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两件宝【我读教材】《两件宝》是新修订教材增加的篇目。这是一首朗朗上口、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排列整齐,韵律和谐,从正反两面说明了手脑并用的重要性。课文共有5句话。第1句讲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告诉人们手和脑对人都很重要;第2句分别讲双手和大脑的作用;3、4句从反面说明只用手不用脑或只用脑不用手的不足;第5句告诉我们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寻找明显的信息”,课后习题“说说课文中的两件宝能做什么?为什么要‘用手又用脑’?”正是指向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朗读儿歌中提取简单、明显的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件、有、做、脑”等生字,认识偏旁“月字旁”,会用连接词“和”和“又”。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两件宝的名字和本领,明白手和脑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说说两件宝的名字和本领,明白手和脑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词卡及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游戏激趣,导入“两件宝”1.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我们玩过一个小游戏,叫“你说我做”。想不想再玩一次?(师说生做)张张你的口/摸摸你的耳/眨眨你的眼/拍拍你的手/跺跺你的足刚才我们用——“口耳目手足”来做动作。一起读——口耳目手足。这些都是人身上的宝贝。我们身上的宝贝可不止这些呢,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另外两件宝。2.板书课题:两件宝。学生跟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学习“件”。小朋友看这个“件”字,左边是个“人”,右边呢?(牛)“件”最早的意思是把牛肉分给很多人。现在常常用“件”表示数量。你还会说一件什么?(一件衣服,一件上衣……学生可能说得不准确,要及时纠正,指导用准确。)3.这是一首儿歌。语文书第88页最下面一行告诉我们,这首儿歌是陶行知写的。小朋友们不认识陶行知爷爷,一起来读读他的名字。这首儿歌的“年纪”比你们的爷爷奶奶还大呢,想不想读一读?活动二:听读儿歌,找找“两件宝”1.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的时候,有三件小宝贝要发挥作用啦,小耳朵要仔细听清读音,老师读到哪儿小手指到哪儿,眼睛就跟到哪儿。听明白了吗?(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读)关注儿歌节奏和“不”的变调。这首小儿歌里有几个“不”,数一数?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2.交流,指导提取明显信息。读了儿歌,你有没有找到陶爷爷说的两件宝指的是哪两件呀?(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但要指导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指“双手”和“大脑”)板书或词贴:双手 大脑“双”字里有两个——又。(出示生字卡:又)读,出示“又”的古字,指导:“又”最早是这样写的,表示人的右手。现在,谁能用一个字把这两件宝连起来说?(双手和大脑)指导识认“和”,左边禾字旁,右边一个口。你还会说什么和什么?(生自由说,仿说)3.朗读句子: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学习“有”。(出示古字)发现了吗?这个字里也有一只“手”,“手”里拿的是什么?(肉)。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生字。板书“有”,第一二笔标红,这只手在哪些字里见过?(左、右、友……)瞧,左是左手,右是右手(甲骨文中“右”和“又”的写法是一样的),两只手握在一起,就是“友”。活动三:自读课文,认认“两件宝”1.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贝能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双手和大脑能做什么事情?提取信息,交流句子: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学习词语“做工”“思考”。理解“做”。你会做什么?(做手工、做家务……)这些都叫——做工。一起读读这个词。同学们上课真爱动脑筋,这就叫会——思考。会思考的小朋友会越来越聪明。一读读“思考”。2.指读朗读: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谁想来读这两个句子,夸一夸这两件宝?指名读,指导加动作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全班齐读。活动四:再读课文,用用“两件宝”1.怎么才能用好这两件宝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画出句子,读句子。随文识字:又。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这样就是——用手又用脑(再读)。借助板书,呈现变式:用手又用脑,做工又思考,才能有——创造。指导读准“能”,后鼻音。出示词语“创造”,读词语。2.交流,进一步理解“创造”。①小朋友们,美术课上,你用画笔创造过什么?(生自由说)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②看看,巧手的奶奶用剪刀创造了什么?(剪纸)③中国古人可聪明了,创造了四大发明;今天的中国人又创造了什么?(生说)再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3.为什么用手又要用脑呢?(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哎呀,手脑不合作,麻烦少不了。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来读?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出示词语(朗读):做不好 办不到指名读句子,齐读,加动作。4.朗读课文。5.指导书写:又 和现在,我们也用用手和脑,来学写两个生字。①师范写“又”“和”,提示:又:竖中线左边起笔写横撇,横过竖中线,轻顿拐弯左下撇。撇捺穿过中心。和:(禾和口一样宽,左右等宽)撇起笔竖中线,横起笔横中线,左低右稍高。撇画写舒展,口字紧挨禾字旁。②生描红、临写。③反馈、点评,生练习。第二课时活动一:复现生字,巩固书写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读陶行知爷爷送给大家的儿歌《两件宝》。《两件宝》中有这些生字宝宝,来,开一列小火车读一读。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这几个字宝宝老师上节课没教,你们也会读,真棒!出示:办到 才能 也生字找到它们的小伙伴,就变得有意思了,再读词语“办到”“才能”。2.指导生字“也”“才”。①“也”字很喜欢交朋友,你认识哪些带有“也”的汉字?(他 地 她)示范指导写“也”。提示——也:第一笔横折钩,起笔靠左边,留足空间。横向右上斜,穿过竖中线再拐弯内收,钩出来。竖中线稍左写悬针竖,再移动相等的距离,起笔低一些,写竖弯钩。圆圆的弯拖出长尾巴,轻轻钩上去。②示范指导写“才”:长横高于横中线。竖钩右移靠近竖中线,一撇起笔交叉处。③生描红、临写;师指导、练习。活动二:朗读课文,指导背诵1.出示课文,齐读。2.巩固,提取明显信息。根据问题,朗读课文相应句子。课文中的两件宝是什么?(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它们能做什么?(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为什么要“用手又用脑”?(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3.标红最后一个字,读一读,引导发现。(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拼音里都有韵母“ao”)4.做动作读;同桌合作读。5.填空读,指导背诵。活动三:听读故事,续编故事1.故事小讲堂。(师讲故事,生听故事)手和脑的故事手和脑是一对好搭档。每天,它们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帮小主人做许多事情。有一天,手觉得小主人做事总让它出力,脑却好像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手对脑说:“我决定要离开你了,以后我们谁也不用依靠谁啦!”从那以后,手开始独自做事,可是……2.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编一编,接着讲下去。同桌互相讲接下来的故事,全班交流。3.如果让你送给“手”一句话,你会说——再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课后实践建议:把手和脑的故事画出来,配上文字,不会写的字加拼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