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 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冰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冰雪文化铸魂,有助于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从历史维度看,冰雪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形成了“因寒而兴、化雪为美”的文化特质。早在《诗经》中便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的记载。宋元时期“冰嬉”活动成为宫廷盛典,并在清代发展为宫廷乃至民间都喜闻乐见的冬季消遣方式。此外,北方地区鄂温克族的驯鹿雪橇、阿勒泰传承千年的毛皮滑雪板等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冰雪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华文化“和合共生”的包容进步性。在当代实践中,冰雪文化通过创新表达焕发新生。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数字雪花”的应用创新,用数字技术点燃了冰雪之美;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的设计,成为全球追捧的文化符号。这些历史印记和时代注脚均反映出中华文明对冰雪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冰雪文化延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和时代特质,将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冰雪文化兴业,有助于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我国北方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文化资源,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长春的冰雕雪雕艺术、吉林的查干湖冬季渔猎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元的冰雪文化资源禀赋,构筑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各地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当地冰雪文化创造性转化,催生出现代冰雪文化产业,带动地方冰雪经济提质发展。伴随着文化旅游市场潜能的释放,以传承和弘扬冰雪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特色冰雪文化的价值意蕴,推动冰雪文化与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为冰雪经济注入澎湃动能,助力打造冰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冰雪文化蕴智,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冰雪文化是中华民族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包含万物融通的生命伦理和生生之德的护生、爱物思想。赫哲族“捕大放小”的冬捕原则,蒙古族冰雪那达慕赛事中的生态盟约,都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彰显了顺应自然、取用有节的冰雪生态发展观。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延循绿色冰雪文化的理念,使绿色冰雪运动得到进一步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为冰雪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冰雪文化传承与弘扬也必将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激起公众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行动自觉。(摘编自蒋依依《冰雪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多维价值》)材料二:文化的传承发展,既是守护文化根脉的历史责任,更是激活区域经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命题。推动冰雪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以促进冰雪经济行稳致远,未来可从文化引领、科技赋能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重点着力。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推动冰雪文旅内涵式融合发展。时下冰雪旅游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冰雪文化体验内容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素。冰雪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冰雪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赋予传统冰雪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凝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共识,深挖冰雪文化基因,丰富冰雪文旅产品供给。一方面要积极挖掘灿烂丰富的冰雪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扶植优秀的冰雪民间手工艺者、冰雪艺术创作者,高标准打造冰雪非遗体验、沉浸互动、剧目演艺等冰雪文旅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叙事体系,面向国际游客推出串联特色雪村、冬奥场馆遗产等优质冰雪资源的国家冰雪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冰雪丝路”为主线深化沿线国家冰雪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推动冰雪文明互鉴。二是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推动冰雪文旅创新性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引擎。冰雪文旅融合发展应紧跟时代新趋势。在资源开发上,探索建立冰雪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等集成平台,对冰雪文旅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实时监测,推动冰雪文旅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在体验升级上,广泛依托数字技术打造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冰雪文旅产品,多方位重塑游客的冰雪文旅新体验;在游客服务上,加强数字管理服务建设,通过搭建冰雪景区智慧化管理平台等举措,提升冰雪文旅服务品质和治理效能。三是强化品牌支撑作用,推动冰雪文旅特色化融合发展。地方标志性冰雪文旅品牌,是一个地区的冰雪文化记忆与旅游名片。不同冰雪目的地有着不同的冰雪文化内涵和品质底蕴,独特性是地区冰雪文旅品牌的生命力所在。冰雪文旅品牌的打造,在于以冰雪资源禀赋为基础,深度融入本土历史人文要素,与地区旅游产业建立共生关系,实现全域价值场景的互通利用和主客共享。强化品牌支撑作用,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讲好地方冰雪文旅融合故事,一方面需通过文化节事活动、对外宣传推介等手段,持续打造传播热点,输出地方冰雪文旅符号形象;另一方面,要及时回应到访游客的情绪关切,释放出更多的善意和温暖,努力增强游客在地体验与归属感,促进其主动自发式宣传。(摘编自江磊《推动冰雪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雪文化具有“因寒而兴、化雪为美”的特质,其早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并随时代发展融入宫廷与民间活动。B.我国北方依托冰雪文化资源禀赋,推动冰雪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为现代冰雪经济注入活力,助力打造新增长点。C.赫哲族冬捕原则与蒙古族冰雪“那达慕”的生态盟约,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冰雪文化中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D.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通过绿色冰雪文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但其赛事规模较往届有所缩减,反映出冰雪文化推广面临挑战。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叙事体系,可以助推国际冰雪文化交流合作。B.冰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文旅融合应避免现代科技介入,以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C.互联网、人工智能带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冰雪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升游客的数字化互动体验。D.尽管冰雪文化品质底蕴有着鲜明的地域差异,但冰雪文旅品牌建设需统一全国冰雪文化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从文化自信、经济活力、生态文明三个维度展开,层次清晰。B.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引用《诗经》与冬奥案例形成古今对比。C.材料二阐述推动冰雪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注重对策阐述,语言严谨平实。D.材料二第四段通过诠释“独特性”内涵,分析其与品牌生命力的关系,说服力很强。4.材料一认为“冰雪文化铸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冰雪文化之“魂”的内涵。(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如你的家乡计划发展冰雪文旅产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三点建议。(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张明信片章新俊眼看已闷了三个月时间,我还是失魂落魄样,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个大家闺秀。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强装笑脸故意打趣:“如果你是女人,可坐得个好月子哦。”我听了没一点反应,她就收住话题,怏怏地退出房间。这天,几只鸟儿早早地在晨曦中亮起了歌喉。我起床捶捶发木的脊背,禁不住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片刻,无奈地叹口气,重新躺倒在了床上。听见动静的妻子进了门,坐在我的床边,拉拉我的胳膊,试探着说:“走,别闷了,今天我们去农村老家把那菜地种了。”我本想习惯性地给她回一句:“你去,我不去。”就在这当儿,窗外“啾啾”的鸟叫声欢快地响成一片,仿佛这些小精灵们的盛大音乐会起了头。我有些神往,顺着妻子的话,脑海中浮现出老家院里春的灿烂光景,就有些心动。妻子看出我的犹豫,赶紧趁热打铁:“你放心,不会有人的,清明都过了,哪里还能见个人影 ”我想想也是,青壮年到现在都打工走光了,老的随着合班并校几乎全去了城里伺候小的,应该也不会遇见什么熟人。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车停在了老家门口。院外的树枝上,鸟儿叽叽喳喳地跳跃着,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妻子先从车上搬下来育着蔬菜秧苗儿的许多瓶瓶罐罐,紧接着丢下耙儿弄扫帚,马不停蹄地开始挖地、耙地,用铁锹整修着菜畦,不时发出“啪、啪”的拍打声响。她一边干,一边饶有兴致地给我介绍种植计划:“东边这儿种茄子、辣子,过来点几株葫芦、黄瓜,西边那儿撒一些青菜籽儿,过了夏至,我们就有吃不完的菜喽。”末了,她好像是在自我感叹,又好像是在对我说:“只有耕耘才有收获哟!”我蹲在地边,用手捏捏潮湿的泥土,嗅着清新的泥土味,听着妻子的絮叨,冰封三个月的心慢慢融化。我想象得出,过了夏至,院子里巴掌大小的这块地,紫的茄子,绿的辣子,身披毛刺的黄瓜,挂着晶莹露珠的菠菜,保准儿会像往年一样热热闹闹挤满整个菜地。“哐当!”铁皮院门这时被人猛然推开。树上的鸟儿“扑棱棱”惊飞而起,鸣叫声划破宁静。我站起身,循着声音张望,心却一阵紧缩。“是,是哑才哥。”妻子显然也很诧异,话音还未落地,哑才哥就“嗯嗯呀呀”嚷了起来,好像发现了外星人。我缩着的心放松了下来,就憨憨地笑。“哑才哥与你握手呢!”妻子的话点醒了憨笑着的我。我刚伸出手,一双粗糙的手便握住了我,又迅速地松开,然后两只有力的胳膊紧紧抱住了我。我也不由抱住了哑才哥,瞬间眼睛酸酸的,有些想哭。这是我亲爱的哑才哥,我从小形影不离的玩伴。那时,我跟着哑才哥一起上下学,一起写作业,一起看书话理想。我记得,一个夕阳染红天边的傍晚,我们在村外的一棵老榆树下看书,哑才哥一口气读完了一本《百慕大三角》,抬头看着天边炫目的晚霞,眼睛亮亮地对我说:“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去探寻这个神秘的世界!”然而,在小学毕业考试前,哑才哥生了一场重病。高烧昏迷数天后,一直求神婆保佑始终不见灵验的大人才慌了手脚,等他们急急忙忙将哑才哥送去医院,却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从此,哑才哥走进了无声的世界。他的名字“亚才”从那时顺理成章被写成了“哑才”。见到我的哑才哥很兴奋,他又用一只手扳着我的肩膀,对着我“嗯嗯呀呀”地一阵说,还顺势拉住我的胳膊。我心里没谱,就抽着胳膊,赶紧摇手。“哑才哥比画的应是请你到他家里去做客呢。”听到妻子解释,我坚决收住了脚步。我知道哑才哥的家并不远,知道哑才哥的一片诚意,但我无法挪动脚步。我的推脱,让哑才哥想到了什么,他松开了我。“哑才哥要帮我栽菜苗呢,我拗不过他哦!”“他以为我不去,是我们的菜地还没有种完,所以就帮你赶紧种菜呢。”我猜出了哑才哥的良苦用意,给妻子说着,心中同时泛起了锥心般的酸楚。哑才哥那年失聪后无奈退了学。每当我去探望他,哑才哥大颗大颗的泪水像开了闸门,冰冰凉凉地涌入了我的心里。上中学前,我翻出炕席下皱皱的几张零钞,上集镇挑选了我认为最好的一件礼物送给了哑才哥。那是一张当时很流行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一匹骏马,朝着旭日,昂首奔腾,勇往直前。后来,听说哑才哥挥起长鞭,当了羊倌。再后来,哑才哥学着垒墙盖瓦,常年在外务工,成了工地上一位有名的好把式。我工作后回老家,每次看到单独居住的哑才哥的房门开着,总要带着妻子进去坐坐。哑才哥虽孑身一人,但他的房屋什么时候都干净整洁,物什摆放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一次,看妻子端详玻璃板下压着的那张明信片,哑才哥就给妻子指指我,咧着嘴灿烂地笑。这时,哑才哥“嗯嗯呀呀”说着什么。“哑才哥让你把锄头递给他呢!”妻子及时给我解释,“我来拿给他!”我站着没动,对着哑才哥的方向笑笑。“哑才哥让你提那个水桶过来。我去提!”妻子告诉我,我只好再对“嗯嗯呀呀”的声音笑笑。菜地种完了,妻子拉我走过菜埂站在院里,给我拍打裤脚上的土。“嗯嗯呀呀。”哑才哥又说起了什么。“嗯,是的。”妻子回应着。院子里突然老半天没了声,我正奇怪,哑才哥“嗯嗯呀呀”声又响起。“去看了,不行的!”妻子像是给我说,又像是给哑才哥比画着什么。我又一次被哑才哥紧紧地抱住。他嗯嗯呀呀叫嚷着,双手拍打着我的后背,似悲号似怨恨。好大一会儿,他才松开他的胳膊,又抓住我的手使劲摇摇,然后出了门。“哑才哥怎么啦 ”我回头问妻子。“他刚才询问你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我给他比画你现在的情况,他抱着你一下哭了,不知又为啥走了。”我的心稀里哗啦碎了一地,有一种刚结痂又被揭开的痛。我已不想在老家停留,因为再面对哑才哥,我怕自己三个多月蓄积的泪水会如江海决堤。汽车缓缓驶出村巷。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空灵而悠远,似在诉说着什么。“咦,哑才哥怎么急急跑过来了 ”妻子跟我说着,同时停了车,按下了车窗。一个信封在“嗯嗯呀呀”声里塞到了我的手中。我将信封递给了妻子——眼睛看上去好好的我,其实已是个盲人。三个月前,由于一场疾病,我双目失明,世界绝情地在我眼前拉上了黑厚的帷幕。妻子打开信封,是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一匹骏马朝着旭日,昂首奔腾,勇往直前……(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通过叙写“闷了三个月”“失魂落魄”等,暗示主人公遭遇了重大变故,设置悬念,激发了阅读兴趣。B.文中交代给哑才哥送明信片的往事,采用倒叙手法凸显两人深厚情谊,为结尾明信片重现埋下重要伏笔。C.哑才哥的“嗯嗯呀呀”与妻子充当翻译形成呼应,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反映了哑才哥内心的发展变化。D.小说语言质朴自然,于平实叙述中蕴含深沉情感,如对菜地种植场景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温度与希望。7.关于小说结尾哑才哥赠送明信片的情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骏马奔腾的意象象征着顽强生命力,寄托对“我”重拾生活勇气的期望。B.哑才哥通过明信片表达对主人公失明的同情,展现其悲天悯人的情怀。C.明信片是“我”当年赠送的礼物,此次送回体现哑才哥对往事的释怀。D.明信片暗示哑才哥对儿时放羊生活的怀念,表达回归田园的人生理想。8.小说中多次出现鸟鸣意象,请简要分析其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哑才哥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弘羊作平准之法,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欲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万物不得腾踊。至是,天子巡狩郡县,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是时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班固称弘羊擢于贾竖,方以版筑饭牛;且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又与仲舒、汲黯等二十余人,并论而谈,殆不然矣。夫君人者,务于得贤,故不隔卑鄙。将虑贤者之处贱,不谓贱者之必贤。古者乃欲以伊尹负鼎,取类于庖人;太公坐钓,求备于渔叟。不亦远哉! 且上之所欲,人必有成之者,周厉贪虐,则荣夷公起;汉武残剥四海,则桑弘羊擢。其所由来者久矣。《书》曰:“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抑为此也。季孙用田赋,孔子书而过之,以其逾周公之制也。而况攘臂抵掌,力为天下聚敛之人乎! 义也者,君子之所死生,而小人之所不及;利也者,小人之所赴蹈,而君子之所不忍为。汉武必欲行先王之道,守高祖之法,则焉用弘羊 欲夺万姓之利闭生人之资则天下市籍小人皆能之矣亦何独弘羊乎 善为盗者,艺愈精而罪愈重,盗愈利而主愈害。弘羊善心计,斡盐铁,析秋毫,令吏坐贩,不顾王者之体。府库盈而王泽竭,一身幸而四海穷,于弘羊之计则得矣。汉亦何负于弘羊哉!卜式洁己自守,不及时政,知弘羊罪,欲烹以致雨。孟坚(班固的字)躬修国史,垂法来代,奈何以锥刀异类,齿得人之论,一言不智,其若是乎!(节选自张彧《汉史赞桑弘羊评》)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欲夺A万姓之利B闭C生人之资D则天下E市籍小人F皆能之矣G亦何H独弘羊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益,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中的“益”,意义相同。B.县官,与“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县官”,意义相同。C.方,与“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方”,意义相同。D.垂,与成语“永垂不朽”“名垂青史”中的“垂”,意义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桑弘羊推行的平准法和均输法,通过调控物价、调配物资,使国库充盈且边地存粮充裕,百姓赋税依旧,而国家财用丰饶。B.张彧认为,桑弘羊与周厉王时期的荣夷公类似,皆是君主贪暴时受提拔的聚敛之臣,其政策虽富国库却使百姓贫困,弊大于利。C.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如果想效法先王之道、恪守高祖之法,必须重用桑弘羊,因为其盐铁专营等政策符合周公制定的经济制度。D.张彧引用《尚书》和孔子对季孙氏用田赋的态度,意在批判桑弘羊以“非道”手段敛财,这种做法违背儒家重义轻利的原则,将其视为祸国殃民之徒。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季孙用田赋,孔子书而过之,以其逾周公之制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一、材料二中均有卜式建议烹杀桑弘羊的文字,但用意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许 浑①欲寄家书少客过,闭门心远洞庭波。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愁泛楚江②吟浩渺,忆归吴岫梦嵯峨③。贫居不问应知处,溪上闲船系绿萝。【注】①许浑:晚唐诗人,润州丹阳(古属吴地)人,其诗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此诗作于岳阳,适逢旧友郑秀才,欲其捎书信回家乡,寄情浓厚。②楚江:即长江。③吴岫:吴地的山;嵯峨,山高峻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点明思念故乡却无法传递家书的困境,“少客过”暗示了诗人居所的偏僻与人迹罕至,又透露出其生活状态。B.次句“闭门”与“心远”形成对照:虽困居一隅,心却随洞庭波涛飘向远方,有对尘嚣的疏离,也有对故乡的遥想。C.颔联以工笔勾勒荒寂的隐居环境,风雨摧花的动态与草径无人问津的静态交织,暗喻时光的流逝与归乡无望的怅惘。D.尾联以景结情,“溪上闲船”被绿萝缠绕,画面静谧,了无生机,透露出诗人安贫乐道、寄情山水而不得的苦闷情绪。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颈联“转”表现在何处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并没有意义。(2)朋友突然到来,家中无丰盛的酒食款待,小白不禁想起杜甫在《客至》中,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简陋条件,依然热情邀邻陪客。(3)在古诗文中,有不少含“花”字并且借以抒发悲凉之意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日常生活中,糖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是我们的甜蜜伴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如何科学吃糖,合理地摄取营养呢 这一话题可为我们揭开“甜蜜科学”的神秘面纱。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机能活动、生理代谢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占到能量供给的50%~60%。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①碳水化合物被人体摄入之后,②经过肠道的吸收、消化、水解,分解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③葡萄糖经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④经过代谢产生能量,⑤以ATP的形式供给机体所需要的能量的需求。大脑神经系统主要靠糖供应能量,白细胞、角膜、肾上腺髓质等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糖类。同时糖类参与了重要的免疫系统的调节,而且参与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可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提及糖尿病,不少人将其归晷于糖的摄入过多,然而,( 甲 )。糖尿病的发病机治复杂,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跟种族差异有关,是不可以改变的;环境因素如少运动、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的增长,以及超重和肥胖,也是二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近,并没有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根据国际糖尿病连盟《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8%,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6%。对于健康人群,可以适当地摄入包含蔗糖的甜饮料,摄入的热量是自身所需要的热量。如果健康人群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数量不够,可以通过摄入甜饮料来适当的补充,但是,过量的摄入是会造成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的。( 乙 ),但也要杜绝或预防消瘦。针对糖的摄入,建议每日的糖总量应不超过50克。这样的摄入量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预防因糖分过高而引发的健康问题。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神秘面纱”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欢天喜地 B.鲜花盛开 C.宏伟蓝图 D.写得清楚19.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重复累赘,有人认为可以使用。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用7分钟谈体重管理引发热议,“国家重视体重管理”登上热搜。有人认为这彰显政策人性化与治理智慧的迭代升级,也有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国家应该将资源放在民生大事上,这种体重管理的个人事情应由公民自己处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S#"I"#S%&"(0*+,1-./01234%5!#12+,1."12#)1%.”56#/&(0123456789:.<=>#)7@A5%BCDEFGHIKLMN&@ASO5PQ'%RSTUVSWXYZ[]&_a8bTcde=fghZ8SijDEFGMNklm=XTA'n##."12#1%.”"56#/&(0oQ2367pqrs(X98=>#*2tu523 vuwTx%yzK|}8UVSWBE3&$%UVGa&W87a2S丽?67_2#+?%UVS距p丽EB$7015W8EH¥&@A$23引s37=8 ¥1K-日(-±"$7%63ZDED- @AS±场c'Oμ1,>d9M5M5AAA2 AAAECEEIEAEEEi#) @AS23'sili~fuD>SR1c_NOSOORE/0652x#%."12#+%.”"56#/&(0123n0.<8=>#+7@A523_j'%1Un0&$Cn000 fUYPB*aa)ai*(UaaC(aaegeSW"⑦é"8ian0S:5UVSW8i 4iSA0Y8i1U6T66#/."12#!88l÷où+.|i0e0yb(Wy"866S2#图0(c%&'80e(¥#"5W)7où+2Eg0 UVSW-ESN+g,_2SW-5./%,a-μ&8)7%#1-010ù+0Y02¥3W(01¥s451sW6d52a15W1987W89#sμT:où+<=0@>U5;2-μ8@A9 BSiCDEǚ(F'KG8μ1iH#"789:#l.5KL1ie#CM)*5N8+90PQ,#"56#/&(0.<(R55/Tb8=>#回)7xUV23_5WXG67|⑦YT %ù&4585ZTp#[\5]S|1UVSW66l-88^S_'Tool+aZ86b'A=WSWEDcd."."12#zk_+UVSW6bSm2~SE#enolpbBSlq/rUVOs(A*S tuvSWE wS&UVA*xy(UVO&z[#"zk|+XCB=UVSESμT3~ #相'01,*1Em2 UVAEC&--UVG(=VGCE辽RA BEat#zk"+wiizEEBEEaS>UV>#e'2pUV9~5azU23!(UVIG"SUY1712TN#"789:#U#.5@配(237Q5!.5KL1ie#56#/&(0'S/TbREpXiUVSBERBTeqYzk8=>#xno23|T8SWi("=im2c%BESpinQ¥pq3W#L(7e.Wlq5wo(5回I (Wiiz"hw-团5-23引89na*WEEe 87wSA*@E(-团2(Ga23 cSjzk"{±1¥;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docx 语文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