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细胞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B.血浆蛋白通过胞吐作用运出细胞不需要膜蛋白参与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会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2.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至少需要10种以上的运输小泡,每种小泡将转运的物质运至细胞特定部位。如图为膜泡运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光面内质网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C.膜泡转运过程中会导致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排出细胞3.肝脏作为调节机体血糖的重要器官,其细胞膜上存在较多的葡萄糖载体。肝细胞以某种方式运输葡萄糖分子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葡萄糖分子进入肝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脂双层含两层磷脂分子,蛋白质可镶、嵌入或贯穿于其中C.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分子时,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D.载体蛋白由状态A转换成状态B,有助于运输葡萄糖分子4.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植物中,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种植B.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乙大C.当光照强度为b时,甲植物光合速率与乙植物光合速率相等D.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甲5.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和籼稻,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粳稻的bZIP73基因一旦发生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B.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C.bZI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染色体变异导致的D.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6.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下面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中培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无法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所以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需要通过诱导突变使青霉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C.R型活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DNA,培养一段时间后部分R型活菌转变为S型活菌属于可遗传变异D.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7.如图是科研人员绘制的某生物转录和翻译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推测该生物可能是原核生物B.翻译的过程是沿着mRNA的5′端向3′端进行的,在图中还缺少打开双链的解旋酶C.图中的结构中可能含有8种核苷酸和5种碱基D.图中所示过程与DNA复制过程相比较,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8.某哺乳动物细胞一次细胞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部分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可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或有丝分裂中期B.CD段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C.由B→C过程,发生的变化是DNA分子复制D.EF段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9.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与大脑神经细胞过度放电、神经细胞异常兴奋有关。癫痫发作的过程与脑中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代谢异常有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突触前神经元部位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B.谷氨酸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进入细胞发挥作用C.谷氨酸的作用结果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K+内流D.减弱谷氨酰胺合成酶及EAAT的功能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1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生根、打破休眠、促进萌芽、控制生长、拉长花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也可以从植物体内提取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类似C.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需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使用的最适浓度D.葡萄种植过程中适当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结果率和单果质量11.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潘展乐游出了46秒40的成绩,夺得了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关于运动员比赛中机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入水属于条件反射B.内环境为细胞代谢直接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C.运动员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D.在比赛前,运动员因为紧张会导致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12.贵州威宁草海是与青海湖、滇池齐名的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世界十大观鸟基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遭遇人鸟争地和水污染危机,自2015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如今焕然一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政府实施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改变了该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湖中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鸟类,鸟类逼迫鱼类躲避,说明该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对草海周围的生态屏障进行修复时,还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13.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贵阳市河道最长的公园,是贵阳重要的旅游窗口,现发现湖区内一种水鸟在园内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字母表示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分别表示水鸟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水鸟和它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a×100%C.该湿地公园可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水鸟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14.科研人员从野生森林猫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利用中华田园猫卵子作为细胞核受体,通过细胞核置换和人工激活,制作出多个体细胞克隆胚胎,将克隆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猫后,经过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只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经鉴定,该森林猫为克隆个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来克隆的卵子是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B.用电刺激、乙醇等进行人工激活的目的是激活重构胚C.过程①采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D.通常将重组细胞置于含95%O2和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15.人工智能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为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加速了蛋白质工程的发展进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原理中应用到的生命观念是结构与功能观B.蛋白质工程最终需要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C.蛋白质工程可通过改造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基因来实现D.通过蛋白质工程是要获得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1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步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需过滤除菌后才能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B.超净工作台只可用酒精擦拭消毒,镊子、剪刀需干热灭菌C.植物材料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二、解答题17.科学家发现某拟南芥变异植株气孔内有一种称为“PATROL1”的蛋白质与气孔开闭有关。“PATROL1”蛋白质能根据周围环境运送一种称为“AHAI”的蛋白质。“AHAI”蛋白质被运送到气孔表面之后,气孔会张开;回收到气孔内部之后,气孔会关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光合色素是 ,夏季上午10点时光合速率一般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2)当“AHAI”蛋白质被运送到拟南芥的气孔表面之后,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会 (选填“增加”或“减少”),随后通过光反应产生的 增加,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3)研究表明:具有“PATROL1”蛋白质的变异拟南芥植株更适应干旱条件。为验证这一观点,选取长势和数量相同的两组拟南芥植株作为实验对象,甲组为普通拟南芥,乙组为 ,将两组拟南芥置于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若 ,则该观点成立。18.某雌雄同花的植物有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两种类型,雄性不育的花粉没有受精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基因A、a分别控制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基因A 的表达受基因M或m的影响。为了解该植物雄蕊育性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及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育种操作的过程中,雄性不育植株具有的优势是 。分析杂交实验可知,基因 (填“M”或“m”)能影响不育基因A的表达,使其表现为可育。(2)F 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为 。若F 的雄性不育株与亲本雄性可育株(P )杂交,则子代植株的性状及比例为 。(3)该植物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Mm,其体内某细胞的分裂情况如图 2(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所示。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若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出现了基因A和a,则可能是发生了 所致。19.花开花落,春华秋实,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基因的调控、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 ;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 。(2)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发。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 、 的含量变化。(3)用头和文字恰当的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 。20.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推断该气候主要影响了种群数量特征中 的从而影响了当地亚洲象种群密度。(2)北迁的象群可通过听觉、磁场感应等辨别位置和方向,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途中象群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变成森林,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3)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4)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 (至少答2点)等。21.某真菌的W基因可编码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乙中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往右。为使放线菌产生该酶,以图甲中质粒为载体,进行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 BamHⅠ EcoRⅠ MfeⅠ KpnⅠ HindⅢ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5′-3′) G↓GATTC G↓AATTC C↓AATTG GGTAC↓C A↓AGCTT(1)若要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以为 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为便于筛选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染料。(2)限制酶主要是从 (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结合上述图表分析应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甲中质粒,使用限制酶切割 图乙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3)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 。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 (填生物类型)启动子,有利于W基因在目的菌中的表达产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4)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 (填“甲链”或“乙链”)。利用PCR技术对W基因进行扩增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 。参考答案1.A2.A3.C4.C5.B6.C7.B8.B9.A10.D11.B12.C13.A14.D15.D16.A17.(1) 叶绿素a 大于(2) 增加 NADPH、ATP(3) 具有“PATROL1”蛋白质的变异拟南芥植株(或变异拟南芥) 乙组植株生长状况好于甲组18.(1) 不用进行去雄操作 M(2) Aamm 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为2:1(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19.(1)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动运输(2) 脱落酸 赤霉素(3)20.(1) 非密度 迁出率(2) 物理 次生(3)森林植被茂密,郁闭度过高,照射到林下的光照减弱,不利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使亚洲象的食物减少(4)栖息地、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1.(1) 纤维素 刚果红(2) 原核生物 MfeI、HindⅢ EcoRI、HindⅢ(3) RNA聚合酶 放线菌(4) 乙链 5'→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