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林 庚说“木叶”理趣诗心探幽微,一木一叶总关情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了解文艺理论性文章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理解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学习目标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并梳理出文章结构。合作探究,感知文意,梳理结构方法指导:1.跳过引用的诗句2.划出问句,找到答案3.找出关键句、关键词方法指导划分层次,梳理思路①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②古诗中很少用“树叶”,后发展到用“落木”。③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发现问题(1—3)说明“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④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⑥第二个艺术特征:“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⑦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木树叶褐绿色碧绿饱满柔软繁密透着黄色干燥的疏朗空阔木叶与树叶的特征对比一字之差,相去千里暗示自身特点暗示文化心理暗示读出诗歌意象的“暗示性”有何意义?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外部形态、颜色质地、生长环境、习性特点“木(叶)”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第一: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第二: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说“木叶”》是一种议论文体,属于文艺随笔或文化随笔的范畴 。“说……”属于议论文体 “木叶”是文章论题“说木叶”: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解题小视角特点:大结论修改标题,强化文体意识《说“木叶”》题目中的"说"能不能改成"论" 为什么?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1.形式和语言具有灵活性2.观点具有主观性学术论文需要严密的论证逻辑、严谨的语言风格、客观准确的研究数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刘桢《公宴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学以致用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木前头万树春”,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80字左右)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