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教学情况调研地 理 2025.05(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悉尼位于A地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2.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 )A.都位于东半球 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 D.球面最短距离相差18 000千米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左图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右图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3.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①土地 ②太阳辐射 ③劳动力 ④电网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右图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A.顺时针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顺时针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逆时针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定向越野是运动员借助地图和指北针,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的体育运动,每个点标设有点标旗。北京某中学组织了定向越野活动,学生到达点标5时发现点标旗杆影刚好指向点标6的方向,且影长大致与旗杆相等。下图为比赛用地图。据此回答5~7题。5. 本次定向越野活动中难度最大、体力消耗最多的赛段是( )A. 点标1-2 B. 点标2-3 C. 点标3-4 D. 点标5-66. 本次定向越野活动的日期可能是( )A. 1月10日 B. 4月22日 C. 7月10日 D. 10月12日7. 学生离开点标5用时一小时到达点标7后,判断自己的影子最可能指向( )A. 村落 B. 甲桥 C. 点标3 D. 点标5小明前往美国旧金山(37°N,122°W)半月游。下图示意小明乘坐的航班信息。该日,我国北极黄河站(79°N)刚结束极昼。据此回答8~10题。8.在此次飞行过程中,飞机( )A.在地方时6时经过晨线 B.先越过晨线,后越过昏线C.在地方时18时经过昏线 D.先越过昏线,后越过晨线9.小明抵达旧金山的日期是( )A.23日 B.24日 C.25日 D.26日10.小明在旧金山旅游期间( )①白昼逐渐变长 ②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③白昼逐渐变短 ④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受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中国近20年来地表温度总体上升。升温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8%,而降温区较为集中于3条轴线,整体呈“Y”型交会于汉中盆地西部(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11.“Y”型降温区多为( )A.平原 B.盆地 C.山区 D.河谷12.我国各区域地表温度变化按成因可分为“自然主导区”和“人为主导区”,其界线最可能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胡焕庸线”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南北方分界线读山东省土壤盐碱化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影响山东省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人类活动14.与德州比,东营土壤盐碱化成因不同的是( )A.蒸发旺盛 B.排水不畅 C.引水灌溉 D.海水作用2024年江苏省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各大港口借此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内河航道及部分港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5~17题。15. 发展“水运江苏”的独特优势条件有( )A. 降水丰富,河湖的径流量丰富 B. 港口众多,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C. 长江流经,黄金水道沟通东西 D. 东部沿海,对外国际贸易往来便捷16. “水运江苏”背景下,江苏省港口发展的方向是( )A. 全面使用新能源降低航道的污染程度 B. 聚集临港产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C. 整合提升内河码头关停沿线老旧码头 D. 重点建设深水海港群弱化河港作用17. “水运江苏”建设的生态意义是( )A. 实现海江河、公铁水大联运 B. 建成高效畅通的内河航道网C. 建设绿色低碳的水运物流网 D. 推动沿江港口产业转型升级重晶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应用于油气勘探、化工、冶金、医学、军事及建材等行业,其中80~90%用于石油开采。我国重晶石属优势矿产,矿床以大型、中型为主,但地区分布极为不均,实际开采则以乡镇企业或个体小矿为主。下面图左示意2021年世界重晶石资源储量及产量地区分布情况,图右示意预测2021~2060年我国重晶石年产量。据此完成18~19题。18.我国将重晶石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原因有( )①是重要的能源材料 ②用途广但产量少 ③生产过程低效粗放 ④储采比相对较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在“双碳”经济背景下预测2040年之后我国重晶石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能源结构调整 B.资源濒临枯竭 C.开采成本上升 D.世界产能过剩粮食安全一直是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耕地却仅占全球的8%,粮食安全保障面临多重挑战,如果未来中长期气候继续变暖,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研究表明,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下图示意基于2000—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据此完成20~22题。20. 下列省份能够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的是 ( ) A. 吉林省 B. 河南省 C. 湖北省 D. 湖南省21. 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主要是由于当地 ( )①人口密度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②为粮食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 ③耕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 ④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复种指数最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2. 针对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现状,最应该 ( )A. 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 B. 鼓励秸秆露天焚烧C. 加大耕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 D. 优化农资利用结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延续乡愁文脉的载体。凭借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云南省的传统村落在全国独树一帜。目前云南省传统村落已达777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下图为云南省传统古村落密集区及高黎贡山民族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云南省传统村落大多位于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云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1) 从地形角度简析云南传统村落密集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条件。(6分)(2) 说明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对云南传统村落的影响。(8分)(3) 对于古村落的发展,有人提出了“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两种方案,请就其中一种方案说明其合理性。(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8分)材料一 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大兴安岭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带,生态环境曾经极度脆弱。近年来,该地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蒙古族游牧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促进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该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材料二 下图为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置及土地利用现状简图。(1) 简析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6分)(2) 据图分析阿鲁科尔沁草原农业文化遗产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6分)(3) 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阿鲁科尔沁旗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江苏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凭良好的区位优势,承接了上海大量外溢的制造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与上海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沪—苏产业园”模式在多个城市落地开花,形成了政府搭桥,人才集聚,企业发展的新格局。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和上海市2000年和2016年制造业产值变化示意图。(1) 描述2000—2016年苏沪地区制造业产值变化特征。(6分)(2) 简析上世纪末上海与苏南地区共建产业园的地理背景。(8分)(3) 说明“沪—苏产业园”模式对苏北地区发展制造业的启示。(6分)2024-2025学年度高二教学情况调研地理参考答案 2025.0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B A B A D C D B D C B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A D B B C C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23. (18分)(1)山河相间,交流不便,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大,形成多种农业特色;地形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6分)(2)有利:人口外迁,缓解人地矛盾;促进文化交流;带回资金技术,改善村落基础设施。(4分)不利:青壮年大量外迁,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加剧;劳动力短缺,乡村产业发展受限;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影响。(4分)就地保护:就地改造成本较低;利于传承传统地域文化;能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村民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异地搬迁:利于保护原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利于统一规划和开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能显著提升村民生活质量。(选择其中一种作答,答对2点得4分)24. (18分)(1) 地处半湿润区(季风区)、半干旱区(非季风区)过渡地带(2分);降水变率大,多大风天气,风蚀水蚀作用强(2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2分)。(2) 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轮换使用,利于草场资源持续利用(2分);中部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分);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带布局村落,利于人畜越冬(2分)。(3)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为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畜种(2分);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2分);开发游牧文化,发展特色草原旅游(2分)。25. (20分)(1) 区域产值规模总体提高;区域内部差异加大(集聚加剧);产值首位城市发生改变。(6分)(2) 上海劳动力和土地短缺,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有外迁需要;苏南与上海位置临近,联系方便;苏南制造业基础好;政策支持。(8分)(3) 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培养吸引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协作机制,改善地区投资环境。(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