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武陵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延长蚕的幼虫期可以提高蚕丝产量
B.“毛毛虫”处于蝴蝶发育的幼虫期
C.青蛙通过抱对完成交配和体内受精
D.蟋蟀、蜻蜓、豆娘等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2.歇后语曰:“青蛙谈恋爱——吵闹不休”。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错误叙述是( )
A.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
C.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D.生殖和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3.黄粉虫,亦称面包虫,黄粉虫可以吃掉塑料,转化成二氧化碳和自身的肌肉,能有效减少塑料垃圾。黄粉虫的这一行为主要体现了动物能( )
A.破坏食物链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顺利繁殖后代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可用下图表示,①②③处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A.变态发育、卵生、体外受精
B.变态发育、体内受精、卵生
C.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变态发育、卵生、体内受精
5.《蛙声十里出山泉》揭示的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A.雌雄同体 B.体内受精 C.体内发育 D.变态发育
6.下列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组织培养,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
B.①②属于无性生殖,③④属于有性生殖
C.对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③繁殖
D.②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对齐
7.下列与遗传学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每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两个DNA分子
C.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8.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基因用D、d表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
B.5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C.10号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1号
D.6号和7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
9.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4
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1/12
10.如题图为某家族的一种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表示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的基因型一定是DD
B.图谱中基因型一定是Dd的有3、4、5、6
C.从遗传图谱可知,这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D.3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11.下表是有关专家对人类的A、B、C、D四种疾病进行调查的结果。其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
疾病 A B C D
非近亲婚配后代的患病率
近亲婚配后代的患病率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野生植物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
C.父母表现正常但孩子患白化病属于可遗传变异
D.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3.下列各组生物特征中,能够作为相对性状研究的是( )
A.小丽的黑发和小明的卷发
B.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小刚的单眼皮和小萌的单眼皮
14.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基因用D、d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
B.5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
C.6号和7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
D.10号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1号
15.西西父母和弟弟酒窝性状和性别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d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
B.因图中西西性别未知,西西父母生育三孩是女孩的可能性无法计算
C.分析图可知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D.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16.生命科学史是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打破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17.某探究小组对三位不能卷舌同学的父母进行遗传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家庭 父亲 母亲 孩子
甲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乙 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丙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
C.根据乙家庭的调查结果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
D.丙家庭父亲控制能否卷舌的一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18.用高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豌豆性状的表现及数量如下图所示。如果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B.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都是Aa
C.子代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
D.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
1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
A.4对 B.4条 C.2对 D.8条
20.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哺乳动物的化石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B.雷鸟羽毛颜色与环境相似,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许多大分子蛋白质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1.在“生物进化的证据”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析了不同证据与进化推论的关联性。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内容,其中证据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
A.始祖鸟化石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B.不同动物前肢骨骼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些动物可能有共同祖先
C.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可以判断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D.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22.杀虫剂往往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D.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3.抗生素的滥用使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越来越多,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中存在耐药和不耐药的个体
B.有抗生素的环境将耐药性细菌选择保留下来
C.耐药性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D.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效果变差
24.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 )
A.需要营养和氧气 B.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C.不需要营养和氧气 D.不需要营养、需要氧气
二、读图填空题
25.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请据图回答:
(1)若1号和2号都是双眼皮,4号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若3号是单眼皮,3号和4号生下一个双眼皮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如果该5号和6号都是双眼皮,其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
(3)3号和4号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若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_。
(4)若5的酒窝是经整容而获得的,这种性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遗传给9。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和9是表兄妹,请从优生的角度,说出7和9不能结为夫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地球上从出现原始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图1是复原的郑氏始孔子鸟形态图,图2及表格为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猴子 马 鸡 乌龟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1 12 13 15 21 35 44
(1)美国学者米勒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他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最终这些物质汇集到_______中,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图1是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的郑氏始孔子鸟,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这个重要证据来研究它的。郑氏始孔子鸟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_______进化而来的。
(3)表格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据此分析表格中的物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______,对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得到图2的进化分枝图,图中的③是表格中的_______。
(4)候鸟迁徙行为是由动物的_______决定的。候鸟的飞行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骨骼肌、骨和_______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其特有的呼吸方式_______,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应。
(5)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这一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_______,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三、判断题
27.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状。( )
28.如图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甲表示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 )
(2)乙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③。( )
(3)丙中胎儿通过④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
(4)上图体现了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 )
29.鸟类都具有的繁殖行为有筑巢、产卵、育雏。( )
30.受精后鸡卵中的胚盘不一定能发育成小鸡。( )
31.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
32.一对夫妻第一胎生育的是男孩,他们第二胎生育的一定是女孩。(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具有吐丝结茧的特点,所以适当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有助于提高蚕丝的产量,A正确。
B.蝴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需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毛毛虫”处于蝴蝶的幼虫期,B正确。
C.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青蛙为体外受精,C错误。
D.蟋蟀、蜻蜓、豆娘等昆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所以蟋蟀、蜻蜓、豆娘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完成抱对现象,完成体外受精,提高了受精率,A正确。
B.雄蛙有鸣囊,生殖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这是一种求偶行为,B正确。
C.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C正确。
D.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发育都在水中进行,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动物作为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指动物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帮助植物顺利繁殖后代,还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因此黄粉虫可以分解塑料的成分,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自身的肌肉,从而有效减少塑料垃圾。黄粉虫的这一行为主要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两种类型,都属于变态发育;昆虫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
两栖类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类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
鸟类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发育过程没有变态发育的过程。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①是两栖类和昆虫的共同特征——变态发育,②是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的共同特征——卵生,③是昆虫和鸟类的共同特征——体内受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故选D。
6.答案:C
解析:A.①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主要是利用无性生殖快速繁殖植物,一般不能培育植物新品种,因为其遗传物质与母体基本相同,A错误。
B.①组织培养和②嫁接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③压条同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④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对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③压条繁殖,因为压条能在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的同时,相对扦插更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
D.②是嫁接,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对齐”用词不恰当),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3号和4号患病,其子女7、9号正常,“有中生无”,说明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因为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5号个体正常,其基因组成只能是dd,不是DD或Dd,B错误。
C.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10号是男性,其X染色体来自6号,6号是女性,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1号和2号,10号的X染色体来自1号或2号,C错误。
D.6号(Dd)和7号(dd)再生一个正常孩子(dd)的概率是1/2,生男孩的概率是1/2,所以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4,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依据3、4、8、9号家庭表现可知,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个体3和4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Aa,A正确。
B.在3、4、8、9号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9号表现正常,则9号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遗传图如下:
B正确。
C.在7、8、11号家庭中,1号患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传递给了7号,而7号表现为不患病,那么,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7号Aa、8号患病aa,则11号患病的概率为1/2,而又因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2)×(1/2)=1/4,遗传图如下:
C正确。
D.在5、6、10家庭中,5号个体患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会传递给10号个体,而10号个体不患病,因此10号个体基因型为Aa,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9号个体基因型为1/3AA或2/3Aa,
故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的患病概率是2/3×1/4=1/6
D错误。
故选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个体9、10生第一个孩
10.答案:A
解析:A.4、5号的基因型均为Dd,其中一个d基因来自于2号,另一个D基因来自于1号,而1号表现为不患病,因此1号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A错误。
B.依据“无中生有,有为隐性,亲代基因型为杂合”遗传原理可知,3、4、5、6、基因型均为Dd,1号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8、10、11表现均为不患病,其亲代基因型均为Dd,则不患病的8、10、11号基因型可能是DD或者Dd,B正确。
C.依据“无中生有,有为隐性,亲代基因型为杂合”遗传原理可知,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C正确。
D.3是男性,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因此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D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A.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错误。
B.变异是随机发生的,野生植物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变异可能是有利的、中性的或有害的,故B错误。
C.白化病是由基因改变引起的遗传病,父母表现正常但孩子患病,说明是隐性遗传,属于可遗传变异,故C正确。
D.害虫产生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农药对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害虫主动产生的变异,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黑发和卷发是两种不同的性状(头发颜色和头发形状),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A错误。
B.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高度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B正确。
C.兔和狗是两种不同的生物,白毛和黑毛虽然都是毛色,但不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C错误。
D.单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的相同表现形式,不是不同表现形式,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亲代(如3号和4号患病)都患病,子代(如9号正常)出现正常个体,说明正常为隐性性状,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遗传图解如下:,故A正确。
B.5号个体为非患病个体,基因组成是dd,故B正确。
C.6号为患病个体,基因组成为Dd,7号为正常,基因组成为dd,6号和7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男孩的概率又是1/2,所以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故C正确。
D.10号是男性,体内具有1条X染色体,他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6号,而6号是女性,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1号和2号,所以10号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1号或2号,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D、d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西西弟弟无酒窝基因型为dd,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A正确。
B.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因此西西父母生育三孩是女孩的可能性是50%,B错误。
C.根据亲代有酒窝,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说明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父母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所以有酒窝为显性性状,C正确。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巧妙设计使肉汤与空气接触但微生物无法进入,肉汤长时间不腐败,打破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A正确。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是“主要的”,B错误。
C.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观察到大量生物变异和适应现象,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
D.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向装置中输入无机小分子物质,通过火花放电等模拟原始地球的能量条件,最终合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证明了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D正确。
故B。
17.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B正确。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子代个体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由乙家庭的调查结果“亲代(能卷舌×能卷舌)→子代(不能卷舌)”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C正确。
丙家庭孩子不能卷舌(aa),则孩子的a基因一定来自父亲和母亲,说明父亲含有隐性基因a,而父亲能卷舌,故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即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D错误。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都是Aa,B正确。
C.矮茎是隐性性状,当基因组成是aa时表现隐性性状;故子代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或Aa,D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所以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条。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其化石出现在距今较近的地层中,A错误;雷鸟羽毛颜色与环境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米勒实验合成了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等,C错误。
21.答案:C
解析:A.始祖鸟化石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这一证据支持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推论。始祖鸟作为过渡类型的化石,展示了鸟类和爬行类之间的亲缘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不同动物前肢骨骼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一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表明这些动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相似的骨骼结构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线索,它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B不符合题意。
C.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这一证据本身并不能直接判断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化石出现的早晚只能说明这些动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存在时间和相对顺序,而不能直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径。要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祖先,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如比较解剖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的证据等,C符合题意。
D.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这一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的证据可以用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些差异,可以推断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远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C
解析:A.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就存在抗药性变异,A错误。
B.害虫的抗药性变异原本就存在,与是否用药和用药量没有关系,B错误。
C.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杀虫剂对害虫选择的结果: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少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而具有抵抗杀虫剂的特性,不能被杀虫剂致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得原先的杀虫剂已经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了,C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异原本就存在,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D错误。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其中就包括耐药和不耐药的个体,这是生物变异普遍存在的体现,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
B.当环境中存在抗生素时,不耐药的细菌会被杀死,而耐药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这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B正确。
C.耐药性性状通常是由于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使耐药性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细菌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使得耐药基因在细菌群体中频率增加,而不是抗生素质量下降。抗生素本身的质量在正常情况下是有保障的,杀菌效果变差主要是因为耐药细菌的增多,D错误。
故选D。
2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25.答案:(1)变异
(2)0;12.5%
(3)50%
(4)不能;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
(5)增加了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
解析:(1)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据图可知,1号和2号是4号的父母,若1号和2号都是双眼皮,4号是单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现象;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因为4号是单眼皮,则基因组成是aa,因此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Aa、Aa,5号是1号和2号所生,而且5号是双眼皮,因此5号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2)4号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为aa,若3号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为aa,那么3号和4号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aa,因此3号和4号生下一个双眼皮孩子的几率是0;如果该5号和6号都是双眼皮,其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这个单眼皮的基因型为aa,则5号和6号的基因型是Aa、Aa,他们所生孩子有这样四种可能:AA、Aa、Aa、aa,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25%,因为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女孩的几率是25%×50%=12.5%。
(3)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孩,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约为50%。
(4)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若5的酒窝是经整容而获得的,这种性状不能遗传给9。原因是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
(5)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7和9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7和9不能结为夫妻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增加了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
26.答案:(1)有机物;原始海洋
(2)化石;古代爬行动物
(3)酵母菌;马
(4)遗传物质;关节;双重呼吸
(5)自然选择;生存斗争
解析:(1)米勒的模拟实验中,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利用甲烷、氨、氢气等无机物,在火花放电等条件下,合成了多种有机物,这表明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这些在原始大气中形成的有机物,随着降雨等过程最终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原始海洋为有机物的进一步聚集、相互作用提供了场所,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科学家研究郑氏始孔子鸟主要就是通过其化石来了解它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而推测其在进化中的地位。
郑氏始孔子鸟既具有像鸟一样的羽毛等特征,又保留了类似爬行动物的一些特点,如牙齿、长尾等,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3)从表格数据可知,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表明该物种与人的亲缘关系越远。表格中酵母菌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为44,是最多的,所以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酵母菌。
分析进化分枝图,结合表格数据,③对应的物种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为12,在表格中马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为12,所以图中的③是表格中的马。
(4)候鸟迁徙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动物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来完成的,所以候鸟的飞行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骨骼肌、骨和关节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
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在飞行时,一次呼吸过程中,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大量需求。
(5)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7.答案:√
解析: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血友病是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假设用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血友病基因,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两个都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他们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25%。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8.答案:(1)√
(2)×
(3)×
(4)√
解析:(1)甲中昆虫的幼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与成虫相似,表示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本题说法正确。
(2)乙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卵白。①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场所,受精后能发育成雏鸟。本题说法错误。
(3)丙中④是脐带,⑤是胎盘,⑥是子宫。胎儿通过⑤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本题说法错误。
(4)图中甲和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丙的生殖方式是胎生。本题说法正确。
29.答案:×
解析:不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所不同,如杜鹃鸟就不筑巢、孵卵、育雏,但都必须要具备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故本题错误。
30.答案:√
解析: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蛋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用肉眼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故题干说法正确。
31.答案:正确
解析: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子。当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性染色体为XY,发育成男性胎儿,即父亲的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当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X,发育成女性胎儿,儿子从父亲那里获得Y染色体,女儿则不会从父亲那里获得Y染色体,而是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所以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所以题干叙述正确。
32.答案:×
解析: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一对夫妻第一胎生育的是男孩,他们第二胎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
故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