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材分析《秋天》选自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这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课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轻声和“一”的变调。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插图,感受秋天的氛围,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情感。生字词学习上,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并结合课文语境识字,掌握四个独体字的写法。最后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模仿课文语言进行说话练习,对秋天产生美好的遐想。学情分析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拼音和儿歌,而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课文,了解自然段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朗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停顿、轻声等,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在生字词学习上,学生已经了解了加一加、偏旁识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中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识字。此外,一年级的学生们生活经验尚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弱,但愿意留心观察,在练习说说秋天的变化时,教师要适当予以学习支架。教学目标1.能利用加一加、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秋、气”等生字和偏旁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会写“了、子”和笔画横撇。2.了解自然段的概念,会标自然段序号,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轻声。(重点)3.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了解秋天的特征,并仿照课文说话。(难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和词语卡片、有关秋天变化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识“秋”之名1.引出课题展示一组秋天的照片,请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板贴,指名读课题。2.学习“秋”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秋”字,比较禾与禾字旁有什么不一样。二、认识段落,初次见“秋”1.认识自然段比较课文和之前学过的儿歌的不同。将课文送进小方格,再次观察课文格式的特点。介绍自然段的概念,了解每个自然段前有2个空格。2.标自然段序号隐去小方格,老师带领学生数一数、标一标自然段序号,。同桌之间相互比较、纠正。老师范读全文,请学生听到哪个自然段,就用手指标出数字几。三、练读词句,字中品“秋”1.读准第1自然段。请学生单独尝试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纠正轻声、停顿等。轻声:出示“了”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轻轻地读。停顿:遇到标点符号,停一停再往下读。2.学习生字请生说说从第1自然段看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出示“天气”词卡,字理识字“气”,给“气”组词。请生说说生活中哪里感受到天气凉了。出示“树叶”词卡,认一认,读一读,学习木字旁和口字旁。请生说说在哪里看到过变黄的树叶。3.学习“一片片”。老师读第1自然段,请生评价。课件出示词语,比较“一片”和“一片片”的不同。指名读“一片片”,读出落叶繁多的感觉。观看视频,再次开火车读。齐读第1自然段。结合图片并联系生活,说一说:一片片( )。回顾语文园地一中写到一片片雪花的谜语诗,做课中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四、仿照课文,作诗吟“秋”1.模仿课文说一说出示课堂作业本习题。照样子,请生看着图片说一说。2.小组合作学习将看图说的话整合成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小组合作学习,打开桌上的信封,选择一样秋天的代表性事物,先想一想,填一填,再轮流一人说一句,也尝试编写小诗。3.上台展示请小组代表拿着自己选择的卡片,上台说一说,进行展示。五、学写生字,相约寻“秋”1.教师范写先观察“了”字,教学新笔画横撇,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再观察“子”字,说说两个字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教师继续范写,学生继续书空。2.学生练写在自己的语文书上描两个,写一个。3.展示评改展示两份写字成果,请学生评一评,写得好的打五角星。同桌之间交换评价。4.课堂小结师: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走出教室,用你们雪亮的小眼睛找一找,校园中的秋天在哪里?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收集一些落叶,做一做落叶剪贴画哦!板书设计1.秋天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落下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