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列关于血液、血浆、红细胞三者之间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中的(  )
A.成熟的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4.(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
B.血浆也可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C.心脏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部分组成
5.(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医生给病人输液时,用针管从手臂“青筋”刺入;在检测血糖时,进行指尖采血。“青筋”、“指尖采血”所涉及的两个血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动脉 D.静脉、动脉
6.(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1表示人新鲜血液分层现象,如图2为显微镜视野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所示部分的颜色是淡黄色,约占血液总量的45%
B.某志愿者从平原到西藏参加支教半年后,血液中丙所示细胞显著增加
C.图1中的②所示部分包含图2中的丙和乙所表示的细胞
D.图1 中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加速血液分层
7.(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湿棉絮包裹鳃盖和躯干部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B.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C.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
8.(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静脉血管内凝结为血块,阻塞血管。若血块脱落,可能会运动至肺动脉引起栓塞,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含氧量较低,颜色暗红
B.下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
C.下肢静脉管壁最厚,弹性最大
D.下肢静脉的血液最终回到右心房
9.(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6月14日将是第21个世界献血者日,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ABO血型系统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研究提出的
C.我国提倡无偿献血,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献血奉献爱心
D.健康成年人每年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0.(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含量降低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1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人体通过排泄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以下不属于代谢废物的是(  )
A.汗液中的水 B.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
C.呼出的二氧化碳 D.尿液中的无机盐
1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
A.葡萄糖含量大量减少 B.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C.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减少 D.蛋白质含量减少
1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C.②结构具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D.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
14.(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大多情况下,白种人多为蓝色或灰色眼珠,黑种人多为棕黑色眼珠,黄种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多为咖啡色或黑褐色眼珠,人的眼睛颜色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控制(  )
A.虹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
15.(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却是间断的
B.健康的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C.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
D.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
16.(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表是某同学在静息和运动条件下,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分的数据(单位:毫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静息时 100 1800 300
运动时 2000 500 600
A.运动时需及时补充水分
B.静息时可以长时间不喝水
C.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D.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水蒸气增多
17.(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今年的6月6日是第37个全国“爱眼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近视,近视率约达52.7%。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近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形成物像的结构是图中的③
B.图中⑤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近视
C.不良习惯导致近视,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18.(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鼻咽部受到病菌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19.(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巴南区华熙LIVE文体中心举行,孙颖莎、陈梦、马龙、樊振东等将会参赛,运动员们比赛时能迅速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关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A.脑和脑神经 B.脊髓和脊神经
C.大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0.(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眼和耳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采耳,不规范的采耳可能会导致中耳某一结构受伤,从而影响人的听力,该结构可能是3
B.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3 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C.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入教室,对声音敏感的细胞主要在图中⑤耳蜗
D.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
二、非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2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据统计到2024年1月全球已有约7.01亿新冠肺炎患者。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心脏结构中,正常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其中   (填图中字母)壁最厚。
(2)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侵害的人体器官是肺,造成肺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同时由   (填一种血细胞)运输到组织细胞的   (气体)也随之减少,严重时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3)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应用莲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药物经过人体肠道吸收后,随着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首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   (填“右”或“左”)心房,最终运输到全身各处。在体循环中,血液可以为其周围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   ,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液由   变为   。
(4)治疗新冠肺炎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莲花清瘟胶囊)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据图2分析可知,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两组治愈率均呈现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组治愈率更高。
2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之一,对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尿液的外观、成分等还可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1)如图所示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该结构有关。其中[ ]   具有过滤作用,可使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 ]   ,形成原尿。
(2)据测定,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80升原尿,而最终形成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原尿流经   时,大部分的   、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3)长期憋尿是导致肾炎的原因之一、尿液产生后会暂时存储在   中,尿液滞留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输尿管逆行到达肾脏,造成肾脏感染。
(4)小明因出现水肿、尿液泡沫多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尿常规检测结果如表,医生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中异常的项目推测小明肾单位中   发生了病变,这是肾炎的一种类型。
成分 化验结果 参考值
蛋白质 + -
葡萄糖 - -
白细胞 11-15/HP 0-5/HP
红细胞 6-10/HP 0-3/HP
(5)请你写一条保护肾脏的建议:   。
2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3月26日中国足球队在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36强赛C组比赛中,中国男足主场4比1战胜新加坡队。消息一出,振奋人心。假期很多同学的运动量急速下降,开学之后开展了很多趣味活动,趣味足球受到同学们的热烈追捧。图甲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图乙是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趣味足球需要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和   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它由[②]   和[③]   两部分组成。
(2)足球赛场上,队员与对方队员近身抢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摔倒,主要依靠图乙中[ ]   的调节功能。
(3)听到裁判的哨声和指令,足球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调节这一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
(4)若在足球赛赛场上不幸严重受伤,若因脑部出血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可能是伤到了图乙中的[c]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可见,选项中正确表示血液、血浆、红细胞三者之间的概念关系的是B图。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2.【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综合分析选项:“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也不含DNA。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所以,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包括血液中的细胞。血液中的DNA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血细胞中的DNA: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DNA。这些细胞在成熟过程中会经历细胞分裂,DNA复制是细胞分裂的一个重要步骤。
游离DNA:血液中也存在游离的DNA片段,这些DNA可以来自细胞的死亡和破裂,或者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一部分被释放到血液中。游离DNA(cfDNA)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中,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可以进行某些遗传病的筛查。
此外,血液中的DNA还可以用于各种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反应的监测、疾病风险评估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血液中DNA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深入,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4.【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B.血浆的功能是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A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开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C正确。
D.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血小板 Q 、白细胞和红细胞。血浆主要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血小板负责止血和凝血,白细胞吞噬病菌,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5.【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
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时,常寻找手背上的“青筋”实际上是寻找静脉。“指尖采血”是刺破指尖的毛细血管,然后挤出来的血液和皮肤组织液的混合物。故选B。
【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6.【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①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 约占血液总量的55%,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故A错误。
B.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甲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故B错误。
C.图2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图1中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故C正确。
D.图1 中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图1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
图2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7.【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可以使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更清楚,要用低倍物镜观察是因为鱼的血管相对高倍物镜来说太大,所以不适宜用高倍物镜,而用低倍物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发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③静脉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①动脉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因此血液流速关系可表示为:①动脉>③静脉>②毛细血管,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8.【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含氧量较低,颜色暗红,是静脉血,A正确。
BD.下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最终流向右心房,BD正确。
C.下肢静脉是静脉血管,管壁薄,弹性小,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9.【答案】C
【知识点】血量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分为A、B、AB、O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B正确。
C.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C错误。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分析】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却很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没有同非常重要。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者阿以输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入少量的 D 型血但这种"万能"是相对的爱慢地输入少量的 O 型血; AB 型血的人,除可输人另一方面是人类血型系统多样,即使是同型血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A 型或 B 型血一方面是给异型血输入口型血的量不能太安相输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
10.【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弹性小,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B正确。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内的含氧量升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升高了,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C错误。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具体结构特点如下: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1.【答案】B
【知识点】人粪尿的处理;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综上所述,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不属于代谢废物。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排泄:泌尿系统以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形式排出,皮肤以汗液(水、无机盐、尿素)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形式排出。
排遗:粪便,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通过大肠和肛门)。
12.【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C.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释放二氧化碳,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都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故AC错误。
B.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故B正确。
D.正常人的大分子蛋白质不会过滤到肾小囊中,仍然在血浆里,故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不会大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原尿的形成: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尿液的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3.【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
C.②是输尿管,能够输送尿液,故C错误。
D.③膀胱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14.【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因此决定不同人种眼球颜色不同的结构是虹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形成后在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当储存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尿意,再经过大脑的调节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是间歇的,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的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B正确。
C.④肾小囊腔中原尿含有的葡萄糖被⑤肾小管重吸收回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内,C正确。
D.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6.【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而水的摄入量不变,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故A正确。
B.静息时也会排出水分,所以不可以长时间不喝水,故B错误。
C.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可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的恒定,故C正确。
D.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所以呼吸排出的水蒸气增多,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的排泄是指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
17.【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③视网膜是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C.近视眼的成因是:⑥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径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8.【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咽鼓管的位置,据此答题。
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鼓管。
19.【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20.【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故不规范的采耳可能 会导致中耳3鼓膜受伤,从而影响人的听力,A正确。
B.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进入中耳,保持3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B正确。
C.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⑥耳蜗内,图中⑤是听小骨,C错误。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1是耳郭、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前庭、5听小骨、6耳蜗、7咽鼓管。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1.【答案】(1)D
(2)红细胞;氧气
(3)体循环;右;养料;动脉血;静脉血
(4)上升;治疗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静脉与心房连接,动脉与心室连接.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正常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因为心室的射血距离比心房要远。心室中D左心室壁最厚,它是体循环的起点,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2)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侵害的人体的呼吸器官——肺,造成该器官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同时由红细胞运输到组织细胞的氧气也随之减少,严重时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3)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应用莲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药物→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先是体循环,再是肺循环,因此,药物随着体循环,首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右心房,最终运输肺部。在体循环中,血液可以为其周围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两组治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治愈率更高。
【分析】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22.【答案】(1)③肾小球;②肾小囊
(2)肾小管;水;肾小管重吸收
(3)膀胱
(4)肾小球
(5)不要憋尿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包括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图示为肾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3)尿液产生后会暂时存储在膀胱中,尿液滞留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输尿管逆行到达肾脏,造成肾脏感染。
(4)尿常规化验尿中有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患有肾小球肾炎。
(5)有了“尿意”而不能及时排尿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憋尿时膀胱胀大,膀胱壁血管被压迫,膀胱黏膜缺血,抵抗力降低,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生长繁殖,不仅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甚至诱发膀胱癌,因此憋尿是极不好的习惯。
【分析】图中:①肾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3.【答案】(1)脑;脊髓;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2)b小脑
(3)a大脑皮层
(4)脑干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由[②]细胞体和[③]突起两部分组成。
(2)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足球赛场上,队员与对方队员近身抢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摔倒,主要依靠图乙中b小脑的调节功能。
(3)复杂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所以听到裁判的哨声和指令,足球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属于条件反射,调节这一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是大脑皮层。
(4)c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所以若在足球赛赛场上不幸严重受伤,若因脑部出血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可能是伤到了图乙中的[c]脑干。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神经末梢,②是胞体,③是树突,④是轴突。乙图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因此,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1 / 1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列关于血液、血浆、红细胞三者之间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可见,选项中正确表示血液、血浆、红细胞三者之间的概念关系的是B图。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中的(  )
A.成熟的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综合分析选项:“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也不含DNA。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所以,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包括血液中的细胞。血液中的DNA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血细胞中的DNA: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DNA。这些细胞在成熟过程中会经历细胞分裂,DNA复制是细胞分裂的一个重要步骤。
游离DNA:血液中也存在游离的DNA片段,这些DNA可以来自细胞的死亡和破裂,或者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一部分被释放到血液中。游离DNA(cfDNA)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中,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可以进行某些遗传病的筛查。
此外,血液中的DNA还可以用于各种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反应的监测、疾病风险评估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血液中DNA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深入,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4.(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
B.血浆也可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C.心脏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部分组成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B.血浆的功能是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A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开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C正确。
D.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血小板 Q 、白细胞和红细胞。血浆主要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血小板负责止血和凝血,白细胞吞噬病菌,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5.(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医生给病人输液时,用针管从手臂“青筋”刺入;在检测血糖时,进行指尖采血。“青筋”、“指尖采血”所涉及的两个血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动脉 D.静脉、动脉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
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时,常寻找手背上的“青筋”实际上是寻找静脉。“指尖采血”是刺破指尖的毛细血管,然后挤出来的血液和皮肤组织液的混合物。故选B。
【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6.(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1表示人新鲜血液分层现象,如图2为显微镜视野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所示部分的颜色是淡黄色,约占血液总量的45%
B.某志愿者从平原到西藏参加支教半年后,血液中丙所示细胞显著增加
C.图1中的②所示部分包含图2中的丙和乙所表示的细胞
D.图1 中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加速血液分层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①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 约占血液总量的55%,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故A错误。
B.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甲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故B错误。
C.图2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图1中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故C正确。
D.图1 中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图1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
图2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7.(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湿棉絮包裹鳃盖和躯干部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B.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C.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可以使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更清楚,要用低倍物镜观察是因为鱼的血管相对高倍物镜来说太大,所以不适宜用高倍物镜,而用低倍物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发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③静脉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①动脉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因此血液流速关系可表示为:①动脉>③静脉>②毛细血管,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8.(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静脉血管内凝结为血块,阻塞血管。若血块脱落,可能会运动至肺动脉引起栓塞,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含氧量较低,颜色暗红
B.下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
C.下肢静脉管壁最厚,弹性最大
D.下肢静脉的血液最终回到右心房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含氧量较低,颜色暗红,是静脉血,A正确。
BD.下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最终流向右心房,BD正确。
C.下肢静脉是静脉血管,管壁薄,弹性小,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9.(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6月14日将是第21个世界献血者日,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ABO血型系统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研究提出的
C.我国提倡无偿献血,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献血奉献爱心
D.健康成年人每年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知识点】血量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分为A、B、AB、O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B正确。
C.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C错误。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分析】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却很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没有同非常重要。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者阿以输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入少量的 D 型血但这种"万能"是相对的爱慢地输入少量的 O 型血; AB 型血的人,除可输人另一方面是人类血型系统多样,即使是同型血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A 型或 B 型血一方面是给异型血输入口型血的量不能太安相输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
10.(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含量降低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弹性小,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B正确。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内的含氧量升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升高了,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C错误。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具体结构特点如下: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人体通过排泄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以下不属于代谢废物的是(  )
A.汗液中的水 B.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
C.呼出的二氧化碳 D.尿液中的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人粪尿的处理;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综上所述,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不属于代谢废物。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排泄:泌尿系统以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形式排出,皮肤以汗液(水、无机盐、尿素)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形式排出。
排遗:粪便,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通过大肠和肛门)。
1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
A.葡萄糖含量大量减少 B.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C.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减少 D.蛋白质含量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C.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释放二氧化碳,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都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故AC错误。
B.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故B正确。
D.正常人的大分子蛋白质不会过滤到肾小囊中,仍然在血浆里,故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不会大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原尿的形成: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尿液的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C.②结构具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D.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
C.②是输尿管,能够输送尿液,故C错误。
D.③膀胱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14.(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大多情况下,白种人多为蓝色或灰色眼珠,黑种人多为棕黑色眼珠,黄种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多为咖啡色或黑褐色眼珠,人的眼睛颜色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控制(  )
A.虹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因此决定不同人种眼球颜色不同的结构是虹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却是间断的
B.健康的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C.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
D.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形成后在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当储存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尿意,再经过大脑的调节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是间歇的,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的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B正确。
C.④肾小囊腔中原尿含有的葡萄糖被⑤肾小管重吸收回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内,C正确。
D.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6.(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下表是某同学在静息和运动条件下,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分的数据(单位:毫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静息时 100 1800 300
运动时 2000 500 600
A.运动时需及时补充水分
B.静息时可以长时间不喝水
C.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D.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水蒸气增多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而水的摄入量不变,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故A正确。
B.静息时也会排出水分,所以不可以长时间不喝水,故B错误。
C.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可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的恒定,故C正确。
D.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所以呼吸排出的水蒸气增多,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的排泄是指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
17.(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今年的6月6日是第37个全国“爱眼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近视,近视率约达52.7%。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近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形成物像的结构是图中的③
B.图中⑤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近视
C.不良习惯导致近视,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③视网膜是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C.近视眼的成因是:⑥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径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8.(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鼻咽部受到病菌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咽鼓管的位置,据此答题。
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鼓管。
19.(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巴南区华熙LIVE文体中心举行,孙颖莎、陈梦、马龙、樊振东等将会参赛,运动员们比赛时能迅速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关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A.脑和脑神经 B.脊髓和脊神经
C.大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20.(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眼和耳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采耳,不规范的采耳可能会导致中耳某一结构受伤,从而影响人的听力,该结构可能是3
B.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3 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C.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入教室,对声音敏感的细胞主要在图中⑤耳蜗
D.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故不规范的采耳可能 会导致中耳3鼓膜受伤,从而影响人的听力,A正确。
B.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进入中耳,保持3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B正确。
C.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⑥耳蜗内,图中⑤是听小骨,C错误。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1是耳郭、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前庭、5听小骨、6耳蜗、7咽鼓管。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二、非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21.(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据统计到2024年1月全球已有约7.01亿新冠肺炎患者。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心脏结构中,正常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其中   (填图中字母)壁最厚。
(2)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侵害的人体器官是肺,造成肺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同时由   (填一种血细胞)运输到组织细胞的   (气体)也随之减少,严重时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3)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应用莲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药物经过人体肠道吸收后,随着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首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   (填“右”或“左”)心房,最终运输到全身各处。在体循环中,血液可以为其周围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   ,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液由   变为   。
(4)治疗新冠肺炎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莲花清瘟胶囊)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据图2分析可知,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两组治愈率均呈现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组治愈率更高。
【答案】(1)D
(2)红细胞;氧气
(3)体循环;右;养料;动脉血;静脉血
(4)上升;治疗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静脉与心房连接,动脉与心室连接.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正常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因为心室的射血距离比心房要远。心室中D左心室壁最厚,它是体循环的起点,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2)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侵害的人体的呼吸器官——肺,造成该器官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同时由红细胞运输到组织细胞的氧气也随之减少,严重时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3)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应用莲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药物→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先是体循环,再是肺循环,因此,药物随着体循环,首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右心房,最终运输肺部。在体循环中,血液可以为其周围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两组治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治愈率更高。
【分析】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22.(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之一,对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尿液的外观、成分等还可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1)如图所示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该结构有关。其中[ ]   具有过滤作用,可使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 ]   ,形成原尿。
(2)据测定,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80升原尿,而最终形成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原尿流经   时,大部分的   、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3)长期憋尿是导致肾炎的原因之一、尿液产生后会暂时存储在   中,尿液滞留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输尿管逆行到达肾脏,造成肾脏感染。
(4)小明因出现水肿、尿液泡沫多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尿常规检测结果如表,医生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中异常的项目推测小明肾单位中   发生了病变,这是肾炎的一种类型。
成分 化验结果 参考值
蛋白质 + -
葡萄糖 - -
白细胞 11-15/HP 0-5/HP
红细胞 6-10/HP 0-3/HP
(5)请你写一条保护肾脏的建议:   。
【答案】(1)③肾小球;②肾小囊
(2)肾小管;水;肾小管重吸收
(3)膀胱
(4)肾小球
(5)不要憋尿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包括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图示为肾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3)尿液产生后会暂时存储在膀胱中,尿液滞留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输尿管逆行到达肾脏,造成肾脏感染。
(4)尿常规化验尿中有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患有肾小球肾炎。
(5)有了“尿意”而不能及时排尿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憋尿时膀胱胀大,膀胱壁血管被压迫,膀胱黏膜缺血,抵抗力降低,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生长繁殖,不仅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甚至诱发膀胱癌,因此憋尿是极不好的习惯。
【分析】图中:①肾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3.(2024七下·重庆市月考)2024年3月26日中国足球队在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36强赛C组比赛中,中国男足主场4比1战胜新加坡队。消息一出,振奋人心。假期很多同学的运动量急速下降,开学之后开展了很多趣味活动,趣味足球受到同学们的热烈追捧。图甲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图乙是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趣味足球需要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和   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它由[②]   和[③]   两部分组成。
(2)足球赛场上,队员与对方队员近身抢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摔倒,主要依靠图乙中[ ]   的调节功能。
(3)听到裁判的哨声和指令,足球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调节这一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
(4)若在足球赛赛场上不幸严重受伤,若因脑部出血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可能是伤到了图乙中的[c]   。
【答案】(1)脑;脊髓;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2)b小脑
(3)a大脑皮层
(4)脑干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由[②]细胞体和[③]突起两部分组成。
(2)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足球赛场上,队员与对方队员近身抢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摔倒,主要依靠图乙中b小脑的调节功能。
(3)复杂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所以听到裁判的哨声和指令,足球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属于条件反射,调节这一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是大脑皮层。
(4)c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所以若在足球赛赛场上不幸严重受伤,若因脑部出血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可能是伤到了图乙中的[c]脑干。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神经末梢,②是胞体,③是树突,④是轴突。乙图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因此,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