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
1.了解文体知识;
2.透过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功绩;
3.借助注释,扫清文字理解障碍;
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全诗。(课前自主预习)
2.品味关键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重点)
3.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难点)
预习+练习
第一课时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文体知识
词的分类
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文体知识
朗读课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诗人情怀的政治家—毛泽东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背景资料
初读文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方法指导: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
沁园春
橘子洲

怅寥廓
峥嵘
挥斥 方遒
浪遏 飞舟
qìn


chàng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chì
qiú
è
再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①词的上片写景,主要从哪些角度写了哪些景?
②词的下片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开启,作者“忆”了那些内容?
③这首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起句
人物:诗人
地点:橘子洲
时令:深秋
这三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和地点
明确: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明确: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碧水
船只
雄鹰
游鱼
万物
湘江秋景图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景色特点一:山水相印,绚丽多姿
色彩鲜明的暖色词: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色特点二: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有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气魄,是一首秋的赞歌。
问: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想?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积极向上、动感鲜明的动词: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小结:
上片写景
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词人胸怀祖国,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读上片
思考: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主宰?
请同学们认真在词中找答案。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答案
朗读,看板书,概括中心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携:提.引申携带,带领
2.百侣:作者在读书时的很多同学好友
3.峥嵘岁月稠:指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明确:回忆过去,我和我的好友们,在这里游览聚会,度过无数不平凡的岁月.
在诗中作用:
在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旧地重游--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正盛;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
褒扬清明的
峥嵘岁月图
小结下阕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问题:“峥嵘岁月”是指哪段时期?“百侣”又是指哪些人?
知世论文-背景2:
“峥嵘岁月”应该是指1911——1923年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长沙长达13年的火热生活。在这里他曾在湖南省一师学习,毕业后在小学任教,从事革命活动。登山和游泳是他最喜爱的锻炼项目,他常和同学到橘子洲头畅游,攀登风景秀丽的岳麓山。词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充满豪情,就是他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百侣”指毛泽东在湖南省一师的好友。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明确: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阻止了疾驶而来的小船的前进
中流击水图
就是我们这一群“到中流击水,能浪遏飞舟”的年轻人,表达了词人想主宰国家和革命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远大理想抱负。
巧妙回答了上片 谁主沉浮的问题。
中心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听录音,鉴赏
上阕:由眼前之景
抒心中之情
下阕:忆峥嵘岁月
记豪迈气概


谁主沉浮?
小 结:
含蓄给出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设问
探究+练习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1.品味全文,并领会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探究一】“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试分析全诗是怎样情景交融的?(方法指导:从诗歌上片找景物,下片找情感,再思考这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探究二】诵读词的下片,你认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方法指导:从词的下片找出相应的诗句概括形象)
探究案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分组任务:
【探究一】“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试分析全诗是怎样情景交融的?(方法指导:从诗歌上片找景物,下片找情感,再思考这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①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
②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探究二】诵读词的下片,你认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方法指导:从词的下片找出相应的诗句概括形象)
①“风华正茂”
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④“粪土当年万户侯”
⑤“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