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等作品的设计。
武汉黄鹤楼
丽江古城
北京故宫
滕王阁
布达拉宫
北京天坛
龙门石窟
莫高窟
客家土楼
西湖 三潭映月
大理三塔
应县木塔
苏州园林
平遥古城
赵州桥
颐和园
阿房宫
山东蓬莱阁
整体感知
(一)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4-17)
(四)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18-20)
(一)中国建筑的影响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
②……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1.文中提到的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分别是什么?
2.我们可以将这九个基本特征分成哪几个层次?
3.作者在叙述中国建筑的各个特征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分组讨论
5min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3-13)
划分层次
【第一层次】(一)至(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次】(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第三层次】(六)至(九):说明中国建筑的装饰特点
我们可以为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分成哪几个层次?
下部的台基
中间的房屋本身
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屋顶
房屋
台基
在中国所谓一所房子是左右上下对称的建筑群
回廊

过厅
抱厦
回廊,厢,报厦,过厅等构建一应俱全
坐北向南
主要部分砖石墁地,天井常常有树木水池
以木制为主要结构
以衡梁为主要支撑手段
墙壁并不负重,仅作帷幕用
墙壁可以随意开门窗,去墙做门并无不可
立柱
横梁
梁架(承重)
拱为一种弓形短木
减少立柱和衡梁之间的剪力
减少梁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中国建筑的最显著的特色
举折为中国建筑的另一种特色
柱的升高和梁的缩短构成的屋顶的曲面
下段的檐部是缓和
下段的檐部到屋脊是缓和到陡峭的过程
具有曲线的屋顶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吉利鸟装饰
屋顶四角是翘起的
吉祥花装饰
祥云装饰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美轮美奂”
等词句都是用来赞美屋顶的
檐牙高啄
四角翘起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与他国建筑很少使用红色相比,我国古代建筑会大面积的使用朱红
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
斗拱,门窗,门环、角叶,屋脊、脊吻、瓦当上的刻花图案,花样繁复,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
霸王拳
脊吻
三福云
瓦当
垂脊吻
门环
彩漆
木刻
石雕
油漆
屋脊兽,也称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中国古建筑上的走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 、斗牛、行什。
仙人骑凤
女儿墙:是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依建筑技术规则规定,女儿墙被视作栏杆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层楼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m,而为避免业者刻意加高女儿墙,亦规定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5m。
在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阅读
1.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
2.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建筑的“文法”
是什么——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从哪来——它们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4-17)
文本研究
语言和文字
文章
文法
词汇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建筑或建筑群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宫殿、庙宇
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 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四)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18-20)
罗马的宫殿和中国的故宫
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希腊神庙
文本研究
“可译性”问题
同样的需要——遮太阳挡风雨的居住需要(普通民居),炫权力显气派的统治需要(宫殿等),等等。
同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建址、怎样使地基更坚实、怎样使结构更稳定牢固、怎样让装饰更加引人注目……
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神的敬畏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