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导 入当我们看到北京故宫的时候是不是为它的宏伟而感到自豪?当我们看到小桥流水是不是为它的别致而感到惊讶?中国的建筑举世瞩目,中国的建筑源远流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起来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王冬填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建筑史学及建筑教育领域的杰出学者。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其卓越贡献在建筑界享有盛誉。1915年至1923年,他在北京清华学校接受教育。1924年,他赴美国深造,入读康乃尔大学,后转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1927年,他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同年及次年,他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继续深造。1928年,他归国,在沈阳东北大学创立建筑系,并担任教授及系主任直至1931年。1946年,他参与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在此担任教授及系主任直至1972年。作者简介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为我国建筑史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最早采用科学方法对古代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及文献整理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著作成为中国建筑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简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梁思成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并领导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他的代表作《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其后的建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写作背景科普说明文定义: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说明对象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文体知识壹·整体感知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3)第三部分(14-17)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第三部分(18-20)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可译性”的问题。贰·文本探究(一)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文本探究(1)地域分布(空间):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广(2)历史跨度(时间):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久(二)找找九大特征中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文本探究九大特征:屋顶房屋台基(一)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文本探究个别建筑物的立体构成——由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构成。九大特征: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文本探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文本探究九大特征:(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结构方法文本探究九大特征:(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直接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斗拱文本探究九大特征:(五)举折,举架: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举折,举架文本探究九大特征:屋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文本探究九大特征:颜色装饰(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脊吻霸王拳瓦当门环文本探究九大特征:构件装饰(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文本探究九大特征:建材装饰(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浮雕琉璃总体特征立体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颜色装饰构件装饰建材装饰结构特点外观装饰整体局部总结: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的顺序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层次清晰严密,有助于突出建筑学本身的特点,也符合人们对房屋的观察顺序。文本探究(三)在分析九大特征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原文并指出对应的说明方法。文本探究“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作诠释举例子(三)在分析九大特征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原文并指出对应的说明方法。文本探究“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現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下定义(四)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法”是指什么?文本探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它们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代代沿用的惯例。“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矩)(五)文中,作者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建筑的特点,请从比喻的角度完成下表,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的含义。文本探究语言和文学(喻体) 建筑(本体) 作用及意义词汇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中国“文章”文本探究语言和文学(喻体) 建筑(本体) 作用及意义词汇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中国“文章” 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建筑的法式、规则和惯例建筑或建筑群宫殿、庙宇等山亭、水榭等体现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按照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建造出的建筑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阐述建筑的“文章”构成原理,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中国建筑的独特个性。“可译性”问题同样的需要——遮太阳挡风雨的居住需要(普通民居),炫权力显气派的统治需要(宫殿等),等等。同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建址、怎样使地基更坚实、怎样使结构更稳定牢固、怎样让装饰更加引人注目……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神的敬畏之情。文本探究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文本探究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叁·写作目的结合全文及以下资料,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结合全文及以下资料,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1953年,吴晗决定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夫妇百般劝阻遭拒绝。林徽直接指着吴晗就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结合全文及以下资料,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梁思成对于古建筑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他深情地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写作目的梁思成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更是一个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人。本文的写作目的不止在于向大众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更在于呼吁继承发扬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以创造中国的新建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