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云港市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A 2.B 3.D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B 12.D 13.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15分)
(1)①适当搅拌,适当升高温度 (2分)
②CaSO4、炭黑 (2分)
(2)①3MnCO3+2Fe3++3H2O=2Fe(OH)3+3Mn2++3CO2↑ (2分)
②此反应K===7.5×106>105,反应进行完全,因此可将
Ca2+完全除尽 (2分)
(3)①随pH增大,溶液中c(H+)减小,平衡往正向移动,MAn(有机层)浓度增大,萃取率增大 (2分)
②适当提高稀硫酸的浓度(或充分振荡分液漏斗或用萃取剂分多次萃取)(2分)
(4)边搅拌向其中加入0.1mol·L 1 Na2C2O4溶液,直至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2O4溶液不产生沉淀,停止滴加。过滤,洗涤滤渣至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不再生成沉淀。将滤渣置于空气中加热到300℃以上,充分反应至固
体质量不再改变 (3分)
15.(16分)
(1) (2分)
(2)醚键、酰胺基 (2分)
13 (1分)
(3) (3分)
(4) (3分)
(5)
(5分)
16.(15分)
(1)①浓硫酸 (2分)
②作安全瓶,防止NaOH溶液倒吸 (2分)
③将生成的SO2赶入装置C中完全吸收 (2分)
(2)①H3BO3+H2O+H+ (2分)
②2NH3+4H3BO3=(NH4)2B4O7+5H2O (2分)
(3)①用锥形瓶内壁将其碰下来,并用蒸馏水将其冲入锥形瓶内 (2分)
②解:25.00mL:
n(HCl)= 0.1000mol·L 1×20.00×10 3 L=2.000×10 3 mol (1分)
由题意可得关系式:N ~ NH~ HCl
n(N)=n(HCl)=2.000×10 3 mol
m(N)=nM=2.000×10 3 mol×14g·mol-1=0.028g
100.00mL:
m(N)=0.028g×4=0.112 g (1分)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4% (1分)
17.(15分)
(1)①-226.3 kJ·mol 1 (2分)
②320℃时,CO2和H2催化合成反应已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占主导,CO2的转化率减小 (2分)
③Rh(NO3)3热分解放出大量气体使得γ-Al2O3的表面积增大 (2分)
(2)① (3分)
②结构中氧空位增加 (2分)
(3)①三乙炔苯聚合物中的碳是sp和sp2杂化结构,有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上的电
子 (2分)
②CoTBrPP表面接枝了聚1,3,5-三乙炔苯,使得活性位点难以暴露 (2分)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Cl-35.5 Co-59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 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下列贸易商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半导体芯片 B.丝绸 C.棉花 D. 油脂
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O分子的VSEPR模型: B.乙酸分子中σ与π键数目比为7∶1
C.羟基的电子式: D.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离子键
实验室用SO2和MgO悬浊液制取MgSO3,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SO2 B.用装置乙收集SO2
C.用装置丙制取MgSO3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SO2
麻黄碱盐酸盐( )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C)<r(N) B.元素的电负性:χ(O)<χ(S)
C.酸性:HNO3<HClO4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N)<I1(O)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黄铜矿(CuFeS2)用Fe2(SO4)3溶液浸泡后生成单质硫。Cu2O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蓝色并有紫红色固体产生。CuSO4溶液中的Cu在水中以水合离子[Cu(H2O)4]存在,向其中滴入氨水可制备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Cu在O2存在下也能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4]2+。CuCl难溶于水,溶于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得到[CuCl2]和[CuCl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O晶胞如题5图所示,与O距离最近的Cu有2个
B.[Cu(H2O)4]中的配位原子为H原子
C.NH3转化为[Cu(NH3)4]后H-N-H键角变大
D.[CuCl2]和[CuCl3]中Cu元素的杂化类型相同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CuFeS2与Fe2(SO4)3溶液反应:CuFeS2+4Fe3+=5Fe2++Cu2++2S
B.Cu2O溶于稀硫酸:Cu2O+2H+=2Cu++H2O
C.CuCl溶于KCl溶液:2Cu++5Cl-=[CuCl2]+ [CuCl3]
D.Cu在O2存在下与氨水反应:2Cu+8NH3+O2+4H+=2[Cu(NH3)4]2++2H2O
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uFeS2呈金黄色,可用于制取单质Cu
B.CuSO4溶液呈酸性,可用于湿法炼铜
C.CuCl不溶于水,可用于制取K[CuCl2]
D.Cu有空轨道,可与NH3反应制[Cu(NH3)4]
含Ru(钌)化合物可催化CO2转化为HCOOH,其反应机理如题8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催化剂不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B.过程1中CO2发生还原反应
C.过程3中有1molH2O生成时有2mol电子转移
D.整个转化过程中Ru和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如题9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t片接电源负极
B.Sn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O2+-2e =HCOO +
C.每产生1mol HCOO ,阳离子交换膜中有4 mol K通过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
化合物Z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利用X和Y反应获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X最多与3mol NaOH反应
B.X与足量H2加成后的产物有6个手性碳原子
C.有机物Y不能与乙醇发生缩聚反应
D.可以用NaHCO3溶液鉴别X和Z
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炽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木炭迅速燃烧 NO2支持燃烧
B 分别测量浓度均为0.1mol·L-1Na2CO3溶液和Na[Al(OH)4]溶液的pH,后者pH更大 Al比水解程度大
C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产物中一定有乙烯
D 测pH:CH3COONa溶液的pH为9,NaNO2溶液的pH为8 Ka(HNO2)>Ka(CH3COONa)
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H2S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测定0.40mol·L-1新制H2SO3溶液,其pH约为1
实验2:将等体积浓度均为0.40mol·L-1BaCl2溶液与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现
白色浑浊
实验3:向上述实验2后得到的混合物中滴加过量的H2O2溶液,充分振荡后出现白
色沉淀
已知:Ka1(H2SO3)=1.5×10-2,Ka2(H2SO3)=1.0×10-7,Ksp(BaSO3)=5.0×10-10,
Ksp(BaSO4)=1.1×1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0mol·L-1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
B.将0.40mol·L-1H2SO3溶液稀释到0.20mol·L-1,c(S)快速增大
C. 实验2中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中有:c(Ba2+)·c(S)<Ksp(BaSO3)
D. 实验3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Ba2++H2SO3+H2O2=BaSO4↓+2H++H2O
使用CH3COOCH3与H2反应制C2H5OH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I:CH3COOCH3(g)+2H2(g)= C2H5OH(g)+CH3OH(g) ΔH1=1004kJ·mol-1
反应II:CH3COOCH3(g)+H2(g)= CH3CHO(g)+CH3OH(g) ΔH2=1044kJ·mol-1
反应III:CH3COOCH3(g)+C2H5OH(g)=CH3COOCH2CH3(g)+CH3OH(g)
ΔH3= 1160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在1.0×105 Pa、n起始(CH3COOCH3)∶n起始(H2)=1∶2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CH3COOCH3转化率、C2H5OH和CH3COOCH2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题13图所示。[C2H5OH的选择性=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3CHO(g)+H2(g)=C2H5OH(g)的焓变ΔH = 40 kJ·mol-1
B.185℃时,若起始n(CH3COOCH3)为1mol,则反应后体系中C2H5OH为0.04 mol
C.温度在165℃~205℃之间,反应后的体系中存在CH3CHO
D.温度在225℃~235℃之间,C2H5OH的选择性保持不变,说明反应I达到了平衡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5分)以钴锰废渣(含LiCoO2,MnCO3,炭黑和CaCO3、Fe等)为原料制备 Co3O4。
(1)“酸浸、还原”。向钴锰废渣中加入稀H2SO4和H2O2,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在加料完成后,提高浸取效率的措施有 ▲ (写2点)。
②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
(2) “除杂”。在搅拌下,向“酸浸、还原”后得到的滤液中加入MnCO3调节溶液的pH=4,除去溶液中的Fe3+,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MnF2固体除去溶液中的Ca。
①加入MnCO3除去溶液中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滤液中加入MnF2固体发生的反应为MnF2+CaCaF2+Mn。已知:K>105认为反应进行完全;Ksp(MnF2)=1.2×10-3,Ksp(CaF2)=1.6×10-10。
结合计算解释MnF2能除去Ca的原因: ▲ 。
(3)“萃取和反萃取”。向除杂后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用HA表示)萃取金属离子,原理为Co2+2HA(有机层)CoA2(有机层)+2H(水层),充分反应后,分离出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稀硫酸,进行反萃取得到富含Co的溶液。
①“萃取”时,随着pH的升高,Co在有机萃取剂中萃取率增大,其原因是
▲ 。
②“反萃取”时,为使Co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水层,应选择的实验条件或采取的实验操作有 ▲ 。
(4)“制备”。已知:CoC2O4从水溶液中析出的主要成分为CoC2O4·2H2O,其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如题14图所示。请补充由上述反萃取后得到的富含Co的溶液制备Co3O4的实验方案:取富含Co的溶液, ▲ ,得到Co3O4。
(须使用的试剂:0.1mol·L 1Na2C2O4溶液、盐酸、BaCl2溶液)。
(16分)化合物H是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1)C的分子式为C10H15NO2,则C的结构简式为 ▲ 。
(2)D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分子中采取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为 ▲ 。
(3)D→E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X的结构简式为 ▲ 。
(4)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1mol该物质完全水解最多消耗4 mol NaOH。
②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
(15分)通过测定某蛋白质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其优劣。“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含氮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1)“消化”。将蛋白质样品与CuSO4溶液(作催化剂)和浓硫酸中的一种混合后放入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题16图所示,然后再滴加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NH4)2SO4。
①滴液漏斗中盛放的物质是
▲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
③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并不断通入N2,其原因是 ▲ 。
(2)“吸收”。向得到的(NH4)2SO4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将所得NH3蒸出,然后用硼酸(H3BO3)溶液吸收,得到(NH4)2B4O7溶液。
①硼酸是一元弱酸,易与水结合生成B(OH),其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NH3与H3BO3反应生成(NH4)2B4O7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测定”。称取0.8000g蛋白质样品,按照上述流程制取(NH4)2B4O7溶液,然后将其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然后用0.1000 moL·L 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mL。已知:(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①接近终点时滴加半滴盐酸溶液的操作:慢慢转动滴定管的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挂半滴液体不滴落, ▲ 。
②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15分)性能优越的催化剂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工业化的关键。
(1)CO2在Ni/γ-Al2O3催化剂表面加氢合成甲烷过程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I:CO2(g)+4H2(g) = CH4(g)+2H2O(g) H1= -143.9 kJ·mol 1
反应II:CO2(g)+H2(g) = CO(g)+H2O(g) H2
①已知在25℃、101kPa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 mol某纯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表示。如表所示为几种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物质 CO2(g) H2(g) H2O(g) CO(g)
) -393.5 0 -241.8 -110.5
反应2CO(g)+2H2(g) = CO2(g)+CH4(g)的焓变为 ▲ 。
②一定压强下,将一定比例CO2和H2通过装有Ni/γ-Ai2O3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题17图-1所示(虚线代表平衡转化率)。高于320℃后,CO2转化率略有下降,可能原因
是 ▲ 。
③γ-Al2O3因价格低廉、较高的热稳定
性和比表面积而成为工业上最常用的
催化剂载体。通过Rh(NO3)3(硝酸铑)热分解将铑有效负载在γ-Al2O3表
面能有效提高催化性能的可能原因是 ▲ 。
(2)CeO2催化CO2与H2转化为CH4的机理如题17图-2所示。
①在催化过程中由CeO2转变成CeO2-x晶胞的组成结构变化如题17图-3所示,一个CeO2-x晶胞中Ce4+和Ce3+个数比为 ▲ 。
②催化剂中掺入少量CaO,用Ca2+替代CeO2结构中部分Ce4+形成Ca xCe1-xOy可提高催化效率,其原因是 ▲ 。
(3)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如下图所示),将CoTBrPP(甲)在CuI与钯基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甲上枝接PTAB(1,3,5-三乙炔苯聚合物)形成对CH4有较高选择性的CoTBrPP-PTAB-Cu新型催化剂(乙)。
甲 乙
①CoTBrPP-PTAB-Cu催化剂比CoTBrPP具有更好的导电性的原因是 ▲ 。
②实验表明CoTBrPP和CoTBrPP-PTAB-Cu的ECSA(电化学活性面积,即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有效面积)分别是7.1mF· cm-2和3.8mF·cm-2,偶联后ECSA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2025 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一)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
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13 题,共 13 题)、非选择题(第 14
题~第 17 题,共 4 题)共两部分。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
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满;如需改
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 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Cl-35.5 Co-59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每题 3 分, 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下列贸易商品的主要成分
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半导体芯片 B.丝绸 C.棉花 D. 油脂
浓硫酸
2. 反应 CH3COOH+CH3CH2OH △ CH3COOCH2CH3+H2O 可用于制备乙酸乙
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O 分子的 VSEPR 模型: OH H B.乙酸分子中 σ 与 π 键数目比为 7∶1
C.羟基的电子式: D.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离子键
3. 实验室用 SO2 和 MgO 悬浊液制取 MgSO3,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制取 SO2 B.用装置乙收集 SO2
C.用装置丙制取 MgSO3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SO2
OH
CH3
+
NH 2 C l
4. 麻黄碱盐酸盐( H3 C )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C)<r(N) B.元素的电负性:χ(O)<χ(S)
C.酸性:HNO3<HClO4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N)<I1(O)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5~7 题:黄铜矿(CuFeS2)用 Fe2(SO4)3 溶液浸泡后生成单质硫。
Cu2O 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蓝色并有紫红色固体产生。CuSO4 溶液中的 Cu2+在水中
以水合离子[Cu(H O) ]2+2 4 存在,向其中滴入氨水可制备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Cu
在 O2 存在下也能与氨水反应生成
[Cu(NH3)4]2+。CuCl 难溶于水,溶于不同浓度的 KCl 溶液中可得到[CuCl ]
-
2 和[CuCl 2 3]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O 晶胞如题 5 图所示,与 O 距离最近的 Cu 有 2 个
B.[Cu(H 2+2O)4] 中的配位原子为 H 原子
C.NH3 转化为[Cu(NH ) 2+3 4] 后 H-N-H 键角变大
O Cu
D.[CuCl2]
-和[CuCl 2 3] 中 Cu 元素的杂化类型相同
题 图
6.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5
A.CuFeS2 与 Fe2(SO4)3 溶液反应:CuFeS 3+ 2+ 2+2+4Fe =5Fe +Cu +2S
B.Cu2O 溶于稀硫酸:Cu2O+2H+=2Cu++H2O
C.CuCl 溶于 KCl 溶液:2Cu++5Cl-=[CuCl -2] + [CuCl3]2
D.Cu 在 O2 存在下与氨水反应:2Cu+8NH3+O2+4H+=2[Cu(NH3) 2+4] +2H2O
7. 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uFeS2 呈金黄色,可用于制取单质 Cu
B.CuSO4 溶液呈酸性,可用于湿法炼铜
C.CuCl 不溶于水,可用于制取 K[CuCl2]
D.Cu2+有空轨道,可与 NH3 反应制[Cu(NH3) ]2+4
8. 含 Ru(钌)化合物可催化 CO2 转化为 HCOOH,其反应机理如题 8 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H2 O H Ru 2 CO2 H
A.该催化剂不能提高 CO 的平衡转化率 过程 3 2 2H 2 过程 1 O
OH O
B.过程 1 中 CO 发生还原反应 Ru
C H
2 RuOH 过程 2 O C H
C.过程 3 中有 1molH2O 生成时有 2mol 电子转移
O
2 HCOOH 2 H 2O
D.整个转化过程中 Ru 和 O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题 8 图
9. 电解法转化 CO2可实现 CO2资源化利用。电解 CO2制 HCOOH 的原理如题 9 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t 片接电源负极
- 2 -B.Sn 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HCO 3-2e =HCOO +CO 3
C.每产生 1mol HCOO ,阳离子交换膜中有 4 mol K+通过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 KHCO3 溶液浓度降低
10. 化合物 Z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利用 X 和 Y 反应获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A.1 mol X 最多与 3mol NaOH 反应
B.X 与足量 H2 加成后的产物有 6 个手性碳原子
C.有机物 Y 不能与乙醇发生缩聚反应
D.可以用 NaHCO3 溶液鉴别 X 和 Z
11. 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炽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木炭迅速燃烧 NO2 支持燃烧
分别测量浓度均为 0.1mol·L-1Na2CO3 溶液和 -
B Al(OH)4比 CO23 水解程度大
Na[Al(OH)4]溶液的 pH,后者 pH 更大
C2H5OH 与浓硫酸 170℃共热,制得的气体
C 产物中一定有乙烯
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溶液褪色
测 pH:CH3COONa 溶液的 pH 为 9,NaNO2
D Ka(HNO2)>Ka(CH3COONa)
溶液的 pH 为 8
12. 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 H2SO3 溶液的性质。
实验 1:测定 0.40mol·L-1 新制 H2SO3 溶液,其 pH 约为 1 实验 2:将等体积
浓度均为 0.40mol·L-1BaCl2 溶液与新制 H2SO3 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浑浊
实验 3:向上述实验 2 后得到的混合物中滴加过量的 H2O2 溶液,充分振荡后出现白
色沉淀
已知:Ka1(H2SO3)=1.5×10
-2,Ka2(H2SO3)=1.0×10
-7,Ksp(BaSO3)=5.0×10-10,
K -10sp(BaSO4)=1.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40mol·L-1H2SO3 溶液中存在 c(H+)<c(HSO 3)+c(SO23 )
-
B.将 0.40mol·L-1H2SO3 溶液稀释到 0.20mol·L-1,c(SO23 )快速增大
-
C. 实验 2 中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中有:c(Ba2+)·c(SO23 )<Ksp(BaSO3)
D. 实验 3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Ba2++H2SO3+H +2O2=BaSO4↓+2H +H2O
13. 使用 CH3COOCH3 与 H2 反应制 C2H5OH 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 I:CH3COOCH3(g)+2H2(g)= C2H5OH(g)+CH3OH(g) ΔH1=1004kJ·mol-1
反应 II:CH3COOCH3(g)+H2(g)= CH3CHO(g)+CH3OH(g) ΔH2=1044kJ·mol-1
反应 III:CH3COOCH3(g)+C2H5OH(g)=CH3COOCH2CH3(g)+CH3OH(g)
ΔH3= 1160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在 1.0×105 Pa、n 起始(CH3COOCH3)∶n 起始(H2)=1∶2 时,若仅考虑上
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CH3COOCH3 转化率、C2H5OH 和 CH3COOCH2CH3 的选择
性随温度的变化如题 13 图所示。[C2H5OH 的选
择
n(转化为 C2H5OH 的 CH3COOCH3)
性= n(转化的 CH3COOCH3) ×100%]。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反应 CH3CHO(g)+H2(g)=C2H5OH(g)的焓
变 ΔH = 40 kJ·mol
-1
B.185℃时,若起始 n(CH3COOCH3)为 1mol,则反应后体系中 C2H5OH 为
0.04 mol
C.温度在 165℃~205℃之间,反应后的体系中存在 CH3CHO
D.温度在 225℃~235℃之间,C2H5OH 的选择性保持不变,说明反应 I 达到了平衡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61 分。
14. (15 分)以钴锰废渣(含 LiCoO2,MnCO3,炭黑和 CaCO3、Fe 等)为原料制备
Co3O4。
钴锰废渣 酸浸、还原 除杂 萃取、反萃取 制备
(1) “酸浸、还原”。向钴锰废渣中加入稀 H2SO4 和 H2O2,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在加料完成后,提高浸取效率的措施有 ▲ (写 2 点)。
②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
(2) “除杂”。在搅拌下,向“酸浸、还原”后得到的滤液中加入 MnCO3 调节溶
液
的 pH=4,除去溶液中的 Fe3+,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 MnF2 固体除去溶
液中的 Ca2+。
①加入 MnCO3 除去溶液中 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滤液中加入 MnF2 固体发生的反应为 MnF +Ca2+ 2 CaF2+Mn2+。已知:
, 。
K>105 认为反应进行完全;K -3 -10sp(MnF2)=1.2×10 Ksp(CaF2)=1.6×10
结合计算解释 MnF2 能除去 Ca2+的原因: ▲ 。
(3) “萃取和反萃取”。向除杂后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用 HA 表示)萃取
金属离子,原理为 Co2++2HA(有机层) CoA2(有机层)+2H
+(水层),
充分反应后,分离出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稀硫酸,进行反萃取得到富含
Co2+的溶液。
①“萃取”时,随着 pH 的升高,Co2+在有机萃取剂中萃取率增大,其原因是
▲ 。
②“反萃取”时,为使 Co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水层,应选择的实验条件或采取
的实验操作有 ▲ 。
(4) “制备”。已知:CoC2O4 从水溶液中析出的主要成分为 CoC2O4·2H2O,其在
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如题 14 图所 18.3
A(150℃ ,14.70g)
示。请补充由上述反萃取后得到的富含 16
B(225 ℃, 14.70g)
Co2+的溶液制备 Co3O4 的实验方案:取 12
富含 Co2+的溶液, ▲ ,得到
8
C(300 ℃, 8.03g)
Co3O4。
15 0 3 00 45 0 600 750
(须使用的试剂:0.1mol·L 1Na2C2O 溶 4 温度 / ℃
题 14 图
液、盐酸、BaCl2 溶液)。
15. (16 分)化合物 H 是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1)C 的分子式为 C10H15NO2,则 C 的结构简式为 ▲ 。
(2)D 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分子中采取 sp2 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为
▲ 。
(3)D→E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过程中生成的中间
体 X 的结构简式为 ▲ 。
(4)G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1mol 该物质完全水解最多消耗 4 mol NaOH。
②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一种产物能与 FeCl3 发生显色反应,且有 3 种不同化学
环境的氢。
NH 2
CH2 CH 2O H 和
(5)写出以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
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
16. (15 分)通过测定某蛋白质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其优劣。“凯氏定氮法”
测定蛋白质中含氮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浓硫酸 浓 NaOH 溶液
蛋白质
消化 ( NH 4) 2 SO 4 蒸出、吸收 ( NH 4) 2B 4 O 7
含量 测定
样品
CuSO 4 溶液 H 3 BO 3
(1) “消化”。将蛋白质样品与 CuSO4 溶液(作催化剂)和浓硫酸中的一种混合
后
放入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题 16
图所示,然后再滴加其中的另一种
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蛋
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NH4)2SO4。
①滴液漏斗中盛放的物质是
▲ 。
②装置 B 的作用是 ▲ 。
③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 K 并不断通入 N2,其原因是 ▲ 。
(2) “吸收”。向得到的(NH4)2SO4 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将
所得 NH3 蒸出,然后用硼酸(H3BO3)溶液吸收,得到(NH4)2B4O7 溶液。
①硼酸是一元弱酸,易与水结合生成 B(OH) 4,其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NH3 与 H3BO3 反应生成(NH4)2B4O7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测定”。称取 0.8000g 蛋白质样品,按照上述流程制取(NH4)2B4O7 溶液,然
后将其加水稀释至 100mL。取出 25.00 mL 放入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然
后用 0.1000 moL·L 1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20.00mL。已知:(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①接近终点时滴加半滴盐酸溶液的操作:慢慢转动滴定管的活塞,使滴定管的
尖嘴处悬挂半滴液体不滴落, ▲ 。
②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17. (15 分)性能优越的催化剂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工业化的关键。
(1) CO2 在 Ni/γ-Al2O3 催化剂表面加氢合成甲烷过程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 I:CO2(g)+4H 12(g) = CH4(g)+2H2O(g) H1= -143.9 kJ·mol 反应
II:CO2(g)+H2(g) = CO(g)+H2O(g) H2
①已知在 25℃、101kPa 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 1 mol 某纯物质的焓变称为该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 Δf m (kJ mol 1)表示。如表所示为几种常见物
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物质 CO2(g) H2(g) H2O(g) CO(g)
Δf m (kJ mol 1) -393.5 0 -241.8 -110.5
反应 2CO(g)+2H2(g) = CO2(g)+CH4(g)的焓变为 ▲ 。
②一定压强下,将一定比例 CO2 和 H2 通
过装有 Ni/γ-Ai2O3 催化剂的反应器, 80
反应相同时间,测得 CO2 转化率随温
60
度变化情况如题 17图-1 所示(虚线代 40
2 0
表平衡转化率)。高于 320℃后,CO2
0
转化率略有下降,可能原因 20 0 250 3 00 350 400
温度 /
是 ▲ 。 ℃
题 1 7 图- 1
③γ-Al2O3 因价格低廉、较高的热稳定
性和比表面积而成为工业上最常用的
催化剂载体。通过 Rh(NO3)3(硝酸铑)热分解将铑有效负载在γ-Al2O3 表
面能有效提高催化性能的可能原因是 ▲ 。
(2)CeO2 催化 CO2 与 H2 转化为 CH4 的机理如题 17 图-2 所示。
①在催化过程中由 CeO2 转变成 CeO2-x 晶胞的组成结构变化如题 17 图-3 所示,
一个 CeO 4+2-x 晶胞中 Ce 和 Ce3+个数比为 ▲ 。
②催化剂中掺入少量 CaO,用 Ca2+替代 CeO2 结构中部分 Ce4+形成 Ca xCe1-xOy
可提高催化效率,其原因是 ▲ 。
(3)通过 Sonogashira 偶联反应(如下图所示),将 CoTBrPP(甲)在 CuI 与钯基
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甲上枝接 PTAB(1,3,5-三乙炔苯聚合物)形成对 CH4 有较
高选择性的 CoTBrPP-PTAB-Cu 新型催化剂(乙)。
Br Br
N N N H N
Br Co Br Br
N N N H N Sonogashira偶 联 n
Br Br
甲 乙
①CoTBrPP-PTAB-Cu 催化剂比 CoTBrPP 具有更好的导电性的原因是 ▲ 。
②实验表明 CoTBrPP 和 CoTBrPP-PTAB-Cu 的 ECSA(电化学活性面积,即参
与电化学反应的有效面积)分别是 7.1mF· cm-2 和 3.8mF·cm-2,偶联后 ECSA
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 连云港市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答题卡(一)
! 0 0 0 0 0 0 0 0 0
! 姓名 班级 学校 准 1 1 1 1 1 1 1 1 1
! 2 2 2 2 2 2 2 2 2
!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代为填涂准考证号并填涂下面的缺考违纪标记。缺考涂1,违纪涂2。考生禁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考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 证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 号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 1 2 9 9 9 9 9 9 9 9 9
!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
14
.(1
5
分)
(1)
①
。
②
。
(
2
)
①
。
②
。
。
(
3
)
①
。
②
(
4
)
。
1
5
.(1
6
分
)
(1)
。
(
2
)
。
(
3
)
。
(
4
)
。
)
1 常州慧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
! !
! (
(
5
)
1
6
.(1
5分)
(1)
①
。
②
。
③
。
(
2
)
①
。
②
。
(
3
)
①
②
1
7
.(1
5
分
)
(
1
)
①
。
②
。
(
2
)
①
。
②
。
(
3
)
①
。
②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 常州慧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
! !连云港市 2025 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答题卡(一)
!
0 0 0 0 0 0 0 0 0
准 1 1 1 1 1 1 1 1 1
!
2 2 2 2 2 2 2 2 2
! 姓名 考 3 3 3 3 3 3 3 3 3
班级 缺 考 考生,由监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考员用 铅笔 4 4 4 4 4 4 4 4 4 2B 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学校 代 为 填 涂 准考证 注 证 5 5 5 5 5 5 5 5 5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
号并填涂下面的
! 意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缺考违纪 6 6 6 6 6 6 6 6 6
! 标 记 。 缺 考 涂 事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号 7 7 7 7 7 7 7 7 7
! 1,违纪涂 2。项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 8 8 8 8 8 8 8 8 8
! 考生禁涂。
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9 9 9 9 9 9 9 9 9 1 2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
!
!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4.( 1 5 分)
(1 )① 。
② 。
(2 )①
。
② 。
。
(3 )①
。
②
(4 )
。
15.( 1 6 分 )
!
!
! !
(1 ) 。
(2 ) 。
(3 ) 。 (4 )
。
1 常州慧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
!
!
( 5 )
.( 15 分)
16
( 1) ① 。 ②
。
③ 。
( 2) ① 。
② 。
( 3) ①
②
.( 15 分)
17
( 1) ① 。
②
。
( ) ① 。
2
。
②
( 3) ①
。
②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
无效 2
常州慧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 !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