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1.(2024八下·贵阳月考)米勒的实验说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什么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有机物【答案】B【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大气成分与地球闪电,在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时,需要闪电等提供能量,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2.(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不属于科学推测的是( )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蛆不可能由腐肉中的物质产生C.原始地球上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由陨石带来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属于宗教信仰而非科学推测,符合题意。B、“蛆不可能由腐肉中的物质产生”这一说法是基于对蛆的生命周期和腐肉中微生物活动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C、“原始地球上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这一说法是基于对原始地球环境的模拟实验和对陨石中有机物的分析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D、“由陨石带来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这一说法是基于对陨石中有机物的分析和对原始海洋环境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3.(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B.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C.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D.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 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故答案为:D。【分析】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4.(2024八下·贵阳月考)对科学推测的下列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推测的证据必须是实物B.科学的推测要有严密的逻辑,不可以凭空想象C.科学的推测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 科学推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和判断,通过分析和逻辑判断,从某些现象或证据中,做出合理的推测。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故答案为:A。【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推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基于现有的知识、观察和实验数据来预测或解释未知的现象或事实。5.(2024八下·贵阳月考)漆黑的海底世界,并非生命的禁区,海底“热泉”更是生命的乐土,但最不可能出现的生物是( )A.发光小鱼 B.藻类 C.管状蠕虫 D.发光水母【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藻类属于植物,必须在有光照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自养,在漆黑的海底会死亡,不可能出现。故答案为:B。【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6.(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B正确。C.米勒实验的实验结果: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正确。D.地球现在的环境条件与原始地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故地球上不会再形成新的原始生命了,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7.(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D.目前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提到的米勒实验,虽然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物,但这并不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提到的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这与米勒实验的结果相矛盾,B不符合题意。C、提到的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这正是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的证据,C符合题意。D、提到的目前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这虽然也是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的证据,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有一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这一观点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积累了一些证据。例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这些证据都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8.(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选项 证据 推测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C 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D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特征 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解析】【解答】观察始孔子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孔子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9.(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各类物体中,不属于化石的是( )A.在河南西峡盆地发现的恐龙蛋B.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C.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遗体D.在汤嘎斯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A、在河南西峡盆地发现的恐龙蛋,是恐龙的遗物,属于化石,A不符合题意;B、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是古人的尸体,不是化石,B符合题意;C、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遗体,是始祖鸟的遗体,属于化石,C不符合题意;D、在汤嘎斯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是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属于化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10.(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B.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A、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故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错误。B、根据化石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构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B错误。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D、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11.(2024八下·贵阳月考)根据如表不同生物与鸭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下列选项中与鸭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鸭 响尾蛇 海龟 金枪鱼 蛾0 17 7 17 27A.海龟 B.蛾 C.响尾蛇 D.金枪鱼【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海龟与蛾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为蛾27,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12.(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B.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C.在体型上由小到大 D.在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但是体型不一定是由小到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3.(2024八下·贵阳月考)依据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下列最能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是(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C.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是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主要生活在水中,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苔藓植物虽然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主要依靠假根固定在地表,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弱。A不符合题意。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适应性已在A选项中分析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B不符合题意。C、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的适应性已在A选项中分析过。蕨类植物的适应性已在B选项中分析过。C不符合题意。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最能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植物类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大致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高等、最适应陆地环境的植物类群。14.(2024八下·贵阳月考)植物进化的部分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 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甲,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原始的苔藓植物乙有茎、叶,但没有根,是假根。C的说法是错误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进化树:15.(2024八下·贵阳月考)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现代雄鹿角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代代经常使用的关系 B.自然选择的结果C.保卫自己的需要 D.繁衍后代的需要【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故答案为:B。【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16.(2024八下·贵阳月考)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故答案为:D【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17.(2024八下·贵阳月考)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厂家生产的农药质量逐渐下降了C.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人类在施用农药前,害虫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农药对害虫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18.(2024八下·贵阳月考)具有共同祖先的狼和狗,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物种。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狼和狗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狗和狼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C.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遗传和变异D.人类长期的定向选择影响狗的进化方向【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解析】【解答】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正确;C、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C正确;D、人类长期的定向选择影响狗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19.(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看法错误的是( )A.变异在生物中普遍存在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是永远对生物有利C.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易被其他生物发现,它的生存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变异在生物中普遍存在,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A选项正确。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是永远对生物有利,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异在环境变化后可能不再适应,B选项正确。C、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这种色彩也是一种警戒色,可以警告天敌不要靠近,从而保护自己,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选项错误。D、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20.(2024八下·贵阳月考)如图,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跑得慢的猎豹和跑得慢的羚羊被淘汰B.跑得快的猎豹定向选择了跑得快的羚羊C.猎豹为捕食羚羊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D.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跑得慢的猎豹和跑得慢的羚羊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选项正确。B、跑得快的猎豹能够更好地捕食羚羊,而跑得快的羚羊能够更好地躲避猎豹的捕食。这种情况下,跑得快的猎豹和跑得快的羚羊更容易生存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选项正确。C、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猎豹产生跑得快的变异并不是为了捕食羚羊,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选项错误。D、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这是共同进化的实例。猎豹和羚羊在捕食和被捕食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21.(2024八下·贵阳月考)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图中字母)。(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图一中各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5)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答案】(1)f(2)近(3)原始大气;氧气;闪电(4)原始海洋(5)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2)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f→e→d→c.因此,比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些。(3)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虫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2)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2.(2024八下·贵阳月考)如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始祖鸟化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生物的进化顺序,将生物化石填到相应的地层中:恐龙最有可能出现在 (选填“A”“B”或“C”)层。(2)越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有个观点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今的地球上低等的生物已不存在了。你觉得这个说法是 的。(3)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因为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A、B、C三个地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图,则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 → → 。【答案】(1)B(2)错误(3)③;②;①【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在A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始祖鸟化石;在B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恐龙化石;在(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三叶虫化石。(2)越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生物进化是多样的,低等生物适应环境,仍然存在。(3)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如果A、B、C三个岩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图)则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③→②→①。【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3.(2024八下·贵阳月考)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请作答:(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它们经过漫长岁月才形成原始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选填“原核”或“真核”)生物。(2)关于进化的原因,以在洞穴中生活的墨西哥脂鲤盲鱼(如图)种群出现为例说明:脂鲤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 。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 (选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正常脂鲤遗传时变异产生了盲鱼,而盲鱼在洞穴生活中是 变异,更容易生存,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形成新的种群。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不断进化。(3)在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为什么 。【答案】(1)有机物;原核(2)生存斗争;不定向;有利;自然选择(3)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有机分子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更复杂的有机分子,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类型,它们没有细胞核,只有一个裸露的DNA分子。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盲鱼,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 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形成新的种群。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3))现存的生物种类繁多,有简单、低等的生物,也有复杂、高等的生物,但都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它们可以生存下来。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者生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24.(2024八下·贵阳月考)老师带同学们玩抓纽扣的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①在每块面板上均匀地摆上黑、红、白三种不同颜色的纽扣各20颗,每五人排成一队,依次迅速抓走一颗纽扣。②当面板上纽扣被抓到只剩下20颗时,老师再补充40颗纽扣到面板上(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相同颜色的2颗)。③再由同一队同学按之前的规则抓纽扣。全班分为若干队,每队小朋友抓三轮。记录每一轮结束时不同颜色纽扣的数目和每队完成游戏的时间,所花时间最少的队伍获胜。(1)这个游戏可以用来探讨动物 形成的原因,相当于一个模拟实验。纽扣的不同颜色代表这种动物体色有 现象。(2)游戏过程中补充纽扣的过程可以用来表示动物会 ,而在补充纽扣时“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2颗相同颜色的纽扣”表示动物在繁殖时伴随的 现象。(3)下表为一个小队的情况记录表: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纽扣颜色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黑 20 3 9 2 6 0红 20 5 15 4 12 2白 20 12 36 14 42 18根据表中的结果推测面板的颜色最接近或最可能是 。这个面板可以看作模拟动物的 。【答案】(1)保护色;变异(2)繁殖;遗传(3)白色;生存环境【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此游戏是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在桌子上展开的布料模拟了生物的生活环境,各种颜色的纽扣模拟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此游戏相当于模拟实验。纽扣的不同颜色代表某种动物具有的不同体色。(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补充纽扣时“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2颗相同颜色的纽扣”意味着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伴随着遗传现象。(3)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接近,由此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 根据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白色的较多,推测面板的颜色最接近或最可能是白色, 这个面板可以看作模拟动物的 生存环境。【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 / 1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1.(2024八下·贵阳月考)米勒的实验说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什么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有机物2.(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不属于科学推测的是( )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蛆不可能由腐肉中的物质产生C.原始地球上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由陨石带来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3.(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B.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C.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D.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4.(2024八下·贵阳月考)对科学推测的下列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推测的证据必须是实物B.科学的推测要有严密的逻辑,不可以凭空想象C.科学的推测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5.(2024八下·贵阳月考)漆黑的海底世界,并非生命的禁区,海底“热泉”更是生命的乐土,但最不可能出现的生物是( )A.发光小鱼 B.藻类 C.管状蠕虫 D.发光水母6.(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7.(2024八下·贵阳月考)“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D.目前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8.(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选项 证据 推测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C 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D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特征 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A.A B.B C.C D.D9.(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各类物体中,不属于化石的是( )A.在河南西峡盆地发现的恐龙蛋B.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C.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遗体D.在汤嘎斯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10.(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B.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11.(2024八下·贵阳月考)根据如表不同生物与鸭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下列选项中与鸭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鸭 响尾蛇 海龟 金枪鱼 蛾0 17 7 17 27A.海龟 B.蛾 C.响尾蛇 D.金枪鱼12.(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B.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C.在体型上由小到大 D.在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13.(2024八下·贵阳月考)依据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下列最能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是(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C.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4.(2024八下·贵阳月考)植物进化的部分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15.(2024八下·贵阳月考)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现代雄鹿角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代代经常使用的关系 B.自然选择的结果C.保卫自己的需要 D.繁衍后代的需要16.(2024八下·贵阳月考)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17.(2024八下·贵阳月考)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厂家生产的农药质量逐渐下降了C.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18.(2024八下·贵阳月考)具有共同祖先的狼和狗,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物种。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狼和狗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狗和狼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C.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遗传和变异D.人类长期的定向选择影响狗的进化方向19.(2024八下·贵阳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看法错误的是( )A.变异在生物中普遍存在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是永远对生物有利C.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易被其他生物发现,它的生存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20.(2024八下·贵阳月考)如图,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跑得慢的猎豹和跑得慢的羚羊被淘汰B.跑得快的猎豹定向选择了跑得快的羚羊C.猎豹为捕食羚羊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D.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21.(2024八下·贵阳月考)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图中字母)。(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图一中各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5)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22.(2024八下·贵阳月考)如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始祖鸟化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生物的进化顺序,将生物化石填到相应的地层中:恐龙最有可能出现在 (选填“A”“B”或“C”)层。(2)越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有个观点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今的地球上低等的生物已不存在了。你觉得这个说法是 的。(3)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因为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A、B、C三个地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图,则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 → → 。23.(2024八下·贵阳月考)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请作答:(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它们经过漫长岁月才形成原始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选填“原核”或“真核”)生物。(2)关于进化的原因,以在洞穴中生活的墨西哥脂鲤盲鱼(如图)种群出现为例说明:脂鲤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 。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 (选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正常脂鲤遗传时变异产生了盲鱼,而盲鱼在洞穴生活中是 变异,更容易生存,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形成新的种群。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不断进化。(3)在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为什么 。24.(2024八下·贵阳月考)老师带同学们玩抓纽扣的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①在每块面板上均匀地摆上黑、红、白三种不同颜色的纽扣各20颗,每五人排成一队,依次迅速抓走一颗纽扣。②当面板上纽扣被抓到只剩下20颗时,老师再补充40颗纽扣到面板上(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相同颜色的2颗)。③再由同一队同学按之前的规则抓纽扣。全班分为若干队,每队小朋友抓三轮。记录每一轮结束时不同颜色纽扣的数目和每队完成游戏的时间,所花时间最少的队伍获胜。(1)这个游戏可以用来探讨动物 形成的原因,相当于一个模拟实验。纽扣的不同颜色代表这种动物体色有 现象。(2)游戏过程中补充纽扣的过程可以用来表示动物会 ,而在补充纽扣时“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2颗相同颜色的纽扣”表示动物在繁殖时伴随的 现象。(3)下表为一个小队的情况记录表: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纽扣颜色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 开始数目 剩余数目黑 20 3 9 2 6 0红 20 5 15 4 12 2白 20 12 36 14 42 18根据表中的结果推测面板的颜色最接近或最可能是 。这个面板可以看作模拟动物的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大气成分与地球闪电,在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时,需要闪电等提供能量,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2.【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属于宗教信仰而非科学推测,符合题意。B、“蛆不可能由腐肉中的物质产生”这一说法是基于对蛆的生命周期和腐肉中微生物活动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C、“原始地球上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这一说法是基于对原始地球环境的模拟实验和对陨石中有机物的分析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D、“由陨石带来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这一说法是基于对陨石中有机物的分析和对原始海洋环境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属于科学推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3.【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 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故答案为:D。【分析】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4.【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 科学推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和判断,通过分析和逻辑判断,从某些现象或证据中,做出合理的推测。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故答案为:A。【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推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基于现有的知识、观察和实验数据来预测或解释未知的现象或事实。5.【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藻类属于植物,必须在有光照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自养,在漆黑的海底会死亡,不可能出现。故答案为:B。【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6.【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B正确。C.米勒实验的实验结果: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正确。D.地球现在的环境条件与原始地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故地球上不会再形成新的原始生命了,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7.【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提到的米勒实验,虽然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物,但这并不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提到的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这与米勒实验的结果相矛盾,B不符合题意。C、提到的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这正是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的证据,C符合题意。D、提到的目前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这虽然也是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的证据,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有一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这一观点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积累了一些证据。例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这些证据都支持“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8.【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解析】【解答】观察始孔子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孔子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9.【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A、在河南西峡盆地发现的恐龙蛋,是恐龙的遗物,属于化石,A不符合题意;B、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是古人的尸体,不是化石,B符合题意;C、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遗体,是始祖鸟的遗体,属于化石,C不符合题意;D、在汤嘎斯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是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属于化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10.【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A、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故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错误。B、根据化石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构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B错误。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D、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11.【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海龟与蛾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为蛾27,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12.【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但是体型不一定是由小到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3.【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是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主要生活在水中,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苔藓植物虽然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主要依靠假根固定在地表,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弱。A不符合题意。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适应性已在A选项中分析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B不符合题意。C、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的适应性已在A选项中分析过。蕨类植物的适应性已在B选项中分析过。C不符合题意。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最能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植物类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大致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高等、最适应陆地环境的植物类群。14.【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 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甲,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原始的苔藓植物乙有茎、叶,但没有根,是假根。C的说法是错误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进化树:15.【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故答案为:B。【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16.【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故答案为:D【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17.【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人类在施用农药前,害虫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农药对害虫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18.【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解析】【解答】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正确;C、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C正确;D、人类长期的定向选择影响狗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19.【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变异在生物中普遍存在,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A选项正确。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是永远对生物有利,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异在环境变化后可能不再适应,B选项正确。C、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这种色彩也是一种警戒色,可以警告天敌不要靠近,从而保护自己,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选项错误。D、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20.【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跑得慢的猎豹和跑得慢的羚羊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选项正确。B、跑得快的猎豹能够更好地捕食羚羊,而跑得快的羚羊能够更好地躲避猎豹的捕食。这种情况下,跑得快的猎豹和跑得快的羚羊更容易生存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选项正确。C、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猎豹产生跑得快的变异并不是为了捕食羚羊,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选项错误。D、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这是共同进化的实例。猎豹和羚羊在捕食和被捕食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21.【答案】(1)f(2)近(3)原始大气;氧气;闪电(4)原始海洋(5)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2)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f→e→d→c.因此,比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些。(3)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虫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2)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2.【答案】(1)B(2)错误(3)③;②;①【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在A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始祖鸟化石;在B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恐龙化石;在(地层里可能找到的生物化石是:三叶虫化石。(2)越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生物进化是多样的,低等生物适应环境,仍然存在。(3)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如果A、B、C三个岩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图)则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③→②→①。【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3.【答案】(1)有机物;原核(2)生存斗争;不定向;有利;自然选择(3)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有机分子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更复杂的有机分子,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类型,它们没有细胞核,只有一个裸露的DNA分子。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盲鱼,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 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形成新的种群。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3))现存的生物种类繁多,有简单、低等的生物,也有复杂、高等的生物,但都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它们可以生存下来。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者生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24.【答案】(1)保护色;变异(2)繁殖;遗传(3)白色;生存环境【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此游戏是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在桌子上展开的布料模拟了生物的生活环境,各种颜色的纽扣模拟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此游戏相当于模拟实验。纽扣的不同颜色代表某种动物具有的不同体色。(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补充纽扣时“每剩1颗纽扣对应补充2颗相同颜色的纽扣”意味着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伴随着遗传现象。(3)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接近,由此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 根据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白色的较多,推测面板的颜色最接近或最可能是白色, 这个面板可以看作模拟动物的 生存环境。【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