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七下·南皮期末)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 C.长臂猿 D.猕猴【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2.(2024七下·南皮期末)通过健康教育,同学们知道了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A.子宫 B.卵巢 C.输卵管 D.睾丸【答案】A【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A、子宫是孕育胎儿和定期发生月经的地方,符合题意;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不符合题意;C、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不符合题意;D、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男性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 输送精子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 排精、排尿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 外阴 /3.(2024七下·南皮期末)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猕猴桃、橘子 B.鸡蛋、豆浆C.动物肝脏 D.海带、紫菜【答案】A【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 经常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维生素C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维持骨骼、肌肉、血管的正常功能,而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坏血病。所以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就是猕猴桃和橘子,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4.(2024七下·南皮期末)宣传普及营养科学与食品卫生知识、扫除“营养盲”,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用营养保健食品代替食物,获得营养会更全面B.不吃蔬菜,水果可代替;不吃主食,零食可代替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多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D.学生早餐应遵循“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答案】D【知识点】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营养保健食品既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也不能代替治病的药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面的营养素,主要靠一日三餐的正常膳食来供给,如果想主要靠保健食品来获取营养,必然会造成营养方面的偏差,产生营养不良,A不符合题意。B、水果是不能代替蔬菜的,因为它们所含的物质是不同的,零食不可代替主食,主食含有人体需要的养分,矿物质,维生素…有助身体健康,而零食不但没有益,吃得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多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快的需要,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会导致身体偏胖,C不符合题意。D、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学生早餐也应遵循“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5.(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的消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就是完整的消化道B.胃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C.舌头和牙齿对食物没有消化功能D.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不符合题意;B、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只能消化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舌头和牙齿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6.(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所示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关系图,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呼吸系统 B.②——泌尿系统C.③——消化系统 D.④——循环系统【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①消化系统被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进入③循环系统,即吸收。②人体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将物质(水、无机盐、尿素等)排出体外,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图中的④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呼吸系统。因此,图中:①消化系统、②泌尿系统、③循环系统、④呼吸系统。故答案为:B。【分析】人体系统的功能是: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7.(2024七下·南皮期末)当发生煤气中毒时,有毒气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答案】A【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煤气中毒时,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从外界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休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故答案为:A。【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8.(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毛细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流速度最快 B.红细胞不能通过C.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管壁较厚,弹性大【答案】C【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血流速度最快的是动脉,不符合题意;B、毛细血管管腔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不符合题意;C、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符合题意;D、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9.(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血液的组成部分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红细胞——运输营养 B.白细胞——运输氧气C.血小板——促进凝血 D.血浆——吞噬病菌【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A、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不符合题意;B、红细胞运输氧气,不符合题意;C、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符合题意;D、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10.(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尿液C.排出汗液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ABC、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不符合题意;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属于激素调节,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11.(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和运输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A.肾脏、尿道 B.膀胱、输尿管C.肾脏、膀胱 D.输尿管、尿道【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因此, 人体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和运输尿液的器官分别是膀胱和输尿管。故答案为:B。【分析】泌尿系统得组成:12.(2024七下·南皮期末)得了咽喉炎易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A.细菌、病毒会经过血液流到中耳B.咽鼓管连通咽和鼓室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D.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答案】B【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解析】【解答】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13.(2024七下·南皮期末)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①迅速张口 ②迅速闭嘴③张口,同时双手捂耳 ④闭嘴,同时双手捂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解析】【解答】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14.(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下列相关概念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大脑+脊髓B.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C.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答案】A【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不正确;B、 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正确;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正确;D、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15.(2024七下·南皮期末)小红的手指无意间被针刺了一下,她只感到疼痛却没有作出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受损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答案】D【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还能经过脊髓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由于小红能感到疼痛,所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都是正常的,若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会有痛觉但无法作出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16.(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简单的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 D.新生儿吮吸乳汁【答案】D【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ABC、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不符合题意;D、 新生儿吮吸乳汁是人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皮层,因此是简单反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17.(2024七下·南皮期末)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____没有受到损伤(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解析】【解答】脑干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18.(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没有导管 B.分泌激素C.成对存在 D.发挥调节作用【答案】C【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解析】【解答】 人体的内分泌腺具有内分泌激素的功能。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具有调节人体的机能的作用。但人体的内分泌腺,并不是成对存在的。故答案为:C。【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19.(2024七下·南皮期末)新生儿一旦被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立即治疗,否则易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和身体发育障碍,从而患上( )A.糖尿病 B.巨人症 C.呆小症 D.侏儒症【答案】C【知识点】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符合题意;B、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故新生儿一旦被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否则易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和身体发育障碍,符合题意;D、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激素: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20.(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 )①空气污染 ②水体污染 ③土壤污染 ④酸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放射性污染、酸雨、土壤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①②③④均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故答案为:D。【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等。21.(2024七下·南皮期末)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形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会发生很大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态上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B.生理上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迅速发育C.心理上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思想产生独立倾向D.青春期的变化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与神经系统无关【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 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不符合题意;B、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性功能成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不符合题意;C、青春期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不符合题意;D、引起青春期身体的形态和功能出现显著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的作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22.(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有关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C.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消灭吸入气体中的细菌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分泌黏液【答案】C【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解析】【解答】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A正确。B. 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 B正确。C. 呼吸道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黏住灰尘和一部分细菌,黏液中有抵抗病菌的物质的,能消灭到达肺部气体中的细菌,C错误。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寒冷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减少对肺的刺激。23.(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答案】A【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A.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进行②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B.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①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呼出的气体,B正确。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C正确。D.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④过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氧气进入毛细血管,④二氧化碳进入肺泡。(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24.(2024七下·南皮期末)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睾丸、卵巢分泌性激素,不属于内分泌腺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的形成【答案】B【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正确;B、睾丸、卵巢分泌性激素,没有导管,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属于内分泌腺,B错误;C、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如甲状腺、垂体。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传送到体外,如唾液腺、汗腺、肠腺。25.(2024七下·南皮期末)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不包括( )A.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B.直接危害植物,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C.破坏湖泊的食物链D.引发赤潮【答案】D【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解析】【解答】酸雨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引起的,酸雨会破坏植被、污染水体甚至腐蚀建筑物,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赤潮和酸雨无关。故答案为:D。【分析】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及其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35分)请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除标注外,每空1分。(注:除注明外,[]里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文字)26.(2024七下·南皮期末)每个人的出生都要经过“十月怀胎”,在这个过程中,胚胎在母体内发生很大变化。如图所示为人体生殖发育过程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 ] 。(2)图二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该过程是在图一的[①] 内完成的。如果某女性的①堵塞,在自然状态下,她 (填“能”或“不能”)怀孕。母亲怀孕期间,腹部逐渐隆起,这是[ ] 内的胚胎在不断长大,在这一过程中,胎儿通过脐带、 与母体相连,可以与母体交换氧、营养物质与废物。(3)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 。【答案】(1)②;卵巢(2)输卵管;不能;③;子宫;胎盘(3)分娩【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2)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①输卵管。因此,如果某女性①输卵管的结构堵塞,在自然状态下,她不能怀孕。当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一步形成器官, 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3)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 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析】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27.(2024七下·南皮期末)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1是 ,它所分泌的 中 (填“含”或“不含”)消化酶,能对图二中 (填“X”“Y”或“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起乳化作用。(2)图二中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3)图二中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填序号),在该器官内被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填名称)。【答案】(1)肝脏;胆汁;不含;Z(2)葡萄糖(3)5;蛋白质【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1)图一中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图中Z初始消化部位是小肠,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2) 图二中X曲线 初始消化部位是口腔,因此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分解为葡萄糖。(3)图中C部位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应是胃,对应图一器官是5胃。【分析】图一: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图二: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8.(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请据图回答问题。(1)心脏主要由 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要 (填“厚”或“薄”)。⑤中流的是 脉血。(2)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为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3)某位肠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途径是:上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炎症部位)。【答案】(1)肌肉;厚;静(2)静脉血(3)右心房;左心室【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心脏是由肌肉组成,它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来泵血。心脏有四个腔室:两个心房(左心房和右心房)和两个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是因为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或肺部,而心房只需将血液送入心室。心室壁的厚度反映了其更强的泵血功能。(2)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时,确实会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这是因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在小肠内会吸收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因此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会减少,同时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会增加,使得血液性质发生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某位肠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炎症部位)。【分析】图中:①上腔静脉 ,②房室瓣,③下腔静脉,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29.(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图一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二是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丁四名男子的尿检结果(“+”表示检出该成分,“+”越多表示量越多;“-”表示未检出该成分),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问题。尿液成分 甲(正常) 乙 丙 丁血细胞 - - ++ -蛋白质 - - - ++葡萄糖 - +++ - -(1)表中乙(非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出现大量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 (填序号)发生了障碍。丙、丁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蛋白质,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 (填名称)发生病变的缘故。(2)正常情况下,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作用和 作用两个连续的阶段。肾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后的血液由肾静脉流回心脏。通过血液透析,帮助肾衰竭患者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 平衡,维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其内部都流 血。④肾静脉内流静脉血,其血液与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答案】(1)③;肾小球(2)过滤;重吸收;水和无机盐(3)动脉;减少【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乙尿中出了葡萄糖,则可能是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丙、丁出现了血尿和蛋白尿,是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肾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通过血液透析,帮助衰竭者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球组成,在这里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血液的含氧量不变,因此,都流动脉血。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静脉尿素的含量大大减少。【分析】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输尿管。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30.(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在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3)当手不小心受到针的刺激,就会发生缩手反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路径是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内。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答案】(1)神经元;反射弧(2)①;感受器(3)①→②→③→④→⑤;脊髓;复杂反射【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的突起两部分组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3) 当手不小心受到针的刺激,就会发生缩手反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路径是:①感受器(手指处)→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手部肌肉),此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1 / 1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七下·南皮期末)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 C.长臂猿 D.猕猴2.(2024七下·南皮期末)通过健康教育,同学们知道了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A.子宫 B.卵巢 C.输卵管 D.睾丸3.(2024七下·南皮期末)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猕猴桃、橘子 B.鸡蛋、豆浆C.动物肝脏 D.海带、紫菜4.(2024七下·南皮期末)宣传普及营养科学与食品卫生知识、扫除“营养盲”,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用营养保健食品代替食物,获得营养会更全面B.不吃蔬菜,水果可代替;不吃主食,零食可代替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多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D.学生早餐应遵循“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5.(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的消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就是完整的消化道B.胃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C.舌头和牙齿对食物没有消化功能D.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6.(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所示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关系图,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呼吸系统 B.②——泌尿系统C.③——消化系统 D.④——循环系统7.(2024七下·南皮期末)当发生煤气中毒时,有毒气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8.(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毛细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流速度最快 B.红细胞不能通过C.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管壁较厚,弹性大9.(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血液的组成部分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红细胞——运输营养 B.白细胞——运输氧气C.血小板——促进凝血 D.血浆——吞噬病菌10.(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尿液C.排出汗液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11.(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和运输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A.肾脏、尿道 B.膀胱、输尿管C.肾脏、膀胱 D.输尿管、尿道12.(2024七下·南皮期末)得了咽喉炎易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A.细菌、病毒会经过血液流到中耳B.咽鼓管连通咽和鼓室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D.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13.(2024七下·南皮期末)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①迅速张口 ②迅速闭嘴③张口,同时双手捂耳 ④闭嘴,同时双手捂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下列相关概念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大脑+脊髓B.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C.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神经元=细胞体+突起15.(2024七下·南皮期末)小红的手指无意间被针刺了一下,她只感到疼痛却没有作出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受损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16.(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简单的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 D.新生儿吮吸乳汁17.(2024七下·南皮期末)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____没有受到损伤(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18.(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没有导管 B.分泌激素C.成对存在 D.发挥调节作用19.(2024七下·南皮期末)新生儿一旦被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立即治疗,否则易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和身体发育障碍,从而患上( )A.糖尿病 B.巨人症 C.呆小症 D.侏儒症20.(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 )①空气污染 ②水体污染 ③土壤污染 ④酸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2024七下·南皮期末)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形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会发生很大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态上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B.生理上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迅速发育C.心理上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思想产生独立倾向D.青春期的变化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与神经系统无关22.(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列有关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C.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消灭吸入气体中的细菌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分泌黏液23.(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24.(2024七下·南皮期末)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睾丸、卵巢分泌性激素,不属于内分泌腺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的形成25.(2024七下·南皮期末)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不包括( )A.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B.直接危害植物,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C.破坏湖泊的食物链D.引发赤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35分)请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除标注外,每空1分。(注:除注明外,[]里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文字)26.(2024七下·南皮期末)每个人的出生都要经过“十月怀胎”,在这个过程中,胚胎在母体内发生很大变化。如图所示为人体生殖发育过程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 ] 。(2)图二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该过程是在图一的[①] 内完成的。如果某女性的①堵塞,在自然状态下,她 (填“能”或“不能”)怀孕。母亲怀孕期间,腹部逐渐隆起,这是[ ] 内的胚胎在不断长大,在这一过程中,胎儿通过脐带、 与母体相连,可以与母体交换氧、营养物质与废物。(3)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 。27.(2024七下·南皮期末)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1是 ,它所分泌的 中 (填“含”或“不含”)消化酶,能对图二中 (填“X”“Y”或“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起乳化作用。(2)图二中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3)图二中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填序号),在该器官内被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填名称)。28.(2024七下·南皮期末)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请据图回答问题。(1)心脏主要由 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要 (填“厚”或“薄”)。⑤中流的是 脉血。(2)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为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3)某位肠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途径是:上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炎症部位)。29.(2024七下·南皮期末)下图一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二是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丁四名男子的尿检结果(“+”表示检出该成分,“+”越多表示量越多;“-”表示未检出该成分),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问题。尿液成分 甲(正常) 乙 丙 丁血细胞 - - ++ -蛋白质 - - - ++葡萄糖 - +++ - -(1)表中乙(非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出现大量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 (填序号)发生了障碍。丙、丁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蛋白质,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 (填名称)发生病变的缘故。(2)正常情况下,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作用和 作用两个连续的阶段。肾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后的血液由肾静脉流回心脏。通过血液透析,帮助肾衰竭患者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 平衡,维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其内部都流 血。④肾静脉内流静脉血,其血液与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30.(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在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3)当手不小心受到针的刺激,就会发生缩手反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路径是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内。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2.【答案】A【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A、子宫是孕育胎儿和定期发生月经的地方,符合题意;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不符合题意;C、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不符合题意;D、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男性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 输送精子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 排精、排尿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 外阴 /3.【答案】A【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 经常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维生素C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维持骨骼、肌肉、血管的正常功能,而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坏血病。所以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就是猕猴桃和橘子,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4.【答案】D【知识点】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营养保健食品既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也不能代替治病的药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面的营养素,主要靠一日三餐的正常膳食来供给,如果想主要靠保健食品来获取营养,必然会造成营养方面的偏差,产生营养不良,A不符合题意。B、水果是不能代替蔬菜的,因为它们所含的物质是不同的,零食不可代替主食,主食含有人体需要的养分,矿物质,维生素…有助身体健康,而零食不但没有益,吃得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多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快的需要,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会导致身体偏胖,C不符合题意。D、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学生早餐也应遵循“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5.【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不符合题意;B、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只能消化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舌头和牙齿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6.【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①消化系统被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进入③循环系统,即吸收。②人体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将物质(水、无机盐、尿素等)排出体外,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图中的④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呼吸系统。因此,图中:①消化系统、②泌尿系统、③循环系统、④呼吸系统。故答案为:B。【分析】人体系统的功能是: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7.【答案】A【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煤气中毒时,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从外界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休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故答案为:A。【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8.【答案】C【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血流速度最快的是动脉,不符合题意;B、毛细血管管腔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不符合题意;C、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符合题意;D、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9.【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A、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不符合题意;B、红细胞运输氧气,不符合题意;C、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符合题意;D、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10.【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ABC、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不符合题意;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属于激素调节,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11.【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因此, 人体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和运输尿液的器官分别是膀胱和输尿管。故答案为:B。【分析】泌尿系统得组成:12.【答案】B【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解析】【解答】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13.【答案】B【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解析】【解答】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14.【答案】A【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不正确;B、 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正确;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正确;D、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15.【答案】D【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还能经过脊髓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由于小红能感到疼痛,所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都是正常的,若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会有痛觉但无法作出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16.【答案】D【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ABC、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不符合题意;D、 新生儿吮吸乳汁是人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皮层,因此是简单反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17.【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解析】【解答】脑干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18.【答案】C【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解析】【解答】 人体的内分泌腺具有内分泌激素的功能。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具有调节人体的机能的作用。但人体的内分泌腺,并不是成对存在的。故答案为:C。【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19.【答案】C【知识点】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符合题意;B、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故新生儿一旦被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否则易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和身体发育障碍,符合题意;D、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激素: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20.【答案】D【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放射性污染、酸雨、土壤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①②③④均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故答案为:D。【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等。21.【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 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不符合题意;B、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性功能成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不符合题意;C、青春期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不符合题意;D、引起青春期身体的形态和功能出现显著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的作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22.【答案】C【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解析】【解答】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A正确。B. 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 B正确。C. 呼吸道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黏住灰尘和一部分细菌,黏液中有抵抗病菌的物质的,能消灭到达肺部气体中的细菌,C错误。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寒冷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减少对肺的刺激。23.【答案】A【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A.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进行②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B.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①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呼出的气体,B正确。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C正确。D.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④过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氧气进入毛细血管,④二氧化碳进入肺泡。(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24.【答案】B【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正确;B、睾丸、卵巢分泌性激素,没有导管,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属于内分泌腺,B错误;C、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如甲状腺、垂体。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传送到体外,如唾液腺、汗腺、肠腺。25.【答案】D【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解析】【解答】酸雨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引起的,酸雨会破坏植被、污染水体甚至腐蚀建筑物,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赤潮和酸雨无关。故答案为:D。【分析】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及其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26.【答案】(1)②;卵巢(2)输卵管;不能;③;子宫;胎盘(3)分娩【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2)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①输卵管。因此,如果某女性①输卵管的结构堵塞,在自然状态下,她不能怀孕。当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一步形成器官, 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3)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 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析】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27.【答案】(1)肝脏;胆汁;不含;Z(2)葡萄糖(3)5;蛋白质【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1)图一中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图中Z初始消化部位是小肠,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2) 图二中X曲线 初始消化部位是口腔,因此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分解为葡萄糖。(3)图中C部位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应是胃,对应图一器官是5胃。【分析】图一: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图二: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8.【答案】(1)肌肉;厚;静(2)静脉血(3)右心房;左心室【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心脏是由肌肉组成,它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来泵血。心脏有四个腔室:两个心房(左心房和右心房)和两个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是因为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或肺部,而心房只需将血液送入心室。心室壁的厚度反映了其更强的泵血功能。(2)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时,确实会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这是因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在小肠内会吸收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因此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会减少,同时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会增加,使得血液性质发生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某位肠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炎症部位)。【分析】图中:①上腔静脉 ,②房室瓣,③下腔静脉,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29.【答案】(1)③;肾小球(2)过滤;重吸收;水和无机盐(3)动脉;减少【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乙尿中出了葡萄糖,则可能是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丙、丁出现了血尿和蛋白尿,是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肾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通过血液透析,帮助衰竭者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球组成,在这里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血液的含氧量不变,因此,都流动脉血。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静脉尿素的含量大大减少。【分析】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输尿管。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30.【答案】(1)神经元;反射弧(2)①;感受器(3)①→②→③→④→⑤;脊髓;复杂反射【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的突起两部分组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3) 当手不小心受到针的刺激,就会发生缩手反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路径是:①感受器(手指处)→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手部肌肉),此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