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2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5分)
捏、挤、刻、点……古法泥塑,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它不曾在岁月的 A (流失 流逝)中烟消云散,反而历久弥新。一团普通的泥土,在匠人的巧手下,仿佛被fùyù了生命,震撼人心。他们用对艺术的坚守将枯燥的生活捏出诗意,或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那灵动的眼神、俏皮的姿态,让人忍俊不禁;或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细腻的表情、精致的服饰,他们虽缄默不语,却仿佛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泥塑以其质朴的材质、独特的工艺,展现出生活的多彩与人性。它追溯着历史的记忆,传递了文化的温度。无论是摆在艺术馆中供人欣赏,还是置于家中增添生活气息,泥塑都mèi lì无限。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缄( )默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1分)
A处的词语是 。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1分)
4.综合性学习。(6分)
在阅读中,小南读到一篇关于“和”文化的演讲稿,他想要修改一下,在班级作一次演讲,遇到一些问题,请小通帮他解决。请根据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内容。
小南:“中国文化崇尚‘和’,那什么是‘和’?‘和’是阳光,温暖别人的心灵;‘和’是花朵,愉悦别人的心情。”这句演讲词作为开头好吗?
小通:好啊,你这句演讲词非常有感染力,因为(1)

小南:听你这么一分析,我也觉得不错哦。我想举个事例,蔺相如以平和的姿态感化了廉颇,使得将相和成为佳话。但我还想再补充一个事例,你有好的建议吗?
小通:(2) ,你觉得这个事例怎么样?
小南:太好了!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为了营造一点儿活动气氛,我还想在班里张贴宣传标语,你有好的创意吗?
小通:(3) 。你觉得我这条标语怎么样?
小南:太棒了,谢谢你!
5.整本书阅读。(6分)
学校图书馆计划在今年暑假开展图书推荐活动,负责人邀请你作为好书推荐官向同学们推荐《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名著。
(1)阅读整本书时,读者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或带着某个具体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请你根据小语和小文的关注点,向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章节。(2分)
推荐章节:A.《三礼第五》 B.《<战国策>第八》 C.《诸子第十》 D.《辞赋第十一》
人物 关注点 推荐章节
小语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解放,当时的才智之士都有怎样的主张呢? ①
小文 说客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通常口才极佳,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对此很感兴趣。 ②
(2)作为好书推荐官,你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读书需求,有理有据地给出推荐理由。请你根据
小语或小文的需求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4分)
小语:我最近很迷茫,我想提高成绩,但数学实在很难,让我感觉难以坚持下去。
小文:我热爱小说创作,但最近陷入了困境,总感觉自己的写作形式单一,不太吸引人。
我选择向 推荐,推荐理由:
6.将下面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9分)
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1) ”,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风烟望五津”,折服于唐都城的恢宏阔大;读《小石潭记》“凄神寒骨,(3) ”,触目于小石潭的幽深寂静;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4) ”,沉浸于山寺的静谧祥和;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 ,漏断人初静”,感慨于夜色的寂寞清冷;读《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6) ”,慨叹于封建社会的民生多艰;读《北冥有鱼》“水击三千里,(7) ”,遐想于大鹏展翅的凌云之姿;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 ,(9) ”,感动于诗人关怀天下寒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二(5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23分)
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诗文联读活动。小南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他从中选了两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请你一同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渔 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②云相逐。
【注释】①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②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以出岫”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①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③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⑤耶?
(选自《石涧记》,有删改)
【注释】①亘石:接连不断的石头。亘,延续,连接。②阃(kǔn)奥:也写作“壸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揭跣:挽着衣服,光着脚。④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⑤践履:亲身实践。这里指行迹。
【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任务一:品味诗歌之趣】
7.甲诗第四句中的“绿”字极妙,请赏析。(3分)
8.根据《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篇目的内容判断,甲诗的体裁是(2分) ( )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七言古体诗 D.汉乐府诗
【任务二:疏通文言大意】
9.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其 水 之 大 倍 石 渠 三 之 一 亘 石 为 底 达 于 两 涯
10.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 文言加点词解释
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1)石渠之事既穷:
词类活用: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 (2)民又桥焉:
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3)流若织文:
联系语境法 (4)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流若织文,响若操琴。(2分)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
12.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游记写作要素探究表。(3分)
探究一 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 丙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 要素一:(1)
探究二 乙文中“(2) ”和丙文中“如鸣珮环”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 乙文中“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和丙文中“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又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 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探究三 乙、丙两文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其寄寓的复杂情感。 要素三:(3)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游记完整的格局。
13.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文第十三》篇目中评价柳宗元的游记“深幽精洁”。请你结合乙文或丙文谈谈自己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7题。(14分)
【材料一】睡眠质量一般是指睡眠时间与醒后的感受,通常以入睡时间和觉醒时间为分界点。“白天蹦蹦跳跳,晚上睡个好觉”过去是许多人对幸福生活的朴素描绘,但如今可不那么容易实现。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7%的人睡眠质量存在问题,且中国失眠者占比达38.2%。其中,年轻人失眠占比高达23.6%,睡不好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问题。年轻人的睡眠障碍孵化出了千亿级的市场:蒸汽眼罩、隔音耳塞、褪黑素软糖、睡眠监测器……甚至还催生了一种新兴职业——网络“哄睡”主播。
睡眠不足是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和抑郁症的已知风险因素。失眠是睡眠障碍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偶尔失眠对机体的伤害较小,但长期失眠使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会造成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学习前保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人的海马体在存储新信息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持续16个小时保持清醒,海马体的存储空间就会耗尽,无法进一步接收新信息。为了继续学习,人类需要睡觉。睡觉期间,储存在海马体中的信息会被转移到大脑其他部分的长期存储中,有效地清除海马体中的短期存储。
(摘编自沃克·卡拉《睡眠如何影响学习、记忆和整体健康》)
【材料二】勤奋刻苦,是我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学习态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是对此形象的写照。直至今日,很多家长、教师、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排名,依然信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但实践中,不少人将勤奋好学等同于熬夜苦读,不仅影响睡眠,而且效率低。一些学生给自己心理暗示,认为只有延长学习时间、熬夜苦读才能证明自己的刻苦,却忽略了睡眠问题。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巩固记忆力、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7.65小时、7.48小时和6.5小时。从数据上来看,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要求的标准“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似乎成了孩子们本该必须却无法满足的奢侈。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质量减少(通常小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继发性失眠是指由其他原因,如生理节律性失眠、身体疾病、心理疾病、使用药物和饮酒引起的失眠。
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等。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除心理行为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
终止治疗: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如失眠与其他疾病(如抑郁障碍等)或生活事件相关,当病因去除后,也应考虑停用镇静催眠药物。
(摘编自《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1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经常失眠,睡眠不足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进而给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B.我国近九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青少年儿童所面临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已不容忽视。
C.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巩固记忆力、促进脑功能发育和体力精力恢复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没有必要提倡。
D.我国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将睡眠管理视为“重中之重”。
15.材料一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以分析。(3分)
16.临近考试,小语晚上经常熬夜学习到十二点多,但是成绩没有明显提高,同学曾经提醒他早点休息,他却不以为意,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他进行科学劝导。(4分)
17.假如你是神经内科的一位实习医师,请根据小文的自述,结合材料四为他诊断并给出医嘱。(4分)
诊断证明书
姓名 小文 性别 男 年龄 14岁
患者自述 近两个月以来,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是焦虑考试的事情,夜里醒来好几次,早上醒得早,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正常活动受到影响,精神状态不佳,难以集中精力,情绪紧张,容易烦躁、发怒,社交和学习都受影响等。
诊断 按病因诊断为(1) ;按病程诊断为(2) 。
医嘱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2分)
回味青团怀清明
马雪峰
①小时候,每年清明前后,外婆就会带我们到田间地头或山里荒地找艾叶或者火草,做青团或青团粑粑。真正有古诗中的“青团满面笑,香气飘洒花开处”的快乐。
②老家的艾蒿有很多种,苦艾也就是臭艾还有陈艾最多,这两种艾蒿一般是拿来泡脚或者艾灸的。我们找的是香艾或者黄花艾,这两种艾蒿苦味和艾味都相对少点。传统艾汁是把艾叶焯水漂流后捣碎再加糯米粉,我们有时为了省事也可以只把艾叶切碎来做。
③老家香艾和黄花艾不太好找,但是火草是漫山遍野的,老家海拔较高,清明节火草还不开花,还可以利用。火草是家乡方言的叫法,它的学名叫鼠曲草,也叫茸母,一种叶茎带白茸毛开黄花的植物。当时宋徽宗赵佶被掠北上看到这种植物,触景生情,思故园写了《清明日作》“茸母初生忍禁烟,无家对景倍凄然。帝城春色谁为主,遥指乡关涕泪涟。”这里提到的茸母也是寒食节的食物原料。
④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清明节的青团是江南特色。处于西南边陲的我们也做青团,但是寒食传承的成分少一些。共同的是,节气的仪式,生活的乐趣,就地取材享受大自然馈赠的智慧没有减少,而是越来越丰富。
⑤儿时的我们物资贫乏,特别一个山村家庭,精致的零食很少,父母忙于劳作,无心无力带子女做这种相对麻烦的闲食。难能可贵的是,我有细心温暖的外婆,她用爱把智慧的种子种在我们童年的心上。
⑥跟外婆寻找艾蒿和火草的时候我们是快乐的,一路欢声一路笑语。生活的贫穷,物资的贫乏没让我们唉声叹气,有外婆的路上我们内心是丰富的,眼睛是明亮的,总能找到很多大自然的珍品,也学会了物尽其用的智慧。
⑦制作青团或者青团粑粑时我们是幸福的,你洗菜,我舂米……快乐的日子里没有辛苦。那时家里的糯米不多,在做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很多,也没有五花八门的馅料,那时糖很金贵,我们不能做出现在的精致的豆沙、奶黄、玫瑰糖、苏子花生等馅料。糯米不够,外婆用麦子面或者苞谷面还有苦荞面掺。最神奇的一次是外婆用洋芋粉来做,这些洋芋粉是外婆平时从剁碎喂猪的小洋芋中澄清沥出来的,用它做出的青团颜色青中透亮,像现在的水晶包,当时不明白洋芋淀粉的原理,觉得太不可思议。馅料做得也很丰富,炒豆末成团,野木耳剁碎,青笋切细丝……只要我们想到的都可以做。在食物还不算很富足的年代,外婆不怕孩子们做坏了浪费,保证干净做熟,让我们大胆尝试,是需要多大的格局,多么的高瞻远瞩啊。青团粑粑最佳是用油炸,那些油也需要省着点的日子,我们用火烤,放大铁锅边炕,放甑子里蒸,做出多样化的食物。
⑧如今外婆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在这个节日里深深地怀念她,也继续着外婆的智慧,有一颗耐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会计划着物尽其用……虽然现在我的孩子有多样富足的食物,生活在城市里很难有田间地头找艾蒿的机会,每年清明前后我都带她们到郊外的小河边找艾蒿或火草,怀念我的外婆,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这个季节,河岸上有瘦瘦的藜蒿,我们采摘回来连着叶子焯水漂洗也做青团,现在我们有充足的糯米面,买得到现成丰富的馅料,带着孩子们自给自足的感觉跟那些年一样的好。
⑨《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万物去故从新,生机勃勃,在这个气清景明的日子,我们的心是澄澈的,我们的情是浓厚的,我们的眼是明亮的。怀念外婆,采摘艾叶,让外婆的青团智慧在我们生命里永葆青春。
(刊载于2024年4月13日,有删改)
18.选文围绕“青团”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3分)
19.请你揣摩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当时不明白洋芋淀粉的原理,觉得太不可思议。(作者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
(2)万物去故从新,生机勃勃,在这个气清景明的日子,我们的心是澄澈的,我们的情是浓厚的,我们的眼是明亮的。(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0.选文回忆了儿时“我”与外婆相处的故事,充满温情,请你结合选文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3分)
形象特点 举例分析
细心温暖且 疼爱孩子 (1)
(2) 跟外婆寻找艾蒿和火草的时候一路欢声笑语,让我们感到快乐且内心富足。
拥有物尽其用的智慧且心灵手巧 (3)
懂得教育孩子 在制作青团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并不怕孩子们做坏了浪费。
21.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有什么妙处?请你简要分析。(4分)
22.你认为这篇文章更适合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还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补充阅读材料?请根据下表简述理由。(6分)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节选):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导语(节选):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理由:
三(65分,其中含书写5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诗句道出了对事物感受的消长变化。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与诗句有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事,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赋予 jiān 魅力(每词1分。共3分)
2.流逝(1分)
3.在“人性”之后加上“的光辉”(1分)
4.(1)以设问开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与思考;通过比喻,形象地阐明了“和”的意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铿锵有感染力;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每点1分。共4分)(2)示例:张英宽容大度,感化邻居,让六尺巷的故事成为美谈。(1分)(3)示例:以和为贵,万事顺;有容乃大,心境宽。(1分)
5.(1)①C(1分) ②B(1分)(2)示例一:小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主人公保尔英勇无畏,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无惧死亡,勇往直前;在修筑铁路时,天气非常恶劣,物资极度匮乏,他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始终没有退缩。保尔理想坚定,他立志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因伤病导致双目失明、双腿瘫痪后,他没有倒下,而是将文学创作当作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写成《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这样顽强、坚韧的人物一定能给你启发,给你动力,让你鼓起勇气继续攀登数学这座大山。
示例二:小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艺术成就非常高的书。该书形式丰富,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这本书中的环境描写也非常出色,有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等作用。这本书一定能帮你突破目前的写作困境。(推荐对象1分,理由3分)
6.(1)波撼岳阳城(2)城阙辅三秦 (3)悄怆幽邃(4)但余钟磬音(5)缺月挂疏桐(6)晓驾炭车辗冰辙(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安得广厦千万间(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7.“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在诗句中指使山水变绿。(1分)一个“绿”字不仅起到了呈现色彩的功能,而且化静景为动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之美。(2分)
8.C(2分)【解析】本诗共六句,属于古体诗;每句七个字,是七言。故体裁为七言古体诗。
9.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每处1分)
10.(1)已经;(2)架桥;(3)同“纹”,花纹;(4)排列。(每词1分)
11.(4分)(1)水流(的纹理)像纺织物的花纹,(泉水的)响声像是弹奏的琴声。(2)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12.(1)游踪;(2)响若操琴;(3)情感。(每空1分)
13.示例一:乙文写途中“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见所到之地“深幽”。(2分)文中运用大量简短的比喻句描绘石涧的美好,寥寥数字就使美景如在眼前,可见其“精洁”。(2分)
示例二:丙文写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幽邃,寓情于景,情致也凄清深邃,可见其“深幽”。(2分)作者描绘小石潭之景,清幽秀美,澄静脱俗,用笔简练而清丽典雅,可见其“精洁”。(2分)
14.(3分)D 15.(3分)示例一:“大约”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表约数,在句中用来说明全世界有27%左右的人睡眠质量存在问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示例二:“孵化”一词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年轻人的睡眠障碍催生出千亿级市场的现象比作“孵化”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睡不好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问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6.(4分)示例:小语,不少人认为熬夜苦读等同于勤奋好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熬夜不仅影响睡眠,而且效率低。具体来说,熬夜使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会造成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长时间不睡觉也会让海马体的存储空间耗尽,无法进一步接收新信息。而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巩固记忆力、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建议你保证充足睡眠,这将更有利于持续高效的学习。
17.(4分)(1)继发性失眠(1分); (2)亚急性失眠(1分); (3)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行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行为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2分)。
18.①外婆带我们寻找艾蒿和火草;②外婆带我们用各种食材制作青团;③“我”带着孩子们找艾蒿或火草做青团。(每点1分。共3分。)
19.(1)“不可思议”原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文中指外婆用平时喂猪的小洋芋中澄清沥出来的粉做出了青中透亮的青团,让“我”感到惊奇,侧面突出了外婆的手巧、心思巧。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短句,强调了我们在清明时内心的愉悦,表现出我们对清明的喜爱,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怀念以及对外婆生活智慧的赞叹。(每句分析合理得3分。共6分。)
20.示例:(1)在物资匮乏和缺乏父母陪伴的日子,外婆带着我们找艾蒿和火草、做青团,给予我们很多的爱。(2)积极面对生活,内心富足。(3)采用多种食材来做青团;馅料只要我们想到的都可以做。(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21.①首段、第③段、尾段引用古诗文,赋予了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感染力;②文中首段所引用的诗句描绘了做青团、吃青团的欢乐场面,赵佶的诗寄托了他的思乡之情,两处引用均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儿时制作青团的欢乐和对外婆、家乡以及童年做青团的时光的怀念。(每点2分。共4分。)
22.示例一:我认为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补充阅读材料更合适。文章通过回忆儿时外婆带我们寻找艾蒿和火草、制作青团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外婆对孩子们的爱和“我”对外婆的怀念之情,叙说了动人的亲情故事,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的单元主题相契合。
示例二:我认为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补充阅读材料更合适。全文以“青团”为线索,记叙了“我”儿时和外婆一起找艾蒿和火草、做青团以及后来“我”带自己的孩子寻找艾蒿和火草、制作青团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青团这一清明节传统美食及其所寄寓的情感,与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的单元主题相契合。(任选一个单元得2分,结合文章和单元导语分析原因且言之有理得4分。共6分。)
23.作文。(参考南通市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