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雅臣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雅臣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72分)
1.(3分)B(“二者在表现异化的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述错误,文中强调的是蒲松龄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问题,卡夫卡是有意识地表现异化现象,而未提及表现异化的方式。)
2.(3分)C(这是社会学家韦伯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
3.(3分)A(材料二的观点是社交媒体对人产生异化,使人陷入“异化牢笼”。A选项中人们沉溺于网络互动而丧失与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网络互动属于工具理性,与现实沟通的能力与乐趣属于价值理性,体现了人们用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在社交方面出现异化,符合材料二观点。B选项说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的影响,而非社交媒体,与材料二话题不一致。C选项强调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重点在信息真实性问题,而非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D选项强调网络玄幻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聚焦于社交媒体使人异化这一方面。)
4.(4分)①《促织》:专制社会里一个群体的悲哀,个体为群体而牺牲;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下的人间惨剧,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思考问题的角度指向社会。②《变形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的自我崩溃;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5.(6分)①从材料一来看,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关注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自身的价值,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重视个人命运,避免个体过度为群体牺牲,或在社会重压下自我崩溃。②从材料二来看,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确保社交媒体良性发展;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媒介素养与道德认同,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避免人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减少被社交媒体异化的可能。(每点3分,答出两点给6分。要点正确、意思答对即可。紧扣材料中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根据文中“先生画石画竹,绘的是风骨。千磨万击,雨横风狂,高标自得,孤傲如初,是从先生的品性根骨中长出来的,虽无磐而自峙,纵无根也常青”可知,板桥公画出的竹子是无根的)
7.C
8.①画技铺垫:谭木匠画技高超,几可乱真,文中多次强调其“若不点苔,无人能辨真伪”;
②情感基础:谭木匠与板桥公有师徒之谊,体恤其罢官后的辛劳,主动代笔是出于敬重与情义;
9.①人情美:板桥公倾囊相授,谭木匠尊师重道,代笔补画、赎回仿作均体现师徒情深;十七位富商理解谭木匠的苦心,同意换画并保留补苔仿作,展现人情通达。
②人性美:谭木匠不惜散尽家财赎回仿作,维护板桥公清誉,彰显正直品格;板桥公为赈灾开仓放粮,罢官仍心系百姓,体现为民奉献的精神;富商虽曾求画牟利,最终尊重艺术与人格,展现人性中的宽厚与良知。
10.(3分)BDF(评分参考:共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D(“道芷阳间行”中的“间”为“秘密地”,意义不同。)
12.(3分)A(“相处三日后分别”理解有误。“宿”指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三宿”指几十里路。)
13.(8分)(1)这两个人,是好人,都有一副仁爱心肠,如果在决断事情方面,肯定是不行的。(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准确翻译出关键词“斯”,这;“不忍”,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其”,如果;各1分;共4分。)
(2)此后因为独自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早地丧命。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啊。(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准确翻译出关键词“自伤”,独自感伤;“夭绝”,早早地丧命;“是亦不善处穷者也”为判断句;各1分;共4分。)
14.(3分)①邹文、季节两人有才无识。作为平原君的门客,能与子高结交,应该富有才华,但分别时的状态却表现得感情脆弱,缺少识见。②项羽无才有识。项羽少时学书、练剑、习兵法都没有坚持下来,但在抗秦之事上理想远大且意志坚定。(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5.(3分)C(“坚毅之态”曲解诗意。)
16.(6分)杜诗中,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特点。杜诗中的洞庭湖代表着国家的壮美山河,在乱世中,本来恢宏的气势,也成为作者眼中分断吴楚、支离破碎的情境呈现,表达作者痛心国运动荡、孤苦无依、忧国忧民之感。
白诗中的洞庭湖浩渺无边,在作者眼中是官场失意之人漂泊沉沦内心的寄托,却被华堂贵人画成画幅张挂庭堂欣赏品玩,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评分建议:答出诗中对洞庭湖景象的描写分别给1分,答出感情分别给2分。)
17.(6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3)暴霜露 斩荆棘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每空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A 【解析】“及时雨”与四个选项都属于定中结构型词语,“及时”是形容词。A 选项“糊 涂”是形容词,与“及时雨”构词方式最接近;B 选项“滚刀 ”在这里表示使刀滚的动作;C 选项“意中 ”属于名词性短语;D 选项“鸭舌 ”是名词。
19. ①“帅先 ”应改为“率先 ”;②“展露头角 ”应改为“崭露头角 ”;③“一但” 应改为 “一旦”。
(找对一处[未改对]即给 1 分,找对并改对任意两处即得满分,多改且改错 1 处倒扣 1 分)
20. A:添砖加瓦;B:锐不可当\突飞猛进;C:后来居上。
21. ①表示特殊含义:“卷” 在这里被赋予了在科技行业应用环节中各方激烈竞争、互相比拼 等新的特殊含义;
② 形象生动,增强画面感:精准地描绘了国内科技行业应用环节激烈的竞争状态,让人直 观地感受到行业发展的汹涌态势;
③ 新颖活泼,彰显时代特色:“卷” 作为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文化 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④ 幽默诙谐:“卷” 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来描述严肃的行业竞争现象,增强了文本的亲和 力。(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如“卷 ”与下文的“浪 花朵朵”联系紧密自然等。)
22. 长期以来,有一道屏障横亘在 AI 研发领域。这道屏障阻碍诸多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算法瓶颈,以实现跨场景精准应用,使研究一直深陷僵局,而 DeepSeek 打破了这一僵局。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浮躁”是一种时代病,故求速成、抄近路者有之,想一夜暴富、成名者有之。无论是烛之武、屠呦呦,还是李大钊,他们的言行给青年的启示正是医治这种时代病的一剂良药。要将其事理论说通透,就必须思辨清楚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守得寂寞”?它就是“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
二、为什么要“守得寂寞”?因为它是一种厚积、沉潜,是一种历练、磨砺。
三、什么时候需要“守得寂寞”?起步阶段,筚路蓝缕,只有守得寂寞,才能玉汝于成,否则就会沦落平庸之境地;高光时刻,星光灿烂,只有守得寂寞,才能层楼更上,否则就会成为一闪之流星。
四、怎样才能守得寂寞?它需要坚守初心,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需要志存高远,只有弘“大我”情怀,才能息“小我”机心。需要淡泊名利,只有“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才能一心一境;只有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心,才能保持定力。需要坚定意志,只有“弘毅”,才能在寂寞中奔驰,行稳致远。
参考立意:1.甘坐冷板凳
2.沉下心去,才会有所成就
3.守得寂寞才能玉汝于成
4.在寂寞中奔驰才能行稳致远2024-2025学年五常市雅臣中学校6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连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暗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
《促织》思考问题的角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同的思考角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样一种具体的表现。
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家庭)的悲哀。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体的悲哀。 (摘编自韩玺吾《<促织>与<变形记>:荒诞的背后》)
材料二:
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的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革命;而价值理性则是对人的尊严、情感和命运的关怀,强调一个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剧膨胀,人们在享用技术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崇拜,而价值理性却被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文化持续消解着,人的独立精神越发黯淡无光。在媒体使用过程中,人们用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不愿付诸任何具体的行动,这种异化正是由社交媒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导致的。
挣脱社交媒体建构的“异化牢笼”,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社交媒体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国民的媒介素养与道德认同,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减少社交媒体使人异化的可能。 (摘编自吴向华《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促织》和《变形记》采用变形手法,在看似荒诞的叙述背后表达了对人与物异化关系或人的异化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B.如果说蒲松龄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问题,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二者在表现异化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C.由于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人们在媒体使用中用工具崇拜代替理性思考。
D.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不断膨胀,而人们的价值理性被持续消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焦急焦虑心理,是他现实中“非人的生活”的反映。
B.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之所以能获得大量受众,是因为它具有信息海量、传播及时等众多特点。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博弈与平衡,人类历史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
D.同样关注“人的异化”,两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材料二侧重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影响。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因沉溺于网络互动而日渐丧失与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
B.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强大到让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会失业。
C.受网络虚假信息影响,盲目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导致经济损失。
D.沉迷网络玄幻小说,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幻。
4.材料一中《促织》和《变形记》都涉及“异化”现象,但异化原因各不相同,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5.综合两则材料,请谈谈如何避免人的异化。(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点 苔 叶北海
板桥公过世的消息传回潍县,谭木匠家的门槛就要被踏破了。
板桥公在雄县任职七年,爱民如子,百姓哪有不感恩的?个个伤心垂泪,跑到谭木匠家里寄托哀思。
谭木匠原名谭云龙,字子犹,是潍县城东关人。小时候家里穷困,付不起学费,他只能辍学回家,拜丁奎为师,学习木匠手艺。
拜师当天,丁奎扔给他一套二十八件,另有一本《芥子园画谱》。
谭木匠翻翻画谱,挠挠头,蒙了。
师父说木匠也分三六九等,粗使木匠、细活木匠、精工木匠,最受待见的肯定是雕花木匠。雕花木匠能根据主人的要求,在横梁、立柱、椽头、檐角上雕花刻图:门板上刻一对门神,窗棂上雕一组四君子,风窗上要“八仙过海”或“二十四孝”,中堂再来篇《爱莲说》,你说《陋室铭》?也行。
师父还说先练一个月画谱,看看有没有天分,日后也好因材施教。
就这样,谭木匠白天学木工,晚上练画技。他木工学得有板有眼,不到一个月,就能打造成套的桌椅了;画技也练得有模有样,尤其是他画的《竹石图》,乱石嶙峋中,一丛孤竹斜逸而出,竹叶攒三聚四、重七叠九,或迎风,或逆雨,颇有一股孤傲之姿。与画谱上不同的是,他在石脚竹根处点了几笔苍苔,潮润灵动之气破纸而出。
丁奎捻须而笑,书画界那些名流也竖起大拇指叫好。谭木匠的名声,竟在书画圈里传开了。
板桥公来潍县任职,谭木匠连着三天没睡好。当今天下,画竹石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板桥公若自认第二,不知谁敢当这个第一?
更意外的是,县衙要修整木器,把谭木匠招了进去。
有机会观摩板桥公描石绘竹了。
你看板桥公瘦削的身子往画案前一站,嘴里念叨着“衙斋卧听萧萧竹”,手中笔简单量了下结构。①噌,一块瘦石破土而出;噌噌,一根孤竹长身而立;噌噌噌,一阵狂风从石缝竹叶间割过。石也,竹矣,风兮;瘦焉?傲然?狂乎?这画的哪里是竹石,分明是板桥公的精气神儿嘛!直看得谭木匠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出一口。
画完,板桥公把笔递到他面前,说:“子犹,听说你的竹石也是一绝,来,让我欣赏欣赏。”
这……谭木匠犯难了,板桥公是神一般的人物,在他面前作画,不是班门弄斧吗?但能得到板桥公的当面指点,机会难得,错过了岂不可惜?自己本就是木匠,不弄斧弄什么?
谭木匠深吸一口气,噌噌噌,把心中的竹子种下去,胸中的块垒搬出来。画完竹石,他稍稍犹豫了一下,又在石脚竹根处点了几笔苍苔。
“好,好,好。”板桥公夸赞了几句,指着苍苔问,“这又是为何?”
谭木匠一揖及地:“先生画石画竹,绘的是风骨。千磨万击,雨横风狂,高标自得,孤傲如初,是从先生的品性根骨中长出来的,虽无磐而自峙,纵无根也常青。小人惭愧,临摹先生的画作已有十几年,却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竹也罢,石也罢,画出来没根,只能用苍苔来掩饰……”
板桥公默默点头:“你有这份见识,也是难得。我辈挥毫泼墨,画的就是一份真性情。等你经历得多了,心有所悟,由衷而发,必然大有作为。”
此后,板桥公作画都让他研墨,板桥公边画边讲,倾囊相授,两人虽未拜师投徒,却早有师徒之谊了。
短短几年,谭木匠画技大进,笔下的竹石若不是那两笔苍苔,怕是没人分得清哪个是板桥公所作,哪个是谭木匠所画了。此后,②“点石不点苔”是辨别板桥公画作真伪的重要标准。
其实,谭木匠有十七幅《竹石图》没有点苔。乾隆十八年,潍县大旱,民不聊生。板桥公拜访富商大户,恳请他们出钱赈灾,并许以字画相赠。虽得了大笔善款,于灾情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板桥公一咬牙,打开官仓放粮,救活了一城百姓。事后,板桥公被人弹劾,罢官回家。临行前,他挥毫泼墨,彻夜未眠,手腕都累肿了,仍有十七幅没画完。
谭木匠侍候了一夜,不忍心他老人家继续操劳,接过笔,补齐了余下的十七幅。画完竹石,他习惯性地去点苔,却又愣住了,苦笑一声,默默收笔。
谭木匠从此挂笔封砚,只做木工不作画,成了潍县城内无数藏家的一大憾事。
板桥公过世,他的字画价格飞升,就连谭木匠点苔的《竹石图》都水涨船高。一些人坐不住了,纷纷登门求画。③谭木匠谢绝了所有请求,反问对方手中可有板桥公的真迹,他愿出高价购买。
花掉大半家产,谭木匠终于购齐了十七幅《竹石图》。他把那十七位富商请到鱼跃楼,说明了这些画的来历,并连连作揖。
啊?这——
④师父丁奎是十七人之一,不无遗憾地叹息着:“子犹呀,板桥公已然过世,此事无人知晓,你又何必揭穿呢?”
“板桥公孤傲独绝,非凡间人物;他的画也非凡品,岂是我一个小小木匠能轻易仿冒的?这些画,日后若被误认为板桥公真迹,岂不有污他老人家的清名?”谭木匠让人把十七幅真迹一字摆开,“危难之际,各位高邻慷慨解囊,都是有大恩德的,自然不能让诸位吃亏。谭某愿用板桥公的真迹换回那些仿作,以保板桥公的清誉,还望诸位成全。”
十七人一商议,公推丁奎出来表态:“板桥公的清誉要保,我们的画要留,你谭子犹的家产也不能白白抛舍了。这十七幅真迹,我们作价收购;那些《竹石图》,补几笔苍苔,不也是你谭子犹的真迹吗?我们收藏便是。”
不等谭木匠同意,众人七手八脚铺纸研墨,把笔塞进他手里。
看着他们热切的眼神,想起板桥公的音容笑貌,谭木匠一时情难自禁,久久不能下笔。
【注】①《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中国画技法图谱,集画法、画论、画史、画评于一体,是较全面系统的中国绘画范本。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木匠拜丁奎为师学习木匠手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能打造成套的桌椅,他画的《竹石图》还得到了书画界名流的称赞。
B.板桥公画出的竹子是有根的,谭木匠画出的竹子是没有根的,于是谭木匠会在石脚竹根处画几笔苍苔以作掩饰。
C.板桥公向富商大户承诺以字画相赠来请他们出钱赈灾,但直到他因开官仓放粮而被罢官回家时,他依然没有将承诺的画作画完。
D.包括丁奎在内的十七位富商不仅出钱购买十七幅《竹石图》真迹,还让谭木匠在原来的《竹石图》上补几笔苍苔,以作收藏。
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生动展现了板桥公竹石画作的创作过程,拟声词的运用富有画面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B.②句既承接上文,突出谭木匠画作水平之高,又引出了下文谭木匠替板桥公完成《竹石图》的情节。
C.③句中谭木匠之所以想要出高价购买板桥公的真迹,是想要给自己留作纪念,体现了他对板桥公的敬仰之情。
D.④句中师父丁奎的叹息,可见他对谭木匠的行为是不认同的,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谭木匠的高风亮节。
8.谭木匠主动替板桥公补齐了余下的十七幅《竹石图》的情节,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请简要分析。
9.冯骥才曾指出,小说要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所体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友善。及将还鲁,诣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子高曰:“始吾谓此二子丈夫尔,今乃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耶?”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于敢断,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无取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姦之人,以泣自信;妇人懦夫,以泣著爱。”
(节选自《孔丛子·儒服》)
材料二: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三: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每吴中有大徭役A及丧B项梁常为C主办D阴以兵法E部勒宾客及子弟F以是G知其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交好,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中的“善”意义不同。
B.豕,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中,本义为猪,古语中猪的名称还有“彘”“豚”等。
C.族,灭族,古代的一种刑法,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中的“族”意义和用法相同。
D.间,不久,一会儿,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中的“间”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高在赵国与好友邹文、季节相处三日后分别,用简单的拱手之礼回敬邹文、季节的不舍深情,引发学生的质疑。
B.子高与他的学生在对答中明确自己的择友标准,虽然他认为人应该有远大志向,但并没有完全否定他的两位好友。
C.项羽年少时学写字或练剑法皆无所成,这令项梁非常生气,但项羽放言要取代秦朝的皇帝却让项梁又对他刮目相看。
D.苏轼认为贾谊本可以实现理想,但因其不懂主动结交关键人物,等待形势的变化,最终身处逆境而自伤,以悲剧收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于敢断,必不足矣。
(2)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14.材料三中,苏轼用“才识”评说贾谊,请用此说对材料一、二中的邹文、季节以及项羽作出评价,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春天,诗人在贬居江州第四年被移任更加僻远的忠州刺史。②图障:张挂在庭堂上的画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漫漫”,写出洞庭湖水天空阔、浩瀚无际的胜景,“独上”“危楼”“曲栏”三词集孤独与怅惘之情于一体,引发联想。
B.颔联第二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红”色蕴含的感伤色彩巧妙地呈现,表现出作者极目远眺时浮现出的对帝京长安的思念。
C.“啼何苦”与“雁点湖”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暗示作者羁旅漂泊的独特感受,尤其“点”字极富画面感,显出雁渺小而坚毅之态。
D.作者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深切而新鲜的人生体验,全诗虽好句迭出,但毫无铺张扬厉之辞,延续其一贯的作品风格。
16.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也有对洞庭湖的描写,试比较白诗中的洞庭湖与杜诗中的洞庭湖在寄寓作者的情感上有何不同。(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阿房宫赋》中就以“ ,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3)《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对“怨诽”的来历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指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保守势力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DeepSeek 火爆出圈,有望加速降低 AI 的使用成本,从而促进应用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对于急缺可用、好用、价格便宜的算力和数据的国内 AI 圈来说更是及时雨。受益于巨大的市场 空间、海量的消费者和无数敢作敢为的创业者,国内在科技行业应用环节的发展速度一直不慢, 只要有可用的底层技术支持,就能在应用环节“卷”出浪花朵朵。
早期,与 DeepSeek 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公司会帅先在市场、行业内展现出较强的实力,获得 更多关注,展露头角。但长期来看,国内底座大模型一但成熟,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圈后,对各行 各业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DeepSeek 模型发布后,华为、腾讯、三大电信运营商等龙头企业以及政务、教育、能源、 保险等领域已迅速接入,不仅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也通过多场景、多产品应 用推动 DeepSeek 模型不断完善优化。DeepSeek 打破了那道长期以来横亘在 AI研发领域里阻碍诸多科研团队试图突破传统算法瓶颈以实现跨场景精准应用的屏障的僵局。开源开放加速了 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缩短了产业转化的创新周期。受 DeepSeek 影响,国内外多家人工智能大 模型从原本的闭源转向开源。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开源应用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群 体,将与全球开发者一同为 DeepSeek 等开源大模型建筑大厦( A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 创新发展。
我国对 AI 领域的探索之路虽然相比欧美等领先国家起步稍晚,但凭借着庞大的数据资源、 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增长的科研投入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 B )。尽管 我国人工智能在部分底层技术、核心算法、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弱于世界领先国家, 但具备完整产业链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DeepSeek 再次让我们坚定, 着眼未来,我们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对标世界领先水平,也要推动大模型应用快速落地,发挥产业 生态的竞争优势,一定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缩小差距甚至( C )。
18.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及时雨 ”构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 糊涂虫 B. 滚刀肉
C. 意中人 D. 鸭舌帽
19. 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改正。(2 分)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卷”字用在这里有哪些表达效果?(5 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长句,请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 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的烛之武,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最终智退秦师;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的屠呦呦,带领科研人员最终研制出青蒿素。
材料二:
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现出来。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从寂寞的冬天发现出来;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从寂寞的暗夜发现出来。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湮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李大钊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