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五石之瓠一个生活中处处有故事的人一个时时刻刻会讲故事的人一个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人“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5石=50斗=300千克“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容量。题目解读走近庄子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然,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主要作品有《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周约前369—前286年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名家近儒)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有趣的辩友)。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人物介绍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濠梁之辩名家·惠子道家·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人物介绍自学任务20分钟——读懂课文1、了解庄子与《庄子》2、识记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对照资料译文,将重点文言知识写在课本原处3、完成《学案》挖空、语言与建构运用,把重要文言知识补充到课本原处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shui)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huò)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对……说赠送成长,长大名作动,种植坚固的程度宽大空廓的样子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击破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长成而结出能容下五石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一.读懂课文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实在,确实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大”的作用龟,同“皲”,皮肤冻裂。在水中漂洗同“纩”,丝棉絮聚集全家人卖译文: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劝说被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悦”,取悦发难,即发兵侵略,这里指越国发兵侵吴国。率领军队同样的译文: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游说|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军队。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啊。无定代词,有的人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用绳结缀,一说考虑表转折,却表顺承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成语:有蓬之心,心有茅塞,指见识浅薄,不能通达事理。后亦常作自喻浅陋的谦词整体感知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哪几个故事?惠子:五石之瓠庄子:不龟手之药二.读懂故事思考:寓言背后的深意庄子为了阐述他的主张,喜采用寓言的形式。何为寓言?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在“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宋人:“鬻技百金”;客:凭“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被“裂地而封”。三.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惠子→“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五石之瓠”“不龟手之药”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客→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同一事物,眼光见识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让思维转个弯,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惠子与庄子两人分别讲述的“大瓠无用”和“不龟手之药”,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惠子暗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暗讽惠子见识浅薄。你庄子的学说就像“五石之瓠“大而无用!那是你认识不到无用之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你就和那只能洗涤丝絮的宋人一样,见识短浅!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实用功利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他判断有用或无用的标准是什么?是实用,是世俗价值。超越世俗观念,脱离功利心,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身心两闲,优游从容。这种主客体的自在和谐,不正 是一种逍遥的画面吗?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精神自由 的境界。精神自由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惠子→庄子→摒弃功利之用,追求精神的自由。《逍遥游》读懂思想大而无用 VS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小 VS 大这段文字选自《逍遥游》。对于庄子来说,“浮游于江湖”,是一种大用,那“浮游于江湖”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状态呢?它与大鹏在九万里高空遨游是相同的,是不同于斥鷃、蜩鸠的境界(只能飞到树的高度),其实就是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在庄子眼里,惠子如“蜩与学鸠”一样属于“小知”,以出仕做官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浮游于江湖”与“击水三千里”的大鹏都属于“大知”,他们突破世俗的功用与局限,执着于精神的自由。“小”与“大”的区别,实际上是眼界,或者说是境界的区别。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摒弃功利之用,追求精神的自由。小结庄子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庄子惠子四.读懂人物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惠子相梁读懂人物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读懂人物诗意遇上逻辑,当想象遭遇推理,当浪漫碰上现实,当感性对峙理性。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物物平等的齐物论思想。庄子送葬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大意: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时,有一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让匠石用 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 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 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即使如此,我的对手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无用之大用1、2020年7月,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考676分的高分、位居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她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盯着所谓的“热门”,而是选择了“冷门”的考古系。 一时网上热议如潮,有人说,家庭条件不好,就应该报考金融系,以后才能挣大钱。有人说,考古专业过于冷门,毕业找工作时分分钟教你做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却说,考古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钟芳蓉高分进入北大却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看似“无用”,实则是为中华民族寻源探本、护育文脉之专长,助力华夏文明赓续,这才是大用。2、5G的横空出世,是无数人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成果,他们看似做着“无用”之事,实则铸就了5G的诞生,让中国速度领跑世界,让其大展“有用”之光芒,“无用”乃默默无声,“有用”乃震响世界。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大放“有用”之光彩,却不知其数十载做了多少别人不屑的“无用”之事;原子弹在神州大地上大放“有用”之光彩,却不知多少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数十载,默默沉潜,做着世人不屑的“无用”之事。“有用”为“无用”之结果,以无数之“无用”方筑成了“有用”之大用。3、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5、1933年,为躲避日寇战火侵袭,故宫博物院隐秘而迅速地开始了文物南迁的历程。此后近二十年间,先后有五批故宫文物,共计一万三千多箱,横跨十余省,辗转数万里迁徙,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运用】看似无用之文物,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世代风骨。故宫文物南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不值:这近二十年的奔波忙碌换来的是什么?是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与损失。不!这奔波忙碌,是让英雄过往不被淹没于历史长河,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于天地苍茫;是让曾经历史不被视为神话传说,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成为被感知的篇章。看似无用的文物南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无畏气概,传递的是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不容践踏毁灭的爱国情怀!文言知识一词多义:举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举起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成功)。文言知识一词多义:过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1.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一是不能盛水,二是因为“ , ” 。2.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之异”:一种是“ ”;一种是“ ”。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任务检测3.庄子认为惠子“拙于用大”, 并提出葫芦之用“ , ?”4. 《五石之瓠》中庄子对惠子的评价是“ ”和“ ”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