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宏观把握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起来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21-194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56-197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2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2021-2035-2050-······)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进程

课标考情分析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描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年4次 (2)科学社会主义2年8次 (2)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2年1次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2年1次 选择题为主;
1.重点关注与其他模块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是备考的重点。比如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富裕、二次结合等时政素材结合的命题
3.结合必修四哲学模块“社会历史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4.结合必修三政治模块“党的领导”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5.结合我国近十年建成设就热点素材命题

构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起来)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体系
第一课知识体系
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进程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特点
社会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特点
国家出现
社会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两个基本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
生产关系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特征
生产关系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
主要表现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阶级关系
地位
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
理论基石
标志
历史条件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21世纪焕发生命力
十月革命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标志
实践
理论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想到现实、制度
从一国到多国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战后出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科学
社会
主义
本框知识体系

核心考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进步性+局限性)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内容+意义)
理论基石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内容+意义)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标 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
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第三次: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拓展提升: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16世纪初 到17世纪末 代表人物
特点
18世纪 代表人物
特点
19世纪初 代表人物
特点
评 价 进步性 局限性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描述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摩莱里《自然法典》
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圣西门“实业制度”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新和谐公社”
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
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标志事件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阶级斗争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其中,政治斗争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结果 失败。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内容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意义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内容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意义 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
★进步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核心考点 具体内容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②一个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③一个目标——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2)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点:《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核心考点 具体内容
1.俄国十月革命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1)爆发: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产品如何分配)
核心考点 具体内容
3.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实践进程
(1)社会主义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
(2)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前途光明: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4)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1)“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2)“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建立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路”: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4)“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拓展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重大事件 重大意义
奴隶社会代 替原始社会
封建制生产 关系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 度的确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月革命的胜利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拓展提升: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飞跃”
拓展提升: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重要性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科学社会主义解释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2.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认可可以和平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看到了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3.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用先验论“理性”原则观察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常说
区别
(1) 相同点
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构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
(2)继承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联系
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突破提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产生历史条件 具体内容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为科学社会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工人运动兴起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阶级(实践)基础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子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本质层次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怎样创造性地付诸实践的层次上,则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
⑵“中国特色”,不是就本质层次说的,而是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而言的。形象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生出来的
知识拓展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学以致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1.私有制的确立
2.国家的产生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5.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7.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8.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
9.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文字的出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十月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对接高考
【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未体现
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B
【2024·全国·高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此主张
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
C
(2024·山东·高考真题)挺膺担当、逐梦未来。
◆一代代奋进为中华。
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场伟大的革命,将真理的力量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的旗帜,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真理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中国道路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
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用时5分钟进行书写,展示1-2名同学答案)
真理之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真理
真理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思想)→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丰富真理)
中国道路→什么路?
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道路自信、坚定道路
理想之光是什么?→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初心
高举真理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取得成就→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指导实践)
是什么→真理之光指什么?理想之光指什么?交相辉映指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能相互辉映?→真理指导,理想的实现丰富真理
怎么办→如何对待真理、理想→坚持真理,坚定信念
【展示】
百余年来,真理的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在真理之光的照耀下,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从革命年代到新时代,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照亮了中国道路,让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创造辉煌。我们应坚定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