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大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大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小说家佛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成了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高平人物
个性单一或趋向类型化,艺术描绘夸张成分较浓,或趋向漫画化。不少扁平人物具有高
度浓缩概括性,常常让人过目不忘,其形象鲜明性能清晰地凸显文本主题。圆形人物性
格是丰富、复杂的,不是简单、一目子然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凝固不变的。这
种复杂多变使小说更加真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多是
扁平的,然而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塑造的人物逐步从扁平型向圆形演化。
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人物塑造的艺术终于达到了巅峰。
从道德出发评价人物的善恶美丑,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进行任何一
部小说创作时,作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人物进行道德评判。在以往的叙事文
学作品中,作者的道德评价趋手两极,即人物具有鲜明的善恶属性。这种抽象化的人物
在现实中则并不常见。这就造成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真实性较弱、趋于扁平化的通病。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并没有用善恶分明的道德模式给人物贴上标签。他评价人
物,可以说是将两个层面、三种立场结合起来。
第一个层面,也即是第一种立场,来自于作者的出世观他用佛教的色空观来认识
和解释人生,认为只有到了这个层面,才是人生的最高和最终的归宿。这个层面已摆脱
了现实人生中的善恶是非的评价,真正达到了无是无非、一无善无恶、大智大慧、自由无
障的境界。在作品里,只有癞僧、跛道、警幻仙子、甄士隐、贾惜春以及柳湘莲等少数
人物能参透玄芙,真正达到这个境界。
第二个层面统辖于入世观,包括第二种和第三种立场。
第二种是作者本人对世俗生活的立场。这种立场有一定的道德倾向和善恶观念会
站在以儒家学说为主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评价人们的作为,写出人物的善恶是非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共12页第1页
属性。但是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人物写得“全坏”,而是又会站在自然天性
的角度赞美人物身上的人情人性,甚至这种人情人性往往盖过了儡家理念下的善恶判断。
在刻画人物时,这两种互有矛盾的评价标准都会发生作用,人物也就呈现出一种叶嘉莹
教授所说的“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憎的一面之真正的人生世
相”。
第三种立场是贾宝玉的人物评价体系。这与作者本人的立场既有重合;也有错位,
不能等量齐观。贾宝玉作为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作品主要通过他的眼睛来看世界,通过
他的头脑思索世事,通过他的嘴来议论人物。因此,读者受到他的诱导,自然而然。
(摘编自贾三强《不求善,唯求真一一(红楼婪》人物塑造原则探柝》)
材料二: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
面。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按故事发展的需要设计对应性的形象,有的是异质形象
两两对举,有的则是两三个相类形象彼此映衬,在小说中形成了多个彼此关联、连络有
序的人物形象群组。
异质形象的性格描写策略是差异对比,互补共构。同为小姐,黛玉尖刻机敏,率真
任性,宝钗温婉和顺,不苟言笑;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宝钗安分和婉,豁达大度;
黛玉真挚自然,崇尚自由,追求人格尊严,宝钗城府颇深,恪守本分,遵从礼教规范。
性格内涵差异悬殊,以正反两极对比呈现,使各自的性格更趋鲜明。从形象设计的格局
上看,这些人物两两构成一对群组,由于他们在价值追求、性格内涵上表现出对立性的
差异,形象之间便产生了两相对举、彼此冲突的局面,带来了性格描写上互为补充、相
反相成的效果。
作者所用的相类形象的性格描写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虫求星,同类有别。这
在地位身份相同、性格相近相似的人物群组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同为孤高,黛玉的孤高
透射率真,妙玉的孤高则满溢冷僻。同为豪爽,史湘云的豪爽近于洒脱不羁,尤三姐的
豪爽趋于刚烈执着。另一种是以宾衬主,宾主相望。这可以在性格同类、地位身份不同
的人物群组中获得验证。袭人温柔宽容,善于隐忍,有似于宝钗;晴雯不仅削肩膀、水
蛇腰,眉眼儿有似于黛玉,而且聪明灵慧、口角锋利也与黛玉相类。这样的设计就对钗
黛两人的性格起了映村、补充的作用。所以脂批有“袭为钗副,晴为黛影”之语。这些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共12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