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活板沈括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简介《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也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毕昇(?—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文体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文体知识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读读写写shèngyíngshēngzhīhuòyángróngdǐgēngtièzhùfánqìcóngcáng初读感知板印书籍(jí),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自冯瀛(yíng)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ē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báo)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ī)、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mào)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之,药稍熔(róng),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shùn)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cáng)。课文释义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板:同“版”,雕版。尚:还。盛:大规模地。为:做,发明。之:它,指“板印书籍”板:同“版”,用雕版。已后:以后。已:同“以”。(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令坚:使坚硬。令:使。布衣:平民。为:发明。其:指活字版印刷的。胶泥:黏土。钱唇:铜钱的边缘。印:印模,字模。火:用火。课文释义(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以:用。设:设置。其:它的,指铁板的。以:用,拿。和(huò):混合。冒:覆盖。欲:想,要,想要。则:就。置:放置。铁范:指铁制的模框。课文释义(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想要印刷时,就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密密地排满字印。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课文释义(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想要印刷时,就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密密地排满字印。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炀:烘烤。密:密密地。布:排。字印:字模。为:成为。持:拿。就:靠近。镕:同“熔”,熔化。砥:磨刀石。乃:于是,就。常:通常。若:如果。止:同“只”。未:不,不能。为:算是。则:那么。极:很。神速:异常快速。作:制作。自:另外。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就:完成。课文释义(4)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块板刚刚印完,那一块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课文释义(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皆:都。印:字印。以:用来。帖:标签,用作动词,贴上标签。贮:储存,存放。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存放起来。(6)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课文释义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不可取:拿不下来。素:平时。旋:随即,立刻。以:用。瞬息:一会儿。就:完成,成功。木理:纹理。兼:又。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讫(qì):终了,完毕。火:用火烤。拂:擦拭,掸去。殊不:一点也不。奇字:生僻字。课文释义得:得到。其:他的。印:字印。为:被。余:我的。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指堂房亲属。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至:到。(7)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毕昇死后,那些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文言积累(通“版”,雕版)(通“以”)(通“只”,仅仅)(通“纹”)(同“熔”)板印书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若止印三二本文理有疏密药稍镕一、通假字( 用雕版印刷的)板(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先设一铁板( 此处指较硬的物体)二、一词多义文言积累( 动词,做)( 动词,是)(动词,发明)(动词,刻)(动词,成为)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2)皆为板本(3)又为活板(4)每字为一印(5)满铁范为一板(6)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7)未为简易(动词,算作、算是)( 动词,靠近)就(1)持就火炀之(2)瞬息可就( 动词,完成)文言积累( 如,像)若(1)不若燔土(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 动词,印刷)印(1)五代时始印五经(2)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 介词,用,拿)( 介词,把)(连词,可译为“用来”)以(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3)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 介词,用)文言积累帖(1)则以纸帖之(2)每韵为一帖自(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2)一板已自布字已(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一板已自布字名词用作动词,标记名词,标签(3)其印自落介词,自从副词,另自、另外代词,自己助词,同“以”副词,已经文言积累三、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2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4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5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3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1)省略句: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火烧令坚(“令”后省略宾语“之”)2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介词“于”)(2)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文言积累1.简要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各自的作用。深入分析段落 主要内容 作用第1段第2段第3段概述活版印刷发明前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具体说明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交代活板的下落。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发展,又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做铺垫。承接上文,具体介绍活字印刷术。照应第2段,交代活字印的下落,既说明本文言之有据,也表现了这项伟大发明的珍贵。2.浏览第二自然段,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深入分析从 制 字 到 印 刷 的 程 序 1.(活字原料)胶泥2.(活字厚度)3.(与雕版不同之处)4.(活字如何成型)1.先设一铁板2.3.4.5.1.一板印刷2.3.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板已自布字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如平砥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字印“活” “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排版“活” “密布字印”,随时排用印刷“活” “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字印数目“活”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选用“活” “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做法“活” 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拆板“活” 灵活拆板,重复使用合作探究2. 本文介绍活字印刷术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薄如钱唇。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2.字平如砥。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字模平整的程度。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4.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作比较,交代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突出说明了用胶泥制作字模的优越性。作比较、列数字,突出了活板印刷在大量印刷时速度快的优势。5.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之内有重复者。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活板印刷中每个字都有数印来应对重复字的情况,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优越性:1.遇水不变形。2.不与药相沾。3.拆板方便。词句赏析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盛”前面用“尚未”来修饰,说明雕版印刷唐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2.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说明冯瀛王后雕版印刷开始推广使用。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庆历中”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布衣”点出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两版轮换印刷非常迅速。“瞬息可就”,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效率之高。5.每 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瞬息可成。赏析:补充说明了活板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分类贮存、奇字旋刻等。补充说明了活板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分类贮存、奇字旋刻等。研读思考1.说明介绍过程中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整个第二段是逻辑顺序,那么写制作过程是以什么为序?以制作过程为序,即时间顺序制字(刻字——烧模)制版(铺底)排版(布字——炀药——按面)研读思考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①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②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③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研读思考4.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交待活板的下落有什么作用?这一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是毕昇创制的活版。“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5.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就有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比欧洲早400多年)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情景剧场隔壁刻板印刷坊的老板老李对活字印刷很不服气,跑来向你师傅“发难”。以下是老李的质疑:请分条列举,每条都附上《活板》原句。(1)质疑排版慢(2)说自己印刷不慢(3)嘲笑活字印一次就废(4)不信活字好保存(5)提出有生僻字就抓瞎请你结合《活板》内容回应活字印刷的特别及优势。情景剧场(1)质疑排版慢“咱活字印刷可灵活啦,想印的时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能按需求快速排版,不像刻板得整块板刻,可麻烦了。”(2)说自己印刷不慢“您那印个几本还行,要是印量大,可就比不过咱了。‘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两板交替,印得飞快。”(3)嘲笑活字印一次就废“才不是呢,印完后,‘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字模能拆下来下次接着用,多省材料。”(4)不信活字好保存“我们的字模可方便存了,‘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按韵分类放在木格,找起来轻松。”(5)提出有生僻字就抓瞎“碰上生僻字,‘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当场就能刻好,不耽误事儿 。”活板雕版印刷的发展活版印刷的情况活版的下落聪明才智创造精神文脉梳理本文详细介绍了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主旨归纳随堂练习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指“版印书籍”);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助词,的)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不以木为之者(制作,作活板)C.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D.有奇字素无备者(平常,平时); 训练有素(素质,素养)CA项,“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第一个“之”为指示代词,这;B项,“不以木为之者”的 “为”是“刻”的意思;D项,“训练有素”的“素”是“平素、向来”的意思;解析随堂练习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A.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B.本文在说明活板时,采用程序式的说明顺序,即按照工艺流程先后说明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D.“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D选项“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解析随堂练习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DA.活版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文章主要说明了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C.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D.活版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不用木料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水就高低不平,而且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解析随堂练习4.下列各句中 “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DA项,指活版印刷; B项,指字模; C项,指活版。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