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卷1.(2025五上·邓州期末)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2.(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制作彩色轮盘的过程中,我们在纸板上分别涂上( )颜色。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橙、蓝【答案】B【知识点】光路图【解析】【分析】白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可产生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3.(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地震的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 )。A.出现断痕 B.相互挤压 C.向上隆起【答案】A【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震的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出现断痕,这模拟了地壳在地震时的断裂现象。4.(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有无植物覆盖 B.小山丘的坡度 C.降水量的大小【答案】C【知识点】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雨量对侵蚀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降水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5.(2025五上·邓州期末)“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山坡的坡度大小B.可以美化环境C.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答案】C【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因此“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6.(2025五上·邓州期末)计算摆锤的摆动次数时,下列记作摆动一次的情况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乙——甲C.乙——丙——乙【答案】B【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解析】【分析】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摆在摆动时,摆从一侧摆动到另一侧,再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因此甲——乙——丙——乙——甲记作摆动一次。7.(2025五上·邓州期末)利用水计量时间时,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 ( )A.保持出水孔的高度不变B.调整出水孔半径C.保持水位不变【答案】C【知识点】水钟【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因此利用水计量时间时,保持水位不变,可以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8.(2025五上·邓州期末)被称为“身体总指挥”的是( )。A.脑 B.大脑 C.小脑【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9.(2025五上·邓州期末)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A.肌肉收缩 B.肺的呼吸 C.心脏跳动【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10.(2025五上·邓州期末)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胃肠道消化能力有限,我们不能暴饮暴食B.神经系统在身体内部,我们无需任何保护C.运动时身体容易受伤,我们要尽量少运动【答案】A【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A、胃肠道消化能力有限,我们不能暴饮暴食,A正确;B、神经系统在身体内部,但是我们也要好好保护,比如骑车戴头盔等,B错误;C、运动时身体容易受伤,我们要提前做好热身活动,避免受伤,C错误;故答案为:A。11.(2025五上·邓州期末)通过眼睛可以观察到河底的石块位置很浅,所以可以下河玩水。【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通过眼睛观察到河底石块 “位置很浅”,这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视觉偏差,并非实际深度。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水要浅一些,石块实际位置较深不可以下河玩水。12.(2025五上·邓州期末)鱼缸中只有一条金鱼,从某个角度却看到两条金鱼,这是由于光的反射。(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鱼缸中只有一条金鱼,从某个角度却看到两条金鱼,这是由于光的折射。13.(2025五上·邓州期末)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14.(2025五上·邓州期末)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答案】错误【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5.(2025五上·邓州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16.(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制作水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完善”的过程。 ( )【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科学研究的程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制作水钟的过程需要经过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完善等步骤,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17.(2025五上·邓州期末)随着计时工具的发展,计时精度已经达到零误差。 ( )【答案】错误【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目前的计时工具虽然精度已经非常高,但仍然无法达到绝对的零误差。即使是最精密的原子钟,也会有极其微小的误差。18.(2025五上·邓州期末)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答案】正确【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19.(2025五上·邓州期末)当手碰到刺时会迅速缩回,这是神经系统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 )【答案】正确【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人体的快速反应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来实现的,当手碰到刺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疼痛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发出指令控制手部肌肉迅速缩回,起关键作用的正是神经系统。20.(2025五上·邓州期末)人的各系统都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 )【答案】错误【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21.(2025五上·邓州期末)当白光进入 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答案】三棱镜;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白光,白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22.(2025五上·邓州期末)地球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长白山天池是由 原因形成的,弯曲的岩层是由 原因形成的。【答案】火山喷发;地震【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火山口湖,属于火山活动的结果;弯曲的岩层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地貌。23.(2025五上·邓州期末)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和地核。【答案】地幔【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24.(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远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计时工具不断发展,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答案】天;原子钟【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出现了日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是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工具,2022年其精度可以达到每3000亿年误差1秒。25.(2025五上·邓州期末) 、 、 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答案】脑;神经;脊髓【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6.(2025五上·邓州期末)光。在学习光单元的知识后,小科运用所学对身边诸多光现象展开了分析。请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车上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一道刺眼的光,通过后视镜发现是后面的车开了远光灯。后视镜刺眼的光 光源(填“是”或“不是”,下同);后车的远光灯 光源。(2)表演皮影戏时,幕布是一种半透明的物体,而兽皮或纸板则是不透明的物体,因此光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幕布,而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兽皮或纸板。由于光是沿 传播的,因此我们看到的皮影形状和纸板的形状是一样的。(3)在路上,小科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工作,洒水车在洒水时,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现象。(4)如图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路线应该为 (填“A”或“B”或“C”),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镜子应按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答案】(1)不是;是(2)能;不能;直线(3)折射(4)B;顺时针【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源是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后视镜只是反射光线,所以它不是光源,而车的远光灯是发光物体,所以它是光源。(2)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则不能穿透光线,因此光能穿透幕布,而不能穿透兽皮或纸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我们看到的皮影形状和纸板的形状是一样的。(3)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的。(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们可以确定光的传播路线应该选择B。为了让光线能够照射到M点,我们需要调整镜子的方向。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镜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反射的光线就会偏向M点;而逆时针旋转镜子则会使光线偏离M点。27.(2025五上·邓州期末)风的作用。小科开展了关于魔鬼城形成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B区),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C区),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滩”或“沙漠”)。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 (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滩”或“沙漠”)。(2)小科想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他用几块岩石和砂纸来进行实验,其中砂纸用来模拟 。小科先用放大镜观察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打磨。观察到的现象是: 。(3)跟地震和火山相比,风和水改变地形的速度比较 。 (填“剧烈”或“缓慢”)【答案】(1)搬运;戈壁滩;沉积;沙漠(2)风的侵蚀作用;岩石表面被打磨,变得粗糙或出现凹痕(3)缓慢【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1)由于风的的搬运作用,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实验中C区域因为风的搬运作用,细沙被带走,留下较粗颗粒,形成类似戈壁滩的景观,而细沙则在风速减弱的A区域沉积,模拟沙漠的景观。(2)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还可以把岩石磨蚀得很光滑,形成独特的景观。砂纸在实验中模拟风砂对岩石的侵蚀作用。观察到岩石被打磨变得粗糙,说明风沙对岩石有侵蚀作用。(3)风和水对地形的改变是长期累积的作用,速度较为缓慢,而地震和火山作用剧烈,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明显的地貌变化。28.(2025五上·邓州期末)摆的研究。小科用下图的装置,测量并记录了三个摆30秒摆动的次数。组别 摆锤质量/g 摆绳长短/cm 每30秒摆动次数/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甲 60 20 33 33 33乙 100 30 26 26 26丙 50 30 26 26 26(1)测量时,小科发现各组摆摆动的幅度都会越来越 。(2)选择甲、丙两组进行对比,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 等。分析甲、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乙、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 无关。(4)比较各组数据,我们发现摆具有 性。(5)要把乙摆每30秒摆动的次数调整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答案】(1)小(2)摆绳长度;摆锤质量;摆幅大小;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3)摆锤质量(4)等时性(5)缩短摆绳长度【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解析】【分析】(1)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的作用,各组摆的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小。(2)甲组和丙组摆绳长短不同,但摆锤质量相同,因此可以比较两组数据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要对此进行公平的对比,需要保持摆锤质量和开始时的摆动幅度不变。由于两组摆动次数不同,可以得出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3)乙组和丙组摆锤长度相同,但摆绳长短不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的结论。(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单摆具有等时性。(5)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因此要调整乙摆的摆动次数增加到30次,可以通过缩短摆绳长度来增加摆的摆动次数。29.(2025五上·邓州期末)健康生活。为训练身体运动的灵敏度,小科和同学进行了抓尺子训练,如右图。(1)在“抓尺子”的运动中,我们需要骨、 和 等运动系统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2)小科在抓尺子的过程中,眼睛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 ,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 使身体做出反应。(3)小科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动作时,此时①处的肌肉 (选填“收缩”或“舒张”),②处的肌肉 (选填“收缩”或“舒张”)。(4)小科进行多次练习,发现身体的灵敏度没有进步,因此被同学嘲笑,一连几天都不开心。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小科可以 。【答案】(1)关节;肌肉(2)脑;传出神经(3)收缩;舒张(4)与朋友交流,进行适当的运动【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神经系统【解析】【分析】(1)骨、肌肉和关节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因此在“抓尺子”的运动中,我们需要骨、肌肉和关节等运动系统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2)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眼睛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动作时,肱二头肌(①处)收缩,肱三头肌(②处)舒张。(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心理咨询、听听轻音乐、跟朋友倾诉、适当运动放松来缓解不良情绪。1 / 1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卷1.(2025五上·邓州期末)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2.(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制作彩色轮盘的过程中,我们在纸板上分别涂上( )颜色。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橙、蓝3.(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地震的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 )。A.出现断痕 B.相互挤压 C.向上隆起4.(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有无植物覆盖 B.小山丘的坡度 C.降水量的大小5.(2025五上·邓州期末)“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山坡的坡度大小B.可以美化环境C.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6.(2025五上·邓州期末)计算摆锤的摆动次数时,下列记作摆动一次的情况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乙——甲C.乙——丙——乙7.(2025五上·邓州期末)利用水计量时间时,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 ( )A.保持出水孔的高度不变B.调整出水孔半径C.保持水位不变8.(2025五上·邓州期末)被称为“身体总指挥”的是( )。A.脑 B.大脑 C.小脑9.(2025五上·邓州期末)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A.肌肉收缩 B.肺的呼吸 C.心脏跳动10.(2025五上·邓州期末)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胃肠道消化能力有限,我们不能暴饮暴食B.神经系统在身体内部,我们无需任何保护C.运动时身体容易受伤,我们要尽量少运动11.(2025五上·邓州期末)通过眼睛可以观察到河底的石块位置很浅,所以可以下河玩水。12.(2025五上·邓州期末)鱼缸中只有一条金鱼,从某个角度却看到两条金鱼,这是由于光的反射。( )13.(2025五上·邓州期末)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14.(2025五上·邓州期末)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15.(2025五上·邓州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6.(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制作水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完善”的过程。 ( )17.(2025五上·邓州期末)随着计时工具的发展,计时精度已经达到零误差。 ( )18.(2025五上·邓州期末)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9.(2025五上·邓州期末)当手碰到刺时会迅速缩回,这是神经系统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 )20.(2025五上·邓州期末)人的各系统都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 )21.(2025五上·邓州期末)当白光进入 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22.(2025五上·邓州期末)地球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长白山天池是由 原因形成的,弯曲的岩层是由 原因形成的。23.(2025五上·邓州期末)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和地核。24.(2025五上·邓州期末)在远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计时工具不断发展,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25.(2025五上·邓州期末) 、 、 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26.(2025五上·邓州期末)光。在学习光单元的知识后,小科运用所学对身边诸多光现象展开了分析。请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车上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一道刺眼的光,通过后视镜发现是后面的车开了远光灯。后视镜刺眼的光 光源(填“是”或“不是”,下同);后车的远光灯 光源。(2)表演皮影戏时,幕布是一种半透明的物体,而兽皮或纸板则是不透明的物体,因此光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幕布,而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兽皮或纸板。由于光是沿 传播的,因此我们看到的皮影形状和纸板的形状是一样的。(3)在路上,小科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工作,洒水车在洒水时,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现象。(4)如图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路线应该为 (填“A”或“B”或“C”),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镜子应按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27.(2025五上·邓州期末)风的作用。小科开展了关于魔鬼城形成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B区),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C区),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滩”或“沙漠”)。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 (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滩”或“沙漠”)。(2)小科想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他用几块岩石和砂纸来进行实验,其中砂纸用来模拟 。小科先用放大镜观察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打磨。观察到的现象是: 。(3)跟地震和火山相比,风和水改变地形的速度比较 。 (填“剧烈”或“缓慢”)28.(2025五上·邓州期末)摆的研究。小科用下图的装置,测量并记录了三个摆30秒摆动的次数。组别 摆锤质量/g 摆绳长短/cm 每30秒摆动次数/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甲 60 20 33 33 33乙 100 30 26 26 26丙 50 30 26 26 26(1)测量时,小科发现各组摆摆动的幅度都会越来越 。(2)选择甲、丙两组进行对比,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 等。分析甲、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乙、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 无关。(4)比较各组数据,我们发现摆具有 性。(5)要把乙摆每30秒摆动的次数调整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29.(2025五上·邓州期末)健康生活。为训练身体运动的灵敏度,小科和同学进行了抓尺子训练,如右图。(1)在“抓尺子”的运动中,我们需要骨、 和 等运动系统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2)小科在抓尺子的过程中,眼睛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 ,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 使身体做出反应。(3)小科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动作时,此时①处的肌肉 (选填“收缩”或“舒张”),②处的肌肉 (选填“收缩”或“舒张”)。(4)小科进行多次练习,发现身体的灵敏度没有进步,因此被同学嘲笑,一连几天都不开心。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小科可以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2.【答案】B【知识点】光路图【解析】【分析】白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可产生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3.【答案】A【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震的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出现断痕,这模拟了地壳在地震时的断裂现象。4.【答案】C【知识点】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雨量对侵蚀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降水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5.【答案】C【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因此“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6.【答案】B【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解析】【分析】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摆在摆动时,摆从一侧摆动到另一侧,再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因此甲——乙——丙——乙——甲记作摆动一次。7.【答案】C【知识点】水钟【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因此利用水计量时间时,保持水位不变,可以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8.【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9.【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10.【答案】A【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A、胃肠道消化能力有限,我们不能暴饮暴食,A正确;B、神经系统在身体内部,但是我们也要好好保护,比如骑车戴头盔等,B错误;C、运动时身体容易受伤,我们要提前做好热身活动,避免受伤,C错误;故答案为:A。11.【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通过眼睛观察到河底石块 “位置很浅”,这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视觉偏差,并非实际深度。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水要浅一些,石块实际位置较深不可以下河玩水。12.【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鱼缸中只有一条金鱼,从某个角度却看到两条金鱼,这是由于光的折射。13.【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14.【答案】错误【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5.【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16.【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科学研究的程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制作水钟的过程需要经过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完善等步骤,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17.【答案】错误【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目前的计时工具虽然精度已经非常高,但仍然无法达到绝对的零误差。即使是最精密的原子钟,也会有极其微小的误差。18.【答案】正确【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19.【答案】正确【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人体的快速反应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来实现的,当手碰到刺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疼痛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发出指令控制手部肌肉迅速缩回,起关键作用的正是神经系统。20.【答案】错误【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21.【答案】三棱镜;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白光,白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22.【答案】火山喷发;地震【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火山口湖,属于火山活动的结果;弯曲的岩层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地貌。23.【答案】地幔【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24.【答案】天;原子钟【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出现了日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是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工具,2022年其精度可以达到每3000亿年误差1秒。25.【答案】脑;神经;脊髓【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6.【答案】(1)不是;是(2)能;不能;直线(3)折射(4)B;顺时针【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源是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后视镜只是反射光线,所以它不是光源,而车的远光灯是发光物体,所以它是光源。(2)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则不能穿透光线,因此光能穿透幕布,而不能穿透兽皮或纸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我们看到的皮影形状和纸板的形状是一样的。(3)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的。(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们可以确定光的传播路线应该选择B。为了让光线能够照射到M点,我们需要调整镜子的方向。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镜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反射的光线就会偏向M点;而逆时针旋转镜子则会使光线偏离M点。27.【答案】(1)搬运;戈壁滩;沉积;沙漠(2)风的侵蚀作用;岩石表面被打磨,变得粗糙或出现凹痕(3)缓慢【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1)由于风的的搬运作用,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实验中C区域因为风的搬运作用,细沙被带走,留下较粗颗粒,形成类似戈壁滩的景观,而细沙则在风速减弱的A区域沉积,模拟沙漠的景观。(2)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还可以把岩石磨蚀得很光滑,形成独特的景观。砂纸在实验中模拟风砂对岩石的侵蚀作用。观察到岩石被打磨变得粗糙,说明风沙对岩石有侵蚀作用。(3)风和水对地形的改变是长期累积的作用,速度较为缓慢,而地震和火山作用剧烈,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明显的地貌变化。28.【答案】(1)小(2)摆绳长度;摆锤质量;摆幅大小;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3)摆锤质量(4)等时性(5)缩短摆绳长度【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解析】【分析】(1)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的作用,各组摆的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小。(2)甲组和丙组摆绳长短不同,但摆锤质量相同,因此可以比较两组数据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要对此进行公平的对比,需要保持摆锤质量和开始时的摆动幅度不变。由于两组摆动次数不同,可以得出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3)乙组和丙组摆锤长度相同,但摆绳长短不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的结论。(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单摆具有等时性。(5)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因此要调整乙摆的摆动次数增加到30次,可以通过缩短摆绳长度来增加摆的摆动次数。29.【答案】(1)关节;肌肉(2)脑;传出神经(3)收缩;舒张(4)与朋友交流,进行适当的运动【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神经系统【解析】【分析】(1)骨、肌肉和关节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因此在“抓尺子”的运动中,我们需要骨、肌肉和关节等运动系统协同合作完成各种动作。(2)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眼睛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动作时,肱二头肌(①处)收缩,肱三头肌(②处)舒张。(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心理咨询、听听轻音乐、跟朋友倾诉、适当运动放松来缓解不良情绪。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