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C B B A B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A D C D A D D1.C【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国家性质的相关知识。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非“公民”。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含人民和敌人),而“人民”是政治概念,故A说法错误;B: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非“直接管理国家一切事务”,故B说法错误;C: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是阅卷人”的根本原因,直接体现国家性质,故C符合题意;D: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虽与人民主体地位相关,但题干强调政治层面的权力归属,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C【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保障人权。②:题目中的情境展示了宪法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对公民生活的保障,故②符合题意;④:题目中的情境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展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提升,这与人权保障的理念相契合,即人民幸福的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故④符合题意;①:虽然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但题目中的情境主要强调的是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而非宪法的法律权威。故①不符合题意;③ :题目中的情境主要涉及的是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如医疗、教育),而非政治权利和自由。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C【详解】本题考查宪法权威与实施的相关知识。A: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而依法行政是对政府的要求,选项混淆了主体,故A说法错误;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党章的制定依据是宪法而非相反,故B说法错误;C:资料一强调党以宪法为根本准则,资料二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保障宪法实施,均说明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故C符合题意;D: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实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资料二直接体现),但题目需综合两则资料,D仅对应部分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B【详解】本题考查保障宪法实施。A:宪法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强调宪法的地位,但未直接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宪法实施,故A不符合题意;B: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属于国家层面的制度性要求,故B符合题意;C:保障宪法实施需要个人学习、认同和践行宪法,属于公民个人责任,而非国家层面的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D:宪法的实施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强调宪法的重要性,但未明确国家如何保障实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B【详解】本题考查维权途径。①:行政诉讼针对的是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小明的情况属于民事纠纷,应通过民事诉讼或协商调解解决,故①说法错误;②:与商家协商是解决消费纠纷的首选方式,符合法律规定,故②符合题意;③:消费者协会可调解消费纠纷,可以作为维权途径之一,故③符合题意;④:砸鞋店是违法行为,不符合依法维权要求,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A【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基本权利相关知识。A:刘某限制欠债人人身自由,属于侵犯人身自由权,而非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主要指言论、出版等权利,故A说法错误;B:照相馆未经许可使用顾客照片营利,侵犯肖像权,B点评正确;C: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属于荣誉权,C点评正确;D:捐赠图书是行使财产处分权,D点评正确;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A。7.B【详解】本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故①符合题意;②: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非义务,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故③符合题意;④:科学研究属于公民的文化权利,并非义务,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B【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维权方式等知识。①: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属于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属于劳动权范畴,故①说法正确;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而非权利,王某的行为是履行义务,故②说法错误;③:央视作为媒体,曝光侵权行为属于行使舆论监督权,而“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的职责,故③说法错误;④:车主协商解决纠纷属于通过“和解”方式维权,符合民事争议解决途径,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9.D【详解】本题考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甲同学父母所开餐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社会主义经济”,故①说法错误;②:中国石油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其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故②说法正确;③:乙同学妈妈在私营企业工作,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其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③说法正确;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而丙同学父母所在的村办工厂属于集体经济,故④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10.C【详解】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国家的权力机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③: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依法行使职权”;“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紧扣中心任务履职尽责”说明人民政协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故②③说法正确;①: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团结和民主,故①说法错误;④: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能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1.C【详解】本题考查全国两会的相关知识。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会议属于“两会”之一,故②符合题意;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其会议也属于“两会”之一,故③符合题意;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是党内会议,不属于“两会”范畴,故①不符合题意;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专门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与“两会”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B【详解】本题考查宪法地位、立法机关职权。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如题干中“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属于宏观原则,故①符合题意;②:宪法仅规定原则性内容,具体法律内容由普通法律规定(如矿产资源法),故②说法错误;③:题干未直接体现宪法与个人生活的联系,而是强调国家立法活动,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体现其行使国家立法权,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B【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国家主席的职权;违法行为的类别。①:携带境外种子入境需遵守检疫法规,未经批准可能违法,并非个人自由,故①说法错误;②:国家主席进行国事访问属于宪法规定的外事权,故②说法正确;③:“人肉开盒”侵犯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范畴,故③说法正确;④:公安机关的警告属于行政处罚,需承担行政责任而非民事责任,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A【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A:案例中行政机关的处罚因过重被法院否决,说明政府需在执法中遵循法律原则,确保处罚合法且合理,体现公平正义,故A符合题意;B:题干强调处罚过重而非力度不足,加大惩罚力度可能加剧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C:政务公开与职能转变未直接关联题干中处罚合理性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公正司法是司法机关的职责,题干要求回答对政府的启示,主体不符,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D【详解】本题考查国家机关的相关知识。A: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国家权力机关,故A说法错误;B: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故B说法错误;C:监察委员会就是国家监察机关,故C说法错误;D:国家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6.C【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AB:漫画中没有涉及法治与自由,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故AB不符合题意;C:漫画中说明同类事项同标办理,体现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C符合题意;D:漫画中的同要素、无差别、同标准都体现出是同等情况,而不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处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7.D【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诚信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①④:分析题文可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人在面对富贵、贫贱、威武时保持节操,不屈服、不动摇,体现了人的自尊,未体现自信;“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体现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而非友谊是一成不变的,故①④说法错误;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足,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故②说法正确;③:“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意思是刑罚应统一,不分等级贵贱,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③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18.A【详解】本题考查对平等的正确认识。A:公交车设立爱心专座、高考考场为残障考生提供便利服务、社区开设老年人智能设备学习课堂是践行平等的表现,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有利于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A说法正确;B:题文中没有体现的法律的相关内容,B说法与题不符;CD:从题文中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体现的是践行平等的表现,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日常交往中的情感表达无关,CD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19.D【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正义的价值、维护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理解。③④: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刘某出卖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体现了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因而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刘某因犯间谍罪、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死刑表明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故③④说法正确;①②: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0.D【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D:分析漫画,漫画描述了我国司法部门做好农民工法律救援工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说明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D符合题意;A:漫画没有体现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故A不符合题意;B:漫画没有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B不符合题意;C: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1.①同学甲的观点错误,同学乙的观点正确。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④吴某某虽然为同伴考虑,但她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珍视自由,就应该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分析】考点考查: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①:吴某某为同伴考虑,这是她的自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观点②:吴某某没有珍视自由,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错误。论据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论据②: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确。论据①:吴某某虽然为同伴考虑,但她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论据②:我们珍视自由,就应该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2.(1) 向网监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举报)。 我们应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 积极参加。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或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等)。(3) 拨打“110”(或向有关部门举报)。 售卖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分析】考点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宪法意识、法不可违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一观点:小浩在一家网站上发现了一篇指名道姓辱骂自己的帖子,还公开了他的隐私。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一小浩的正确做法是向网监部门举报。论据: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二观点:学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班长让小浩参加宣传活动。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二小浩应该积极参加。论据: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三观点:小浩发现集市上有人在兜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三小浩的正确做法是拨打“110”。论据:售卖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3.(1)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③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2)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等。(3)①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并真正铭刻于心。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等。【分析】考点考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可链接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关键词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链接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可链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完善捍卫宪法尊严的倡议书,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4.(1)任务一:受教育不仅是宪法规定的我们享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我们要珍惜这一权利并自 觉履行相应义务,辍学直播当网红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要按时完成学业任务;等等。任务二:损害国家税收,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影响餐馆商业信誉和形象,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等等。(2)围绕以下两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例答:物业和业主产生纠纷,是因为双方都只想先享有权利而不愿意 承担义务,没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物业和业主能够转变为和谐相处,是因为双方都能自觉履行义 务,从而保证双方的权利得以实现,体现了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等等。(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答: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 责任。生活中,公民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要自觉赡养扶助父母, 自觉履行义务,不得作出伤害父母的行为。【分析】考点考查:受教育权、依法纳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违反义务须担责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受教育权、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初中生小安在网上看到很多网红主播没有高学历也能赚很多钱,于是萌生了辍学直播当网红的想法→辍学直播当网红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受教育权不仅是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关键词②:李某以各种理由拒不申报纳税→损害国家税收,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影响餐馆商业信誉和形象,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论证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你们先做好服务,我才交费;你先交费,我们才提供服务→物业和业主产生纠纷,是因为双方都只想先享有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没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关键词②:我们按时交足物业费,我们做好物业服务→物业和业主能够转变为和谐相处,是因为双方都能自觉履行义务,从而保证双方的权利得以实现,体现了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违反义务须担责、公民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吕某某将其父亲遣弃在一处观景台后离开→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②:吕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违反义务须担责+公民要自觉赡养扶助父母, 自觉履行义务,不得作出伤害父母的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5.(1)①12月4日②依宪治国(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彰显宪法最高权威,维护宪法最高尊严,对促进宪法体现的人民意志在全社会得到切实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指引意义;有利于深化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认同和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约束;有利于稳固社会秩序导向的价值坐标,加速社会公众遵规守法的意识觉醒;有利于强化国家公取人员的责任观念,凸显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等。(3)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等。【分析】考点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本题考查国家宪法日、依宪治国,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可链接彰显宪法最高权威,维护宪法最高尊严;深化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认同和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约束;强化国家公取人员的责任观念,凸显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增强宪法意识→可链接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练习一、单选题1.202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开辟“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为的是传递“好声音”、展示“好形象”、诠释“好政策”,时刻牢记“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根本原因在于( )A.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B.在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一切事务C.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宪法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保障其实现。下图生动地展示了(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②公民的生活需要宪法的保障③公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和自由④人民幸福的生活是最大的人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进行宪法学习时,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两则资料:◎《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过程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备案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上位法的规范性文件,保障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对此解读最合适的是( )A.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B.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宪法的立法依据C.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D.全国人大常委会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权4.从国家层面,对保障宪法实施的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A.宪法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保障宪法实施就要牢牢坚持依宪治国C.保障宪法实施需要每个人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D.宪法的实施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5.为了参加春季运动会,小明特意买了一双新运动鞋,但是只穿了几天,还没等到开运动会,鞋帮就开胶了,他非常苦恼。作为同学,你告诉他应该( )①去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②找商家协商解决③找消费者协会予以调解④找人把鞋店砸了A.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6.小庆对以下事件作出了点评,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刘某将欠债人绑在自己家中限制其外出——政治自由被侵犯B.某照相馆未经许可,私自使用顾客艺术照宣传业务——侵犯了顾客肖像权C.小轩综合素质优良,被评为了“三好学生”——公民享有荣誉权D.红红把自己的部分图书捐赠给贫困地区学生——行使了财产权7.下列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①劳动②人身自由③受教育④科学研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以下是小浩同学对社会“微行为”的“微点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10元 保障公民的劳动权② 王某经营一家餐馆,主动申报并按时缴纳税款 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权利③ 央视3·15晚会曝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涉事企业 体现了央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④ 两车剐蹭,车主相互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 车主的维权方式是和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下边是班里几位同学的聊天内容,下面对表格内容作出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甲:“我父母开了一家小餐馆,收入还不错。”乙:“我爸爸在中国石油工作,妈妈在私营企业上班。”丙:“我爸爸妈妈在村办工厂上班。”①甲同学父母所开餐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乙同学爸爸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均属于按劳分配③乙同学妈妈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④丙同学父母所在的村办工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24年以来,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围绕团结与合作主题,充分保障人民利益②积极履行相关职能,依法行使职权③坚持党的领导,反映民意、集中民智④行使国家权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2025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的期望与重托,集思广益、共商国是。2025年两会是指(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为落实宪法关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立法,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修改矿产资源法、完善税收领域立法等,以法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问题②宪法规定经济方面法律的具体内容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下面对“微行为”的“微点评”,解读有误的是( )微行为 微点评①王某应朋友请求,携带非洲蔬菜种子回国 这是王某的自由和权利②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国家主席行使外事权③有关部门坚决打击“人肉开盒”行为 我国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④李某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分 该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需要承担民事责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某行政执法机关对存在虚假宣传行为的某水果店罚款5万元,该水果店未按时缴纳。于是,行政执法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款及滞纳金共10万元。法院认为该处罚决定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相关原则,处罚过重,不准予强制执行。该案例启示政府( )A.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 B.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惩罚力度C.实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 D.公正司法,防范行政权力滥用15.在学习过程中,某班“思维导图”小组成员经常用图示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16.如图漫画体现了( )A.法治与自由共生 B.权利与责任同在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17.小青喜欢学习和整理古语,下表是他整理的部分学习笔记,其中有误的是( )序号 古语 体现的道理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自尊自信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③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友谊是一成不变的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18.某班开展主题学习交流活动,主持人小鲁展示了以下实例:据此判断,这节课的主题应该是( )◎公交车设立爱心专座◎高考考场为残障考生提供便利服务◎社区开设老年人智能设备学习课堂A.践行平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B.法治中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C.社会文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D.关爱他人:日常交往中的情感表达19.国家安全部2025年3月19日通报:我国某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刘某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出卖国家秘密,根据刑法,刘某因犯间谍罪、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刘某得到应有的惩罚是基于( )①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②社会规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④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下边漫画体现了(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司法部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二、辨析题21.【崇尚法治与法同行】2025年4月18日,D2404次列车在深圳北站3站台关门时,旅客吴某某因为有同伴未上车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两名工作人员合力阻止,却未能成功。直到吴某某的三名同伴赶到,她才离开车门,随后列车关门驶离。最终,吴某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同学甲:吴某某为同伴考虑,这是她的自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同学乙:吴某某没有珍视自由,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三、情境探究题22.【学法用法与法同行】以下是小浩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前几天,小浩在一家网站上发现了一篇指名道姓辱骂自己的帖子,还公开了他的隐私。(1)小浩的正确做法: 。理由:情境二 12月4日,学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班长让小浩参加宣传活动。(2)小浩应该: 。理由: 。情境三 春节期间,小浩回农村老家过年,发现集市上有人在兜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3)此时,小浩的正确做法: 。理由: 。四、分析说明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摘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材料二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对比材料一中的三张图表,概括其具体表现。(2)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材料三 活动最后,同学们准备以“共筑法治基石,捍卫宪法尊严”为主题撰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倡议书同学们: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我们特此发起“共筑法治基石,捍卫宪法尊严”的倡议,呼吁同学们共同行动起来,强化宪法意识,树立法治思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一位同学的自觉行动。我们倡议: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共筑法治基石,捍卫宪法尊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4年×月×日(3)请将他们撰写的倡议书补充完整。24.强化义务观念【探究情境】道德与法治老师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情境一初中生小安在网上看到很多网红主播没有高学历也能赚很多钱,于是萌生了辍学直播当网红的想法。 任务一劝说小安,我们可以说:____。情境二李某开了一家餐馆,当地税务局多次通知其申报纳税,但李某以各种理由拒不申报。 任务二李某行为的危害有:____。(1)请你完成上述任务。【聚焦问题】“物业费难收、物业服务难到位”一直是困扰某小区物业管理的突出问题,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紧张。以下漫画呈现的是该问题解决的前后变化。(2)结合漫画中的转变,请你论证“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浅谈感想】请阅读以下案例:◆案例回顾——2024年1月29日,吕某某带着父亲从大连市乘坐火车到达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月31日,吕某某带其父亲乘坐出租车至陈巴尔虎旗莫日格勒河景区,将其父亲遣弃在一处观景台后离开。因当地气温极低,被遗弃的老人双脚严重冻伤。2月9日,侦查员依法传唤了犯罪嫌疑人吕某某。经突击审讯,吕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条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阅读上述案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五、综合探究题25.某学校开展了“宪法进校园,践行在心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懂宪法】“宪法知多少”调查问卷①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____。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1)请你完成“调查问卷”中的空缺内容。①____②____【析宪法】宪法宣誓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回答两点即可)【悟宪法】经过宪法主题活动,全校师生认识到了国家宪法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宣传教育日;我们要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要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作出贡献。(3)请你就如何落实画线部分所示的要求向中学生建言。(回答两点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练习.doc 最新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练习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