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课前准备:P2《沁园春·长沙》 课本、绿色通道三色笔、默写本活页笔记本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作者简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代表作品:政论文《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诗歌《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等。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往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作者简介意气风发的青春宣言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时年32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诗刊》1月号。提示:1.了解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一: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文学常识【书法家】毛泽东的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尤其是行草书成就非凡。他秉持实用主义精神,以笔墨为媒介,记录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同时抒发其坚定的政治理想和炽热的战斗情怀。正如他洒脱的字体一样,他的诗词情调慷慨激扬,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阖,吞云吐月,既有壮阔的奇观,又富有深广的内涵,是壮观与优美的结合。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诗人】作品:《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七律·送瘟神》名句:2.了解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全国工农运动蓬勃之际。革命势头如狂风骤雨,席卷神州,各种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此刻,工农革命如旭日东升,充满生机;而反动势力却为了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疯狂地对革命力量进行打压。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悬而未决:是继续沉沦于黑暗的反动统治,还是冲破黑暗,迈向繁荣与进步?在这场历史洪流中,究竟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并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到长沙开展农民运动,重游橘子洲时,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3.了解文学常识。(1)词词是诗的别体,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在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2)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段数和韵律。如《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就是词牌名,而“长沙”则是题目。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其来历还有一则小故事。(3)词的分类词一般按字数可分为三种:小令、中调和长调。小令指58字以内,中调指59-90字,长调是91字以上。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或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或下阕或下片。4.了解文化常识。(1)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万户侯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2)中流击楫东晋名将祖逖率兵北伐,渡江于中流,敲打着船桨(中流击楫)发下誓言:“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之后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本词中,“中流击水”即是化用“中流击楫”典故,表达诗人欲献身于革命事业的雄心壮志。诵读感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学习活动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读准字音。提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方遒(qiú)怅 (chàng)峥嵘(zhēng róng)浪遏(è)2.读出节拍韵律。提示:①四字句,二二式。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但“橘子洲头”,则需三一式,即橘子洲/头②五字句,一四式。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③七字句,二五式。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④七字句,四三式。如:万类霜天/竞自由⑤八字句,三二三式。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发的七句,一气相应,渐快渐高,“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②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 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3.读出重音。4.注意呼应。提示:提示:学习活动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品读《沁园春·长沙》,说说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品读感受。提示(示例):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豪迈奔放02思考语序的设置,有什么用意呢?为什么把“独立”与“寒秋”进行重组并放在全词开篇?为什么是“独立”而不是“站立”、“直立”?为什么是“寒秋”而不是“深秋”?橘子洲头,(我在)寒秋(中)独立,(望着)湘江北去。独立:独立是独自站立的意思,它不仅表明是诗人自己一个人站在这里,而且体现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和卓然而立、踌躇满志的形象。寒秋:不仅指的自然环境,也暗含当时的社会环境。上阕:立、看、怅、问下阕:忆、记景情志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整体感知动态描写静态描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由远及近俯仰结合动静结合一个“看”字,写了哪些典型景物?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顺序、角度、描写手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年华正好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关心国事敢于发声不畏权贵敢于拼搏忆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境意象叠加(组合)借景抒情情感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一幅生机盎然、壮阔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赞美之情。沁园春·长沙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阙 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下阕 抒发诗人革命豪情凌云志总结上片写景:湘江秋景看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下片抒情:革命豪情忆精神——书生意气行动——指点江山怅问:谁主沉浮?婉答:曾记否沁园春·长沙志趣——粪土万户侯小结《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①《沁园春 长沙》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意象丰富,色彩绚丽的湘江寒秋图;本诗通过众芳、大火星、霜、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意象简单,色调黯淡的太原早秋图。②《沁园春 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参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袁行霈《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节选)》朱寿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情感功能(节选)》刘春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