,日本确立天皇制,均未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
俄国和日本未打击君主制,美国内战与封建专制无关,排除C项;
三者都保留了一定的残余,如俄国封建残余、日本财阀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文化、物种等交流”“以和平方式宣扬国威,拓展朝贡体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我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D项正确;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没有到达非洲地区,排除A项;
玄奘西行是通过陆上方式达到印度,排除B项;
张骞出使西域也是通过陆路达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
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实现迅速发展,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根据事件的时间顺序为④①②③,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8.【答案】正确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希腊城邦时代与我国春秋战国大致同时期,希腊出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孔子、老子等思想家,这一时期被称作“轴心时代”。故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题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
9.【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故“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敌军兵力多,中国军民伤亡损失巨大;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优势与劣势: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分析战争的性质、国情的差异和国际支持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
(3)【示例1】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在局部抗战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斗志;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感召下,各民族、各派别、各政党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示例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40年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示例3】我看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华北危机之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英勇抵抗日军。这些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1931年”和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根据材料“1945年”和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敌军兵力多,中国军民伤亡损失巨大;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分析需要从战争的性质和力量对比两个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
(3)本题属于论述题,根据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得出看到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可以根据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得出看到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或者也可以从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得出看到伟大的抗战精神,论述看到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以选用一二 九运动、正面战场战役、敌后战场战役等史实,论述看到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可以选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敌后战场抗战等史实,论述看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可以选用东北抗日义勇军、一二 九运动、海外华侨等抗战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参考示例:
【示例1】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局部抗战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斗志;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感召下,各民族、各派别、各政党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示例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40年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示例3】我看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华北危机之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英勇抵抗日军。这些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 / 1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1.(2025·宁波模拟)如图最能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  )
A.东方文化集大成者 B.古典文化的复兴者
C.外来文化的搬运工 D.东西方文化交流者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图片信息分析可知,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将这些文化与自身创造融会后向外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这说明古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承担了东西方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角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者,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
材料强调阿拉伯人是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不是东方文化集大成者,排除A项;
古典文化的复兴者强调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排除B项;
外来文化的搬运工说明没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相关知识。
2.(2025·宁波模拟)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灿烂辉煌、各具特色。下表中大河流域简图和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楔形文字 C金字塔 D种姓制度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其文明成就主要有楔形文字等。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古代恒河、印度河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文明,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其文明成就主要有楔形文字等。
3.(2025·宁波模拟)以下属于对图中重叠部分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性质相同:是列强的侵华行为
②原因相同:源于清政府的禁烟
③目的相同:为了侵占中国的市场
④结果相同:加深经济侵略的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都是列强为了侵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性质相同,①表述正确。列强发动这两次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侵占中国市场,③表述正确。《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都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程度,④表述正确,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并非清政府禁烟,②表述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4.(2025·宁波模拟)比较异同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这三个历史事件都(  )
A.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沉重打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彻底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严重制约资本主义发展,改革通过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美国南方奴隶制阻碍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日本幕府封建统治限制资本主义萌芽,明治维新通过破除封建制度推动近代化;“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者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A项正确;
俄国保留沙皇专制,日本确立天皇制,均未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
俄国和日本未打击君主制,美国内战与封建专制无关,排除C项;
三者都保留了一定的残余,如俄国封建残余、日本财阀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2025·宁波模拟)运用多元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历史。根据下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述,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全球视角——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文化、物种等交流 经济视角——拓宽了海上丝路的范围,开拓海外贸易 政治视角——以和平方式宣扬国威,拓展朝贡体系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文化、物种等交流”“以和平方式宣扬国威,拓展朝贡体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我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D项正确;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没有到达非洲地区,排除A项;
玄奘西行是通过陆上方式达到印度,排除B项;
张骞出使西域也是通过陆路达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
6.(2025·宁波模拟)如图斜线部分是历史上先后形成的世界贸易中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是贸易中心转移的主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贸易中心转移
C.贸易中心转移导致了英国的衰弱
D.意大利崛起得益于贸易中心东移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实现迅速发展,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2025·宁波模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达成“九二共识”
②香港回归
③澳门回归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根据事件的时间顺序为④①②③,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8.(2025·宁波模拟)希腊城邦时代与我国春秋战国大致同时期,它们都涌现了伟大的思想家。(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希腊城邦时代与我国春秋战国大致同时期,希腊出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孔子、老子等思想家,这一时期被称作“轴心时代”。故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题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
9.(2025·宁波模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0.(2025·宁波模拟)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故“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1.(2025·宁波模拟)2025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握时空】
【探究原因】
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
【论述观点】
荷兰导演伊文思拍摄了中国抗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后来他回忆说:“……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东北各阶层和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
1932年2月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
1935年5月 《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发表
1935年8月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5年12月 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4月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1940年3月 南洋华侨慰劳视察团带着海外华侨的捐款回国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写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分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原因。
(3)伊文思从“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中看到了“勇敢”,你看到了什么?请以“在战火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 ”为题,自拟一个观点,选择大事年表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敌军兵力多,中国军民伤亡损失巨大;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优势与劣势: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分析战争的性质、国情的差异和国际支持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
(3)【示例1】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在局部抗战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斗志;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感召下,各民族、各派别、各政党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示例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40年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示例3】我看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华北危机之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英勇抵抗日军。这些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1931年”和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根据材料“1945年”和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敌军兵力多,中国军民伤亡损失巨大;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分析需要从战争的性质和力量对比两个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
(3)本题属于论述题,根据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得出看到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可以根据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得出看到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或者也可以从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得出看到伟大的抗战精神,论述看到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以选用一二 九运动、正面战场战役、敌后战场战役等史实,论述看到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可以选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敌后战场抗战等史实,论述看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可以选用东北抗日义勇军、一二 九运动、海外华侨等抗战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参考示例:
【示例1】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局部抗战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斗志;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感召下,各民族、各派别、各政党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示例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40年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示例3】我看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爱国官兵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华北危机之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英勇抵抗日军。这些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