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江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2024七下·江西月考)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猕猴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长臂猿
2.(2024七下·江西月考)脐带一端连接着胎儿,另一端连接着的结构是(  )
A.子宫 B.胎盘 C.卵巢 D.输卵管
3.(2024七下·江西月考)怀孕的过程犹如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这粒“种子”是指(  )
A.胎儿 B.受精卵 C.卵细胞 D.胚泡
4.(2024七下·江西月考)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大脑发达 D.使用工具
5.(2024七下·江西月考)下列叙述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心肺功能增强 B.大脑开始发育
C.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D.性意识开始萌动
(2024七下·江西月考)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会促进中学生的大脑和智力发育。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可迅速改善大脑的工作状态,尤其是缓解大脑的疲劳。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6.小明没吃早餐,临近中午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此时及时给他吃哪种食物可以尽快为他补充能量(  )
A.水 B.牛奶 C.糖水 D.牛肉干
7.小明的妈妈一直给他吃钙片,医生却说小明缺钙,建议小明在补钙的同时还要适当晒太阳并补充(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图甲表示中国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每天应比成人适当多摄取宝塔中第___层的食物,这类食物最终被消化成___(  )
A.一、二 葡萄糖
B.三、四 氨基酸
C.二、四 脂肪微粒
D.一、三 脂肪酸
9.“复合多酶片”的说明书中注明了每片药片含脂肪酶3.3mg和蛋白酶10mg。该药品的作用接近于下列哪种消化液(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10.图乙表示食物中的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图推断该有机物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1.(2024七下·江西月考)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为23.5千焦/克(理论值),某小组测得的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比理论值小,请你帮助该小组分析出现误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称量花生种子的质量不准确 B.测量水的温度不准确
C.实验中热量的散失 D.计算错误
12.(2024七下·江西月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保证太空中航天员的健康,你认为下列食谱中相对不合理的是(  )
A.鱼、蛋、奶、米饭、蔬菜 B.鱼、肉、蛋、米饭、馒头
C.肉、蛋、奶、馒头、水果 D.鱼、蛋、奶、馒头、水果
13.(2024七下·江西月考)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患者张某体内的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D.消化葡萄糖的功能下降
14.(2024七下·江西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不能销售的商品是(  )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
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
15.(2024七下·江西月考)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以下关于营养、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B.长期缺碘易患骨质疏松症
C.人体维生素需求量很少,可以不吃蔬菜水果
D.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16.(2024七下·江西月考)探秘人的由来
人类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生命现象是奇妙的,等待人们无止境的探索。
资料1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慢慢地进化成现代人类。
资料2小芳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帮她解惑。 资料3“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小刚的声调变得低沉,喉结突出,还开始长胡子了;小红的声调变得较高,乳腺开始发育了。两人都觉得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心思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资料1中,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   (用序号表示)。随着大脑越来越发达,人类在群体中产生了   。在进化过程中,与森林古猿直立行走进化方向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环境变化是   。
(2)资料2中,爸爸产生a的器官是   ,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b]   。胚胎是由b经过细胞分裂和[c]细胞   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的,其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并通过   和脐带从妈妈的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资料2中,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第   周,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   分娩,这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4)资料3中,进入青春期后,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喉结突出,女孩乳房增大等第   (填“一”或“二”)性征越来越明显。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女孩比男孩要   (填“早”或“晚”)1~2年。
17.(2024七下·江西月考)制作消化系统模型
生物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消化系统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量表。请分析回答:
“消化系统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器官完整,比例得当,顺序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完整、顺序正确,消化腺器官缺失1个或位置不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有缺少或顺序不正确,消化腺器官有2个或2个以上缺失或位置不正确
材料与匹配 有3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有1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都不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1)小科同学选择适当的材料(如纸、橡皮泥),制作消化器官的模型(成人的   一般长5~6米,大肠长1.5米左右);他用报纸剪出自己的躯干部的轮廓,大致标出腹部的范围,将制作成型的消化器官(   、咽、食道、   、小肠和大肠)固定在身体轮廓的恰当位置,并把各种消化器官连接起来,组成人体的消化道,如图甲所示。图甲所示的模型中A表示的器官是   。
(2)根据上述评价量表,该模型“结构完整性”被评为“优秀”,“材料与匹配”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材料与匹配”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评价与交流课上,小科同学还展示了自己另外制作的小肠内壁模型(图乙),折叠的纸代表小肠结构中的   ,其上有   ,它们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若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会发现小肠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它们的管壁都很薄,只由   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   。
18.(2024七下·江西月考)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提示 ①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②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实验过程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块A、B、C,将A和B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取一定量的唾液备用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 ④将准备好的物品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做一定处理,具体操作见下表: 试管标号123放入物品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处理方法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____℃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试管1内的物质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   将淀粉分解成了   。
(2)试管2内的物质   (填“变蓝”或“不变蓝”)。
(3)试管3内物质局部变成蓝色,说明   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   。
(4)实验中,试管1、2充分搅拌,是模拟口腔中   。
(5)实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   ℃的温水中。
(6)设置试管1和试管2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形成   实验,便于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以上事实说明: 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答案】B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生命之桥,一端连着胎儿腹壁(就是以后的肚脐),另一端连着胎盘。如果把胎盘比作一把雨伞的话,脐带就是伞把。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45~55厘米,直径2厘米,表面被覆羊膜,中间有胶状结缔组织充填,保护着脐带里的血管。脐带从胎盘那里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胎儿,并将胎儿排泄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送到胎盘,经母体排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3.【答案】D
【知识点】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4.【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A符号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所以,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能够直立行走。
5.【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心肺功能增强,这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A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B、大脑开始发育。实际上,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后就开始了,而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但并非开始发育。因此,B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不相符。
C、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这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C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D、性意识开始萌动。这也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D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故答案为:B。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答案】6.C
7.D
8.B
9.C
10.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合理营养
【解析】【分析】(1)经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三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第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图乙中:a口腔和咽,b胃,c小肠,d大肠。
(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
“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脂肪。
6.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选项中“水”不能提供能量、“牛奶”和“牛肉干”主要含有蛋白质,“糖水”含有糖类。所以,小明没吃早餐,临近中午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此时及时给他吃糖水可以尽快为他补充能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A错误。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该类维生素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B错误。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C错误。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可见,建议小明在补钙的同时还要适当晒太阳并补充维生素D,D正确。
故答案为:D。
8.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四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中无消化酶。可见,“复合多酶片”每片含脂肪酶3.3mg和蛋白酶10mg,该药品相当于肠液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结合题图可知,图乙中该有机物是脂肪,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不能燃烧是无机盐。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加保温装置、试管受热面积较小等导致花生燃烧时散失较多的热量;测量不准确;计算有误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实验中热量的散失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12.【答案】B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合理营养要求我们摄入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充足的营养,因此如果只摄入鱼、肉、蛋、米饭、馒头,会缺乏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
故答案为:B。
【分析】(1)合理膳食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
(2)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糖类)位居第一层;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脂肪)和食盐。
13.【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A符合题意。
B.胃液是胃内的胃腺分泌的,胃液进入胃内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胰腺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多种物质的消化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不会影响葡萄糖的消化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等结构,其功能在于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维持生命所需。口腔通过咀嚼、混合食物和分泌唾液来促进食物的消化。食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胃通过分泌胃液来消化蛋白质和部分其他营养物质。小肠通过分泌肠液来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肝脏等,分泌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4.【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BC、保质期内的果汁、有检疫印章的鲜肉、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都是安全食品,可以销售,不符合题意;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会有农药残留,不利于身体健康,不能销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15.【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发高烧时,体温升高会影响人体消化液中的各种酶的消化能力,因此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通常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B错误。
C.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确实不大,但是维生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不能不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例如,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D错误。
故选A。
【分析】1.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它主要参与人体基础代谢过程,催化表观遗传物质的转录和转化,参与合成新物质,维持酶的活性,保护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运行,维护免疫功能的稳定,保证全身的健康。
2.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是人体维持正常矿质营养的重要物质,它们参与人体的代谢和新陈代谢,在组织水解、合成及释放能量等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缺少了某种无机盐,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功能。无机盐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血液循环等独特功效。
16.【答案】(1)森林古猿;④②①③⑤⑥;语言;森林大量消失
(2)睾丸;受精卵;分化;子宫;胎盘
(3)38;阴道
(4)身高突增;二;早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1)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脑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地上生活的过程中,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可见,资料1中,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④②①③⑤⑥。随着大脑越来越发达,人类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在进化过程中,与森林古猿直立行走进化方向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2)资料2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a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每个人生命的起点都是b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成为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b]受精卵,胚胎是由b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c]细胞分化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的,其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3)新生命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左右,才会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4)资料3中,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作用下,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骼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下,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因此女孩比男孩要早1~2年。
故答案为: (1) 森林古猿;④②①③⑤⑥;语言;森林大量消失;(2)睾丸;受精卵;分化;子宫 ;胎盘; (3) 38;阴道; (4) 身高突增;二;早
【分析】资料2中:a精子,b受精卵,c细胞分化。
(1)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17.【答案】(1)小肠;口腔;胃;肝脏
(2)关于小肠,使用塑料管制作肠壁,使用是魔术贴制作小肠皱襞(粗糙一面为小肠绒毛,光滑一面粘在塑料管上);关于胃,使用气球做胃(能收缩和舒张);关于口腔,使用橡皮泥制作口腔壁和舌,使用类似牙齿的石头制作牙齿(合理即可)
(3)皱襞;小肠绒毛;一;吸收营养物质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肠长1.5米左右。消化道从上而下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图甲中的A是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
(2)待改进是指材料都不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而优秀是指有3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选择相应制作材料,例如口腔具有舌和牙齿,则可以橡皮泥和石头等材料分别制作出舌和牙齿;胃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则可以使用气球制作胃;小肠具有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魔术贴制作小肠皱襞,魔术贴粗糙一面表示小肠绒毛,等等。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因此折叠的纸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小肠皱襞,其上有小肠绒毛它们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甲:A肝脏。图乙:小肠内壁模型。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8.【答案】(1)不变蓝;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变蓝
(3)牙齿;细嚼慢咽
(4)舌的搅拌
(5)37
(6)对照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2)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
(3)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属于物理性消化,增加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见,试管3内物质局部变成蓝色,说明牙齿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增加唾液淀粉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也会减轻胃肠的负担。
(4)口腔里面有舌,舌能灵活运动,通过搅拌作用,把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可见,实验中,试管1、2充分搅拌,是模拟口腔中舌的搅拌。
(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
(6)设置试管1和试管2进行实验,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便于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 (1) 不变蓝;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 变蓝 ; (3) 牙齿;细嚼慢咽; (4) 舌的搅拌 ; (5) 37 ; (6) 对照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属于淀粉的特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3.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步骤。
1 / 1江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2024七下·江西月考)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猕猴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长臂猿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以上事实说明: 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2024七下·江西月考)脐带一端连接着胎儿,另一端连接着的结构是(  )
A.子宫 B.胎盘 C.卵巢 D.输卵管
【答案】B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生命之桥,一端连着胎儿腹壁(就是以后的肚脐),另一端连着胎盘。如果把胎盘比作一把雨伞的话,脐带就是伞把。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45~55厘米,直径2厘米,表面被覆羊膜,中间有胶状结缔组织充填,保护着脐带里的血管。脐带从胎盘那里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胎儿,并将胎儿排泄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送到胎盘,经母体排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3.(2024七下·江西月考)怀孕的过程犹如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这粒“种子”是指(  )
A.胎儿 B.受精卵 C.卵细胞 D.胚泡
【答案】D
【知识点】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4.(2024七下·江西月考)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大脑发达 D.使用工具
【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A符号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所以,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能够直立行走。
5.(2024七下·江西月考)下列叙述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心肺功能增强 B.大脑开始发育
C.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D.性意识开始萌动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心肺功能增强,这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A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B、大脑开始发育。实际上,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后就开始了,而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但并非开始发育。因此,B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不相符。
C、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这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C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D、性意识开始萌动。这也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D选项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符。
故答案为:B。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2024七下·江西月考)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会促进中学生的大脑和智力发育。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可迅速改善大脑的工作状态,尤其是缓解大脑的疲劳。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6.小明没吃早餐,临近中午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此时及时给他吃哪种食物可以尽快为他补充能量(  )
A.水 B.牛奶 C.糖水 D.牛肉干
7.小明的妈妈一直给他吃钙片,医生却说小明缺钙,建议小明在补钙的同时还要适当晒太阳并补充(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图甲表示中国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每天应比成人适当多摄取宝塔中第___层的食物,这类食物最终被消化成___(  )
A.一、二 葡萄糖
B.三、四 氨基酸
C.二、四 脂肪微粒
D.一、三 脂肪酸
9.“复合多酶片”的说明书中注明了每片药片含脂肪酶3.3mg和蛋白酶10mg。该药品的作用接近于下列哪种消化液(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10.图乙表示食物中的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图推断该有机物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6.C
7.D
8.B
9.C
10.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合理营养
【解析】【分析】(1)经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三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第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图乙中:a口腔和咽,b胃,c小肠,d大肠。
(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
“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脂肪。
6.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选项中“水”不能提供能量、“牛奶”和“牛肉干”主要含有蛋白质,“糖水”含有糖类。所以,小明没吃早餐,临近中午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此时及时给他吃糖水可以尽快为他补充能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A错误。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该类维生素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B错误。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C错误。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可见,建议小明在补钙的同时还要适当晒太阳并补充维生素D,D正确。
故答案为:D。
8.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四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中无消化酶。可见,“复合多酶片”每片含脂肪酶3.3mg和蛋白酶10mg,该药品相当于肠液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结合题图可知,图乙中该有机物是脂肪,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2024七下·江西月考)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为23.5千焦/克(理论值),某小组测得的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比理论值小,请你帮助该小组分析出现误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称量花生种子的质量不准确 B.测量水的温度不准确
C.实验中热量的散失 D.计算错误
【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不能燃烧是无机盐。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加保温装置、试管受热面积较小等导致花生燃烧时散失较多的热量;测量不准确;计算有误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实验中热量的散失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12.(2024七下·江西月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保证太空中航天员的健康,你认为下列食谱中相对不合理的是(  )
A.鱼、蛋、奶、米饭、蔬菜 B.鱼、肉、蛋、米饭、馒头
C.肉、蛋、奶、馒头、水果 D.鱼、蛋、奶、馒头、水果
【答案】B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合理营养要求我们摄入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充足的营养,因此如果只摄入鱼、肉、蛋、米饭、馒头,会缺乏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
故答案为:B。
【分析】(1)合理膳食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
(2)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糖类)位居第一层;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脂肪)和食盐。
13.(2024七下·江西月考)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患者张某体内的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D.消化葡萄糖的功能下降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A符合题意。
B.胃液是胃内的胃腺分泌的,胃液进入胃内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胰腺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多种物质的消化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不会影响葡萄糖的消化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等结构,其功能在于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维持生命所需。口腔通过咀嚼、混合食物和分泌唾液来促进食物的消化。食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胃通过分泌胃液来消化蛋白质和部分其他营养物质。小肠通过分泌肠液来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肝脏等,分泌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4.(2024七下·江西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不能销售的商品是(  )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
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
【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BC、保质期内的果汁、有检疫印章的鲜肉、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都是安全食品,可以销售,不符合题意;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会有农药残留,不利于身体健康,不能销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15.(2024七下·江西月考)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以下关于营养、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B.长期缺碘易患骨质疏松症
C.人体维生素需求量很少,可以不吃蔬菜水果
D.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发高烧时,体温升高会影响人体消化液中的各种酶的消化能力,因此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通常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B错误。
C.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确实不大,但是维生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不能不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例如,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D错误。
故选A。
【分析】1.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它主要参与人体基础代谢过程,催化表观遗传物质的转录和转化,参与合成新物质,维持酶的活性,保护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运行,维护免疫功能的稳定,保证全身的健康。
2.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是人体维持正常矿质营养的重要物质,它们参与人体的代谢和新陈代谢,在组织水解、合成及释放能量等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缺少了某种无机盐,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功能。无机盐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血液循环等独特功效。
16.(2024七下·江西月考)探秘人的由来
人类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生命现象是奇妙的,等待人们无止境的探索。
资料1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慢慢地进化成现代人类。
资料2小芳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帮她解惑。 资料3“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小刚的声调变得低沉,喉结突出,还开始长胡子了;小红的声调变得较高,乳腺开始发育了。两人都觉得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心思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资料1中,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   (用序号表示)。随着大脑越来越发达,人类在群体中产生了   。在进化过程中,与森林古猿直立行走进化方向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环境变化是   。
(2)资料2中,爸爸产生a的器官是   ,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b]   。胚胎是由b经过细胞分裂和[c]细胞   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的,其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并通过   和脐带从妈妈的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资料2中,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第   周,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   分娩,这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4)资料3中,进入青春期后,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喉结突出,女孩乳房增大等第   (填“一”或“二”)性征越来越明显。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女孩比男孩要   (填“早”或“晚”)1~2年。
【答案】(1)森林古猿;④②①③⑤⑥;语言;森林大量消失
(2)睾丸;受精卵;分化;子宫;胎盘
(3)38;阴道
(4)身高突增;二;早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1)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脑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地上生活的过程中,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可见,资料1中,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④②①③⑤⑥。随着大脑越来越发达,人类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在进化过程中,与森林古猿直立行走进化方向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2)资料2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a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每个人生命的起点都是b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成为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b]受精卵,胚胎是由b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c]细胞分化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的,其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3)新生命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左右,才会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4)资料3中,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作用下,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骼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下,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因此女孩比男孩要早1~2年。
故答案为: (1) 森林古猿;④②①③⑤⑥;语言;森林大量消失;(2)睾丸;受精卵;分化;子宫 ;胎盘; (3) 38;阴道; (4) 身高突增;二;早
【分析】资料2中:a精子,b受精卵,c细胞分化。
(1)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17.(2024七下·江西月考)制作消化系统模型
生物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消化系统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量表。请分析回答:
“消化系统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器官完整,比例得当,顺序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完整、顺序正确,消化腺器官缺失1个或位置不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有缺少或顺序不正确,消化腺器官有2个或2个以上缺失或位置不正确
材料与匹配 有3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有1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都不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1)小科同学选择适当的材料(如纸、橡皮泥),制作消化器官的模型(成人的   一般长5~6米,大肠长1.5米左右);他用报纸剪出自己的躯干部的轮廓,大致标出腹部的范围,将制作成型的消化器官(   、咽、食道、   、小肠和大肠)固定在身体轮廓的恰当位置,并把各种消化器官连接起来,组成人体的消化道,如图甲所示。图甲所示的模型中A表示的器官是   。
(2)根据上述评价量表,该模型“结构完整性”被评为“优秀”,“材料与匹配”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材料与匹配”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评价与交流课上,小科同学还展示了自己另外制作的小肠内壁模型(图乙),折叠的纸代表小肠结构中的   ,其上有   ,它们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若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会发现小肠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它们的管壁都很薄,只由   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   。
【答案】(1)小肠;口腔;胃;肝脏
(2)关于小肠,使用塑料管制作肠壁,使用是魔术贴制作小肠皱襞(粗糙一面为小肠绒毛,光滑一面粘在塑料管上);关于胃,使用气球做胃(能收缩和舒张);关于口腔,使用橡皮泥制作口腔壁和舌,使用类似牙齿的石头制作牙齿(合理即可)
(3)皱襞;小肠绒毛;一;吸收营养物质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肠长1.5米左右。消化道从上而下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图甲中的A是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
(2)待改进是指材料都不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而优秀是指有3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选择相应制作材料,例如口腔具有舌和牙齿,则可以橡皮泥和石头等材料分别制作出舌和牙齿;胃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则可以使用气球制作胃;小肠具有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魔术贴制作小肠皱襞,魔术贴粗糙一面表示小肠绒毛,等等。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因此折叠的纸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小肠皱襞,其上有小肠绒毛它们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甲:A肝脏。图乙:小肠内壁模型。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8.(2024七下·江西月考)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提示 ①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②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实验过程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块A、B、C,将A和B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取一定量的唾液备用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 ④将准备好的物品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做一定处理,具体操作见下表: 试管标号123放入物品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处理方法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____℃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试管1内的物质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   将淀粉分解成了   。
(2)试管2内的物质   (填“变蓝”或“不变蓝”)。
(3)试管3内物质局部变成蓝色,说明   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   。
(4)实验中,试管1、2充分搅拌,是模拟口腔中   。
(5)实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   ℃的温水中。
(6)设置试管1和试管2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形成   实验,便于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不变蓝;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变蓝
(3)牙齿;细嚼慢咽
(4)舌的搅拌
(5)37
(6)对照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2)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
(3)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属于物理性消化,增加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见,试管3内物质局部变成蓝色,说明牙齿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增加唾液淀粉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也会减轻胃肠的负担。
(4)口腔里面有舌,舌能灵活运动,通过搅拌作用,把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可见,实验中,试管1、2充分搅拌,是模拟口腔中舌的搅拌。
(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
(6)设置试管1和试管2进行实验,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便于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 (1) 不变蓝;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 变蓝 ; (3) 牙齿;细嚼慢咽; (4) 舌的搅拌 ; (5) 37 ; (6) 对照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属于淀粉的特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3.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步骤。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