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5课《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第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5课《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略读全文,勾画关键信息,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
2. 聚焦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体会其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效果。
3. 丰富认知,领悟人物精神品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前置作业】
①认真阅读全文,用不同符号标注:
△ 地理坐标(百坭村、暴雨路段...)
○ 时间节点(毕业选择、驻村天数...)
☆ 数据信息(脱贫户数、行车里程...)
②聚焦人物描写段落,从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切入,分析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黄文秀。
【教学过程】
略读:构架理解
同学们,刚刚老师看到大家迈着轻盈而有力的步伐走进阶梯教室的一瞬间,一股青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我就想到,今天我们学的文章恰好是《青春之光》。青春,一个响亮的名字;青春,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文秀的人生历程,领悟青春的真谛。
任务一:追光而遇,梳理扶贫事迹
同学们,这篇文章读了吗?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速读课文,梳理黄文秀在百坭村的相关数据信息。2分钟整理一下,来分享。
△ 地理坐标(百坭村、暴雨路段...)
○ 时间节点(毕业选择、驻村天数...)
☆ 数据信息(脱贫户数、行车里程...)
②透过这些数据,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预设:我读到了一个女孩儿黄文秀,毕业后扎根农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预设:我读到了黄文秀担任黄坭村第一驻村书记期间,带领农民脱贫攻坚,在一次返回工作地点途中遇暴雨牺牲的故事。
明确: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老师为什么一上来就让同学了解这些数据信息呢?这篇文章从体裁上来看是一篇纪实性散文,这类散文最大的特点,所报道的人物、事件和时间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真实存在的。读这样的文章,捕捉数据信息是最有效信息。
二、精读:语言解码
我们回到我们的文章中来,我们读到黄文秀将“青春之光”照向了百坭村这片土地,照向了国家扶贫攻坚这项工作。她带给我们的震撼很多很多,仅仅读到这些数字是不够的。文中关于黄文秀描写,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需要我们好好品读。
任务二:感光而悟,聚焦人物品质
①找出对黄文秀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进行批注:(布置课前作业,学生尝试批注)
示例:(PPT展示)
第5段: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处外貌描写,也是一处伏笔,描写了黄文秀给人的清秀而柔弱的直观印象,与她在扶贫工作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强烈反差。
(同桌为一组,互助合作,每一组至少批注两处,全班交流)
师:透过文本语言和手法,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黄文秀?(一位同学一个词语或词组,后边同学必须把前边同学的词语连上)
预设:我读到一个善良淳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意志坚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黄文秀。
师:同学们解读得很到位,但是有十六个字比我们概括得还到位,它高度概括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崇高得思想境界。课后习题第一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齐读,再齐读。
②就是一个这么让我们敬,让我们爱的姑娘,在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返回工作岗位时,突遇暴雨,生命戛然而止,年仅30岁......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读一读28—34段。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师:同学们在朗读时,老师一直不解,本文明明是体现黄文秀的形象,作者为什么拿大量笔墨写百坭村的村民们?写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
生:侧面描写,以他人的语言、行为、感受来侧面烘托黄文秀对百坭村的付出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这凸显了黄文秀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师:本文中侧面烘托确实多处用到“侧面烘托”,有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人物烘托”,周昌站的话,送来热乎乎鸡蛋的大娘的话,刚才我们读到的这些人。此外,还有(PPT展示):
8段“环境烘托”——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
赏析:以声衬静,以环境烘托黄文秀初到百坭村,独自面对复杂村情和扶贫工作的孤独无助和无奈。
9段“环境烘托”——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
19段、26段“事件烘托”——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四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万元。以具体的成功展示她的实际行动和对村民的帮助。
明确:这些是侧面描写,刚才同学们分析的是正面描写,你们分析的和老师分析的凑一起,叫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让黄文秀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让读者更加被黄文秀精神打动。这就是纪实性散文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文学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诗意的语言,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本课中的手法还有很多,课下同学们继续探究。
二、联读:精神共振
任务三:光影对话
①请同学们观看黄文秀生前工作的一些影视资料,让我们铭记这个生活中爱笑,工作中拼命的姑娘。(PPT展示)
师:看完视频,我们每个人都不仅湿了眼眶,多好的姑娘,高校毕业,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却毅然回到农村,驻扎广西最贫困的村开展扶贫工作,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那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黄文秀再选一次,她还会这样选吗?
预设:会的。
师:是的,依着她的内心,她依然会这样选择,即便不是选择了百坭村,也会选择一个什么别的需要她的岗位,风雨中奋进,磨砺中成长。
任务四:沐光而行,感悟青春真谛
让我们读一读她的入党申请书上誓言: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小结:同学们,黄文秀的青春虽短暂,但炽烈。那一个人的青春到底该如何度过?
预设:做一个发光发热的人。力所能及帮助别人,不畏惧困难,敢于担当,有使命感。
祝红蕾谈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PPT展示)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黄文秀,但是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发光体。相信每个读完《青春之光》的孩子都会思考,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下课!
四、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同步训练7-9题(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地手法答题)。
2、拓展作业: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黄文秀的文章,绘制课本经典人物纪念册。
第一页:人物简介
第二页:工作轨迹(扶贫成果、扶贫日记等)
第三页:我想对你说的话(给黄文秀写一封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