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4年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2024年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024八下·钟祥模拟)☆车前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植物,嫩叶可食用,种子可入药。车前草同一层的每两片叶之间的夹角是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以下哪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材料中描述的最相似(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沙漠骆驼刺根系发达
2.科研人员研究时需要用种子进行繁育,为了使叶子能多生长,应多施用的肥料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答案】1.D
2.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举例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易倒伏 草木灰
1.A.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草原上的草为牛羊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来源。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可见,“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车前草同一层的每两片叶之间的夹角是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2.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硼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可见,为了使叶子能多生长,应多施用的肥料是氮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八下·钟祥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它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间充质干细胞能变换自己形成不同细胞主要体现了(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4.下列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变换后的细胞遗传物质都不相同
B.变换后的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C.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自己时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
D.间充质干细胞只能将自己变换成同一组织的细胞
【答案】3.B
4.C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肺损伤。
3.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结合题图可知,间充质干细胞能变换自己形成不同细胞主要体现了细胞分化,B符合题意。
C.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易扩散转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变换后的细胞遗传物质都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变换后的肌细胞仍然属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但没有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可见,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自己时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间充质干细胞能将自己变换成多种(不是一种)组织的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八下·钟祥模拟)☆下面是三条有关动物的谜语:①像鱼不是鱼,终身住海里,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传粉又采蜜;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个谜语的谜底所指的动物依次是(  )
A.鲸、蝙蝠、蜜蜂 B.海马、蜜蜂、蝙蝠
C.鲸、蜜蜂、蝙蝠 D.海马、蜂鸟、蝙蝠
6.对谜语所描述的动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号谜语中“远看似喷泉”是在进行呼吸,主要靠鳃完成气体交换
B.②号谜语所指动物通过跳舞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C.②号谜语所指动物的群体内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D.③号谜语所指动物生殖发育的方式为胎生哺乳
【答案】5.C
6.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5.①像鱼不是鱼,终身住海里,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
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传粉又采蜜,是指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生物——蜜蜂;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是指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A.①号谜语中的生物是鲸,鲸属于哺乳动物,“远看似喷泉”是鲸在进行呼吸,主要靠肺完成气体交换,A错误。
B.②号谜语所指动物是蜜蜂,蜜蜂通过跳舞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庞大的蜜蜂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蜂王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蜂唯一的任务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承担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饲喂幼虫及蜂王等工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复杂的“舞蹈”语言,相互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可见,②号谜语所指动物(蜜蜂)的群体内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C正确。
D.③号谜语所指动物是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的方式为胎生、哺乳,D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八下·钟祥模拟)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当广播警报响起时,老师下达疏散口令,全体师生疏散到操场等开阔的地方,模拟紧急避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逃生演练活动中,当同学们听到警报声,有的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紧张现象。这是以下哪种激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8.师生能迅速避险需要机体的相互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警报声在学生的鼓膜处形成听觉
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属于复杂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答案】7.D
8.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1)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7.当你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显得面红耳赤。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可见,题干所述现象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A.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可见,警报声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符合题意。
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C不符合题意。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可见,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八下·钟祥模拟)“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玉米和大豆是湖北省常见的农作物。如图,甲、乙分别为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喝的玉米汁和豆浆都是来自结构②
B.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④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茎
D.玉米和大豆套种能提高整体的产量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双子叶植物种子有2片子叶,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有1片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可见,我们喝的玉米汁来自结构①胚乳,而豆浆来自结构②子叶,A不符合题意。
B.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⑤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而③是胚芽,B不符合题意。
C.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结合题图可知,③胚芽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茎,而④是胚轴,C不符合题意。
D.玉米、大豆都是产量比较高的农作物,对于阳光都有着较高的需求,套种能提高田间的散光程度,让两者都能更好地利用阳光;两者套种还能提高肥料、水源利用率。可见,玉米和大豆套种能提高整体的产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10.(2024八下·钟祥模拟)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动物
D.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并不是整个地球,A不符合题意。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B不符合题意。
C.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每一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禁渔政策有利于为长江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加数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1.(2024八下·钟祥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吃粽子、赛龙舟都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如图1是人体几种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系统名称,a、b表示气体名称),图2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粽子中的淀粉最终被A系统中的   (填消化液名称)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这一过程叫   ,该物质运输到龙舟选手肱二头肌的过程中最先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 ]   ([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2)龙舟选手通过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让a气体进入肺,这一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当a气体进入肺时,膈肌的状态是   (填收缩或舒张)
(3)龙舟选手体内产生大量尿素等废物经D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测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你推测他出现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理由是   。
(4)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上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   。
【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可颠倒顺序);吸收;①右心房
(2)呼吸运动;收缩
(3)肾脏;肾小球;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合理即可)
(4)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食物被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粽子中的淀粉最终被A消化系统中的唾液、肠液和胰液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这一过程叫吸收,该物质运输到龙舟选手肱二头肌的过程中由下腔静脉最先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
(2)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氧气,b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当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若气体进入肺泡,此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此时为吸气,膈肌的状态是收缩。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如果发现尿液中有较多的蛋白质,这很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龙舟选手体内产生大量尿素等废物经D系统的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测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你推测他出现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理由是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
(4)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分析】由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①是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2.(2024八下·钟祥模拟)玉露香梨味甜多汁耐贮藏,有中国梨王之称。我国多地建立了玉露香梨的生态果园,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在建造玉露香梨果园时,最好选择疏松的土壤或沙壤土,以保证梨树根部进行   作用,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2)近年来,果园中多使用棚架式栽培(如图)。科研人员对玉露香梨的不同栽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
检测栽培指标方式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开放程度 (mol·m-2·s-1) 细胞间CO2 (μmol·m-1·)
密植式 11.42 0.11 193.4
棚架式 17.64 0.33 283.6
①玉露香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运送到果实储存起来。
②棚架式栽培的梨树净光合速率高于密植式,使得棚架式栽培梨树产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是   ;利用棚架式栽培,林下可养鸡,鸡食虫、草,鸡粪又为梨树生长提供丰富的   ,从而构建立体生态梨园,增加综合效益。
(3)根据棚架式结构特点,你觉得还有什么优点可以帮助提高香梨的产量?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呼吸
(2)叶;筛管;棚架式栽培的香梨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更大,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无机盐
(3)能接受充足的光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会使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使根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梨树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2)①玉露香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输导组织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负责输送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到茎、叶等器官,筛管负责把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的茎、根、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②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适宜的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棚架式栽培的梨树净光合速率高于密植式,使得棚架式栽培梨树产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为棚架式栽培的香梨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更大,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点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使农作物增产。生态梨园种养结合循环经济。鸡可以为梨园清除杂草和害虫,同时产生的鸡粪为梨树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梨树生长所需的无机盐)。林下经济可充分利用空间,互补生态,提高经济效益。
(3)棚架式栽培通过牵引线等装置将梨树直立生长的果枝拉伸成平面生长,且相互平行,互不遮挡,使其充分接受光照,使叶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分析】(1)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3.(2024八下·钟祥模拟)黄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清脆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花属于单性花,花大且有亮黄色的花冠(如图1)。根据图1推测黄瓜的传粉方式为   (虫媒风媒),雌花是图1中的   (填A花或B花),果实是由   (填结构名称)发育而来。
(2)栽培型黄瓜是由野生型黄瓜培育而来。根据图2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特点是   。
(3)黄瓜果实有苦味是因为细胞中有苦味素,可以减少害虫啃食。苦味素的合成受苦味素合成酶基因控制。根据图3杂交实验结果可知,该基因控制的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控制的。
(5)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这种现象是   的结果。
【答案】(1)虫煤;B;子房
(2)叶苦、果实不苦
(3)显性
(4)基因和环境
(5)自然选择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异花传粉时根据传粉时所借助的外力不同,可将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有:花朵大而鲜艳;有芳香的气味或甘甜的花蜜,其目的是招引昆虫为其传粉。黄瓜花有漂亮的颜色和较大的花冠,可以吸引昆虫来传粉,属于虫媒花。观察图1,B花有“小果实”属于雌花。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从图2可以看出,野生型的特点是:黄瓜叶苦、果实更苦;栽培型黄瓜的特点是:叶苦、果实不苦。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图3中,F1→F2过程中,亲代苦,子代出现不苦的现象表明,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显性性状。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题干中调整各种外界条件因素可以降低黄瓜苦味,体现了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5)在野生黄瓜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叶和果实均不苦的个体更容易遭到更多的虫害,不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因此该性状遗传给后代的概率较低,不苦的黄瓜容易被害虫啃食而被淘汰。因此,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1)传粉就是花粉从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依靠的外力主要有昆虫和风力。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4.(2024八下·钟祥模拟)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常规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麻疹治疗的临床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人数 A药 B药 治疗疗程 总有效率
1 46 相同剂量注射 服用 1周 97.83%
2 46 相同剂量注射 不服用 1周 76.09%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麻疹是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是   。麻疹病毒结构简单,由   和   构成。
(2)感染麻疹的学生通常被隔离两周,痊愈后再返校。从预防措施看,这是为了   。学生通过注射麻疹疫苗可以获得免疫能力,有效降低患病概率,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3)上述临床研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在每组人数相同的基础上,你认为每组的男女比例应   。
(4)人体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与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关。研究人员为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在体外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分析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空气飞沫;蛋白质;遗传物质
(2)控制传染源;特异性免疫
(3)2;相同
(4)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麻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感染麻疹的学生属于传染源,因此,对感染学生的隔离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麻疹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具有预防麻疹的能力,而且接种麻疹以免只能抵抗麻疹病毒,对其他病毒不起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3)对照实验要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表中第2组起对照作用,为保持单一变量,每组的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应相同。
(4)研究人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由结果可知,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1 / 12024年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024八下·钟祥模拟)☆车前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植物,嫩叶可食用,种子可入药。车前草同一层的每两片叶之间的夹角是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以下哪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材料中描述的最相似(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沙漠骆驼刺根系发达
2.科研人员研究时需要用种子进行繁育,为了使叶子能多生长,应多施用的肥料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2024八下·钟祥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它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间充质干细胞能变换自己形成不同细胞主要体现了(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4.下列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变换后的细胞遗传物质都不相同
B.变换后的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C.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自己时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
D.间充质干细胞只能将自己变换成同一组织的细胞
(2024八下·钟祥模拟)☆下面是三条有关动物的谜语:①像鱼不是鱼,终身住海里,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传粉又采蜜;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个谜语的谜底所指的动物依次是(  )
A.鲸、蝙蝠、蜜蜂 B.海马、蜜蜂、蝙蝠
C.鲸、蜜蜂、蝙蝠 D.海马、蜂鸟、蝙蝠
6.对谜语所描述的动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号谜语中“远看似喷泉”是在进行呼吸,主要靠鳃完成气体交换
B.②号谜语所指动物通过跳舞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C.②号谜语所指动物的群体内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D.③号谜语所指动物生殖发育的方式为胎生哺乳
(2024八下·钟祥模拟)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当广播警报响起时,老师下达疏散口令,全体师生疏散到操场等开阔的地方,模拟紧急避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逃生演练活动中,当同学们听到警报声,有的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紧张现象。这是以下哪种激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8.师生能迅速避险需要机体的相互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警报声在学生的鼓膜处形成听觉
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属于复杂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9.(2024八下·钟祥模拟)“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玉米和大豆是湖北省常见的农作物。如图,甲、乙分别为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喝的玉米汁和豆浆都是来自结构②
B.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④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茎
D.玉米和大豆套种能提高整体的产量
10.(2024八下·钟祥模拟)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动物
D.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11.(2024八下·钟祥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吃粽子、赛龙舟都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如图1是人体几种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系统名称,a、b表示气体名称),图2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粽子中的淀粉最终被A系统中的   (填消化液名称)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这一过程叫   ,该物质运输到龙舟选手肱二头肌的过程中最先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 ]   ([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2)龙舟选手通过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让a气体进入肺,这一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当a气体进入肺时,膈肌的状态是   (填收缩或舒张)
(3)龙舟选手体内产生大量尿素等废物经D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测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你推测他出现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理由是   。
(4)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上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   。
12.(2024八下·钟祥模拟)玉露香梨味甜多汁耐贮藏,有中国梨王之称。我国多地建立了玉露香梨的生态果园,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在建造玉露香梨果园时,最好选择疏松的土壤或沙壤土,以保证梨树根部进行   作用,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2)近年来,果园中多使用棚架式栽培(如图)。科研人员对玉露香梨的不同栽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
检测栽培指标方式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开放程度 (mol·m-2·s-1) 细胞间CO2 (μmol·m-1·)
密植式 11.42 0.11 193.4
棚架式 17.64 0.33 283.6
①玉露香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运送到果实储存起来。
②棚架式栽培的梨树净光合速率高于密植式,使得棚架式栽培梨树产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是   ;利用棚架式栽培,林下可养鸡,鸡食虫、草,鸡粪又为梨树生长提供丰富的   ,从而构建立体生态梨园,增加综合效益。
(3)根据棚架式结构特点,你觉得还有什么优点可以帮助提高香梨的产量?   (答出一条即可)。
13.(2024八下·钟祥模拟)黄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清脆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花属于单性花,花大且有亮黄色的花冠(如图1)。根据图1推测黄瓜的传粉方式为   (虫媒风媒),雌花是图1中的   (填A花或B花),果实是由   (填结构名称)发育而来。
(2)栽培型黄瓜是由野生型黄瓜培育而来。根据图2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特点是   。
(3)黄瓜果实有苦味是因为细胞中有苦味素,可以减少害虫啃食。苦味素的合成受苦味素合成酶基因控制。根据图3杂交实验结果可知,该基因控制的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控制的。
(5)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这种现象是   的结果。
14.(2024八下·钟祥模拟)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常规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麻疹治疗的临床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人数 A药 B药 治疗疗程 总有效率
1 46 相同剂量注射 服用 1周 97.83%
2 46 相同剂量注射 不服用 1周 76.09%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麻疹是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是   。麻疹病毒结构简单,由   和   构成。
(2)感染麻疹的学生通常被隔离两周,痊愈后再返校。从预防措施看,这是为了   。学生通过注射麻疹疫苗可以获得免疫能力,有效降低患病概率,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3)上述临床研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在每组人数相同的基础上,你认为每组的男女比例应   。
(4)人体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与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关。研究人员为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在体外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分析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举例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易倒伏 草木灰
1.A.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草原上的草为牛羊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来源。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可见,“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车前草同一层的每两片叶之间的夹角是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2.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硼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可见,为了使叶子能多生长,应多施用的肥料是氮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C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肺损伤。
3.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结合题图可知,间充质干细胞能变换自己形成不同细胞主要体现了细胞分化,B符合题意。
C.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易扩散转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变换后的细胞遗传物质都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变换后的肌细胞仍然属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但没有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可见,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自己时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间充质干细胞能将自己变换成多种(不是一种)组织的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5.C
6.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5.①像鱼不是鱼,终身住海里,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
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传粉又采蜜,是指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生物——蜜蜂;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是指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A.①号谜语中的生物是鲸,鲸属于哺乳动物,“远看似喷泉”是鲸在进行呼吸,主要靠肺完成气体交换,A错误。
B.②号谜语所指动物是蜜蜂,蜜蜂通过跳舞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庞大的蜜蜂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蜂王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蜂唯一的任务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承担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饲喂幼虫及蜂王等工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复杂的“舞蹈”语言,相互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可见,②号谜语所指动物(蜜蜂)的群体内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C正确。
D.③号谜语所指动物是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的方式为胎生、哺乳,D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7.D
8.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1)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7.当你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显得面红耳赤。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可见,题干所述现象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A.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可见,警报声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符合题意。
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C不符合题意。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可见,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双子叶植物种子有2片子叶,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有1片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可见,我们喝的玉米汁来自结构①胚乳,而豆浆来自结构②子叶,A不符合题意。
B.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⑤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而③是胚芽,B不符合题意。
C.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结合题图可知,③胚芽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茎,而④是胚轴,C不符合题意。
D.玉米、大豆都是产量比较高的农作物,对于阳光都有着较高的需求,套种能提高田间的散光程度,让两者都能更好地利用阳光;两者套种还能提高肥料、水源利用率。可见,玉米和大豆套种能提高整体的产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10.【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并不是整个地球,A不符合题意。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B不符合题意。
C.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每一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禁渔政策有利于为长江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加数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1.【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可颠倒顺序);吸收;①右心房
(2)呼吸运动;收缩
(3)肾脏;肾小球;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合理即可)
(4)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食物被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粽子中的淀粉最终被A消化系统中的唾液、肠液和胰液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这一过程叫吸收,该物质运输到龙舟选手肱二头肌的过程中由下腔静脉最先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
(2)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氧气,b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当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若气体进入肺泡,此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此时为吸气,膈肌的状态是收缩。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如果发现尿液中有较多的蛋白质,这很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龙舟选手体内产生大量尿素等废物经D系统的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测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你推测他出现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理由是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
(4)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分析】由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①是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2.【答案】(1)呼吸
(2)叶;筛管;棚架式栽培的香梨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更大,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无机盐
(3)能接受充足的光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会使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使根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梨树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2)①玉露香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输导组织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负责输送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到茎、叶等器官,筛管负责把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的茎、根、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②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适宜的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棚架式栽培的梨树净光合速率高于密植式,使得棚架式栽培梨树产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为棚架式栽培的香梨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更大,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点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使农作物增产。生态梨园种养结合循环经济。鸡可以为梨园清除杂草和害虫,同时产生的鸡粪为梨树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梨树生长所需的无机盐)。林下经济可充分利用空间,互补生态,提高经济效益。
(3)棚架式栽培通过牵引线等装置将梨树直立生长的果枝拉伸成平面生长,且相互平行,互不遮挡,使其充分接受光照,使叶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分析】(1)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3.【答案】(1)虫煤;B;子房
(2)叶苦、果实不苦
(3)显性
(4)基因和环境
(5)自然选择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异花传粉时根据传粉时所借助的外力不同,可将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有:花朵大而鲜艳;有芳香的气味或甘甜的花蜜,其目的是招引昆虫为其传粉。黄瓜花有漂亮的颜色和较大的花冠,可以吸引昆虫来传粉,属于虫媒花。观察图1,B花有“小果实”属于雌花。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从图2可以看出,野生型的特点是:黄瓜叶苦、果实更苦;栽培型黄瓜的特点是:叶苦、果实不苦。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图3中,F1→F2过程中,亲代苦,子代出现不苦的现象表明,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显性性状。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题干中调整各种外界条件因素可以降低黄瓜苦味,体现了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5)在野生黄瓜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叶和果实均不苦的个体更容易遭到更多的虫害,不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因此该性状遗传给后代的概率较低,不苦的黄瓜容易被害虫啃食而被淘汰。因此,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1)传粉就是花粉从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依靠的外力主要有昆虫和风力。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4.【答案】(1)空气飞沫;蛋白质;遗传物质
(2)控制传染源;特异性免疫
(3)2;相同
(4)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麻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感染麻疹的学生属于传染源,因此,对感染学生的隔离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麻疹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具有预防麻疹的能力,而且接种麻疹以免只能抵抗麻疹病毒,对其他病毒不起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3)对照实验要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表中第2组起对照作用,为保持单一变量,每组的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应相同。
(4)研究人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由结果可知,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