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7.1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
目录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表工具,理清科学发现过程,品读文本准确、质朴的语言。
二、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弘扬科研精神。
知人论世
屠呦呦
没有博士学位
没有留洋背景
没有院士头衔
2019年“共和国勋章”
2011年,拉斯克基金会将此奖授予屠呦呦,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
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写作背景
世界人口约有40%,约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每年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床症状,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是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疾病,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亚洲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文体知识
科普文: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理解的文章。
科普文特点: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客观性)
文学性(运用描写、修辞、表现手法)
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演讲稿
鲜明性
针对性
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注的问题,所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演讲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演讲的内容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适当的
感情
色彩
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完成括号图,并梳理文本结构
预习检测
致谢并回顾发现青蒿素的大致经过
分说科研的具体过程
介绍中医药学的贡献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提取)
影响世界(传播)
发展与超越
速读【分说部分】内容,圈画时间,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文章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并作简要解说。
任务一:结合小标题,理清科研历程
1971.10.4 1972.11.8
获取青蒿中 分离提纯,找到
性提取物 青蒿素(关键)
查阅文献,在古籍
中推敲提取方法
2002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在世界 广泛应用)
1981 、1982
在世界性大会上报告《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并发表(走向世界)
1973年秋
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打开大门)
1977
确定青蒿素分子立体结构并发表相关成果
收集、筛选方药,提取、测试、 发现青蒿抗疟效果(转折点)
1967
政府启动 “523” 抗疟研究 项目
1969
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1979
因发现青蒿素被表彰
1986
青蒿素成为一类新药
提示:从时间
精确度、时间跨度思考
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准确、理性思考)
青蒿素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明确了青蒿素的中医药学的价值,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跳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思考: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药名(治疗方案) 治疗病症
青蒿素 疟疾
砒霜 白血病
石杉碱甲 老年痴呆
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
芍药苷 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科学家精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
思考:在文中,屠呦呦有时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有时用的是“我们”。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我”和“我们”,
思考:作者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我们”?
注意: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来标识。
“我”(个体) “我们”(团队)
个人经历 研发阶段
“发现”阶段 “创造”阶段
致谢 成果、贡献
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疾药物的大门。
《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及我们在研究进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
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成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
“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
补充材料:1972年初,屠呦呦提交“志愿试药”报告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思考:从典籍中发现正确提取方式的是“我们”吗?
从这几处并不完全合乎事实的表述中,你读出了什么?
精神品质
以气泡图形式,分享在屠呦呦身上看到的科学家精神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任务三:弘扬科研精神
课堂总结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有一匹骏马任你挑选。青春有我,不负韶华。愿吾辈少年趁青春,种好心中的梦想之芽,为钟爱“一事”浇灌坚守,谱写属于自己的壮丽之歌!
作业布置
中国知网是一个检索学术期刊、高校论文等参考文献的网站。假如你是中国知网的编辑,请为文章确定三到四个关键词,并说说选择这些关键词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