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期末素养评价卷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结合语境和拼音写词语。(5分)
阅读是一场旅行:jùn mǎ( )成群的荷兰,河道zònɡ hénɡ( )交错的威尼斯……每一处风景无不令人神往。阅读也是一场交友会: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手术时忍着剧痛yì shēnɡ bù kēnɡ( )的“军神”刘伯承,决定将爱子的遗骨葬在朝鲜,不搞tè shū( )的毛主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让我们肃然起敬。
2.选择题。(1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huí) 澄澈(chénɡ) 燕园(yàn) 碧波万顷(qǐnɡ)
B.郑重(zhèn) 威吓(xià) 血泊(pō) 踉踉跄跄(niànɡ)
C.窈窕(tiǎo) 哗笑(huá) 监生(jiān) 熠熠发光(yì)
D.桅杆(wéi) 湛蓝(zhàn) 秽物(huì) 踌躇不前(chóu)
(2)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承认 呐喊 胸膛 情不自禁
B.锻练 露陷 慈祥 摩拳擦掌
C.喉咙 屏障 侵犯 手急眼快
D.放肆 簇拥 附庸 出谋画策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妈妈编织的中国结非常精美,真是‘ ’。许多人来向她请教学习。”填入句中最恰当的歇后语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班主任刘老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B.巢边的那只雏鸟跃跃欲试,准备飞向广阔的世界。
C.我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还没思考就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D.白衣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6)“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7)下面关于汉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小篆
B.甲骨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
C.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D.汉字的字体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8)读一读《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②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③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A.刘备 张飞 关羽 B.关羽 曹操 刘备
C.张飞 关羽 刘备 D.关羽 林冲 刘备
(9)五年级(1)班举行期末复习交流会,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B.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时,谁喜欢哪个角色就可以演哪个角色
C.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D.“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体现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伟大胸怀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7分)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 时间一点一点在推移,慢慢地,我沉没在书的世界里。这时,空气中都充分着幸福的味道。我爱阅读,它是我不可缺少的生活中一部份,我的生活因此阅读而变得多姿多采。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古诗中有乡村儿童的天真。雷震《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 ”刻画了天真可爱、悠闲自在的牧童形象;杨万里在《稚子弄冰》中,写出了孩子从得意到懊恼的情景:“敲成玉磬穿林响, 。”
(2)古诗中洋溢着澎湃的激情。想到故国遗民,陆游悲从中来:“ , 。”得知收复失地,杜甫喜不自胜:“剑外忽传收蓟北, 。”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 ”写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初闻涕泪满衣裳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唯见长江天际流
(3)格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仁之端也”告诉我们,当看到别人遭受苦难,陷入困境时,我们会产生同情之心,这便是仁的萌芽。刘叔叔乐于助人,从不争名夺利,大家都说他是个正人君子,正所谓“ ,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中国茶》,完成练习。(17分)
①“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数百种茶树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制茶师们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如杀青、闷黄、渥(wò)堆、萎凋、做青、发酵、窨(xūn)制等核心技艺,制作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可达2000多种茶品。
②“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中国各地民众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如江苏、浙江一带的人喜好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西藏、新疆等地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
③喝茶是生活,也是文化。中国人泡茶有很多讲究。什么样的水泡茶最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具的选择也因人而异。紫砂茶具可吸收茶汁、保持茶香,适合老茶友们细细品茶;玻璃茶具玲珑剔透,能让人看到茶叶在水中的变化……泡茶的水温也依茶而定。水温的讲究是为了生发茶香,绿茶求其鲜,红茶求其浓。
④品茶则更是人生乐事。享受品茶之乐需调动多种感官,凝神静气,以鼻深嗅那淡淡的茶香,茶未饮,心先醉;浅尝一口,那茶味的清苦令人沉静;再定睛细细欣赏那美妙变化的茶形,则更是大有诗意——绿茶嫩芽,朵朵直立,芽尖慢慢散开,渐渐舒展,徐徐下沉,会让品茶者感到心境的悠然。
⑤由喝茶形成的相关习俗,世世代代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给家中长辈敬茶,茶友之间品茶、论茶……这些习俗彰显了中国人谦、和、礼、敬的文化内涵。
⑥在古代,中国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⑦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以前,“中国茶”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而现在,它的传承已进入校园。目前,我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业人才3000多人。让“中国茶”香飘四方,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5.中国有哪些传统制茶技艺 请用“ ”画出来。(1分)
6. 填空。(7分)
(1)第③④⑤自然段主要写了 。
(2)读第③自然段可知,泡茶有讲究可概括为: 、茶具的选择因人而异、 。
(3)读第④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意:品茶之乐,乐在鼻嗅茶香、口 茶 、眼 茶 时,能感受到心境的陶醉、沉静和悠然。
7.判断,对的画“√”,错的画“×”。(3分)
(1)我国的茶树主要分布在北方。 ( )
(2)喝茶的相关习俗彰显了中国人谦、和、礼、敬的文化内涵。 ( )
(3)在古代,中国茶、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的纽带,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谊与合作。( )
8.选择。(4分)
(1)第①②自然段画线处都引用了古诗文来介绍中国茶,这样写( )。(多选)
A.说明茶在古代就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B.说明了茶在古代就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C.能增强语言色彩,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D.能点明茶的分布、制茶时节、茶是重要民用的特点
(2)第②自然段用举例子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
A.茶、米、盐都很重要
B.中国各地民众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
C.中国地大物博
(3)为了说明我国正在大力发扬“中国茶”文化,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4)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chǎnɡ)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这是在通过( )方式传承“中国茶”。
A.家族 B.师徒 C.社区 D.校园教学
9.几位来自江苏的老师要来参加“中国茶”研究活动,同学们特别想让这几位老师享受到品茶的乐趣,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绿茶和透明玻璃茶具。请运用短文信息,写出大家为何要这样准备。(2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13分)
红 布 条 儿
①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了。
②她的到来,对这帮男性公民们来说无疑是头号新闻。几个被硝烟熏得像黑猴般的战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着她从坑道这头儿走向那头儿;坐在一起打瞌睡的人都站了起来,几个人还因为神情专注而被手里燃烧着的烟烧了手,样子很好笑。
③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她是上边派来的卫生员。她的头上扎了根红红的布条儿,时间一长,大家便叫她红布条儿。
④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红布条儿偏偏爱和他说话。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 他们的疑惑不无道理,因为——他是个哑巴。不少人很是不屑:“哑巴嘛,除了吹吹号,还能干什么 ”
⑤那是一场恶仗。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敌人的飞机下冰雹一般把一枚枚炸弹倾倒下来,猛烈的爆炸无休无止。不远处,碉堡里面的重机枪子弹号叫着飞过掩体。不断有请求炸碉堡的战士冲上去,又倒下去。
⑥掩体里,连长和他都负了重伤。她知道他和连长都需要马上输血。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遗憾:她手上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了。连长已经深度昏迷,他仍然清醒。
⑦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
⑧他看着她把那枚输血针头插进了连长的身体,看着血一滴滴流入连长体内。她捋了捋头发,怯怯地看了他一眼。他挤出一丝笑,虽然勉强,但很平静。他艰难地抬起手,比画了几下,她看懂了,把头上那根红布条儿解下来递给他。他费力地把它塞进了内衣口袋。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她知道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他竟然抱起炸药包艰难地爬出了掩体。
⑨她突然明白了,也爬了出去。
⑩他们艰难地爬向了敌人的碉堡,后来一齐用力把炸药包顶在了碉堡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一根红红的布条儿从半空中袅袅飘落下来……
残阳如血。负责清理战场的战士把一把小号和那根红红的布条儿交给了连长:“报告,除了这些,其他什么都没找到。”
上边来了人,来人轻轻告诉连长:“据我们了解,他们是一对夫妻。”
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
后来,有人看到,连长把那红红的布条儿紧紧系在小号上,紧紧地……
(本文作者:李雷)
10.阅读短文第⑤~ 自然段,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导图。(3分)
11.一言一行展性情。第⑧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是对“他”
和 的描写。读第一句,我猜此时“他”可能在想: 。从第二句,我猜此时“他”可能在想: 。(4分)
12.本文为什么以“红布条儿”为题 (2分)
13.“他”和“她”是无名烈士,是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革命英雄的代表。他们生,战斗在他乡;死,长眠于异地。他们都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不朽的印记。本册书中,谁成了你心中的时代印记呢 请结合他的事迹写出理由。(2分)
14.文中的“他”和“她”英勇无畏,是我们敬仰的英雄。《水浒传》中也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如武松、鲁智深等,试着比较他们的英雄形象是否相同。(2分)
三、习作表达。(30分)
15.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完成习作。注意: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00字以上。
题目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哭过,笑过,感动过,后悔过……其中哪个瞬间令你印象最深刻呢 把你最想记录的瞬间写下来。
要求:①结合主题,题目自拟;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记录当时真实的感受。
题目二:在你的家庭成员中,谁比较有特点呢 这个特点可以是聪明、善良、勤快,也可以是马虎、懒惰等。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要求:①结合主题,题目自拟;②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答案
一、骏马 纵横 神机妙算 一声不吭 特殊
2.(1)D (2)A (3)D (4)D (5)C (6)B (7)B
(8)A (9)B
3.
4.(1)短笛无腔信口吹 忽作玻璃碎地声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恻隐之心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二、(一)5.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
6.(1)喝茶的文化习俗
(2)什么样的水泡茶最好 泡茶的水温也依茶而定
(3)尝 味 赏 形
7.× √ √
8.(1)ACD (2)B (3)C (4)B
9.示例:因为几位老师来自江苏,江苏一带的人喜好绿茶,且透明玻璃茶具能够让人看到绿茶在水中的变化,增加了赏茶的乐趣。
(二)10.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和连长都受了重伤,却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她选择了救治连长。
她和他抱起炸药包一同炸掉了敌人的碉堡。
人们才知道他们是一对夫妻。
11.神态 动作
示例:我理解你的选择,我是不会埋怨你的
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炸掉敌人的碉堡,为战友们扫清前进的障碍
12.“红布条儿”贯穿全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它既代表这对军人夫妻之间的感情,也象征着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
13.示例:刘伯承
他是战斗英雄,更是钢铁战士。面对敌人,他悍不畏
死;面对疼痛,他沉雄坚毅。
14.他们的英雄形象不相同。“他”和“她”为革命,为解放人民、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勇于牺牲,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永垂不朽。《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如武松、鲁智深等,他们的英雄形象体现在讲究江湖义气、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上。
三、15.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