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1600多年前,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受贵族家庭的影响和儒家学说的熏陶,在少年时他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壮志,可黑暗的现实却让他成为了一位隐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壹知 人 论 世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歌风格质朴、平淡、自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主要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的一生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少年青年闲居读书时期29—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62岁,归隐时期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一日,11月,辞归。诗人简介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猛志逸四海”的志向。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写作背景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这是作者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就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贰文本解读题目解读回去助词,无义语气词一种文体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特点:【语句】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要求声律(声调、音韵、格律等)和谐协调;【文辞】讲究藻饰(指文辞丰富华丽)和用典;【内容】侧重于写景(铺排渲染,精于雕饰)和借景抒情。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jǐ。幼稚盈室,瓶无储粟sù,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zhǎng吏,脱然有怀,求之靡mǐ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yì。于时风波未静,心惮dàn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cháng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sì岁十一月也。字词正音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jué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zài欣载奔。僮仆欢迎,稚zhì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lè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wèi乎遑遑huáng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yún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解读小序1.陶渊明既然选择“归去”,当初又为何要出仕?2.请你从小序中找出陶渊明辞官原因 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耕田种植供给满动+名,维持生活;资:凭借方法亲戚朋友v.担任没有门路恰逢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仁爱因为“见…于…”表被动战乱害怕距离官田收获的粮食酿酒责 子晋 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自己已白发覆垂两鬓,肌肤也不再结实。虽有五个儿子,却都不喜欢读书学习。大儿子阿舒已十六岁,懒惰无人能比;二儿子阿宣快到十五岁,却无心于文章学术;三儿子阿雍和四儿子阿端年满十三岁,竟然连六和七都不认识;小儿子阿通快九岁了,只知道寻找梨与栗。说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也没有办法,姑且喝酒吧。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田种植不能供给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又没有赖以维持生活的本领。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官,我没了忧虑,有了做官的念头,想求取官职却没有门路。恰逢国家四方战乱,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贫苦(就推荐了我),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县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方去做官。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因此我就求取了彭泽县令一职。陶渊明既然选择“归去”,当初又为何要出仕?原 因维持生计亲故劝说施展抱负地点合适满足嗜好原 文“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彭泽去家百余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大济苍生《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人活在现实之中,总会有无穷的需求等待着他去满足,但是这些需求之间往往呈现矛盾对立的状态。就陶渊明而言,他生命中最为急切的需求便是基本生存的满足。一面是没有任何积蓄,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家庭状况,一面是五个孩子的嗷嗷待哺。而作为诗人来说,除了做官之外又别无谋生之术,由此可见,求得一个官职,对作者而言多么重要。维持生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小序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思念的样子本性造作勉强迫切(身心)都感到痛苦做官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慷慨:感叹,感慨收拾庄稼成熟一次,引申为一年名作状,在夜里离开不久名作状,像骏马一样农历八月因为译文没过多久,我便思念田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天然如此,不是造作勉强所能(拘束)。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背自己意志(则会导致)身心都感到痛苦。我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于是怅然感叹,觉得这实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回去。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八月到冬天,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辞官之事顺遂心意,写了这篇名为《归去来兮》的文章。乙巳年十一月。辞官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之问题》违背本性深愧于志为妹奔丧身心痛苦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表层原因衣食之忧 vs 顺从天性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当时,郡里一位督邮刘云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梁启超说“陶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强逼着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真是深刻入骨。”这个比喻真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违背自己的意愿比忍饥挨饿更为痛苦序言小结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出仕原因辞官原因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家贫子多 养家无术亲故劝告 诸侯惠爱彭泽不远 公田有利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质性自然任性随情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为什么让,使被被动句为什么表并列主谓取独纠正,挽回补救确实表推测,大概觉悟,明白表并列表修饰船缓缓前进表修饰行人介词,拿,用状语后置句主谓取独第一段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既然自己使精神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还要如此)惆怅而独自伤悲?我明白过往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如今)觉悟到今日(归田)是正确的,以往(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怨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文本研读原 文原 因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辜负田园的自责对过去选择(出仕)的懊悔对未来生活(归隐)的期待乘舟归家的轻松愉快归家的迫不及待辞官归田归程图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和“飘飘”两个叠词,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表现出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恨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归心似箭,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熹微”照应了“敛裳宵逝”对官场的厌倦,对归家的渴望,甚至让他连一个晚上都无法忍受,我们只听过星夜赶赴科场的求官者,何曾见过敛裳宵逝的辞官人。第一段中哪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归途之乐?如何体现的?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第二段换韵,ei韵变en韵,六言改四言。情境变换,节奏变快,心情兴奋。看见衡:同“横”,横木宇:屋檐衡宇:简陋的房子语助词天真率性的赤子心情愉悦的自由人借代指隐士住处接近“松菊”象征高洁脱俗、淡泊名利、坚韧正直等品格。“松菊犹存”喻指诗人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于是(我)看见了自家简陋的房屋,满心欢喜地向前飞奔。仆人高兴地迎接,孩子们都等在家门。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废弃,松树和菊花却幸而犹存。带着孩子们进入屋里,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第二段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再换成an韵,六言,节奏变缓,描绘生活情景。拿,举表目的斜着眼睛看指树木使动,使…愉快形作名,傲世的情怀深知使动,使…安定主谓取独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富足形成对比。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名作状,每天游玩,游览表转折拄着拐杖漫步休息表修饰抬头表修饰远表修饰峰峦表因果日光阴暗的样子表修饰“孤松”示坚贞孤傲之志,托物言志,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坚贞气节。拟人、借景抒情,以云的无心出山,象征自己无意于仕途而出来做官,说明出仕是无心的,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借鸟的倦飞还巢,象征自己急于辞官归田,含蓄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修饰第二段我举壶端杯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展开笑颜。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面容易使人心安。每天在园中游赏自成佳趣,家门虽设却常关。拄着拐杖出去走走歇歇,常常抬头向远方观览。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还。日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仍抚着那孤松流连徘徊。悠闲自得,舒心展颜傲岸易足,淡泊名利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重返田园,回归本心安逸闲适,轻松自在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眷恋自然,坚贞独立文本研读归园后,作者的心情怎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备)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停止交往断绝往来表并列助词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坚贞守节的坚定决心。知心话意动,认为…愉悦意动,以…为乐名作动,弹琴读书表目的介词,把状语后置句田地有时名作动,用桨划沿着表修饰表修饰意动,羡慕顺应天时主谓取独将要结束第三段归去吧,让我断绝同世俗的交游。(既然)这尘世和我的情志相违背,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对亲人间的知心话感到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作。 (我)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又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缓缓开始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生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归田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草木茂盛、春意盎然,如此蓬勃。万物得时,生生不息,而人的生命却是那样渺小、短暂。信可乐也!岂不痛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归家归园归田归尽人生境界徐徐而升走向对生命的终极思考第三段通过描写草木生机勃勃、泉水奔流不息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触景生情,以万物能够顺应天时,自在生长,反衬自己的“不得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伤感;以自然的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短暂,抒发人生苦短的惆怅;陶渊明的朋友圈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的生活如何?快乐吗?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请你从第二、三段中找出答案。陶渊明的朋友圈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家庭之乐悠闲之乐乡邻之乐出游之乐第四段已矣乎!寓形(于)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寄托身体天地间同“何”放下心来什么心神不定动词,到天帝居住的地方眷恋,留恋表因果有时表修饰除草培土高地表目的面对姑且,暂且顺应,顺着表顺承意动,以…为乐什么第四段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荣华不是我的愿望,仙境不可期求。因为眷恋美好的时光,所以独自外出,有时倚着棍杖除草培土,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有时在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疑虑什么呢?归之悟陶渊明的朋友圈生活追求精神追求悠游山水躬耕田园独抒性灵寄情诗赋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面对短暂的余生,陶渊明决定怎样度过?高洁的志趣质朴的情怀第四段第四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从哪里可以看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向往的生活:躬耕田园,寄情山水对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精神,乐天安命、顺其自然的隐士情怀。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痛苦无奈;归隐田园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叁文本小结理清线索,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辨析作者的思想;叙事思路情感线索归去课文总结《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卒章显志:乐天安命。主旨隐士情怀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李白: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出仕是古代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但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皇权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在众多士子中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只不过比较明显罢了,且付诸了实际行动。“隐”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从表面上看,诗人“听天由命”的思想是有点消极,但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评价古人,在那样一个污浊时代,凭他的个人力量,是改变不了世道的,他对官场不满,愤然离去,正是因为他不愿同流合污,应该说“隐”是一种执着于自己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追求。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还是倡导积极入世的思想,多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一词多义就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动词,接近动词,就任动词,成功动词,登上动词,成就一词多义乘聊乘化以归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动词,顺着,顺应动词,趁着动词,冒着动词,骑,坐量词,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一词多义策策扶老以流憩振长策而御宇内。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动词,拄着名词,马鞭子名词,策略动词,鞭打动词,记录,登记默写1.【2015年山东卷真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陶渊明归隐后抬首远观之景的描写,更是他无意仕途、热爱隐居生活心境的表达。5.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庭院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默写默写7.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路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投身仕途的悔意,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同样以路为喻表达自己的觉悟。8.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9.《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10.《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1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悔相道之不察兮实迷途其未远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如果古人也测MBTI,请你根据《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结合已知的历史背景推算一下王羲之和陶渊明的MBTI,并说明理由(结合诗句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